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中考复习课件:科学综合探究专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中考复习课件:科学综合探究专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22 07: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0张PPT。 科学综合探究专题分块讲解一 科学探究【知识回顾】
1.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1)科学的核心是_____。
(2)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也是现代科学教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探究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1)科学探究的一般基本过程为:提出问题→_________
_______→制定计划或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或调查获取
___________→检验与评价(得出结论)→合作与交流。
(2)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严肃、认真且相当复杂的
过程,具体问题应具体解决。建立猜测和假设事实与证据3.科学探究的重点
在进行科学探究时经常需要控制变量,即在研究事物
与某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保持其他与该事物可能相
关的因素_____。相同【基础落实】
1.(2017·宁波)下列关于学说的提出、模型的建立和科学
实验完成等先后顺序,不符合科学史实的是 ( )
A.对太阳系的认识:先提出日心说,后提出地心说
B.对海陆变迁的认识:先提出大陆漂移说,后建立板块构造
学说
C.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制造发电机
D.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卢瑟福先完成了a粒子散射实验,后
提出原子有核模型A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D3.(2017·杭州)下列观察仪器的选择与观测范围相匹配的
是 ( )
A.天文望远镜适于观察甲区间的物体
B.光学显微镜适于观察乙区间的物体
C.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丙区间的物体
D.放大镜适于观察丁区间的物体B4.(2016·湖州)许多科学事实是人类经过长期观测和
实验获得认知的,知道这些科学事实能更好地帮助我
们认识自然。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
A.蛋白质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B.月相呈现周期性变化
C.引起食物腐烂的是微生物
D.液体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A解析 DNA是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食物腐烂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成正比: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要点精讲】要点1 选择题型探究题
【重要提示】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例1】(2017·绍兴)下列实验中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  )
A.甲: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B.乙: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C.丙:研究宇宙膨胀和星系运动的特点
D.丁:证明动物呼吸需要氧气解析 选项A、B、D用的是实验法。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选项C研究宇宙膨胀和星系运动的特点可用观察法、文献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可见C符合题意。
答案 C【变式训练1】(2017·湖州)在科学学习中,当我们需要研究看不见的现象或不易测量的科学量时,就必须设法寻找由该对象产生的各种可见的效应,由此来判定该对象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下列研究方法不属于转换法的是 (  )解析 A、通过CO2分子模型认识CO2分子结构采用的是模型法,故A符合题意;
B、小树弯曲说明小树受到了力的作用,方便认识力的存在,属于转换法,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小磁针的偏转来表示磁体周围是否存在磁场,利用的是转换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个数越多,磁性越强,用的是转换法,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 A要点2 综合实验探究题
【重要提示】本类题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某个因素的影响时,只改变该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例2】(2016·金华)科学探究源于观察和问题。拓展性小组同学观察到下列现象,跳伞运动员在未打开降落伞时下落很快,打开降落伞后下落速度会减小;“瓢泼大雨”以很快的速度降落到地面,而“毛毛细雨”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查阅资料】物体从高空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被称为物体下落的收尾速度。
【提出问题】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什么有关?
【建立猜想】①可能与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②可能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设计方案】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化模型来代替生活中的不规则物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于是同学们决定取5个不同的小球进行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从一定高度(足够高)由静止下落,来研究小球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得出结论】
(1)比较1、2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应用】
(2)根据表中数据,推测5号小球的收尾速度v=__________m/s。?
(3)请你结合上述探究,解释“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后比打开降落伞前收尾速度小”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建立猜想】由“阻力增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可猜想,物体从高空下落时收尾速度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或重力)有关;
【得出结论】(1)比较1、2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知,两球的半径相等,质量不同,且质量越大收尾速度越大,且收尾速度与质量的比值相等,故可得结论:在该实验环境下,半径相同的小球从高空落下时的收尾速度与质量成正比。【拓展应用】(2)分析表中2、3、4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知,小球的质量相等,半径不同,收尾速度不同,且收尾速度与小球半径平方的乘积不变,故可得结论:在该实验环境下,质量相同的小球从高空落下时的收尾速度与小球半径的平方成反比;综上可知,小球的收尾速度可设为v= ,把1号小球
的数据代入可得:16 m/s= ,
解得:k=0.02 m3/g·s,则5号小球的收尾速度:v=
=0.02 m3/g·s× =40 m/s。
(3)因环境相同时,质量相等的小球从高空中下落时,
半径越大,收尾速度越小,所以,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
伞后,半径增大,收尾速度减小,即比打开降落伞前收
尾速度小。答案 【建立猜想】②质量(或重力)
【得出结论】(1)在该实验环境下,半径相同的小球从高空落下时的收尾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拓展应用】(2)40
(3)打开降落伞后半径增大【变式训练2】  (2016·湖州)货车驾驶员在卸货后,把空的纸箱放在车斗里。在汽车行驶时,发现有纸箱从车斗里“飞了出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小明同学经过思考后,进行了模拟实验:将纸屑放在一个铁盒里,用吹风机向铁盒上方水平吹风,发现有纸屑从铁盒中“飞”出来,如图所示。请回答:
(1)小明向铁盒上方吹风是模拟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纸箱从车斗里“飞”出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据题图可知,此时的铁盒相当于车斗,铁盒内的纸屑相当于车斗中的纸箱,故小明向铁盒上方吹风是模拟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空气流动。
(2)据模拟实验可知,车斗内的纸箱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故纸箱上方的气压小于纸箱下方的气压,纸箱从车斗里升起,然后在风的作用下吹离车斗。 答案 (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空气流动 (2)车斗内的纸箱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故纸箱上方的气压小于纸箱下方的气压,纸箱从车斗里升起,然后在风的作用下吹离车斗分块讲解二 综合提升
【综合运用】
控制变量与探究性实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重要提示】考查了液体密度的测量,物体具有应激性,能认真读题,明白提出问题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例】(2015·台州)在实验条件受限制的情况,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小柯测量食盐水密度,能找到的器材有:两个相同的透明杯子、清水(ρ水=1 g/cm3)、食盐水、记号笔和托盘天平。因为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小柯想到借助于V食盐水=V水的方法,用天平测得m1=52.0 g、m2=132.0 g、m3=141.6 g,利用三个数据完成了食盐水密度的测量。他的测量过程与方法如图。
结合实验图解,ρ食盐水=________g/cm3。?(2)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
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
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世纪的科学
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
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
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
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
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奈特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旋转木板上的幼苗状况变化如图。
请你描述奈特实验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________。?解析 (1)水的质量m水=m2-m1=132.0 g-52.0 g
=80.0 g,
水的体积V水= =80 cm3;
食盐水的质量m食盐水=m3-m1=141.6 g-52 g=89.6 g,
图中所示V水=V食盐水,
所以食盐水的密度
ρ食盐水= =1.12 g/cm3。(2)据题图可见:蚕豆幼苗的根向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蚕豆幼苗的茎背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从而说明生物体具有应激性。答案 (1)1.12
(2)据图可见:蚕豆幼苗的根向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蚕豆幼苗的茎背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从而说明生物体具有应激性【变式训练】(2017·杭州)在实验室小金分别用甲盐
的晶体配置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和30%的B溶
液,但忘了贴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
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判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
的实验方案和明确的判别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供
选择:量筒、天平、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
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胡萝卜、甲盐的晶体。(实验室的室温为30 ℃,30 ℃甲盐的溶解度为50 g)
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别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别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方案1:用量筒取等体积的两种溶液于两只烧杯
中,向两烧杯中各加一块相同的胡萝卜,观察一段时间,
先萎蔫的即是30%的溶液,判别依据:外界溶液浓度越
大,植物细胞失水越快,则胡萝卜萎蔫得越快;
方案2:用天平、烧杯量取质量相同的两种溶液各一杯,
向两杯溶液中各加入过量的甲盐晶体各一份(质量相
等),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直到不能继续溶解,杯底剩余
晶体多的为B溶液,判别依据:相同质量的A、B溶液,B溶液达到饱和时,溶入的溶质更少,所以剩余晶体更多。
答案 用量筒取等体积的两种溶液于两只烧杯中,向两烧杯中各加一块相同的胡萝卜,观察一段时间,先萎蔫的即是30%的溶液
外界溶液浓度越大,植物细胞失水越快,则胡萝卜萎蔫得越快用天平、烧杯量取质量相同的两种溶液各一杯,向两杯溶液中各加入过量的甲盐晶体各一份(质量相等),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直到不能继续溶解,杯底剩余晶体多的为B溶液
同质量的A、B溶液,B溶液达到饱和时,溶入的溶质更少,所以剩余晶体更多【实验探究】
控制变量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重要提示】对于探究实验,若想得到更为普遍、正确的规律,进行多次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一次的偶然性,即多次实验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在此题中应注意该方面的利用。【例】(2016·台州)立定跳远是我市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之一,小晨想研究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他根据平时训练体会,猜想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有:弹跳力量、跳跃角度、自身体重等。小晨用弹簧玩具枪、小钢球做了系列实验,记录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丁是图甲实验中,发射角度45°时,5次实验钢球的落地点。小晨用圆规画了一个尽量小的圆,使5个点均落在圆上或圆内,此时即可将圆心O点视作发射角度45°时钢球的落地点。这样处理实验数据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小晨根据实验得出初步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跳跃角度45°成绩最好。为了使他的结论更加可靠,还需要补充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小晨给出了立定跳远取得好成绩的建议:
①以45°向前跳出;
②过度肥胖的同学要减肥,控制合理的体重;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据图甲可知图丁是发射角度45°时,5次实验钢球的落地点。小晨用圆规画了一个尽量小的圆,使5个点均落在圆上或圆内,此时即可将圆心O点视作发射角度45°时钢球的落地点,这样处理实验数据的作用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2)为了得到更为普遍的结论,可以采取多次实验的方法,故本实验中想判断该结论是否正确,应该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在45°角附近等角度再做几次实验。(3)据实际情况可知,若想立定跳远取得好成绩,加强腿部力量训练、增加起跳的力量、用力蹬地、加强体育锻炼等均可。
答案 (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控制其他条件相同,在45°角附近等角度再做几次实验 (3)加强腿部力量训练【易错警示】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重要提示】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增大摩擦的方法【例】(2017·宁波)建在布伦特冰
架上的英国“哈雷六号”南极科考
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移动的科考
站。2017年1月,该科考站所在的冰川出现了大裂口,将危及科考站,该站决定搬迁。如图是搬迁过程中的照片。(1)布伦特冰架虽然与陆地上的冰相连,但每年会远离大陆向大海漂移400米。以陆地为参照物,布伦特冰架漂移的速度为________米/天。(计算结果精确到0.1米/天)?
(2)为便于移动,需要使用液压装置将舱体抬高,以确保科考站可以进行整体移动。在缓慢上升过程中,舱体的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牵引车的轮胎有很深的斜花纹,是为了在行驶过程中增大__________,防止打滑。?
解析 (1)布伦特冰架漂移的速度为v=
=1.1 m/天。
(2)在缓慢上升过程中,舱体的高度增加,重力势能逐渐增大。
(3)轮胎上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错解原因 一般情况下速度单位有米/秒和千米/小时。但本题中布伦特冰架漂移的速度单位为米/天,值得注意。
答案 (1)1.1 (2)增大 (3)摩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