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文章第二段结尾和第三段表现的孔子以明“夷狄”“诸夏”之别表现出来的是朦胧的“民族意识”,而不是“强烈的”,故错。
2、B 【解析】“杂处的局面使得‘夷狄’、‘诸夏’的矛盾”无中生有;“一直”表述不准确。3、D 【解析】D项,“明夷夏之别这一主张在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是错误的,其作用是双重性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D 【解析】A.“我”觉得世界丑陋无比的原因,不仅是丢了母牛和天气不好,更主要是对身为农夫的命运不满。且“天气不好”是“我”的主观感受,并非实情。B.老头儿并非是“为了改变‘我’看世界的眼光”而与我搭讪。C.老头自始至终都没有挑起事端的意图,“我”纯粹是因为主观感受而将怨气转至老头身上。21·cn·jy·com
5、①描写了冬天冰冷的天气,凌冽的东风、恶劣凌乱的乡间景象。②渲染出压抑浑浊的气氛。③衬托出我恶劣糟糕的、烦闷怨怒的心情。④为后文“我”与老头儿的交谈勾勒背景。⑤与标题“好天气”形成对照/与后文老头儿的平静乐观形成鲜明对比。(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www.21-cn-jy.com
6、①瞎与不瞎,不在于眼睛,而在于心灵。老头儿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是心灵却能感知到无处不在的美。所以老头儿并不瞎。②这句话也暗含了对“我”的讽刺和批评。“我”虽然身体健全,眼睛不瞎,心灵却丧失感知美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比失明的老头儿更瞎。③这句话卒章显志,揭示全篇主旨,启示我们要保持心灵的明亮,不仅要用眼睛去看世界,更要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去感知世界之美。(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2·1·c·n·j·y
7.C 【解析】并非否定,也肯定了其成功之处。
8. C、E 【解析】A项“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于文无据。B项“都是历史人物”与原文不符。D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21·世纪*教育网
9. 开放性试题,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可从游戏平台、政府、家庭等多个角度来谈。
【示例】①立足平台,要市场更要责任。游戏研发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视潜在危害,不能只重体验而不计后果。作为企业,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责任的担当,为社会尽责、为发展尽力、为人类增添价值,“王者”才会真正“荣耀”。②立足政府,要创新更要监管。游戏毕竟是市场行为,其研发与营销也代表了一定的创新与活力。政府要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开拓,但是监管是永远不能松的那根弦,监管主体有必要让游戏多一些“善意”。③立足家庭,家长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游戏适合什么年龄的孩子,我国没有游戏分级制,家长们就应该学会自行分级。父母应加强家庭教育,强化对子女的日常教育,培养积极爱好,转移注意力。(每点两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2-1-c-n-j-y
10、A 【解析】A项,年成。B项,一定,坚决/牢固地;C项,就着/沿袭;D项,在/表被动
11、C 【解析】“右迁”指的是升级。
12、C 【解析】应佛骨入宫的是唐宪宗。
13、(1)韩愈对上触犯陛下,确实应当问罪,然而若不是心怀忠诚,不惧罢官责罚,怎能到这样地步?(“诚宜”“内”“黜”各1分,句意2分。)
(2)君子广泛学习并且每天读自己检查、省察,那么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日”“参省乎己”“知明”各1分,句意2分。)www-2-1-cnjy-com
【参考译文】
韩愈,表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氏。父名仲卿,无声名地位。韩愈三岁时便成了孤儿,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每天能熟记几千字的文章。等到长大一点,就能够完整地理解《六经》、百家学等。不久考中进士。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从不畏惧或回避什么,操行坚定纯正,却不善于处理一般事务。后来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上书批评宫市的弊端,德宗皇帝很生气,贬他到阳山做县令。他很关怀老百姓生活,当地人生了孩子很多都用韩愈的姓做名字。元和初年,升任做职方员外郎。21*cnjy*com
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可以书写经文传布佛法,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成丰饶,国泰民安。元和十四年正月,宪宗皇帝派遣使者迎接佛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疏劝谏。疏文奏上,宪宗非常恼怒,将疏文出示给宰臣看,打算对韩愈处以极刑,裴度、崔群奏道:“韩愈对上触犯陛下,确实应当问罪,然而若不是心怀忠诚,不惧罢官责罚,怎能到这样地步?乞求圣上稍赐宽容,以使别人敢于劝谏。”皇上道:“韩愈身为人臣,胆敢如此狂妄,一定不能宽赦。”一时人心震惊叹惜,乃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加罪太重,便就事情本身为韩愈说情,于是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到达潮州之后,上书谢罪。宪宗看到奏章后,很感动懊悔,意欲重新起用韩愈,对宰臣说道:“韩愈先前的言论其实很是拥爱我,然而不应当说君王奉佛就位促寿短。”皇甫镈向来忌恨韩愈为人耿直,便回答说;“韩愈终究太狂放粗疏,可考虑调到别郡。”于是任命韩愈为袁州刺史。【来源:21cnj*y.co*m】
当初,韩愈到潮阳上任以后,向属吏询问百姓有何疾苦,都说:“那城西深潭之中有鳄鱼,有数丈长,把百姓豢养的家畜都要吃光了,因此百姓贫穷。”韩愈前去视察,命烤了一只小猪一只羊,投进潭水中,为百姓祷告。祷告的当晚,暴风雷霆从潭中生起。几天后,潭水干涸。从此潮州人再不受鳄鱼危害。
韩愈性情开朗豁达,与人交往,无论对方发迹或是潦倒,他始终态度不变。年轻时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这两人声名地位还不高,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中赞扬推崇他们。张籍终于科考得中,荣获利禄官位。后来韩愈虽然身份显贵,每当办完公事的闲暇,便同他们一起谈话宴饮,论文赋诗,和过去一样。韩愈很善于诱导勉励后进,留在家中做宾客对待的十分之六七,即使自己早餐也吃不上了,仍然和颜悦色毫不在意。【出处:21教育名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CD 【解析】C项,“猿声十二时”是想象友人行走在蜀道上,耳边时时有猿鸣。D项,颈联是虚写。(5分。答对一处得2分,两处得5分)
15、①写尽对友人的关切和相思。“应听子规”既写出了对友人别后孤寂生活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苦,也写出了期盼友人早日归来的愿望。②运用想象(虚实结合)和典故抒发情感。“别后同明月”通过想象与友人同在明月下的情景,抒发相思之情,“听子规”借用子规啼归典故抒发盼望友人早归之情。③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描写狭险的蜀道、道中特有风物、九州明月,以及子规哀啼等荒凉之景抒发凄楚之情。(从手法和抒情的角度入手。每一点概括2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两点满分。)21教育网
16、(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学不可以已
17、D 【解析】A项,偷换主语。“采集”的主语应该是“人们”,而“贝母”应该是“被(人们)采集起来”。 B项,搭配不当。“事件”不能“批评教育”。C项,“原因是……”和“由……所致”杂糅。21cnjy.com
?
18、D【解析】①哀鸿遍野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还比作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②“望而却步” 指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③刮目相看: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④长此以往: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⑤秀色可餐:形容秀美异常。两种意思,一是指女子姿色美丽,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⑥“相映成趣”指互相对照,映衬着就显得有趣味,有意思。【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9、B
20、A【解析】A项,《孟子》是由孟轲及其弟子所做。
21、①也能给人类带来好处。②台风还能调节地球冷暖③台风有弊也有利。
(填对1空得2分,填对3空得6分。大意接近即可)
22、作文:【参考例文】实践让设想成真?? ?据报道,某电器集团在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遇到了难关,工程师小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可是很难实现,小李的提议也就暂时搁置下来了.但老王师傅没放弃,一直在琢磨小李的方案,并反复地实验,最终把小李的设想变成了现实.新产品研制成功,公司要表彰有功人员,那该把谁放在第一位呢?大家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应该是小李,没有他的大胆设想,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有人认为是老王师傅的实践才让设想成真.??? 我赞成后者的观点,如果没有老王师傅的反复实践,小李的设想就会被搁置,或许将成为空想.小李的设想是智慧的闪现,而老王师傅的实践更是漫长而艰难的.他们俩对新产品的研制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就“论功行赏”而言,我认为老王师傅的功劳更大些,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老王师傅的实践,使小李的设想成为现实,铸就了新产品研制成功的辉煌.?? ?“实践出真知”.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都源于实践.小李构思出来的设想也不一定是对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是否可行.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源泉.古往今来,哪个成才的人没有经过实践:爱迪生为了发明灯泡进行了上千次实验;法拉第为了弄清楚磁与电之间的关系,不也是一次次实践吗?鲁班被茅草上的小细齿割破了手指,这给了他灵感和启发,他想:如果仿照茅草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鲁班下山后,反复地做试验,并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他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鲁班的设想是那样的伟大,但如果只停留在设想上而没有付出实践,又怎能发明出锯子这样神奇的工具?? ??无数的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科学的真理.?? ?小李提出了设想,可小李和其他在场的人为什么不付出行动呢?因为“难”!的确,在生活中,我们都会因为一些困难而退缩,小李和在场的其他人都退缩了.只有老王师傅坚持实践.我们仿佛看到了昏黄的灯光下他弓着身子眯着眼,一次一次地钻研,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因此,我认为公司表彰有功人员,老王师傅摆在第一位是当之无愧的!?? ?最后,我想送给小李几句话,这也是我自己从这一事件中得到的启示:广阔的大海如果缺少了暴风雨的洗礼就没有生命的颜色;湛蓝的天空如果缺少了白云的点缀也只是无际的空旷;人生的道路如果缺少了一步步坚实的步伐,多么完美的设想,也只是划过心间的一道光亮,而没有停留的地方.
【考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这则材料涉及两个人物,工程师小李和工人师傅老王。小李提出了设想却没有实现,老王在小李设想的基础上反复实践最终把设想变成了现实,他们分别代表了设想和实践两种状态。于是材料提出了两种观点,是设想重要还是实践重要。考生可以从其中的一种观点立意写作。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有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本篇抓住关键句“有人认为是老王,正是他的实践才让设想成真;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小李,没有他的大胆设想,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立意。立意提示:(1)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2)设想只有通过实践变成现实才有意义。(3)既要大胆设想,又要严谨实践。这一点应该是在发表建立在前面理论基础之上的看法时应该具有的思辨,而不应单独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