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和电流

文档属性

名称 电源和电流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7-11-22 19:46:00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年 月 日
课 题
§2.1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
2、掌握恒定电场和恒定电流的形成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恒定电流的基础上,会灵活运用公式计算电流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对电源、电流的学习,培养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电源的形成过程及电流的产生。
会灵活运用公式计算电流的大小。
教 学 方 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 学 手 段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教师:人类通过对静电场的研究不仅获得了许多关于电现象的知识,而且形成了若干重要的电学概念和研究方法,成为电学理论的重要基础。
但是,无论在自然界还是生产和生活领域,更广泛存在着的是电荷流动所引起的效应。那么,电荷为什么会流动?电荷流动服从什么规律,产生哪些效应?这些效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进步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过渡:这节课就来学习有关电流的知识。(板书课题: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为什么雷鸣电闪时,强大的电流能使天空发出耀眼的强光,但它只能存在于一瞬间,而手电筒中的小灯泡却能持续发光?
通过现象对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过渡: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电源的知识学起。
1.电源
教师:(投影)教材图2.1-1,(如图所示)
分别带正、负电荷的A、B两个导体球,它们的周围存在电场。如果用一条导线R将它们连接起来,分析A、B周围的电场、A、B之间的电势差会发生什么变化?最后,A、B两个导体球会达到什么状态?R中出现了怎样的电流?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A、B周围的电场、A、B之间的电势差的变化情况。认识到,最终A、B两个导体球会达到静电平衡状态。理解导线R中的电流只能是瞬时的。
教师:(投影)教材图2.1-2,(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如果在AB之间接上一个装置P,它能把经过R流到A的电子取走,补充给B,使AB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正、负电荷,情况会怎样呢?
引导学生讨论、解释可能会产生的现象。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回答,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师生互动,建立起电源的概念。
思考:电源P在把电子从A搬运到B的过程中,电子的电势能如何变化?电源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过渡:在有电源的电路中,导线内部的电场强度有何特点呢?
2、导线中的电场
教师:(投影)教材图2.1-3,(如图所示)
介绍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取出图中方框中的一小段导线及电场线放大后进行研究,如图2.1-4所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导线中的电场将如何变化,最终又会达到怎样的状态。要把思维的过程展现给学生。
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微元法和矢量叠加的方法,探究导线中电场的变化情况,分析出最终导线两侧积累的电荷将达到平衡状态,垂直于导线方向上电场的分量将减为零,导线内的电场线保持和导线平行。这里一定要强调,这是电源电场和导线两侧的电荷得电场共同叠加的结果。
通过师生分析,建立起恒定电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荷的“稳定分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不是静止不变的。
思考:在静电场中所学的电势、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等,在恒定电场中还是否适用呢?
过渡:在恒定电场中自由电荷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定向运动,从而形成电流,恒定电场中的电流有何特点,又如何描述呢?
3、恒定电流
教师:恒定电场中的电流是恒定不变的,称为恒定电流(为什么?)。
电流的强弱就用电流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电流的定义:物理上把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荷量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称为电流。用I表示电流。电流的定义式是什么?
学生:I=
教师: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知识,电流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电流的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 mA=10-3A; 1μA=10-6A
教师:1A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学生:如果在1 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 C,导体中的电流就是1 A。即1A=1 C/s
[投影]教材42页例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构建物理模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生互动:讨论,如果认为电子的定向运动速率就是电流的传导速率,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是否相符?怎样解释?
点评:通过对结论的讨论,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
☆关于电流的方向
【例1】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
A.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就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B.在电解质溶液中有自由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电流方向不能确定
C.不论何种导体,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D.电流的方向有时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有时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
解析:正确选项为C
电流是有方向的,电流的方向是人为规定的。物理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则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一定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关于电流的计算
【例2】某电解质溶液,如果在1 s内共有5.0×1018个二价正离子和1.0×1019个一价负离子通过某横截面,那么通过电解质溶液的电流强度是多大?
解析:设在t=1 s内,通过某横截面的二价正离子数为n1,一价离子数为n2,元电荷的电荷量为e,则t时间内通过该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2n1+n2)e
电流强度为I===×1.6×10-19A=3.2 A
【例3】氢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设电子在离原子核距离为R的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e,运动速率为v,求电子绕核运动的等效电流多大?
解析:取电子运动轨道上任一截面,在电子运动一周的时间T内,通过这个截面的电量q=e,由圆周运动的知识有:
T=
根据电流的定义式得:
I=
学 生 活 动
作 业
书面完成P43“问题与练习”第1、2题;思考并回答第3题。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课件25张PPT。2.1 电源和电流第二章 恒定电流 电闪雷鸣时,强大的电流使天空发出耀眼的闪光,但它只能存在于一瞬间,而手电筒中的小灯泡却能持续发光,这是为什么?电流的形成1.电流: 电荷的热运动,从宏观上看,不能形成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_等势体用导线连接两个分别带正负电荷的导体,导线中有没有电流通过?为什么?如果有,这个电流能持续下去吗?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使两个带电体成为等势体,达到静电平衡,导线R 中会产生一个瞬时电流导体中产生电流的条件: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抽水机如图,水池A、B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若A、B之间用一细管连起来,则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从水池 A流向水池B。 A、B之间的高度差很快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水管中只可能有一个瞬间的水流。问题导引:怎样才能在水管中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呢?水池A中的水量要及时 补充才行。可将B中的水及时 抽到B,保持水池A、B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_如果在AB之间接上一个装置P,它能把经过R流到A的电子取走,补充给B,使AB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正、负电荷,情况会怎样呢?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使两个带电体成为等势体,达到静电平衡,导线R 中会产生一个瞬时电流能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电压),使电路有持续的电流.一.电源1.能把自由电子从正极搬到负极的装置.2.作用: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电压),使电路有持续的电流. 形成电流的条件: (1)存在自由电荷
  金属导体——自由电子
电 解 液——正、负离子
(2)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当导体两端存在电压时,导体内建立了电场,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源的作用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使导体中有持续的电流. 导线内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 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尽管这些电荷也在运动,但有的流走了,另外的又来补充,所以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电场的分布也稳定。-----恒定电场 二 恒定电场 由稳定分布的电荷产生稳定的电场称为恒定电场.恒定电场电场强度不变自由电子在各个位置的定向运动速率也不变串一个电流表,读数不会变三.恒定电流 1.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 2.电流(I):表示电流的强弱程度.
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电流 .
公式:I= q / t
单位:国际单位 安培(A) 1A=1C/s
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电流是标量.它的运算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1A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如果在1 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 C,导体中的电流就是1 A。即1A=1 C/s1、在金属导体中,若10s内通过横截面的电量为10C,则导体中的电流为________;

2、某电解槽横截面积为0.5m2,若10s内沿相反方向通过横截面的正负离子的电量均为10C,则电解液中的电流为_______.
课堂训练1A2A(1)适用于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
(2)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荷(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3)在电解液中,电流方向与正离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与负离子走向移动方向相反.导电时,是正负离子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量q表示通过截面的正、负离子电量绝对值之和。注意3.决定电流大小的微观量 在加有电压的一段粗细均匀的导体AD上选取两个截面B和C,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电荷的电荷量为q,电荷的定向移动速率为v
则在时间t内处于相距为 vt 的两截面B、C间的所有自由电荷将通过截面C .已知:n为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的个数,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v为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速率 .
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某截面的电量为:
Q=(VtS)nq
所形成的电流为:
I=Q/t=nqSV

【例1】有一条横截面积S=1mm2的铜导线,通过的电流I=1A,已知铜的密度ρ=8.9×103kg/m3,铜的摩尔质量M=6.4×10-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电子的电量e=-1.6×10-19C,求铜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可认为铜导线中平均每个铜原子贡献一个自由电子.s【例1】有一条横截面积S=1mm2的铜导线,通过的电流I=1A,已知铜的密度ρ=8.9×103kg/m3,铜的摩尔质量M=6.4×10-2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电子的电量e=-1.6×10-19C,求铜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可认为铜导线中平均每个铜原子贡献一个自由电子.s设自由电子在导线内定向移动的速率是v。
取一段导线(如图),自由电子从它的左端定向移动到右端的时间为t,则这段导线的长度为vt,体积为vts,质量为ρvts,则这段导线中的原子数为则这段导线中的自由电子数也为nt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把这个式子代入I=q/t,得解得思考题 如果认为电子的定向运动速率就是电流的传导速率,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是否相符?怎样解释? 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约10 -5 m/s,
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10 5 m/s,
电场的传播速率3×10 8 m/s.1、形成电流的条件:
(1)存在自由电荷(2)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2、电源的作用:提供持续的电压
3、恒定电场:由稳定分布的电荷产生稳定的电场称为恒定电场
4、恒定电流: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5、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1)定义式 I=q / t
(2)金属导体中电流的计算式小结: n 为单位体积内自由电荷数目,S 为导体横截面积,v为电荷定向移动速率 q为每个自由电荷的电量课堂训练3、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就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B.在电解质溶液中有自由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电流方向不能确定
C.不论何种导体,电流的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D.电流的方向有时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有时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C课堂训练4、某电解质溶液,如果在1 s内共有5.0×1018个二价正离子和1.0×1019个一价负离子通过某横截面,那么通过电解质溶液的电流强度是多大?3.2 A 解析:设在t=1 s内,通过某横截面的二价正离子数为n1,一价离子数为n2,元电荷的电荷量为e,则t时间内通过该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2n1+n2)e
电流强度为I===×1.6×10-19A=3.2 A课堂训练5、氢原子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设电子在离原子核距离为R的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e,运动速率为v,求电子绕核运动的等效电流多大?解析:取电子运动轨道上任一截面,在电子运动一周的时间T内,通过这个截面的电量q=e,由圆周运动的知识有:
T=
根据电流的定义式得: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