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专题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同步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2专题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课时同步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5-21 13:2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选择题(12小题)
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变异不一定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太空射线能使种子发生定向变异
C.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21·cn·jy·com
D.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改变
【答案】A
【解析】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提供原材料。太空射线引起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变异。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B.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率称为基因频率
C.基因频率的改变由基因突变引起2-1-c-n-j-y
D.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
【答案】D
3.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的Bb的比例是
A.25% B.32%
C.50% D.64%
【答案】B
【解析】运用遗传平衡的表达式:(p+q)2=p2+2pq+q2=1,因p=0.8,q=0.2,则Bb的比例=2pq=2×0.8×0.2=0.32。21cnjy.com
4.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引入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 B.48%
C.52% D.42.5%
【答案】B
5.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答案】C
【解析】随机交配的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稳定不变,保持平衡,符合遗传平衡定律。自交时,基因频率不变,杂合子所占比例会逐代减少,纯合子所占比例逐代增多,所以AA个体百分比会增大。
6.在对某厂职工进行遗传学调查时发现,在男女各400名职工中,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30人,患者为10人,男性患者为22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21教育网
A.4.5% B.5.9%
C.6% D.9%
【答案】C
【解析】X染色体数目=400×2+400=1 200,则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共1 200个,其中色盲基因数目=30+10×2+22=72,所以色盲基因频率为72/1 200×100%=6%。【来源:21cnj*y.co*m】
7.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C
【解析】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经过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2·1·c·n·j·y
8.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A.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
B.昆虫和体内共生菌的关系
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这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版权所有:21教育】
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答案】A
【解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如B、C、D;工业的发展导致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全球气温升高属于生态环境问题。21*cnjy*com
9.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物种的个体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种群
B.新物种形成意味着生物能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
C.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D.新物种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C
【解析】同一物种的个体由于地理隔离可以组成多个种群;新物种形成表示其性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有所改变,会以新的方式来利用环境条件;共同进化不只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还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多数物种形成需要经过地理隔离,但少数物种如多倍体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
10.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www-2-1-cnjy-com
长舌蝠从长筒花中取食花蜜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分析题,通过阅读题干获取准确而有效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A项,长舌蝠因为拥有其他蝙蝠不具有的长舌,因此可以取食长筒花的花蜜,避开了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项,题干明确指出长舌蝠是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由此可推断长筒花不可能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C项,正如长颈鹿的长颈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也是如此;D项,长舌蝠与长筒花相互选择、共同进化。因此,A、C、D项正确,B项错误。
11.下列形成了新物种的是
A.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B.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
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
D.克隆羊多利
【答案】A
1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C.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答案】B
【解析】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故A错误。长期地理隔离,由于环境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作用不同,导致基因库的差异,故B正确。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进化,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故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以及生物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3小题)
13.寄生在某种鸟的羽毛中的羽虱大量繁殖会造成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
(1)若某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2)请预测以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将该变化在下边的坐标中以曲线的形式表示出来(标明基因,绘出大致趋势)。
(3)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与雄鸟尾羽长短有关,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做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将若干只尾羽长度相似且生长状况一致的雄鸟均分成A、B、C三组,将________组雄鸟的尾羽剪短,把剪下来的尾羽用黏合剂粘在________组雄鸟的尾羽上。对________组雄鸟的尾羽不做任何处理,使其作为对照。给三组雄鸟带上标志后放归野外进行观察。
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0%
(2)如图
(3)①A C B
②尾羽长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地筑巢
【解析】(1)若某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a=40%,故a=40%+1/2×40%=60%。(2)因为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和Aa,所以以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4.下列表格所示为某物种的遗传学测量数据。
年份
1943
1953
1963
1973
1983
1993
2003
2013
基因B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b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同一位置,控制________的基因。
(2)求1943年和2013年时,杂合子的Bb基因型的频率各是多少:1943年________,2013年________。
(3)请说明1943~2013年的70年中显性基因B的频率逐渐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
(4)从表中数据的变化还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导致物种基因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www.21-cn-jy.com
【答案】(1)同源染色体 相对性状
(2)1.98% 18%
(3)由于环境对生物的定向选择作用,等位基因B在选择的过程中频率逐步下降,说明B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对于b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来讲,不是适应环境的性状,在选择的过程中逐渐被淘汰21*cnjy*com
(4)各基因的基因频率
【解析】(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2)1943年,基因B的频率为0.99,基因b的频率为0.01,Bb=2×0.99×0.01=1.98%,2013年,基因B的频率为0.10,基因b的频率为0.90,Bb=2×0.90×0.10=18%。(3)1943~2013年的70年中显性基因B的频率逐渐下降的原因是由于环境对生物的定向选择作用,等位基因B在选择的过程中频率逐步下降,说明B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对于b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来讲,不是适应环境的性状,在选择的过程中逐渐被淘汰(4)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特定的自然选择导致的。【出处:21教育名师】
15.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________________。
(3)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A的基因频率为0.1,a的基因频率为0.9,那么AA、A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频率逐渐下降,A的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遗传变异 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
(2)存在生殖隔离 形成新物种
(3)1%、18%、81% AA基因型频率逐渐上升、aa基因型频率逐渐下降、Aa基因型频率先上升后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