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沙子与黏土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
2.学会描述并区别干沙子和干黏土的特征。
3.能够描述沙子和黏土渗水现象的不同,并试着作出解释。
4.能够举例说出沙子和黏土的用途。
教学重点
能够描述并比较沙子和黏土的特征。
教学难点
做沙子和黏土渗水的实验并试着解释所看到的现象。
课时安排
共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子课件,沙子,黏土,过滤杯,烧杯,水。
学生准备:干沙子和干黏土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教师提出话题:沙子和黏土是我们经常能看见的东西,你认识它们吗?
师:让学生说出他们在哪里见过沙子,是怎么玩沙子的
二:新授
师:问学生知不知道什么是黏土,了解他们的想法。
师:拿出课前准备的黏土给学生展示并讲解什么是黏土。
师:大家看到的黏土是什么样子的?
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意见,提出简要的黏土的定义。(一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要求教师进行充分的解释从而帮助他们理解黏土的概念。)
师:板书“黏土”。
师:沙子大家都见过吗,你们都在哪里见过沙子呢?
生:回答。
师:PPT展示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出现沙子的地方。
学生补充。
师:基本了解了沙子和黏土之后,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得到黏土呢?
师:向学生介绍一种获得黏土的方法。
活动一:
获得黏土的方法就是上节课用到的“筛”的方法。PPT展示把筛得细细的泥土再用极细的针扎的孔来筛,从这些细孔里筛出来的就是黏土。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
师:当我们得到了黏土之后,我们来拿筛出来的黏土和我们的沙子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活动二:
师:为学生提供数量相当的干沙子和干黏土各一份。
师:请大家开始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课堂巡视过程中进行“看一看,按一按,捻一捻”方法的适当指导。
师:示意观察结束,要求大家收拾好仪器。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呢?PPT展示一些用于描述干沙子和干黏土不同时可以用到的词语。引导孩子。
师:总结关键词。
师:找到了干沙子和干黏土的不同后,我们来一起做一个科学小实验。
活动三:
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干沙子和干黏土渗水性有什么不同。边做实验边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实验结束,总结意见,进行点评。交代好实验结果后,教师应该提醒孩子,为了公平,我们要同时向沙子和黏土里倒水,然后仔细观察。
师:PPT展示沙子和黏土做成的物件。向学生区分哪些是用沙子做成的,哪些是用黏土做成的。介绍日常生活中沙子和黏土的典型用途。
师:启发学生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沙子和黏土的应用。
师:结束语。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由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沙子的认知,教师便集中重点去讲解什么是黏土。在孩子基本建立了沙子和黏土的知识后,教师趁热打铁去让孩子比较两者的不同,再加以一些描述词语,学生会更容易理解。随后教师演示沙子和黏土渗水现象的实验,让孩子仔细观察,加深记忆。最后让孩子去发现日常生活中沙子和黏土的应用,一节课就水到渠成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纪律意识还不强烈,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课堂纪律的控制稍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