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31 10:22:18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第25课《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教学设计
课题 25.《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单元 6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1.了解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养成用写心得做笔记的方法来自渎课文的习惯。3.学习演说辞感情饱满,以情动人的写法。4.理解文章中心,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充分肯定莫泊桑的文学成就。
重点 品味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难点 品味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青壮年时就死去。这是令亲朋最悲伤的事了,假如这还是个对人类社会有着杰出贡献的人,那就会令更多人伤痛不已了。今天我们就来沉痛悼念英年早逝的天才作家莫泊桑,听一听著名作家左拉“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今天我们学习《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引发学生想象空间,思维发散。 有由背景引发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初步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基本学习要求,为下一个教学环节打下铺垫。
讲授新课 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和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汪战争爆发,遂应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主要作品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俊友》等。
左拉(1840—1902),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萌芽》。 2.写作背景左拉与莫泊桑交往甚密,他在得知莫泊桑英年早逝的消息后,不胜痛惜,以无比悲伤的心情于1893年7月6日在莫泊桑的葬礼上发表了演说。3.掌握重点字的读音。葬礼(zàng) 沉默(mò) 谦恭(gōng)焕发(huàn)强悍(hàn) 伊始(yī) 跻身(jī) 精湛(zhàn)醒豁(huò) 晦涩(huì sè) 堕落(duò) 厌腻(nì)卷帙(zhì) 寥寥(liáo)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洗耳恭听:形容恭敬地听别人讲话。下车伊始:原指官吏初到任所,这里指刚步入文坛。炉火纯青:比喻技术或学问达到成熟、完美的程度。叹为观止:看到了尽头,赞叹所见的事物到了极致。离经叛道:比喻背离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传统。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多。卷帙,书籍。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攻击或挑剔的漏洞。血气方刚:指精力旺盛,身体强健。多用于青年男子。斗胆:形容大胆(多用做谦词)。醒豁:清楚明白。跻身: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堕落:指(思想、行为)往坏里变。晦涩:(诗文、乐曲等的含意)隐晦不易懂。5.理清课文层次 明确:全文六段,可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向莫泊桑致敬。第二部分(第2—3段):写对莫泊桑的深情回忆。
第三部分(第4—5段):精辟地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第四部分(第6段):以“永在”的赞词结束演说。
(二)精读感悟(一)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思考:第1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
文章第1 段一方面把作者自己炽烈的痛惜之情和深切的缅怀之情全部地托出,为演讲的展开奠定了强有力的感情基调;另一方面也把听众“同样的情感”引发出来,形成情感和认识上的一致和共鸣。
(二)习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2、3段。
1.思考:课文第2段从莫泊桑的哪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
第2段,回忆初识莫泊桑。 血气方刚|、眼睛明亮 ----莫泊桑的外貌特征含笑、沉默不语 ( http: / / zk. / " \o "欢迎登陆全品中考网 ) ----莫泊桑的神态谦恭、洗耳恭听---- 莫泊桑的品质睿智、开朗、坦率、朝气----莫泊桑的性格特征棒小伙子、健康的气息---莫泊桑的身体“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这一句既是段旨的引申,又引起下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第3段怎样具体回忆莫泊桑的成名经过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 莫泊桑的《羊脂球》独占鳌头,使他一举成名。“下车伊始”----《羊脂球》是莫泊桑的处女作;“决定意义的作品”,----《羊脂球》的高度评价;“跻身于大师的行列”-----这篇小说的重要意义。 3.“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这一句有两层意思:(1)表达左拉对莫泊桑一举成名的愉快心情;(2)莫泊桑的天才是看着他长大的左拉等所未能料想到的。 4.这一句又与哪一段相呼应?与第2 段“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相呼应。 词语评价“高产、稳产”,“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作品之多“炉火纯青”“令我惊叹”“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艺术水平之高“小小的喜剧”“完整的戏剧”“生活的窗口”描述其文学价值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作品的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三)学习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4、5段。
思考:找出第4段中作者对莫泊桑作品评价的句子。第5段中作者怎样评价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学生讨论、交流。
第4段,对莫泊桑作品的评价。在强烈的褒贬对比中,展开对莫泊桑作品的评价。 左拉把莫泊桑的作品比做“清澈的美的源泉” “在清泉中开怀畅饮” “我爱莫泊桑”, 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这是褒; 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则认为是“堕落” “离经叛道”,这是贬。“人们终归还是吃那使他获得营养而又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是什么意思?试说说你的理解。 左拉以“面包”为喻,说明人们需要的是“面包”,因为它既有营养,又永不“厌腻”的日常“必吃”的东西。表明莫泊桑为代表的“纯朴派和明晰派”的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第5段,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左拉通过与“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进行对比,肯定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流传后世的不过是“寥寥几页”,而莫泊桑“一篇三百行的小说”,却成为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的读本,它是“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其寓言或故事则“交口相传”。
(四)学习第四部分
学习朗读第6段。1.思考:莫泊桑光荣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交流。
莫泊桑的光荣所在是:①他的成名作《羊脂球》是一篇杰作,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生活的窗口”、“清澈的美的源泉”,具有崇高的文学价值;②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③“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他的作品是人们日常必吃的富有营养的“面包”。2.为什么说这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因为他的作品扎根于人民之中,流传后世,成为“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五)探究活动
1.作者演讲开始时为什么要“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结尾说:“这就是莫泊桑光荣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这“光荣”指的是什么?回答问题,并说说文章首尾的内在联系。
学生讨论、交流。
(1)“同行”是一般的关系,而“战友、兄长、朋友”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 (2)左拉与莫泊桑都具有拉丁血统,都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都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们两人过往甚密。 (3)这样写是为了抒发炽烈的痛惜之情和深切的缅怀之情,为演讲的展开奠定强有力的情感基调。
结尾所说的莫泊桑的光荣,指莫泊桑的作品具有不朽的价值,“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这与文章开头“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是紧相呼应的吻合的。
2.莫泊桑的写作是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但文章又指出:“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这该怎样理解?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里所说的“喜剧”、“戏剧”不是从文学作品的样式方面说的,而是指莫泊桑的小说作品揭开了生活的矛盾,对生活中庸俗的一面充满了深刻的幽默和讽刺,收到使人“笑或是哭”的效果。意味深长,达到了喜剧的效果。(六)归纳主题左拉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热烈地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充分地肯定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并在褒贬对比中精辟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满怀敬意地预言莫泊桑将与他的作品一样获得永生。(七)写作特点1、作者感情饱满,以情动人。(1)毕现情态。(2)结合议论抒情。语言富有感染力。(1)以通俗易懂的的词语表达深刻、抽象的道理(2)综合运用比喻、反问、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八)拓展延伸 :
《悼念玛丽 居里》与《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都属于悼词,将两文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相同点: 都对去逝者生平业绩做了总结,并对其意义与价值作了评价;都感情饱满,真挚感人,有着化悲痛为力量的积极内容;两文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多样,语言质朴动人。 不同点: 后文回忆了初识及成名经过,表达了无比悲痛的心情。而前文因重点是赞颂去逝者的道德品质成就,因此在人格、品德、力量、热忱等方面分别作了具体阐述。 学生思考、探究等实践活动。 思考、感悟、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合作探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鼓励他们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问题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课文语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团队意识。理解课文主旨,让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实际,发挥语文知识的作用。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葬礼(zàng) 沉默(mù) 谦恭(gōng)B.焕发(huàn) 强悍(gàn) 伊始(yī)C.跻身(jī) 精湛(zhàn) 醒豁(huò)D.堕落(dòu) 厌腻(nì) 卷帙(zhì)2.分别写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①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 ( )②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 ) 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学习的成果。 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课堂小结 这篇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辞,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以饱蘸炽烈的情感的特点,使听众在情感、认知上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从而使演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掌握课文的重点。
布置作业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把科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激励学生把兴趣进一步引向生活。
板书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左拉第一部分(1)写向莫泊桑致敬。奠定基调,激发感情 第二部分(2~3)写左拉对莫泊桑的深情回忆。第三部分(4~5)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感情真挚,质朴自然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葬礼 沉默 谦恭 焕发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实在有些不奈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率。  (  )(  )
(2)我不过是依样画胡芦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己。  (  )(  )
3.下面一段话中,一句有语病,一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在我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②我看不到海伦丝毫的恐惧、凄凉和悲哀,看到的却是她那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和她那对生活充满着的爱。③我不禁感慨:只要你的心是坚强的,那么,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
(1)有语病的是第________句。
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是第_________ 句。
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性学习。
(1)事例拟写。
请你仿照例句拟写一个“名人笑对挫折”的事例。
例句:海伦·凯勒在严酷的打击面前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阅读、写作、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了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2)材料析理。
  阅读下面的这则材料,然后写出你读完这则材料的感受。
  暑假又至,城市中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夏令营活动愈加热闹。孩子们在夏令营里要自己动手搭帐篷,学烧饭,还要翻山越岭,涉水过河,经受着城市儿童平时难以遭遇的各种困难。这一独特的挫折教育,对培养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阅读理解
我的暖,一寸长  
葛 闪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脸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⑥“有事吗 ”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
  ⑧“你要到哪里 ”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个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的前车牌望了一眼。
  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了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理因此出现了阴影。
  “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他,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孩子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选自葛闪新浪网博客,有删改)
1.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
2.文章第①段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4.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5.“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
1.zàng mò gōng huàn
2.(1)奈—耐 率—摔 (2)胡—葫 己—已 
3.(1)① 在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后,我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 
(2)③ 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4.(1)示例一:爱迪生笑对数千次失败,经数千次试验,终于发明了经久耐用的电灯。 
示例二:贝多芬在听觉完全丧失的情况下,仍把主要精力用于作曲,给世人留下不朽的作品。 
(2)示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具有综合知识、综合能力的全面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在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来的。自古英雄出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让孩子受点磨难吧!这样,孩子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才会像雄鹰般展翅高飞。
二、
1.为了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他请求坐一次“我”的车,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2.外貌描写(肖像描写)。作用:(1)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 (2)暗示了他工作的艰辛。 (3)暗示了“几天来”他被拒绝的原因。 (4)为后面“我”的“皱眉”“犹豫”做了铺垫。 
3.“几天来”说明这位父亲为此努力了好些天,表现出他的艰辛努力和坚持,以及父爱的执着深沉。
4.悬念举例:第②段中他为什么无缘无故给“我”香烟 他为什么对“我”油嘴滑舌 他为什么要坐“我”的车,而且只坐一会儿 为什么他的孩子出来他就“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 作用:利用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有波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苏教版 八年级下
导入新知
青壮年时就死去。这是令亲朋最悲伤的事了,假如这还是个对人类社会有着杰出贡献的人,那就会令更多人伤痛不已了。今天我们就来沉痛悼念英年早逝的天才作家莫泊桑,听一听著名作家左拉“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新知讲解
了解作者和莫泊桑  
法国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读法学,适逢普汪战争爆发,遂应征入伍。退伍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19世纪7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阶段,他的舅父和母亲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主要作品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俊友》等。
莫泊桑
1850—1893
新知讲解
了解作者和莫泊桑  
左拉(1840—1902),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一生写成数十部长篇小说,代表作为《萌芽》。
左拉
新知讲解
左拉与莫泊桑交往甚密,他在得知莫泊桑英年早逝的消息后,不胜痛惜,以无比悲伤的心情于1893年7月6日在莫泊桑的葬礼上发表了演说。
背景材料
新知讲解
掌握重点字的读音
葬礼 沉默 谦恭 焕发 强悍 伊始 跻身
zàng mò gōng huàn hàn yī jī
精湛 醒豁 晦 涩 堕落 厌腻 卷帙 寥寥
zhàn huò huì sè duò nì zhì liáo
新知讲解
理解下列词语
形容恭敬地听别人讲话。
原指官吏初到任所,这里指刚步入文坛。
比喻技术或学问达到成熟、完美的程度。
看到了尽头,赞叹所见的事物到了极致。
比喻背离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传统。
形容书籍多。卷帙,书籍。
没有可以被攻击或挑剔的漏洞。
洗耳恭听:
下车伊始:
炉火纯青:
叹为观止:
离经叛道:
卷帙浩繁:
无懈可击:
新知讲解
理解下列词语
指精力旺盛,身体强健。多用于青年男子。
形容大胆(多用做谦词)。
清楚明白。
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
指(思想、行为)往坏里变。
诗文、乐曲等的含意)隐晦不易懂。
血气方刚 :
斗胆:
醒豁:
跻身 :
堕落:
晦涩 :
新知讲解
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全文六段,可分成四部分。
(第1段):写向莫泊桑致敬。

(第2—3段):写对莫泊桑的深情回忆。

第三部分
(第4—5段):精辟地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第四部分
(第6段):以“永在”的赞词结束演说。
新知讲解
第1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章第1 段一方面把作者自己炽烈的痛惜之情和深切的缅怀之情全部地托出,为演讲的展开奠定了强有力的感情基调;另一方面也把听众“同样的情感”引发出来,形成情感和认识上的一致和共鸣。
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新知讲解
课文第2段从莫泊桑的哪些方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2段,回忆初识莫泊桑。
血气方刚、眼睛明亮 ----莫泊桑的外貌特征
含笑、沉默不语 ----莫泊桑的神态
谦恭、洗耳恭听---- 莫泊桑的品质
睿智、开朗、坦率、朝气----莫泊桑的性格特征
棒小伙子、健康的气息---莫泊桑的身体
“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这一句既是段旨的引申,又引起下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知讲解
第3段怎样具体回忆莫泊桑的成名经过及其杰出的文学成就?
莫泊桑的《羊脂球》独占鳌头,使他一举成名。“下车伊始”----
“决定意义的作品”,----
“跻身于大师的行列”-----
《羊脂球》是莫泊桑的处女作;
《 羊脂球》的高度评价;
这篇小说的重要意义。
新知讲解
①表达左拉对莫泊桑一举成名的愉快心情;
②莫泊桑的天才是看着他长大的左拉等所未能料想到的 。
“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这一句有两层意思:
左拉
新知讲解
这一句又与哪一段相呼应?
与第2 段“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相呼应。
词语 评价
“高产、稳产”,“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
“炉火纯青”“令我惊叹”“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小小的喜剧”“完整的戏剧”“生活的窗口”
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作品之多
艺术水平之高
描述其文学价值
作品的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新知讲解
第4段,对莫泊桑作品的评价。
学生朗读第4、5段。
找出第4段中作者对莫泊桑作品评价的句子。
在强烈的褒贬对比中,展开对莫泊桑作品的评价。
左拉把莫泊桑的作品比做“清澈的美的源泉” “在清泉中开怀畅饮” “我爱莫泊桑”,
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这是褒;
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则认为是“堕落” “离经叛道”,这是贬。
新知讲解
左拉以“面包”为喻,说明人们需要的是“面包”,因为它既有营养,又永不“厌腻”的日常“必吃”的东西。表明莫泊桑为代表的“纯朴派和明晰派”的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人们终归还是吃那使他获得营养而又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是什么意思?试说说你的理解。
新知讲解
第5段中作者怎样评价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第5段,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左拉通过与“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进行对比,肯定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流传后世的不过是“寥寥几页”,而莫泊桑“一篇三百行的小说”,却成为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的读本,它是“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其寓言或故事则“交口相传”。
新知讲解
学习朗读第6段 。
思考:莫泊桑光荣在什么地方?
他的成名作《羊脂球》是一篇杰作,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生活的窗口”、“清澈的美的源泉”,具有崇高的文学价值;
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
“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他的作品是人们日常必吃的富有营养的“面包”。



新知讲解
这样写是为了抒发炽烈的痛惜之情和深切的缅怀之情,为演讲的展开奠定强有力的情感基调。
作者演讲开始时为什么要“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
探究活动
“同行”是一般的关系,而“战友、兄长、朋友”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
左拉与莫泊桑都具有拉丁血统,都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都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们两人过往甚密。
01
02
03
新知讲解
结尾说:“这就是莫泊桑光荣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这“光荣”指的是什么?
指莫泊桑的作品具有不朽的价值,“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这与文章开头“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是紧相呼应的吻合的。
新知讲解
重点疑难
莫泊桑的写作是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但文章又指出:“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这该怎样理解?
新知讲解
这里所说的“喜剧”、“戏剧”不是从文学作品的样式方面说的,而是指莫泊桑的小说作品揭开了生活的矛盾,对生活中庸俗的一面充满了深刻的幽默和讽刺,收到使人“笑或是哭”的效果。意味深长,达到了喜剧的效果。
新知讲解
归纳主题
左拉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热烈地赞扬莫泊桑的文学天才,充分地肯定莫泊桑的文学成就,并在褒贬对比中精辟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满怀敬意地预言莫泊桑将与他的作品一样获得永生。
新知讲解
1、作者感情饱满,以情动人。
(1)毕现情态。
(2)结合议论抒情。
2、语言富有感染力。
(1)以通俗易懂的的词语表达深刻、抽象的道理。
(2)综合运用比喻、反问、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
写作特点
拓展延伸
《悼念玛丽 居里》与《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都属于悼词,将两文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对去逝者生平业绩做了总结,并对其意义与价值作了评价;都感情饱满,真挚感人,有着化悲痛为力量的积极内容;两文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多样,语言质朴动人。
知识拓展
不同点:
后文回忆了初识及成名经过,表达了无比悲痛的心情。而前文因重点是赞颂去逝者的道德品质成就,因此在人格、品德、力量、热忱等方面分别作了具体阐述。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葬礼(zàng) 沉默(mù) 谦恭(gōng)
B.焕发(huàn) 强悍(gàn) 伊始(yī)
C.跻身(jī) 精湛(zhàn) 醒豁(huò)
D.堕落(dòu) 厌腻(nì) 卷帙(zhì)
2.分别写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
( )
②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作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 )
C
比喻
反问
课堂小结
这篇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辞,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以饱蘸炽烈的情感的特点,使听众在情感、认知上引发了强烈的共鸣,从而使演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布置作业
在文中左拉对莫泊桑作品寄予了高度的评价,请在课后找一篇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仔细阅读揣摩之后,以《我爱XXX》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不少于200字。
板书设计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左拉
第一部分(1)写向莫泊桑致敬。奠定基调,激发感情 。
第二部分(2~3)写左拉对莫泊桑的深情回忆。
第三部分(4~5)论述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
感情真挚,质朴自然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