课件32张PPT。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中共十五大报告》 1.童年经历
孙中山,1866年生于广东一个贫苦农家。幼年时很聪慧,博闻强记,6岁入私塾,《三字经》《千字文》倒背如流。爱听老人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 崇拜洪秀全等英雄人物,喜欢打抱不平,仗义执言。 孙中山2.少年风华
孙中山12岁投靠哥哥,去了檀香山,接受西方教育。后回香港攻读医学,课余广泛阅读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军事科学书籍,并结识了不少有志于革命的青年朋友。孙中山3.青年抱负
行医中,孙中山意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于是他弃医从政,1894年北上投书于李鸿章,提出实行改革遭拒绝,开始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远涉重洋赴檀香山,在华侨当中宣传革命。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孙中山翠亨村孙中山书房翠亨村孙中山住址孙中山的出生地——广东香山县1894年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檀香山兴中会旧址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兴中会1905年同盟会在
日本东京成立政治纲领1905年8月日本东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三民主义新政预备立宪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一是可保“皇位永固”;二是“外患渐轻”;三是“内乱可弭”。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山雨欲来风满楼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惊天动地谱春秋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广西湖北各省纷纷响应江苏陕西江西4.中年重任
革命军进占南京后,17省代表在南京集会,商议成立全国性政府。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抵达上海,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12月29日,各省代表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民国的建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1.1 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临时约法》的颁布:责任内阁制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1912年3月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帝制终结和袁世凯掌权袁世凯(1859—1916)末代皇帝——溥仪 辛亥年本党领导武昌起义……推倒满清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其时一般同志就以为革命已经成功……到了民国二年,就为袁世凯所彻底消灭。
——蒋介石青史凭谁论是非青史凭谁论是非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青史凭谁论是非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江泽民不足之处: 妥协软弱 革命成果 革命任务成功方面: 推翻帝制 创建民国 民主觉醒评价:讨论:
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请就上述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1.武昌起义最重要的作用是( )
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起义军占领武昌
C.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D.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2.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C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资政新篇》 D.《和平建国纲领》A4.清明节,明明随父亲去扫墓,他看到曾祖父墓碑上写着“卒于民国五年”,其曾祖父逝世于( )
A.1915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B5.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胜利 B.中华民国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颁布 C6.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基于孙中山( )
A.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A7.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由于它(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
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A8.中国资产阶级开始提出推翻清政府的要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已完全成熟 B.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开辟独立发展的道路
C.社会各阶层推翻封建制度的共同愿望 D.革命派已认识到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B9.有人评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伤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同毙耳。”这段话的意思是(??? )
A.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B.清朝的统治最终必定灭亡
C.推翻清政府,处决其统治者????????????
D.革命只会导致动乱,国家灭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