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设计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当堂检测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诗赋???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D.内阁
4.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5.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教后反思
XXX初级中学教学设计
科目
历 史
主备
XX
班级
7-10
领导
签字
课题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授课人
XX
教学理念
让学生充分理解,元朝统一后采取什么制度是国家得以迅速发展。根据自己施教的内容、对象、情境而采用相应的教法,最后形成适合学生特点的一套完整、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应该抓住影响学生学习的青春期心理特征,如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方面入手。结合学科内容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心理因素进行有效疏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2.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
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合作讨论法。
学习方法
自主阅读,多媒体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一、导入
新课
二、探究
新课
朱元璋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
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
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
1.(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
2.教师讲述交通工具革新的原因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原因
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多媒体链接胡惟庸、蓝玉案的故事)
2.提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二)措施
1.(多媒体出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培养学生自学、归纳知识的能力。
学生自主展示,培养学生交流能力、表达能力。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二、合作
探究
四、课堂
总结
(4)特务组: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2.教师总结结果: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目标导学三:科举考试和经济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举子看榜图)解读史料[
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取士兴起的目的)根据教材会带八股取士的目的
3.(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文的考试范围)学生回答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
4.(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分组讨论八股取的影响:
5.(多媒体出示各种引进的农作物,让学生识别)教师简短的介绍一下明朝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三、课堂总结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这些措施的确达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目的。但不少措施如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现在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展示交流材料
加强思想控制
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整理能力。
加强对知识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