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 第23课《马说》(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下 第23课《马说》(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23 11:50:46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马 说
部编版 八年级下
唐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 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作者简介
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被辞。后依附节度使2次,仕途坎坷。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写下寓意深刻的《马说》。
写作背景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他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写作背景
关于“说”
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
《爱莲说》:莲——人,托物言志
《马说》 :马——人,托物寓意
新知讲解
课文初识
大声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伯乐 祗辱   骈 死 策 槽枥
一食 或尽 粟 一石
食马者 外见 其真无马邪

zhǐ rǔ
pián

cáo lì
shí

dàn

xiàn

新知讲解
结合字音,再读课文
提示:
1)读准字音,画出节奏,注意语调、语速,读出情感;
2)找出带“也”或“不”字的句子,注意“不”字的语气。
新知讲解
注意虚词“也”的读法

不以千里称也——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陈述语气。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故作顿笔,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省却一些无用的话。
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谴责的感情,正义感,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对“食马者”的嘲讽,感叹语气。

新知讲解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
/
/
/
/
/
/
/
/
/
/
/
/
/
/
新知讲解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
/
/
/
/
/
/
新知讲解
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逐字逐句理解,然后翻译全文。
新知讲解
课文翻译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
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
连词,此处表转折关系,译为“却”“可是”。
即使。
受屈辱,受埋没。

(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马槽。

指“千里马”的称号 。
动词,称呼。
新知讲解
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新知讲解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
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吃一次。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有时。
同“饲”,喂。
指代前文所提及的千里马。
连词,表承接,可译为“来”。
表肯定语气。
指示代词,这样。
才能,能力。
才能和优点。
通“现”,表现。
犹,尚且。
普通
等同,一样。
疑问代词,怎么。
助词,表停顿,强调“是马”。
新知讲解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目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新知讲解
助词,用在动词后。凑足音节,无实义。
 策之不
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
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才能、才干。
通晓它的意思。
临:面对。
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语气词,表判断。
策:名词,马鞭
新知讲解
译文: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新知讲解
默读课文,合作探究
课文的层次与中心
新知讲解
层次划分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段,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嘲讽。
新知讲解
开篇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明全文主旨。
这句话还包含着一个反题,即“无伯乐,则无千里马”,说明千里马的命运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是具有必然性的了。
接着就用“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枥之间”,具体地描绘了它的可悲的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新知讲解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亮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为什么文章先不点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却从千里马的食量说起?
“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夸张的说法,突出地表明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而这一点,决非那些“食马者”所能知,他们只是按照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它。所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新知讲解
第二层(第2段)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摆现象——千里马的遭遇;)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原因是什么?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
“不知”,这正是问题的要害。
点出这个要害之后,作者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先以“是马也”一顿,再以“虽有千里之能”作低回之势,然后步步紧逼,历数这种“不知”所造成的恶果,到段末再用反问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
这是从反面论证,反证了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新知讲解
第三段使用了揭露矛盾的方法,它是怎样来刻画执策者的形象的?
1.先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紧承上文,全面总结了这种人“不知马”的表现。
新知讲解
第三层(第3段),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嘲讽。点实质—千里马所受遭遇的原因,是因为食马者不懂千里马。
2.再以他们在千里马跟前的狂妄浅薄作对照,生动地揭示了这种人的愚蠢和荒唐。
新知讲解
3.然后发感慨:以“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表示作者对执策者反诘,同时为下文蓄势。
4.最后再用“其真不知马也”结束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感。
新知讲解
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不是。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即对昏庸统治者进行批判,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这里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托物寓意。
新知讲解
问题解疑
托物寓意
托物寓意是一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它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抒述主观的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新知讲解
文章论述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怎样才能让人才施展自己的才干?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这样才能让人才施展自己的才干。
新知讲解
托物寓意
他的这些主张,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是通过对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境遇的描述表现出来的。
新知讲解
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人才埋没的现象,作者又是怎样论述的?
分别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和“祗辱干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了形象的概括,寄寓了作者很深的感慨。
小结: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点实质—千里马所受遭遇的原因,是因为食马者不懂千里马。
新知讲解
本文篇幅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个中心,反复进行论述。
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个中心进行论述的?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交流讨论后作答。
新知讲解
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来进行论述的。
开头说“伯乐不常有”,归结到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
中间由食马者的“不知”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术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最后更以“不以”“不能”来痛斥执策者的无知,并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新知讲解
归纳中心
本文借古代伯乐和平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新知讲解
总结归纳
1.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是怎样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直接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
新知讲解
课堂检测
3.伯乐、食马者、千里马分别比喻什么?
伯 乐
赏识人才的人
食马者
昏庸的统治者(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人)
千里马
人才
新知讲解
1.本文语言简练、含蓄的特点。
托物寓意的写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言在此而意在彼,有咫尺论万里之势。文章语言简练,三个“也”字举足轻重。七个“不”字别有韵味。
写作特色
课堂小结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七个“不”字如江河直下,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写得淋漓尽致。
课堂小结
2.托物寓意,中心明确。
文章借助伯乐和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抨击了统治者摧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
课堂小结
文章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先从正面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接下来,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及其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
3.结构精巧,脉络清晰。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马 说
提出论点
托物寓意
以马喻人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
分析问题
埋没原因
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
(谴责)
归纳中心
痛斥无知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嘲讽)
4.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是?(中心句)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新知讲解
思考
5.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6.怎样使自己也能成为千里马
新知讲解
若要解答,需要仔细思考,拓展阅读,看看后面的讲析会不会对你有所帮助?
分类整理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a.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通____
____通____
b.才美不外见
____通____
c.其真无马邪
____通____
食 “饲”
见 “现”
材 “才”
邪 “耶”
巩固提升
2.一词多义

(食马者……)
(食不饱)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巩固提升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
2)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巩固提升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
4)食之不能尽其材
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5)其真无马邪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巩固提升
1.伯乐虽不常有,但自古以来还是有不少,你知道吗?
请举出你所知道的 “伯乐”。
(1)刘备三顾茅庐。刘备就是一个伯乐。
(2)华罗庚感谢他的小学数学老师发现他是数学天才。
(3)萧何月下追韩信。帮助刘邦建立了西汉。
(4)秦穆公重用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最终统一了全国。
(5)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齐桓公就是一个伯乐。
课堂拓展
2.假如你以后是千里马,万一被埋没了,该怎么办?
(1)那就自己当自己的老板,自己去开创一片天地。
(2)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埋没只会是一时,而不是一世。
(3)“毛遂自荐”,别人没有发现我,自己要勇于推荐自己。
课堂拓展
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人们情不自禁用诗文来描述它,请你按要求各写出两例来。(任选3项练习)
(1)有关马的诗句
(2)有关马的俗语
 
(3)有关马的成语
 
(4)有关马的传说
 
胡马大宛名,锋桢瘦骨成。(杜甫《房兵曹胡马》)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的垂下!(臧克家《老马》)
风马牛不相及 
老马识途  
伯乐相马 
驴唇不对马嘴
秦琼卖马
万马奔腾
指鹿为马
课堂拓展
3.中国古代十大名马
课堂拓展
古代十大名马盘点
课堂拓展
古代十大名马盘点
课堂拓展
古代十大名马盘点
拓展提升
古代十大名马盘点
拓展提升
古代十大名马盘点
拓展提升
古代十大名马盘点
拓展提升
古代十大名马盘点
拓展提升
古代十大名马盘点
拓展提升
古代十大名马盘点
拓展提升
古代十大名马盘点
只要你不停止奔跑的脚步,你也可以成为独一无二的千里马!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马说》巩固提升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 槽枥( )( )粟( )一石 ( )
外见( ) 食马( ) 祗( )辱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②骈死( )于槽枥( )之间
③千里马常( )有,而( )伯乐不常有
④且欲与常( )马等( )不可得
⑤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文学常识填空。
①韩愈,________代著名_____家、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他和 、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一起称为“ ”。 2·1·c·n·j·y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 。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所表达的语气各不相同,请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直接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
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通______ 含义: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通___含义:_____
③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
7.本文采用“_______”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伯乐”指___________ ;“千里马”指 ______; “食马者” ____________ 。 2-1-c-n-j-y
8.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二、课文内容理解
9.(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第2段文字的主要写的是什么?
(3)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10. 本文托物寓意,抨击了当时“食马者”“不只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三段,你认为他主张怎么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 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D.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
1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1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D、祗辱于奴隶人手之 学而时习之
17.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__________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___________ ”。 www-2-1-cnjy-com
18.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 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21*cnjy*com
19.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20.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千金市骨
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来源:21cnj*y.co*m】
注释:①君人:君主。②涓人:宦官。 ③安事:何用
1.下列选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花费)
B.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尚且)
C.涓人对曰(回答)
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市场)
2.与下列例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A.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越国以鄙远
3.将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参考答案
一、1.pián cáolì sùs xiàn sì zhǐ dàn
2.①只是 ②并列而死 喂牲口用的食器 ③经常可是④普通 等同,一样 ⑤有时 ⑥代词,它,指千里马 21教育网
3 .①唐 文学家 哲学家 韩愈 唐宋八大家
②记叙 议论 说明一个道理
4. 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
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 .①见 现 显露(或表现)
②材 才 才能 食 饲 喂
③邪 耶 吗,表疑问
7.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人才; “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
8.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②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③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④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二、
9.(1)点明全文主旨,总领全文。
(2)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
(3)排比、引用、设问 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10.“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或,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 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21cnjy.com
11.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12.C
1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21·cn·jy·com
1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5.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6.C
17、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
18、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
19.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20.“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
1.D
2.B
3.(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领国的实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实力也就相对削弱了。www.21-cn-jy.com
(2)假如没有那个人的支持(我)是不会到达今天的地步。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3)君主派他出去买千里马。三个月后他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死了,他用五百两金子来了那马头,返回向君主报告。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八年级下《马说》教学设计
课题 马 说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 诵读课文,对照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并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用法。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3.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材的愤慨之情。4.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学会推荐自己,表现自己,完善自己。
重点 1.诵读课文,训练语感,理解课文,争取当堂背诵。2.对照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并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用法。
难点 1.体会本文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回归《爱莲说》,复习关于“说”这种文体: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 《爱莲说》:莲——人,托物言志 《马说》 :马——人,托物寓意 温故知新,复习关于 激发兴趣,介绍“说”这种文体
讲授新课课文初探初步探究课堂小结深入探究课堂小结巩固提升拓展延伸 一、作家作品简介: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被辞。后依附节度使2次,仕途坎坷。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写下寓意深刻的《马说》。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他和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800)间。其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摆用,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封建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二、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逐字逐句理解,然后翻译全文。1.阅读课下注释,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意思。1)注音伯乐lè 祗辱zhǐ rǔ  骈pián死 策cè 槽枥cáo lì 一食shí或尽粟sù 一石dàn 食sì马者 外见xiàn 邪yé2)划分朗读节奏并作朗读指导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翻译各段文言文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目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目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1.课文的层次与中心全文分三段第一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第三段,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嘲讽。全文分三段。第一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明全文主旨。这句话还包含着一个反题,即“无伯乐,则无手里马”,说明千里马的命运对伯乐的依赖关系。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是具有必然性的了。接着就用“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枥之间”,具体地描绘了它的可悲的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亮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文章先不点出,而从千里马的食量说起。“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夸张的说法,突出地表明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而这一点,决非那些“食马者”所能知,他们只是按照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文。所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原因又是在“不知其能手里而食”这一点上。“不知”,这正是问题的要害。点出这个要害之后,先以“是马也”一顿,再以“虽有千里之能”作低回之势,然后步步紧逼,历数这种“不知”所造成的恶果,到段末再用反法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这是从反面证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摆现象—千里马的遭遇;);,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嘲讽。第三段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画执策者的形象: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紧承上文,全面地总结了这种人“不知马”的表现,又以他们在千里马跟前的狂妄宣称作对照,生动地揭示了这种人的愚蠢和荒唐。后发感慨:以“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表示作者对执策者反法,同时为下旬蓄势,由此再用“其真不知马也”结住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感。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这里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不是。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即对昏庸统治者进行批判,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托物寓意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章论述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这样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他的这些主张,是通过对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境遇的描述表现出来的。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人才埋没的现象,则分别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和“抵辱干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权之间”作了形象的概括,寄寓了作者很深的感慨。文字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点实质—千里马所受遭遇的原因,是因为食马者不懂千里马。)本文篇幅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个中心,反复进行论述。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开始说“伯乐不常有”,归结到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中间由食马者的“不知”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术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最后更以“不以”“不能”来痛斥执策者的无知,并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中心归纳借古代伯乐和平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压抑人才,也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深入探究】阅读课文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伯乐于千里马的关系是怎样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3.伯乐、食马者、千里马分别比喻什么?伯 乐→赏识人才的人食马者→昏庸的统治者(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人)千里马→人才4.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是?(中心句)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5.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6.怎样使自己也能成为千里马 【分类整理】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a.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通____ (食,同“饲”) ____通____才 (材 “才” ) b.才美不外见 ____通____外见 (见 现 从外表上显现出来。) c.其真无马邪____通____(邪 “耶” )2.一词多义食(食马者……)(食不饱)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著称2)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4)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5)其真无马邪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课堂拓展1.伯乐虽不常有,但自古以来还是有不少,请举出你所知道的 “伯乐”。 (1)刘备三顾茅庐,刘备就是一个伯乐。(2)华罗庚感谢他的小学数学老师,因为这位老师发现了他是数学天才。 (3)萧何月下追韩信,帮助刘邦建立了西汉。(4)秦穆公重用商鞅,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最终统一了全国。 (5)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齐桓公就是一个伯乐。2.假如你以后是千里马,万一被埋没了,该怎么办? (1)那就自己当自己的老板,自己去开创一片天地。(2)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是“金子总会闪光的”,埋没只会是一时,而不是一世。(3)“毛遂自荐”,别人没有发现我,自己要.勇于自我推荐。3.与马有关的成语天马行空;马到成功;马仰人翻;马首是瞻;马不停蹄;马翻人仰;马革裹尸;马齿徒增……4.关于“马”的文化通过《马的世界》的综合性学习,你一定积累了不少关于马的知识和文化,请你在此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吧!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人们情不自禁用诗文来描述它,请你按要求各写出两例来。(任选3项练习)(1)有关马的诗句:(2)有关马的俗语:(3)有关马的成语:(4)有关马的传说: 5.古代十大名马盘点(见课件) 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看注释,查阅工具书,完成字词读音和句子翻译思考分析、交流讨论理解归纳文段分组讨论 成果交流整理笔记解决问题交流识记拓宽视野 介绍作家作品和写作背景文言词语理解和句子翻译理解归纳文段段意和中心引导思考合作交流加深理解托物寓意和作者感情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拓宽视野丰富课外知识
板书 附后
板书设计
托物寓意
以马喻人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
归纳中心
提出论点
马 说
托物寓意
以马喻人
埋没原因
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
(谴责)
分析问题
痛斥无知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嘲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