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中考复习课件:运动和力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中考复习课件:运动和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5-22 18:3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6张PPT。  运动和力(1)分块讲解一 机械运动【知识回顾】
1.机械运动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的_____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被选为
___________叫参照物。
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则该物体就是_____的;如果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
发生变化,则该物体就是_____的。改变标准的物体运动静止2.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快慢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
动。
特点:①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在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是
_____的。②运动的路线是直线。
3.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通常用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①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多少。
②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的多少。相同(2)速度。
①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即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这种处理数据的方法叫比值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这个比值叫作速度。
速度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②速度的公式:
用公式表示:v= ,其中:速度用v表示,路程用s表示,
时间用t表示。
③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
即:1 m/s=____km/h。3.6【基础落实】
1. (2017·益阳)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
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
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
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C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解析 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都市蚂蚁”概念车相对于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路面、路旁的树木、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都市蚂蚁”概念车是运动的;相对于车内的驾驶员,其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故C正确。2.(2017·湖州)下列体育项目中,以“速度”这一
科学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 )
A.跳远 B.跳高
C.铅球 D.长跑
解析 据课本可知,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以速度这一科学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长跑。故选D。D3.(2016·湘西州)张亮同学乘坐公交车上学,发现
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边树木 B.远处高山
C.公路路面 D.他自己D解析 张亮同学乘坐公交车上学时,他以他自己为参照物时,他与路边的树木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他看到路边的树向后运动;远处高山、公路路面与路边的树木没有位置变化,以远处高山、公路路面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D正确。4.(2016·成都)马斯克于2013年首次提出了超级高铁
的计划。他设想乘客坐在类似胶囊的“车厢”里,
“车厢”在低压管道中被发射出去,沿着空气轨道行
驶,其速度最高可以达到约1 200 km/h。根据上述材
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车厢”的速度可以达到1 000 m/s
B.材料中描述的1 200 km/h是指“车厢”的平均速度
C.坐在“车厢”里面的乘客相对于自己的座位是静止的
D.在“车厢”加速启动阶段,面向前方的乘客由于惯性将向前倾解析 1 200 km/h= m/s≈333.3 m/s,故A错
误;其速度最高可以达到约1 200 km/h,不是指“车
厢”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坐在“车厢”里面的乘客,
乘客和自己的座位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是
静止的,故C正确;在“车厢”加速启动阶段,速度是变
大的,乘客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乘客
会向后倾,故D错误。【要点精讲】
要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重要提示】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而且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例1】(2016·杭州)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解析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静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故A错误;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和谐号也向东行驶且速度更快时,西子号上的乘客可以看到和谐号向东行驶,故B正确;若西子号静止,和谐号向西行驶,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但题目中“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C错误;若两车都向西行驶且西子号较慢,则西子号上的乘客应该看到和谐号向西行驶,不可能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D错误。
答案 B【变式训练1】(2017·武汉)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
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D.“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二者连为一体,相互之间都是静止的,二者的整体绕地球转动,所以相对地球都是运动的,只有B项正确。
答案 B要点2 运动物体路程、时间、速度的计算
【重要提示】此类题的难点在于读懂指示牌以及对表中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纳。解题时要理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和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的定义和含义。运用它们的公式求解,特别要注意各量和单位的统一。【例2】(2015·衢州)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轿车走进许多家庭。按图乙所示速度行驶180 km约需多少时间?(写出计算过程)解析 读图乙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 km/h,
t= =2 h。
答案 按图乙所示速度行驶180 km约需2小时。【变式训练2】(2016·济宁)甲、乙两人进行100 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 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 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  )
A.同时到 B.甲先到
C.乙先到 D.不能确定解析 由题意可知甲跑100 m,乙跑90 m,甲的速度比乙快,则当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 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时相当于甲、乙在原来基础上各加跑10 m,仍然是甲跑得快,所以甲先到。
答案 B分块讲解二 力的概念和力的测量【知识回顾】
1.力
(1)力的定义:力是___________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_____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
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物体对物体相互(2)力的作用效果。
①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___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归结为两大方面:
一是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由静止到运动、由
运动到静止、由慢变快、由快变慢),二是物体运动方
向发生变化。力力2.力的测量
(1)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2)测量力大小的工具:_______。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
(3)弹簧测力计
①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缩短)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压)力大小成正比。测力计②构造:(如图所示)③使用方法: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测力时不能超过量程);
B.调零:使用前看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重合;
C.测量时尽量减少指针与刻度板的摩擦,秤钩、弹簧要与力的方向一致;D.读数时:
a.弹簧测力计应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3.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_____和_______。力的作
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力的三个要素中有一个要
素不同,都会使力的效果不同。
(2)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
素。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度
表示力的大小,线段上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方向作用点【基础落实】
1.(2015·福州)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两个鸡蛋重约1 N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 ℃
C.人脉搏1 s跳动约70次
D.教室的高度约为1.5 mA解析 两个鸡蛋的质量约100 g,重力约1 N,A正确;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 ℃左右,人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5 ℃左右,B错;1 min人脉搏大约跳动70次,C错;正常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1.60 m,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显然要高于1.5 m,D错。2.(2017·宜昌)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
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
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
A.几个同学都一样大 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 D.力气大的同学B解析 本题考查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关系。因为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所以在同样拉开三根弹簧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比较两位同学谁把弹簧拉得更长。他们都将手臂伸直了,那么手臂长的同学当然就用了更大的力。故选B。3.(2017·贵港)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
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 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
示数分别为( )
A.5 N,0 B.0,5 N
C.5 N,5 N D.5 N,10 NC解析 因为物重G=5 N,所以A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5 N的拉力,静止,向左受的拉力也是5 N,示数也为5 N;同理,B测力计两端受的力都是5 N,示数也为5 N。故应选C。4.(2015·扬州)同学们在瘦西湖公园游玩,小明用桨
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解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
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
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要点精讲】
要点 力的作用效果
【重要提示】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例】(2016·淄博)运动员将静止的足球踢出,足球沿水平地面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来,那么正确的说法是(  )
A.脚对足球的力使足球由静止开始运动
B.足球运动时重力对足球做了功
C.足球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
D.足球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失去了脚的作用力解析 球由静止到运动,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受到脚对它的作用力,故A正确;足球沿水平地面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距离与重力的方向垂直,所以足球运动时重力没有对足球做功,故B错误;足球滚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摩擦阻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慢慢停下来,故C错误;足球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受到摩擦阻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不是因为失去了脚的作用力,故D错误。
答案 A【变式训练】(2017·龙东)在春季运动会上,班级的男同学吹气球时发现:用手轻轻一压,气球就变扁了,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___;用手轻轻一推,气球就向一侧飞走了,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用手一压,气球变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手一推,气球飞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 物体的形状 物体的运动状态分块讲解三 综合提升
【综合运用】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力与运动的关系
【重要提示】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求出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解此类题的关键。利用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进行解题;以及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例】(2017·嘉兴)在生活中人们常会有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其实只要应用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就能做出合理解释。(1)人们经常认为,汽车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所以要限速,但是高速公路限速牌上却显示,大型车辆最高限速比小型车辆低,原因是车的________越大惯性越大。?(2)现在高速公路上不仅有即时测速,还有区间测速,即在某一路段上设置两个监控点,根据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测算车辆有无超速。在如图所示限速要求的高速公路上,第一个监控点测得某辆小车于8:10以120 km/h的时速通过,相距30 km的第二个监控点于8:22测得该小车以118 km/h的速度通过。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小车行驶途中是否超速。解析 (1)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大型车辆比小型
车辆的质量大,速度相同时,大型车的惯性大,故大型
车辆最高限速比小型车辆低。
(2)小车运动的时间为:
t=8:22-8:10=12 min=0.2 h;
小车在该路段中的平均速度为:v= =150 km/h,
而小车在高速公路上允许的最大速度为120 km/h,故
小车超速了。
答案 (1)质量 (2)超速【变式训练】(2015·湖州)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则2秒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t,在它的v-t图像中(图甲),阴影部分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像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
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10秒末速度达到 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图乙中作出汽车在1分钟内的v-t图像。
(2)求这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3)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使汽车前进的牵引力F1和阻碍汽车运动的阻力F2,试分析这一分钟内F1和F2的大小关系。解析 (1)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采用描点法作出图像如图:(2)前10 s通过的路程:
s1= =50 m,
后50 s通过的路程:s2=vt′=10 m/s×50 s=500 m,
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s1+s2=50 m+500 m=
550 m。
(3)在0~10 s内,汽车做加速直线运动,牵引力大于阻力,即F1>F2;后50 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即F1=F2。答案 (1)见解析图 (2)这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550 m (3)在0~10 s内,F1>F2;后50 s内,F1=F2【实验探究】
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
【重要提示】弹簧测力计是依据“弹簧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这一原理制成的,这种变化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是成正比的,考查弹簧测力计的设计原理。 【例】(2016·绍兴)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 cm,丙原长为9 cm,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表中是实验数据的记录。(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
(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________两组弹簧的数据。?
(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的________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解析 (1)通过甲和乙数据对比发现,原长都是6 cm,甲伸长的长度小于乙伸长的长度。
(2)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就只能让弹簧长度改变,其他都不变,因为甲和丙是同种材料,只有长度不同,所以选择甲和丙。
(3)弹簧测力计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答案 (1)小于 (2)甲和丙 (3)伸长量【易错警示】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2017·扬州)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  )
A.菲菲正确 B.翔翔正确
C.两人都正确 D.两人都不正确解析 本题考查参照物。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一般不同。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由于火车位置发生变化,因而火车是运动的,结论正确;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结论也是正确的,故选C。
答案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