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0张PPT。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分块讲解一 种群和群落【知识回顾】
1.种群
(1)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_____________的总
和。
(2)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
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同种生物个体2.群落
(1)群落:是指一定生活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的总
和。在群落中,_____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
物的分布而分布。一般呈_____分布和_____分布两种。
(2)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
_________;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_____。所有生物种群植物垂直水平植物群落植被(3)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有大有小,群落和种群的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与研究的需要而定。(4)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环境。
①生物一方面受环境中的_______因素,如阳光、水、
温度、食物等的影响;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包
括人类的活动)又对_________及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的
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种内_____、种内_____;种
间_________、_____、_____及捕食等。非生物无机环境互助斗争互利共生寄生竞争②生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现在的各种生物对其生活
的环境都有一定的_____性。如植物的根、茎、叶、
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特征;动物
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
征——如_______、_______和拟态等。适应保护色警戒色【基础落实】
1.(2016·荆门)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
正确的是 ( )
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
B.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
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B解析 A.生物的生存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
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A错误。B.现在生
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
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如猛兽和猛禽都具有锐利的牙
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B正确。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
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错误。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由于相互争夺食物、配偶、巢穴等而存在竞争关系;但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有合作关系,如蜜蜂、蚂蚁、狒狒、猕猴等。因此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关系,D错误。
2.(2016·湘潭)下列实例中,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的
是 ( )
A.沙漠中的骆驼排尿少
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C.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D.蚯蚓能疏松土壤D解析 骆驼能生活在荒漠,排尿少,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属于生物适应环境;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是海豹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蚯蚓对环境的影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正确。3.(2017·温州)科研人员在云南省高黎贡山确认了一
个新物种,命名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这是目前中国科
学家命名的唯一一种类人猿。生活在该山区的所有高
黎贡白眉长臂猿构成一个 ( )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
C.群落 D.种群D解析 本题描述的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的总和,根据定义应该是种群,故D正确。【要点精讲】
要点1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重要提示】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区别
这一考点是每年中考的常考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都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种群强调同种生物总和,群落强调所有生物总和,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三者有着明显区别。【例1】(2017·湖州)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剿灭劣Ⅴ类水”的动员令,推动“五水共治”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这些小微水体属于 (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解析 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都不包括非生物因素,所以A、B不对。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和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微小水体既包含生物又包含与生物相关的非生物因素。应该是生态系统,C对。
答案 C【变式训练1】(2017·台州)香港首次在汀角红树林发现树栖蟹,取名“汀角攀树蟹”(如图),为全球新品种。对于汀角攀树蟹认识错误的是( )A.在生物分类中,它属于无脊椎动物
B.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它属于消费者
C.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构成一个群落
D.汀角攀树蟹的树栖习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 该红树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树蟹应该代表一定地域内同种生物个体总和,是一个种群而不是群落。所以C错误。
答案 C要点2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重要提示】 每一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中的各种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对生物的生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确定谁对谁造成了影响。【例2】(2017·嘉兴)为适应本地秋冬季低温、干燥的环境条件,许多植物在冬季来临时会以“落叶”方式来减少水分的散失,而常绿植物的叶片在形态、结构上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如叶片较小、较厚,表面有蜡质或角质层等。以下是嘉兴市常见的四种植物,其中属于常绿植物的是 ( )解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常绿植物为适应本地秋冬季低温、干燥的环境条件,叶片必须在形态、结构上具有较好的保水性,由图可知C项的香樟符合条件。
答案 C【变式训练2】 (2016·海南)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B.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D.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解析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如千里
之堤,溃于蚁穴,A错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影响柳树长出新叶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
度,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仙人掌叶片退化
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
缺水的沙漠环境,C正确;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
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
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D错误。
答案 C
分块讲解二 生态系统【知识回顾】
1.生态系统的定义
(1)生态系统是由_________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
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
(2)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
统是_______。
(3)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以及它们所生活
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生物群落非生物因素生物圈全部生物2.生态系统的成分
非生物的___________:太阳能、水、空气和土壤等。
_______: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
_______: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_______:腐生的细菌、真菌,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
动物。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从动物的排泄
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
用,进入物质循环。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统称为_________,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称为___________。
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各种生物由于_________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表示方式: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从植物
开始到某种不能被捕食的动物结束)。
食物网:_______相互交错成网状的形式。食物关系食物链功能:是生态系统中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主要渠
道。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从绿色植物将太阳能固定
在体内后开始,并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各个营养级
传递。能量流动是_______、逐渐减少的,而物质是
_______的。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单向的可循环4.生态平衡
(1)生态平衡的特点。
①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_____和
_____保持相对稳定。
②具有比较稳定的_______和食物网。
③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_____和_____的输入和
输出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种类数量食物链物质能量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生物种类越
___,成分越_____,自动调节能力越___,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就越___。
自动调节多复杂强高(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
①_____因素: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
②_____因素: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
牧等。
③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自然人为【基础落实】
1.(2016·龙东)下列可以看作生态系统的是 ( )
A.森林里所有的鸟 B.河里所有的鱼
C.草原上所有的动物 D.一片森林D解析 森林里所有的鸟、河里所有的鱼、草原上所有的动物,都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都不属于生态系统;一片森林,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D正确。2.(2016·福州)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劳动者B解析 人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人属于消费者。3.(2017·赤峰)“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
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
化作“春泥”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C解析 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就是分解者把落花这种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了无机物,归还土壤,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故C符合题意。4.(2016·沈阳)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
A.池塘中所有的鱼
B.池塘中的水
C.池塘中所有的植物
D.一个池塘D解析 A.池塘中所有的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他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池塘中的水,只包括了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也没有其他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池塘中所有的植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中的植物,没有其他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一个池塘,既包括了池塘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5.(2017·宁波)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模式。
小科进入某生态旅游农场,开始了一天的农场体验。
(1)该农场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的树木、花
卉、多肉植物等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
农场内空气清新,湿润宜人,堪称绿色氧吧,主要是其
中的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理活动的结
果。生产者光合作用、蒸腾作用(2)多肉植物肥厚多汁、憨态可掬,惹人喜爱(如图)。
查资料获悉:多肉植物大多数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根
系发达。可见生物的_________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形态结构解析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空气清新,湿润宜人”说明空气中不但含氧丰富,而且水分充足。所以应该同时填写光合作用、蒸腾作用。(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从形态结构上体现的。6.(2017·赤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
国的固有领土。岛上植被繁茂、海鸟飞掠、蛇虫匍
行、鱼虾群集构成了海岛生态系统。请回答:
(1)在这个海岛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而岛上的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
食,因而叫做_______。消费者(2)虾吃藻、鱼吃虾、鸟吃鱼、蛇吃鸟形成了一条食
物链,这条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钓鱼岛海域受到日本核泄漏污染,在这条食物链中
的动物,其体内积累和污染物质最多的是___。藻→虾→鱼→鸟→蛇蛇(3)岛上存在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
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_____就是沿食物链和食物
网流动的。
(4)钓鱼岛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小小生态系统,地球上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能量生物圈解析 (1)在这个海岛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而岛上的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2)虾吃藻、鱼吃虾、鸟吃鱼、蛇吃鸟形成了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藻→虾→鱼→鸟→蛇;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食物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蛇,因此如果钓鱼岛海域受到日本核泄漏污染,在这条食物链中的动物,其体内积累和污染物质最多的是蛇。
(3)岛上存在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要点精讲】
要点 食物链与食物网【重要提示】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性动物)……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具有能量越少,有毒物质积累往往越多;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具有能量越多,有毒物质积累往往越少。【例】(2016·无锡)图甲是呼伦贝尔草原与人类共处形成的食物网,图乙是食物网中四种生物以及它们形成的共性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________。?
(2)图甲所示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
(3)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是________。?(4)图乙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四种生物的共同特点,若阴影表示四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则阴影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若阴影表示四种生物的生殖方式,则阴影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解析 (1)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因此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牧草。(2)图中食
物链有:牧草→人工放养的牲畜→人;牧草→昆虫→食
虫鸟→鹰;牧草→昆虫→食虫鸟→蛇→鹰;牧草→鼠→
鹰;牧草→鼠→蛇→鹰;牧草→鼠→狐狸;共有6条。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的种类和
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是草原生态系统。(4)图乙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四种生物的共同特点,若阴影表示四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则阴影表示的含义为消费者;昆虫、鹰、蛇和狐狸的生殖方式都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答案 (1)牧草 (2)6 (3)草原生态系统 (4)消费者 有性生殖【变式训练1】 (2017·丽水改编)丽水白云山森林公园内,大树林立,物种丰富,其中部分生物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食物网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解析 (1)草是生产者,位于食物链的最前端,含能量最多。
(2)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包含最多的生物应该是:草→鼠→蛇→鹰。
答案 (1)草 (2)草→鼠→蛇→鹰【变式训练2】 (2016·丽水)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是丽水市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已知有84种鱼类,有白鹭、苍鹭、白鹅等鸟类,还有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等。(1)湿地公园的细菌和真菌,可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无机物,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2)小鱼、白鹭、浮游动物、浮游藻类构成一条食物链,请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
(3)湿地公园经过适度开发和建设,仍然具有生态系统正常功能,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解析 (1)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
泄物中的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
用,真菌和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2)该生态
系统中浮游动物以浮游藻类为食物,小鱼以浮游动物
为食物,白鹭以小鱼为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浮游藻
类→浮游动物→小鱼→白鹭。(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
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答案:(1)分解者 (2)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小鱼→白鹭 (3)自动调节能力
分块讲解三 综合提升
【综合运用】
应用生态系统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重要提示】 应用生态系统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需要综合以前学过的大量生物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在考虑环保,生态平衡基础上,尽量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实现生产、生活可持续发展。【例】(2017·杭州)浙江省提出到2017年底要全面剿灭劣Ⅴ类水。某河流水质原为劣Ⅴ类,氨氮含量高,藻类等浮游植物占主导;经“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方法治理后得到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Ⅲ~Ⅳ类,其治理过程如图甲,治理后存在的部分食物关系如图乙。(1)河道修复包含“曝气充氧”和“活化底泥”等措施,底泥中的需氧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可将有机物(CxHyOz)分解为________等无机物;资料显示,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转化为S和H2O,写出氧气除去H2S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2)引入食藻虫,可减少藻类的数量,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在河床上种植沉水植物,可利用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底泥中的N、P,以改善水质。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________。?
(3)最后还可适量投放鲢鱼、黑鱼等生物,从而提高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写出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资料显示,溶解于水的氧气还能除去水体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如将H2S转化为S和H2O,写出氧气除去H2S的化学方程式:2H2S+O2====2S↓+2H2O。(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消费者。(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为了治理水体污染,提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可以在水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鲢鱼、黑鱼,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形成食物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绿藻→食藻虫→鲢鱼。答案 (1)CO2和H2O 2H2S+O2====2S↓+2H2O
(2)消费者 (3)自动调节能力 绿藻→食藻虫→鲢鱼【变式训练】
(2017·舟山)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只能单向流动。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16年4月22日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意义非凡的“世界地球日”,一百多个国家在联合国签署了全球性的气候新协议《巴黎协定》,要求于21世纪下半叶实现碳的净零排放。要降低碳的排放,其重要措施之一是要大量减少途径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的碳排放量。?(4)作为签约国,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与生活方式。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以下做法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①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物解析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能量流动。
图中①光合作用;②捕食;③分解者分解;④为能源的
燃烧。(1)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2)能
量只能单向流动的原因是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
热能的形式散失;(3)要减少碳的排放,重要的过程是
减少燃料的燃烧,图中表示这一过程的是④;(4)符合
绿色、低碳要求的是②选择自行车、公共交通出行,
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④交换、捐赠旧的书籍和衣
物,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会污染环境,故①不能选。答案 (1)光合作用 (2)大部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散失 (3)④ (4)②③④【实验探究】
生态系统的功能
【重要提示】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在于进行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两部
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和水等,为生
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包括生产
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
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同时释放氧气,供人呼吸,属于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合成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细菌和真菌等能将动植物死亡后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属于分解者。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营养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例】(2017·台州)红萍是太空舱中提供O2和吸收CO2的一种水生植物。当初我国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建立了受控密闭试验舱并放置18.9平方米的红萍立体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的地面模拟试验。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红萍通过________吸收CO2产生O2。?
(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平
方米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怎样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18.9平方米红萍产生的O2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载人航天应用中,太空舱可以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生态系统。若要进行长期的载人飞行,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太空舱应实现__________循环利用。?解析 (1)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产生O2,所以红萍利用光合作用吸收CO2产生O2;(2)此实验是对红萍的供氧能力进行研究所以实验中应该控制有无红萍,所以对照组应该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3)由密闭试验舱内O2、CO2浓度变化图可知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所以能满足呼吸消耗;(4)长期的载人飞行太空舱应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答案 (1)光合作用 (2)只生活着2名志愿者,不放置红萍 (3)能满足,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4)物质或碳—氧【易错警示】
1.生态系统、群落、种群的概念区分【重要提示】 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三者的区分,应重点从三者的包含关系入手,生态系统包含群落,群落包含种群。【例1】(2016·赤峰)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
A.鱼缸内的一群金鱼
B.麦田中的小麦
C.坝上繁茂的草原
D.街道旁的两排杨树解析 鱼缸内的一群金鱼,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不属于生态系统;麦田中的小麦、街道旁的两排杨树,只有生产者,没有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不属于生态系统;坝上繁茂的草原,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故C正确。
答案 C2.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重要提示】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生态系统各成分容易搞混,平时要多看食物链、食物网图,了解物质的流向,特别要记住生产者是唯一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成分,其他成分所需物质都要通过生产者获取,而且物质最终要经过分解者才能变成无机物回归环境。【例2】(2017·衢州)我国的“太空180”科学试验于2016年12月14日收官。4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舱内,模拟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试验持续180天。舱内栽培了小麦等25种植物,从生态学角度看该循环舱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图为舱内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3)图中________(填序号)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解析 (1)食物链是描述各种生物一系列吃与被吃的
关系,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在生态
学上被称为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生产者位于食物
链的最底层,一条食物链有生产者(绿色植物)和一个
或几个消费者共同组成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一条
食物链应该是:小麦(植物)→人(志愿者);(2)生态系
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
费者、分解者。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消费者指以动植物为食的异养生物,消费者的范围非常广,包括了几乎所有动物,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也包括一些腐生的小动物。故X应该是分解者;(3)生产者(绿色植物)能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①是指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的过程该过程应该是光合作用。
错解原因 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式掌握不全面。答案 (1)小麦(植物)→人(志愿者) (2)分解者
(3)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