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3张PPT。高中新课程与2008年高考复习黄恕伯 2007.12.21 郑州第一部分:正确认识新课程和高考的关系●全国已有半数省(市)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2004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2005年:江苏、福建△2006年:浙江、安徽、天津、辽宁△2007年:北京、湖南、陕西、吉林、黑龙江连同上海全国共有16省(市)高中进入课改一、高中新课改的进程一、高中新课改的进程●新课程的进程对我们的步伐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妥善处理实施新课程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高中新课程和高考的关系。一些困惑的问题:△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但高考采用的是纸笔测验方式,怎么处理这个矛盾?△新课程重视过程,但高考是按答题结果来判分的。怎么办?△新课程重视情感目标,但纸笔测验是难以评价学生真实的情感和价值观表现的,怎么处理这个矛盾? 1. 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解题的基本条件,学生在新课程中养成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自主解题奠定了良好基础。以下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影响考试结果的因素(思路和方法)二、新课程理念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 2.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从根本因素上提高高考成绩 实践意识来自于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审题时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实现由“表述”到“条件”的转化,需要有实践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有利于消除思维定势而防止审题时的粗心,新课程中对具体问题逐步探究的过程,易于养成这种良好思维习惯。 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了掌握程序性知识重要性的。讲方法并不见得能让学生会用这个方法。学生运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具有使用该方法的意识。意识来自于学生经历的相关过程。审视答案,主要是审视答案的合理性和多解性。审视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思维,都跟学生是否经历过相应的过程有关。二、新课程理念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 2.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从根本因素上提高高考成绩解题求解(思路和方法) 实践意识来自于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审题时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实现由“表述”到“条件”的转化,需要有实践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有利于消除思维定势而防止审题时的粗心,新课程中对具体问题逐步探究的过程,易于养成这种良好思维习惯。 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了掌握程序性知识重要性的。讲方法并不见得能让学生会用这个方法。学生运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具有使用该方法的意识。意识来自于学生经历的相关过程。审视答案,主要是审视答案的合理性和多解性。审视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思维,都跟学生是否经历过相应的过程有关。二、新课程理念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 要测量一个准确弹簧秤内弹簧的劲度,说出至少需要的器材。一个用来审题训练的题目: 学生对本题失误的主要原因不是知识问题,而是缺乏把题目和实践进行联系的意识。2.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从根本因素上提高高考成绩二、新课程理念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 2004年高考全国理综试卷(Ⅱ)第25题本题满分:20分
平均得分:3.5分
难 度:0.175为什么本题得分率如此之低?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 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水平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 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 设圆盘质量为m,桌长为l,盘在桌布、桌面上的加速度为a1和a2,有μ1 mg = ma1 ①
μ2 mg = ma2 ②设盘离开桌布时速度为v,移动距离为x1,再在桌面上运动x2停下,有v2 = 2a1x1 ③
v2 = 2a2x2 ④盘没从桌面掉下的条件 x1+x2≤l/2 ⑤设圆盘在桌布上运动时间为t x = a t 2/2 ⑥
x1= a1t2/2 ⑦l /2 联系实际将不难想到:桌布加速度的大小将影响着圆盘在桌布上的运动时间 t,然而许多学生并没有发掘出这个条件。,这段时间桌布移动距离为x,有x = x1 + l / 2 ⑧发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常常来自于审题时的实践意识解答 设圆盘质量为m,桌长为l,盘在桌布、桌面上的加速度为a1和a2,有μ1 mg = ma1 ①
μ2 mg = ma2 ②设盘离开桌布时速度为v1,移动距离为x1,再在桌面上运动x2停下,有v2 = 2a1x1 ③
v2 = 2a2x2 ④盘没从桌面掉下的条件 x1+x2≤l/2 ⑤设圆盘在桌布上运动时间为t x = a t 2/2 ⑥
x1= a1t2/2 ⑦l /2,这段时间桌布移动距离为x,有x = x1 + l/2 ⑧解答意识来自于哪里?意识来自于体验过程,而不是来自知识。发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常常来自于审题时的实践意识●通过“体验性实验”增强实践意识 例:向心力和半径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新教材) 实验时,rA=40cm,rB=80cm,每秒钟喊口令2次。 操作一:手握A,每秒1周;操作二:手握B,每秒1周;操作三:手握A,每秒2周;比较一和二:ω相同,F 跟 r 成正比:比较二和三: v 相同,F 跟 r 成反比: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建立“ω相同”、“v相同”的实践形象。强化实践意识。二、新课程理念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 不要把一些机械训练的做法和提高高考成绩的必然模式等同起来。3. 不要把一些肤浅的形式主义的做法和新课程理念等同起来。一种误解:第二部分:通过教育研究,优化高考复习过程(一)对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的研究一、试卷知识内容结构的分析1. 试卷对考试大纲16项内容的覆盖情况2004、2005、2006、2007年共10套理综试卷,除“交变电流”、“电磁场和电磁波”之外,其余基本上覆盖。2004年卷2. “波、热、光、原” 的特点(1) 基本上都是一个选择题(2) 内容特点 热: 光:光的折射(5)、平面镜成像(1)、光的本性(4) 原:原子结构:氢原子能级(5) 原子核: 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5) 波:横波形成和图象(8)、多普勒效应(1)、共振(1)热力学第一定律和气体(6.5)、分子动理论(3.5)一、试卷知识内容结构的分析3. 非选择题的内容分布 10 套试卷主要分布在以下八个主干知识方面:
质点的运动
力
牛顿定律
动量和机械能
电场
恒定电流
磁场
电磁感应
(原子核)●●●●●●●●●●
●●●●
●●●●●
●●●●●●●●●●
●●●●●
●●
●●●●●●●
●
●10
4
5
10
5
2
7
1
12004年卷一、试卷知识内容结构的分析4. 试卷内容结构呈现着“变”——不要死抓题●可以和去年完全重复
(05年理综C和04年理综C:螺旋测微器)●可以改变习惯(06年)
(振动和波:共振、多普勒效应)(热学:分子动理论解释)(实验:光学)2004年卷二、理综 试卷物理试题的难度分析1. 从三道试题的难度分析看物理试题的难度因素● 05高考理综 三套试卷的热学试题对比2004年卷一定质量的气体经历一缓慢的绝热膨胀过程。设气体分子间的势能可忽略,则在此过程中
A.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B.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
C. 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D. 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少2005理综C第19题特点:●只考查一个知识点;
●抽象地考,不联系具体的实例,不存在对题目已知条件的转化。对于定量气体,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 等压压缩,温度降低
B. 等温吸热,体积不变
C. 放出热量,内能增加
D. 绝热压缩,内能不变2005理综B第16题气态方程
温度
体积
压强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
做功
吸热对于定量气体,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 等压压缩,温度降低
B. 等温吸热,体积不变
C. 放出热量,内能增加
D. 绝热压缩,内能不变2005理综B第16题特点:●考查两个知识点;(分别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气态方程来判断各选项)
●直接告诉物理量的变化情况,不需要转化。如图所示,绝热隔板K把绝热的气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K 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 a 和 b。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能可忽略。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 a 加热一段时间后,a、b各自达到新的平衡
A. a 的体积增大了,压强变小了
B. b 的温度升高了
C. 加热后a的分子热运动比 b 的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D. a 增加的内能大于 b 增加的内能 2005理综A第21题特点:●考查多个知识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气态方程、平衡条件)
●给出具体情景,要根据情景转化为物理条件。二、理综 试卷物理试题的难度分析1. 从三道试题的难度分析看物理试题的难度因素影响物理试题难度的因素:
●题目的复杂程度——综合性
●转化和应用水平——灵活性●运用的数学手段——工具性
●知识的理解要求——概念性2004年卷2006理综A第20题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 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A.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 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2
B.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 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2
D.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 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二、理综 试卷物理试题的难度分析1. 从三道试题的难度分析看物理试题的难度因素影响物理试题难度的因素:
●题目的复杂程度——综合性
●转化和应用水平——灵活性●运用的数学手段——工具性
●知识的理解要求——概念性2. 对待试题难度因素的策略2004年卷 《200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说明》指出:
“试卷中多数试题所考查的能力要求是针对大多数考生的,但也有一定量的试题是针对部分考生的,其目的是进一步区分能考入高等学校的考生的能力水平,以便不同类型的高校和相关专业挑选。” “还有少量能力要求较高的试题,这类试题所给出的物理情境可能是考生平时学习中未遇到过的,是所谓的‘生题’,……,‘生题’要求考生能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独立地进行分析、综合,灵活处理物理问题,并得出结论。这类试题所占的分值虽不多,答对与否一般不会决定考生能否上录取分数线,但很可能会影响到被哪一类高校录取。”二、理综 试卷物理试题的难度分析1. 从三道试题的难度分析看物理试题的难度因素影响物理试题难度的因素:
●题目的复杂程度——综合性
●转化和应用水平——灵活性●运用的数学手段——工具性
●知识的理解要求——概念性2. 对待试题难度因素的复习策略根据不同学生能力特长的差异、不同学生高考期望值的差异、不同试题的难度因素的差异采取恰当策略。2004年卷(二)对全国高考理综考试大纲的研究考试大纲对能力要求的变化:2004年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2005年以后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数学”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两个特点)一、 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1)用几何图形分析、表达物理问题04、05、06、07物理试题,涉及几何图形有14道。
力学:2道。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
光学:4道。几何光学光路。
电磁学:8道。带电粒子在磁场、电场中运动。05C、25(力)05A、17(光)04B、24(电)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是运用几何图形分析、表达物理问题的重点。一、 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005理综A第20题如图,在一水平放置的平板MN的上方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许多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相同的速率 v 沿位于纸面内的各个方向,由小孔O射入磁场区答案 : A 域。不计重力,不计粒子间的相互影响。下列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带电粒子可能经过的区域,其中R=mv/Bq。哪个图是正确的? A. C. D. B. v……以速率 v 沿纸面各个方向由小孔O射入磁场BvBvBvB2002年理综第27题(20分)电视机的显像管中,电子束的偏转是用磁偏转技术实现的。电子束经过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后,进入一个圆形匀强磁场区,如图所示。磁场方向垂直于圆面。磁场区的中心为O,半径为r。当不加磁场时,电子束将通过O点而打到屏幕的中心M点。为了让电子束射到屏幕边缘P,需要加磁场,使电子束偏转一已知角度θ,此时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应为多少?UOMθ+-P电子束O1θPOO'AQR'RdφφD宁夏2007年高考第24题(17分)
半径为R 范围内有垂直纸面磁场B,带电粒子m、q 由P 射入、Q射出,和Q点切线夹角为φ,AP长度为d,求入射速度。AO = RAO′=d-R′可用d、R、 R′表示OO′R'用余弦定理解出R′,再求速度(2)用函数图象分析、表达物理问题04、05、06、07三年全国理综高考试卷,涉及物理图象的题有16道。
2005年A卷第25题,就是作图象的题。一、 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用函数图象分析、表达物理问题①理解物理图象五个方面的物理意义 ●坐标轴的意义 ●坐标系中某个点的意义
△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正值的点
△纵坐标为负值的点
△横坐标轴上的点
△纵坐标轴上的点 ●一段曲线的意义一、 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t /sAx /m0.2B0.1013x /mCy /mD0130.20.1振动图象和横波图象:(2)用函数图象分析、表达物理问题①理解物理图象五个方面的物理意义
●坐标轴的意义
●坐标系中某个点的意义
△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正值的点
△纵坐标为负值的点
△横坐标轴上的点
△纵坐标轴上的点
●一段曲线的意义●斜率的意义一、 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I /AAU / V2B100.10.3AVR1R2(2)用函数图象分析、表达物理问题①理解物理图象五个方面的物理意义
●坐标轴的意义
●坐标系中某个点的意义
△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正值的点
△纵坐标为负值的点
△横坐标轴上的点
△纵坐标轴上的点
●一段曲线的意义●斜率的意义●图线下所包围的面积的意义一、 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CAK12(2)用函数图象分析、表达物理问题①理解物理图象五个方面的物理意义②建立物理图象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v0-W斜率意义
点的意义题目:有一金属A,受不同频率的光照射时,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照射光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有另一金属B,其光电效应截止频率为A的一半,请在图中作出B在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跟照射光频率关系的图线。一、 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用函数图象分析、表达物理问题①理解物理图象五个方面的物理意义②建立物理图象物理现象之间的联系v0-W斜率意义
点的意义mg-g斜率意义:
点的意义:F-mg=ma超重和失重作a-F图象若质量为m/2又如何?一、 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1)考试大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二、实验能力(1)考试大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实验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 “知识内容表”中的实验,必须独立、认真做过。《考试大纲的说明》对这19个实验的要求是
●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了解某些实验中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和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会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
●会记录实验数据和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二、实验能力(1)考试大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实验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 “知识内容表”中的实验,必须独立、认真做过。《考试大纲的说明》强调:“尽管高考是以纸笔测验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但物理高考中的实验试题非常注意尽可能区分哪些考生认真做过‘知识内容表’中的实验,哪些考生没有认真做过这些实验。”二、实验能力2005理综A第22题(17分)(1)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一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A. 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 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 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1)考试大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实验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 “知识内容表”中的实验,必须独立、认真做过。②要求能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理论、实验方法、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某些没有做过的实验,包括设计某些简单的实验。04年:电 05年:电+力 06年:电+光 07年:电+力近四年物理实验考试内容:(“设计简单实验” 侧重在电学内容中)二、实验能力设计简单电路实验的思路:——建立各种有关实验器材的电路模型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2004理综B第22题(17分) 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x的阻值(900~1000Ω):
电源E,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
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1=750Ω;
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2500Ω;
滑线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Ω;
单刀单掷开关K,导线若干。 (1) 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试画出测量电阻Rx 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 (2) 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原理图在题给的实物图上画出连线。
(3) 若电压表V1的读数用U1表示,电压表V2的读数用U2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Rx的公式为Rx=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测量电阻阻值的实验设计: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关于测量电阻阻值的实验设计:伏安法测量对象:
①测定值电阻
②测电表内阻伏阻法安阻法伏伏法安安法滑动变阻器:
①限流
②分压(还有其它具体实验要求)用以下器材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
电压表V1,量程1.5V,内阻r1约750Ω;
电压表V2,量程3V,内阻 r2=750Ω;
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100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6V;
开关、导线若干。①要求两个电压表都在量程的一半左右取值,请画实验电路图。
②按电路图在题给的实物示意图中画出连线。
③按题目要求测量时,电阻箱读数为R,电压表V1读数为U1,电压表V2读数为U2,则待测内阻r1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 模拟试题因此,对物理实验复习的要求是:“理解” —— 理解和不理解的不一样;“做” —— 做过的和没做过的不一样;“变通” —— 会变通和不会变通的不一样。(三)通过教育研究,优化复习过程优化高考复习过程的研究课题理念和思想目标和内容教学方法复习资料考前训练组织和管理情感激励●在师资、生源都已确定的情况下,要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靠什么?有实例吗?优化高考复习过程的研究课题理念和思想目标和内容教学方法复习资料考前训练组织和管理情感激励●学生的高考成绩是否是由他所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所决定的?●是不是“油多不坏菜”——题目做得越多就越好?●“态度”是否属于高考复习的教学目标?优化高考复习过程的研究课题理念和思想目标和内容教学方法复习资料考前训练组织和管理情感激励●“习惯”是否属于高考复习的教学目标?
△思维习惯
△审题习惯(画草图、转化)
△表达习惯 ●复习中怎样进行“方法”的教学?●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对高考试卷的研究。●对高考考试大纲的研究。●复习时,课堂教学可以有哪些活动形式?这些形式是怎样实现功能互补的?优化高考复习过程的研究课题理念和思想目标和内容教学方法复习资料考前训练组织和管理情感激励●考试后要进行质量分析,学校的质量分析应怎样进行?学生个人的质量分析应怎样进行?讲评是否就是讲这个题目怎么做?●怎样管理学生的情绪(考试成绩排队)?怎样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高考复习过程的研究课题理念和思想目标和内容教学方法复习资料考前训练组织和管理情感激励●怎样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用全班平均分来评价本校同一年级、同一学科不同教师的水平,有什么缺点?怎样改进?●高考复习时,在使用复习资料方面有哪些弊端需要克服?优化高考复习过程的研究课题理念和思想目标和内容教学方法复习资料考前训练组织和管理情感激励●怎样建设自己使用的复习资料?盲目→目标明确
杂乱→目的有序
过量→份量适度
单调→形式多样
重复→针对性强
抄袭→区分功能●考前复习的基本目标是什么?优化高考复习过程的研究课题理念和思想目标和内容教学方法复习资料考前训练组织和管理情感激励●怎样进行审题训练?●怎样进行表达训练?●怎样进行应考心理训练?●怎样预先调节高考时的生物钟?●在教学人员安排上,轮回制好还是把关制好?优化高考复习过程的研究课题理念和思想目标和内容教学方法复习资料考前训练组织和管理情感激励●怎样控制各学科学生课外作业量负担?△制订标准
△监测
△反馈控制●关于试卷命题指标的研究。●各科每周课时量的设计研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