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中考复习课件:人类生存的地球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中考复习课件:人类生存的地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21 09:1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4张PPT。  人类生存的地球分块讲解一 地壳运动【知识回顾】
1.地球内部的构造:
(1)地球内部可分为_____、地幔、_____三层。
(2)岩石圈:由_____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
同组成。
(3)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深50~250 km的范围内,据推
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大量集聚,蜕变放热,产生高温异
常,将岩石熔融后形成的。这里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壳地核地壳2.地壳运动:
(1)地壳运动是指由于_____作用所引起的地壳机械运
动,是地球内部巨大能量作用的结果,地壳变动造成了
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等。
(2)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_____和_____。
(3)火山是地球内部灼热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
表的现象。内力火山地震(4)地震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5)地震的预防要做到早预报、早预防,合理逃生。遇震时一定要镇静,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或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或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3.板块学说:
(1)板块的含义: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
山脉分割而成的小块。
全球划分为___大板块:太平洋板块、_________、非洲
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亚欧板块(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①地球上的岩石圈由___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
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_____和张裂。
②板块的_____形成了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
由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碰撞形成。六碰撞碰撞印度洋亚欧板块③板块的_____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
西洋。
④板块的_____和_____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
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张裂碰撞张裂4.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外力作用是指_____、_____、生物等外力对地壳表层所
引起的作用。如流水、波浪、风力、冰川、生物等对
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了现
代地表的各种形态。其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它能削低
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广泛性和持续
性的特点。风力流水【基础落实】
1.(2015·衢州)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 ( )
A.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B.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C.地球由外向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D.地球上的水是循环不息的,不必担心水资源短缺D2.(2015·杭州)下列证据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
( )
A.石灰岩溶洞
B.雅鲁藏布大峡谷
C.沧海桑田
D.悬崖峭壁上断裂的岩层A解析 石灰岩溶洞的形成是由于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从而形成溶洞景观,这与地壳变动无关。3.(2017·衢州)2017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2级
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
的是 ( )
A.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
C.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A【要点精讲】
要点1 地壳运动及板块学说
【重要提示】
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到内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运
动指地壳及其组成物质相对某一参照物发生的位置变
化的运动。它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两种。常见的
有地震、火山喷发、褶皱、断层等。板块学说认为(1)地壳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
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
南极洲板块。(2)板块是运动的。(3)一般来说,在板
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
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
裂、挤压褶皱、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正
确理解地壳运动的证据、板块构造学说及板块间的相
互作用是解题的关键。【例1】(2017·杭州)1864年,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达地心的旅程中,将依次穿过的圈层是 (  )
A.地核一地幔一地壳
B.地幔一地核一地壳
C.地壳一地幔一地核
D.地壳一地核一地幔解析 地球内部结构由外到内是地壳、地幔、地核
答案 C【变式训练1】
(2016·金华)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C.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D.地球上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不必节约用水
答案 A要点2 地壳变动、地震和火山
【重要提示】
火山与地震的分布一样,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
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成因主要
是由于板块与板块相互碰撞、张裂、挤压导致。当地
震发生时,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
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了解地震和火山的成因及逃生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例2】(2017·丽水)2017年以来,我省磐安、临安等地都有地震发生。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
A.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B.室外的人跑到楼内躲避
C.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
D.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解析 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室内,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故选项C符合题意。答案 C【变式训练2】
(2016·衢州)宝岛台湾是地震多发地区,地震是地壳
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
A.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B.海浪的冲刷
C.台风的影响 D.气温的变化A分块讲解二 地球上的水体【知识回顾】
地球上的水体:
(1)水体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地球上的水进行不同的
分类:
①按水中无机盐的浓度分为咸水(约占97.47%)和淡水
(约占2.53%)。
②按水的状态分为_____水、_____水和_____水。固态液态气态③按水的分布情况分为_____水、_____水和大气水三
类。其比例如图:海洋陆地(2)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在_________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体、土
壤和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_____和蒸腾进入大气中,通
过气流运输到其他地方。在适当的条件下,水汽遇冷
凝结,成云致雨,以液态的雨水或固态的雪、冰雹等形
式又落回到地面。一部分降落在地球表面的水在地球太阳辐射蒸发引力的作用下,经过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或转化为冰川,另一部分则经过下渗转变为地下水和土壤水。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和径流等变化。如图所示:
(3)水资源
①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世界平
均水平的1/4,所以是世界上“贫水国”之一。从空间
分布看,具有___多___少、___多___少的特点;从时间
分配看,_____丰富,_____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很大,尤其是北方更加明显。南北东西夏季冬季②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地球上的水资源具有时空
分布_______的特点。世界上的水资源在减少,真正可
供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淡水总含量的0.3%左右,
而且还在不断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不均衡③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避免浪费和污染;改变水循环路径,进行跨流域调水,解决某些地区的缺水问题;做好雨季的蓄水、贮水工作;积极开发新技术,使得一些难以利用的水资源为人类所用,如海水淡化等。 【基础落实】
1.(2017·嘉兴)2017 年,联合国把世界水日的主题定
为“废水”,关注重点是寻找各种方式来减少和再利
用废水。以下对不同工业废水的处理措施及对应的方
法类别,都正确的是 ( )BA.A B.B C.C D.D
解析 明矾吸附水中的不溶性颗粒杂质形成沉淀,不是结晶,故A错误;活性炭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吸附异味物质,故B正确;氯化铜和碳酸钠在一起不会发生反应,故C错误;纯碱与石灰水的反应式为:
Na2CO3+Ca(OH)2=2NaOH+CaCO3 沉淀,利用的是沉淀法,故D错误。2.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下列对水的“多”
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
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D3.(2017·金华)下列是水循环中的几个环节。“百川
归海”描述的是 ( )
A.蒸发 B.蒸腾 C.降水 D.径流D解析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和径流等,“百川归海”描述的是径流。【要点精讲】
要点 水循环和水资源
【重要提示】
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要积极保护生态环
境,破坏生态环境就等于破坏我们的生态家园。我国
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是不均匀的,时间上一般
夏季丰富冬季匮乏,但年际间不稳定,在空间上一般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和陆上内循环,其动力来自于太阳辐射,最重要的循环是海陆间循环。正确理解水资源的分布及水循环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例】(2017·金华)“浙中生态廊道”不仅是深化金华“五水共治”的新战场,也是一条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下列关于“浙中生态廊道”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有利于治理水污染
B.可以杜绝酸雨的形成
C.有利于治理雾霾污染
D.有利于保护水域生态系统解析 由题意可知浙中生态廊道的建立有利于治理水污染、有利于保护水域生态系统、也有利于治理雾霾污染、同时还可以有利于减少酸雨的产生,但不可能杜绝酸雨的形成。故B选项不合理。
答案 B【变式训练】
(2017·宁波)宁波开展“剿灭劣Ⅴ类水体”攻坚。2017年3月起,对月湖水域进行清淤,重构月湖水生态。
(1)清淤前,技术人员需对月湖淤泥中的氮、磷等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因为氮、磷元素含量偏高会导致水体________________,可能造成污染。 ?(2)清淤时,技术人员对淤泥进行固化处理,产生的“泥饼”制成营养土或绿色肥料。“泥饼”中的__________元素能促进植物茎叶茂盛、叶色浓绿。?解析 (1)月湖淤泥中氮、磷元素含量偏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和生长,可能造成水体污染。(2)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以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需求量最大,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所以“泥饼”中的氮元素能促进植物茎叶茂盛、叶色浓绿。
答案 (1)富营养化 (2)氮(或N)分块讲解三 综合提升
【综合运用】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太阳活动等
【重要提示】考查的知识是物理、生物、自然地理和化学相结合,熟知子房各部分的发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密度公式的变形运用,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知道密度的计算公式。综合性强,需要同学们做到各科知识融会贯通。【例】(2017·温州)气候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气候变化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1)研究古气候的科学家通过观察每个土层的花粉,可以推测出该地区古气候的特征。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受精后,子房逐渐发育成为__________。?
(2)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提出多种假设,其中两种假设如下。
假设一:太阳输出能量的变化会引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气象学家发现,短期的气候变化与太阳黑子的数量变化有关。图中表示太阳黑子的是_______ (选填序号)。?假设二:火山活动会造成地面温度降低。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气体和粉尘,这些物质会较长时间滞留在大气层中,减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能。火山是______ __运动的表现形式。?解析 (1)子房受精后的发育情况为: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2)太阳输出能量的变化会引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在太阳表面看上去是黑点。
(3)地壳活动会形成地震和火山。所以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答案 (1)果实 (2)② 地壳【变式训练】
(2017·湖州)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
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
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
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
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
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 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解析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2)宇宙的起源、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是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的。(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答案 (1)碰撞和张裂 (2)BC
(3)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实验探究】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究;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重要提示】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转化成自己熟悉的知识进行解答。【例】(2015·嘉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会严重污染水和土壤,某种新型催化剂可有效降解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探究该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四份等质量的某有机物,控制条件如下图,然后加入等量的新型催化剂,测得该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表:(1)实验中设置A和D组的目的是探究______对降解反应速度的影响。?
(2)实验A、B、C三组结果表明,当pH相等时,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度______________(选填“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
(3)部分同学认为pH=3时,40 ℃是该催化剂最合适的温度,但有同学并不认同。为寻找该催化剂最合适的温度,他应该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若要测定某一时刻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需要迅速把试管中液体的pH调到10,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A和D组中温度相同,pH不同,所以实验中设置A和D组的目的是探究pH对降解反应速度的影响。
(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pH相等时,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度先增大后减小。(3)题中在40 ℃时的降解速率最快,也可能降解速率最快的温度比40 ℃略高或略低,所以应该采取的做法是在40 ℃附近多设置几组进行实验。(4)增大pH可以使反应速率减慢,所以实验中若要测定某一时刻有机物被降解的百分比,需要迅速把试管中液体的pH调到10,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反应立即停止。答案 (1)pH
(2)先增大后减小
(3)在40 ℃附近多设置几组进行实验
(4)使反应立即停止 【易错警示】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例】(2016·杭州)如图是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中CH4、NH3、H2O、H2四种气体用于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
B.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C.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解析 由米勒的实验装置图可知,米勒将水注入左下
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
方的活塞,泵入CH4、NH3和H2等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
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同
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闪
电)一周,最后生成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
部的溶液内(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该实验不能证明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错解原因 由于不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而出错。
答案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