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盐和糖哪儿去了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
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
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三)教学难点:
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盐、红糖、沙子,面粉若干份,水12杯,搅拌棒24根,小棒若干份
分组材料二:带过滤纸的杯子12份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演示材料:搅拌棒1根,麻油少量,水1杯,课件,板书21教
(五)教教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一、欣赏《我有一只小毛驴》的歌曲并播放毛驴过河的动画片段,引导学生思考驴子背的盐和糖哪儿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引出这节课探讨的问题:盐和糖哪儿去了,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让孩子们观察桌上的盐,糖,面粉,沙子,并描述它们的样子。
二:观察变化(观察盐,红糖,沙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1.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眼睛,鼻子,舌头等感官来观察,并演示鼻子和舌头观察的正确方法。
2,提示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
a.: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
b: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c:静置三分钟观察变化。
3. 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视并做指导。
4.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5.引导学生思考盐和糖是否还在水中?(通过观察颜色,尝味道的方法发现盐和糖还在水中)
6.引导学生思考面粉会不会溶解到水中?
7.教师小结:盐和糖溶解到水中了,沙子不能溶解到水中。
三:把盐水和加了面粉的水分别倒在滤纸上,你看到了什么?
1.指导学生做实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教师小结:通过过滤比较,认识到面粉很难溶于水中。平时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
五:生活中哪些物质能在水中溶解,哪些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
1.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
2.放映图片,学生们来判断这些物质是否溶解。
3.老师做油的实验,学生观察是否溶解于水中。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溶解的现象,希望小朋们课后能通过实验验证研究生活中更多的物质能否溶解在水中。21教育网
六:课后拓展:
1.把加了面粉的水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它和盐水有什么不同?
板书:
盐和糖哪儿去了
盐 糖 溶解
沙 沉下去
面粉 很难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