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1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了解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
3.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新知预习】
一、长江源头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冰峰西南侧的冰川。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位于东经91.0°,北纬33.5°,海拔6621米,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各拉丹冬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千米,有冰川130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冰川,长12.8千米,宽1.6千米,尾部有5千米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北支冰川长10.1千米,宽1.3千米,尾部有2千米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冰塔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各拉丹冬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仅200毫米,但在5000米以上高处存在着强大的局部环流,使降水量高出山下几百毫米,常常雪、雹、霰铺天覆地,极利于冰川发育。 这里年平均气候为-5℃,其中6-8月最高,达20℃,最低在一月,气温-18℃,海拔 5000米以上常年低温,最冷时低达-30℃以下。21cnjy.com
各拉丹冬地区不仅水资源丰富,还蕴藏着大量的黄铜、黄铁、水晶等珍贵矿物。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高山草原上仍然牧草丰盛,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是白唇鹿、野驴、雪豹、高峰雪鸡等20多种野生动物天然避护所。除此之外,还有野牛、野驴、藏羊羚等国家保护动物。21·cn·jy·com
各拉丹冬也是探险旅游、登山、猎奇、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各拉丹冬冰山群属于山岳冰川,高达六七十米的冰塔林,银盔白甲,高耸入云,一座挨一座,有的象撑天玉柱,有的如摩天水晶楼,有的似宝剑寒气凌凌直刺云天,有的锋如奇塔异峰千姿百态,冰塔林中,有高高耸起的冰柱,有玲珑剔透的冰笋,有形如彩虹的冰桥,有神秘莫测的冰洞,还有银雕玉琢的冰斗、冰舌、冰湖、冰沟……神工鬼斧,冰清玉洁,简直是一座奇美无比的艺术长廊。夏秋季节,山上银装素裹,山下野花烂漫。各拉丹冬冰峰附近海拔六公里以上蕴藏的冰山水晶石,被称为"江源瑰宝"。www-2-1-cnjy-com
二、走近作者
马丽华,当代女作家,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www.21-cn-jy.com
【字词预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黧黑( ) 接踵而至( ) 砾石( ) 劲( )旅 虔诚( ) 眩晕( ) 腈纶( ) 熠熠( ) 皱褶( ) 演绎( ) ?2-1-c-n-j-y
二、解释词语的意思
1.黧黑:
2.蠕动: 3.熠熠: 4.接踵而至:
5.风云变幻:
6.气势磅礴:
7.历历在目:
【课堂探究】
探究1: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作者到过的地点,理清游踪。
探究2:根据游踪,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要点。
探究3:作者是如何描写冰塔林的?
【优化训练】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远不是____时节的明媚,这一个____的季节里,__
__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____中一现尊荣。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____、万水
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 ____ 长江的故事。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B.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C.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D.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从来不低头,雪灾、地震更不可怕,因为我们有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十三亿人民。
B.一座座雄伟而风格迥异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在川南大地拔地而起。
C.最近发生在伊朗的自杀事件,造成了重大伤亡,现场尸体横陈,惨不忍睹,令人叹为观止。
D.好的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培养他们阅读和研究。孩子在幼年与书结缘是一个重大事件。当一个孩子喜欢阅读、与书为友时,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21教育网
B.作为有着近50年左右工艺经验的老匠人,张应花了几十年时间和十几万资金完成了中国古版画木刻艺术集《成都·龙池坊》。
C.有的小区为业主在楼道、走廊、车库等公共空间安装摄像头,可是,公共空间不是自家的“后花园”,这种做法难免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2·1·c·n·j·y
D.总的来说,一款电饭煲是否好用,外形美观、操作简便和做饭好吃都是标准,无论是上千过万元的智能电饭煲还是几十块的传统电饭锅都得遵守。21*cnjy*com
5.《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____,文章以作者在各拉丹冬的____为线索。【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拓展延伸】
观看纪录片《话说长江》《再说长江》,说说长江在你心中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评价】自评:☆ ☆ ☆ ☆ ☆
师评:☆ ☆ ☆ ☆ ☆
参考答案
【字词预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lí zhǒng lì jìngqián xuàn jīng yìzhě yì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黧黑:形容黑。
2.蠕动: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的样子。?3.熠熠:闪烁的样子。?4.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5.风云变幻: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变幻:变化不定。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6.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非常雄伟浩大。?7.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21·世纪*教育网
【优化训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秋高气爽 风云变幻 气势磅礴 云遮雾障
千山之巅 演绎
A(比喻)
C(叹为观止,是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与“自杀事件”相悖。)
C(成分残缺,“培养他们阅读和探究”缺宾语,应该在其后加“的能力”。B.语意重复,把“近五十年左右”中的“近”或“左右”去掉一个。D.两面对一面,前半句是“能否好用”,后半句“外形美观,操作简单,做饭好吃”是好用的标准。)
浏览的经历 所见所感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当堂达标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上汉字。
裸露( ) ( ) 黧黑( ) yùn niàng( )( )
冻chuāng ( ) 砾石( ) 接zhǒng而至( )
虔诚( ) zǔ zhòu ( ) 腈纶( )
懈怠( ) dūn实( ) 熠熠生辉( )
演 ( )
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
(2)肃敬而有诚意。( )
(3)松懈懒惰。( )
(4)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
三、文学常识填空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选自 ,作者是 。
四、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现象。
A.③⑥①⑤④② B.③⑤④②⑥①
C.⑥④①②③⑤ D.⑥②①④③⑤
五、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B.歼-31在珠海航展的公开亮相,表明我国已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备出口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为了能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起明年5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21教育网
D.沈石溪借助动物折射人类社会,他认为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的思考与借鉴。
六、在横线处填上与前后句衔接连贯的两句话。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修身养性。读一读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激励我们奋力攀登人生的巅峰;读一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告诫我们要像莲一样洁身自爱,端庄高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七、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长江源头,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朦胧的世界。我们乘着越野大卡车,顶着足以使人唇裂血流的紫外线,冲进了那据说有8万平方公里的无人之地。www.21-cn-jy.com
7月是这里最好的季节,但天气仍然变化无常,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瞬间就会下起冰雹。我们几次一觉醒来,帐篷被大雪埋了半截。最令人生畏的是高山反应,我就曾经被它折磨得头重脚轻,“哇哇”的吐个不停,还在帐篷里躺了整整两天。2·1·c·n·j·y
五天以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长江的源头,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冰封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那是一幅奇异的景色:冰川下,由于阳光、风力、流水的作用,冰川形成无数个小冰峰,人们叫它“冰塔林”。有的像傲然屹立的雄鸡;有的像抬头望天的白熊;还有的像千年巨龟……我觉得,真正能震动人心的,还是那倒挂在冰川之上的无数冰条。从它们的尖顶上,一滴一滴的融水悄然而落,没有声响,却汇成一条冰河,带着咆哮,带着力量,开始了万里之行。
1.作者写小冰峰时主要采用 、 的修辞手法。
2.填空。
(1)长江源头在 。
(2)寻找长江源头最大的困难是 。
(3)长江源头最奇异的景色是 。
3.读了本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习评价】
自评
师评
附:参考答案
一、luǒ lù lí 酝酿 疮 lì踵qián 诅咒jīng dài敦yì绎
二、接踵而至 虔诚 懈怠 川流不息
三、《藏北游历》马丽华
四、B
五、D
六、读一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21·cn·jy·com
七、1.排比 比喻
2.(1)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
(2)恶劣的气候和高原反应 (3)小冰峰
3.感受到了涓涓细流也可以有着惊人的力量,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表达的细腻而丰富的情感。2.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3.感受文中描写的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思路,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2.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准备:
学案、课前搜集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了解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
3.学习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语: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各拉丹冬”,藏语为“高高尖尖的山峰”,神秘的雪域高原,令人向往,充满未知与挑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长江的源头去探险吧!21教育网
二、自主预习,互动交流
1.简介作者
马丽华,当代女作家,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西藏文学》编辑工作。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2·1·c·n·j·y
2.检查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黧黑(lí) 接踵而至(zhǒng) 砾石(lì) 劲jìng旅 虔诚(qián) 眩晕(xuàn) 腈纶(jīng) 熠熠(yì) 皱褶(zhě) 演绎(yì) ?21·世纪*教育网
(2)解释词语的意思
1.黧黑:形容黑。
2.蠕动: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的样子。?3.熠熠:闪烁的样子。?4.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5.风云变幻: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变幻:变化不定。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6.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非常雄伟浩大。?7.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全文。
(1)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作者到过的地点,理清游踪。
(2)根据游踪,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要点。
参考:
(1)各拉丹冬山脚下——草坝子上——冰河上的砾石堆——冰塔林——冰山脚下——冰窟——冰塔林——冰河之间的砾石堆。
(2))第一部分(1)开头:来到各拉丹东山脚下,看它阳光下变化多端的外貌。
第二部分(2-11)主体:“我”在各拉丹东山下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12-14)结尾:第二天的 活动情况及“我”的感受。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第一部分,自主思考问题,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开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思考,交流。
参考: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 。描写了阳光下各拉丹东的壮美尊容。并交代了长江考察热和中外勇士的探险的内容。
结构上:引起下文。内容上:写各拉丹东的壮美尊荣,为下文描写景物做铺垫。交代长江考察热和中外勇士的探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www-2-1-cnjy-com
2.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而愚蠢——各拉丹冬是男性神,这片男神的圣地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结合上下文内容,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参考:“虔诚”是指我来到各拉丹东的雪峰之下,期望通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换得云散天晴,能够一睹雪峰壮美的尊荣;“愚蠢”是指各拉丹东作为男性之神,对我的虔诚不为所动,我恭敬的跪拜大 礼不为所动,显得幼稚可笑。2-1-c-n-j-y
(2)文中写“我”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及因拍照而受伤的经历有何作用?
参考:说明观看各拉丹东壮美景色的艰难,更衬托出这里景色之壮美,对我们吸引力之大。
(3)这部分先后描写了哪些景物?
参考:长江奇观冰塔林、屏风似的冰山壁、冰窟中呼啸的风、光滑难行的冰河、仙境般的冰山。
(4)课文第四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参考: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写“我”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又引起下文天晴后对冰塔林壮观景象的描写。
(5)本部分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重点写了什么景物?
参考:令人眩晕的冰塔林、仙境般的冰山。
3.读文章第三部分,思考: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
这藏北高原,不仅有各拉丹东如此神奇壮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水源。正是这万水之源的水一刻也不停地流下山,汇成江流,横贯中国,才有了长江的汹涌澎湃,东流入海,沿途浇灌了广阔的土地,万千年来哺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21cnjy.com
五、品读景物描写
1.文中重点描写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
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天地间浩浩苍苍,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www.21-cn-jy.com
2.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参考:作者由远及近,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现了冰塔林
神奇、壮美的特点。
课文中,“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坚冰从莽”“巨大的冰谷”“冰雪劲旅”“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琼瑶仙境,敬慕的晶莹和洁白”,这些句子都表现了冰塔林奇美的特点。21·cn·jy·com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浏览经历,重在写游历过程的所见所感,脉络清晰,层次清楚。通过它,我们了解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特点,感受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七、布置作业
依照本文的写景顺序,展开联想,描绘一幅各拉丹冬画面。
教学反思:
课件22张PPT。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马丽华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了解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
学习目标 马丽华,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结合资料,了解作家作品检测生字词安营扎寨( )??? 磅礴( )?
黧黑( )?? 接踵而来( )
霹雳( ) 虔诚( )
丛莽( ) 皱褶( )
演绎( )zhàipáng bólízhǒngpī lìqiánmǎngyìzhòu zhě初读课文,欣赏自然之美 (1)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作者到过的地点,理清游踪。
(2)根据游踪,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要点。
自读课文,感知文意。游踪 各拉丹冬山脚下——草坝子上——冰河上
的砾石堆——冰塔林——冰山脚下——冰
窟——冰塔林——冰河之间的砾石堆。
理清文章脉络第一部分(1)开头:来到各拉丹东山脚下,看它阳光下变化多端的外貌。
第二部分(2-11)主体:“我”在各拉丹东山下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12-14)结尾:第二天的 活动情况及“我”的感受。
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快速阅读第一部分,自主思考问题,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开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 。描写了阳光下各拉丹东的壮美尊容。并交代了长江考察热和中外勇士的探险的内容。
结构上:引起下文。内容上:写各拉丹东的壮美尊荣,为下文描写景物做铺垫。交代长江考察热和中外勇士的探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
2.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而愚蠢——各拉丹冬是男性神,这片男神的圣地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结合上下文内容,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虔诚”是指我来到各拉丹东的雪峰之下,期望通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换得云散天晴,能够一睹雪峰壮美的尊荣;“愚蠢”是指各拉丹东作为男性之神,对我的虔诚不为所动,我恭敬的跪拜大 礼不为所动,显得幼稚可笑。
(2)文中写“我”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及因拍照而受伤的经历有何作用? 说明观看各拉丹东壮美景色的艰难,更衬托出这里景色之壮美,对我们吸引力之大。
(3)这部分先后描写了哪些景物? 长江奇观冰塔林、屏风似的冰山壁、冰窟中呼啸的风、光滑难行的冰河、仙境般的冰山。
(4)课文第四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写“我”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又引起下文天晴后对冰塔林壮观景象的描写。
(5)本部分作为文章的主体部分,重点写了什么景物?令人眩晕的冰塔林、仙境般的冰山。
读文章第三部分,思考:“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这藏北高原,不仅有各拉丹东 如此神奇壮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水源。正是这万水之源的水一刻也不停地流下山,汇成江流,横贯中国,才有了长江的汹涌澎湃,东流入海,沿途浇灌了广阔的土地,万千年来哺育了中 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文中重点描写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 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天地间浩浩苍苍,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作者由远及近,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现了冰塔林神奇、壮美的特点。
课文中,“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坚冰从莽”“巨大的冰谷”“冰雪劲旅”“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琼瑶仙境,敬慕的晶莹和洁白”,这些句子都表现了冰塔林奇美的特点。重点分析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浏览经历,重在写游历过程的所见所感,脉络清晰,层次清楚。通过它,我们了解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特点,感受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小结 作业
依照本文的写景顺序,展开联想,描绘一幅各拉丹冬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