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沙子与黏土 教学设计 (9)

文档属性

名称 3 沙子与黏土 教学设计 (9)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21 10:5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沙子与黏土 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子和黏土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并能准确认出沙子和黏土。
2.知道沙子和黏土在颗粒大小、沾水是否粘手等很多方面存在不同。
3.知道沙子和黏土的渗水性能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认识沙子和黏土存在的不同。
2.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沙子和黏土在渗水性方面不一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研究沙子和黏土带来的乐趣。
2.愿意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3.认识到沙子和黏土有很多不同,它们可以在很多方面进行使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描述并比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难点: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
干沙子和干黏土若干。
用于筛取黏土的器材:广口瓶、铝箔、皮筋、针和培养皿。
【学习过程】
一、设境问----进入情景,明确主题
师:孩子们在你们生活当中有没有见过沙子和黏土?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生:汇报
师:沙子在我们生活当中很明显,但是黏土并不常见。
出示一张贫困地区孩子上学的道路,加强德育教育,引出课题。
二、合作探 制取黏土
师:我们见到的黏土都是什么样子的?
生:湿湿的,黏黏的
师:那你们知道干黏土是什么样子的吗?
观看制取黏土的微课,提出观看的要求
生:学生汇报制取黏土的方法,和试验的要求
[设计意图:观察沙子与黏土,首先要教会学生识别这两种物质,这个活动就是让学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相比沙子而言,黏土并不常见,因此本活动介绍了一种通过“筛”来获得黏土的简易方法,让学生知道黏土是极细的泥土颗粒。]
研究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1. 老师为每组准备了一份沙子和黏土。下面我们来研究它们,看看他们都有什么特征2. 你们的方法都很好,老师这里有三个更具体的方法:(1)看一看,看的时候可 以借助放大镜,会用吗?(2)按一按,注意按的时候只要将手指轻轻的触碰沙子和黏土,然后看看你手指上有什么就可以了。(3)捻一捻,向老师这样拇指和食指捏一点沙子或黏土,来回的移动。
3. 老师这里还有一张记录单,能看懂吗?这里还为你们准备了6个词语,等会你们可以把词语贴在记录单上。清楚了吗?开始吧!
4. 学生研究。
5. 学生汇报。
6.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按一按、捻一捻等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并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比较沙子与黏土的渗水性
1. 是不是只有这么多的不同?不是的,其实还有很多不同,不太容易发现,要想一些别的办法才行。
2. 比如,我这里有一些材料,一个透明纸杯,一个塑料盒,我在塑料盒的底戳了几个小洞,有一张圆形纸片,有沙子与黏土,有两杯水。我把它们像这样组装起来,等会同时给两个杯子倒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3.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样的材料,下面我们自己动手去试一试吧。
4. 学生动手操作。
5. 汇报实验结果。
6. 猜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7. (出示放大沙子与黏土的照片)观察一下被放大了很多倍以后的沙子与黏土,你有什么发现?
8. 小结:沙子之间的空隙比黏土之间的空隙要大,所以水往下漏的就快。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简单的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两种物质的渗水现象有什么不同。这个活动并不需要上升到对两种物质渗水性、保水性等性质的认识,而是基于此前对沙子和黏土外部特征的认识,描述现象并猜想为什么会这样。]
三、质疑结——回归文本,质疑总结
沙哥哥,土弟弟
一个大来一个小
大的粗糙小的细
粗糙渗水细不渗
弟弟沾手哥不沾
你说淘气不淘气
四、目标测
正是因为沙子与黏土有许多的不同,所以生活中我们会用它们做不同的事情。
想一想在你们生活中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介绍日常生活中沙子和黏土的典型用途,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它们不仅是地球上重要的物质,也是我们的生活所不可或缺的。]
【板书设计】
3.沙子与黏土
沙子 黏土
颗粒大 颗粒小
不沾手 沾 手
粗 糙 细 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