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日本问题与中日关系两年真题+模拟练习
?解读考点
知识 点
名师点晴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废除贵族世袭制度,以才选官,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的封建国家。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奴隶)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是,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二战后,由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对日本经济大力扶植,朝鲜、越南战争中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同时,日本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20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80年代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经济持续发展。1964年日本东京举办奥运会,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野心日益膨胀,军国主义势力出现抬头的趋势,这些都让全世界人民,特别是东亚各国人民不敢放松警惕的原因。
中日关系
遣唐使
从唐朝贞观年间,日本曾派13批遣唐使来长安,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遗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模仿唐朝的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戚继光抗倭
元末明初,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中叶,明政府派戚继光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这次战争以黄海战役为开始的标志,在此次战役中,邓世昌及致远舰全舰官兵同仇敌忾,应能作战,直至全部殉国。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抗日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结果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年中考
[2017年题组]
1. (2017年广东卷)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出处:21教育名师】
A、舰船数量的劣势 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 D、维新变法的成效
2. (2017年贵州六盘水卷)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请问图3描绘的是什么条约签订后的情景?( )【版权所有:21教育】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2017年湖南岳阳卷)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下列哪一条约(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2017年浙江金华卷)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告诉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上任的杭州知府林启曾说:“东方蚕业?日本进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国养蚕成法,日人一一仿行,遂以夺我中国蚕利。”【来源:21cnj*y.co*m】
材料二:城头莲蓬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制台湾去……”——黄遵宪《台湾行》
材料三:《开罗宣言》声明。日本攫取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夺我中国蚕利”之原因。
(2)归纳材料二.并简述中国人民是怎样将材料三的声明变成现实的? ..。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日两国的竞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依据材料,谈诫新形势下我国怎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5.(2017年甘肃庆阳卷)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汉政府设置哪一行政机构,使今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哪一朝代?清朝时,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是什么?
(3)台湾地区曾先后被哪两个殖民者侵占?后来分别是怎样回归祖国的?
(4)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民族团结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新时期,为实现祖国统一,我国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6.(2017年广东卷)19世纪未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cn·jy·com
材料一 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如题26表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年份
外交大事
1917年
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参与和会
1918年
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
1919年
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利权的要求遭拒绝
材料三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19世纪以来之巅峰……(因)中国日益增加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1分)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2分)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分)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2分)
7.(2017年湖南邵阳卷)(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史话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近年网络上的流行语。有学者认为,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军国主义盛行,对外侵略扩张,导致中日“友谊之船”说翻就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友谊之船】
【侵略之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及近代史上中日关系的主要特征,并说说导致近代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材料二 新闻纪实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明确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抗战处于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期间,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即“八年抗战”,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就是“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摘编自人民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并列举该时期中国抗战史实两例。(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大意义。(4分)
[2016年题组]
1.(2016年重庆B卷) 历史上艰险的川江是中国西部的天然屏障,近代西方殖民者千方百计开拓川江航运以打开中国西部市场。最早强迫重庆开埠以打开中国西部市场的国家是
A.日本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2.(2016年鄂州卷) “鲁南会战幸我最高领袖德威,将士用命,将日本帝国主义者素以常胜自豪之皇军摧毁于我装备劣势之部队,于世必信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也。愿与我国人共勉之。”李宗仁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下列哪一照片上( )
3.(2016年内江卷)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35年,日本加紧侵略华北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
1937年,“七七事变”
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D
1938年,台儿庄战役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4.(2016年德州卷) 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曾指出:“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19世纪60年代,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努力发展近代工业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5.(2016年成都卷) 二战后,某国在短短40年间,从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这个国家是www-2-1-cnjy-com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6.(2016年随州卷) 下图中,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社会改革 B.美国大力扶持
C.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D.推行非军事化
7.(2016年重庆B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当隋唐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时期,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归国后,自然会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更易看出日本的差距,要求仿效中国、进行变革的愿望更加强烈,从而加速了大化改新局面的出现。——摘编自田久川《古代中日关系史》21*cnjy*com
材料二 1872年清政府选派的第一批30名留美幼童从上海登船放洋。由于风气未开,广大北方地区没有一人入选,学生都来自东南沿海的省份,特别是广东南海、新会一带。……他们在国外刻苦求学、勤勉自励,大多学有所成。归国后,在教育、外交、工会、军事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林文《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评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材料三 1919年前后,出现了一场在近百年中国史上颇有影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留法学生一面工作,一面求学,同事认真观察和体验法国社会文化,有选择地吸纳和向国内传播西方文明,而且千方百计向法国和欧洲播撒典雅而迷人的中国文化。——摘编自李喜所《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推动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改革对日本的影响。(2分)21*cnjy*com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批留美学生来源的区域特点,并说明其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评价。(1分)
(4)综上,指出历史上留学生发挥的相同作用。(1分)
?考点归纳
归纳 1:日本文化在哪些方面受唐朝的影响?
1.仿效唐朝的制度进行改革(大化改新);
2.日本参考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3.日本建筑、风俗、饮食、服饰等方面受唐朝的影响。
归纳 2: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都改变了日本社会的性质。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明治维新使日本由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变成强盛的资本主义国家。
归纳3:战后日本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1.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2.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重视发展教育,培养各种人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贡献。21cnjy.com
3.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对内改革,适时地调整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归纳 4:战后,日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最重视的是什么?
教育。
由于日本是一个资源非常匮乏的岛国,它把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即通过教育来培养科技人才,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2-1-c-n-j-y
归纳 5:《马关条约》的各个条款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直接危害分别是什么?
1.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助长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野心。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增强了日本的侵略力量,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便利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经济扩张。这个条款是与以往所有不平等条约最大的不同之处。
4.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深入到中国内地。
综上所述,《马关条约》是距《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归纳6:我们从中国抗战胜利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获得哪些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侵略者没有好下场。
3.为了战胜民族敌人,不同的阶级、阶层应该暂时搁置矛盾争议,团结一致,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御侮。
?易错易混
1.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误:大化改新使日本由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析:明治维新使日本由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2·1·c·n·j·y
2.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援助。
误: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战略利益,对日本实施马歇尔计划,大力扶持日本。
析:20世纪50年代,美国有扶持日本,但不是通过马歇尔计划来扶持日本的,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扶持的是西欧各国。21·世纪*教育网
3.近代史上,日本独自发动的侵华战争。
误: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
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日本参与的侵华战争,并非日本独自发动的侵华战争。
?解题技能
单项选择题的解题规律
1.排除法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方法。采用排除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审题——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
(2)排错——排除显然错误的选项(逆向选择除外)。
(3)排无关——题肢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2.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种:
(1)排误法:排除内容本身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
(2)排异法: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不相吻合的题肢。
(3)排重法: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题肢。
(4)排倒法: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5)排混法:排除正误混杂的题肢。
(6)排间法:排除与题干为间接联系的题肢,应选与题干联系最直接的选项。
(7)排不完全法:排除与题干要求不完全一致的题肢。
(8)排正法:逆向选择题应该排除与题干正向联系的题肢。
(9)第一选择不轻动。
典例:
1. (2017年黑龙江龙东卷)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www.21-cn-jy.com
A.战争爆发于1894年,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B.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威海卫战役中,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2.(2017年浙江杭州卷)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如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2016年临沂卷) 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对党旗式样作出决定:“中共党旗式样,宽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委托中央办公厅制一批标准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党旗的统一式样形成于( )
A.中共一大召开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中共八大召开
?1年模拟
1. (2017年吉林卷) 电影《甲午风云》中再现的民族英雄是 (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邓世昌 D、杨靖宇
2.(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6届中考预测)下面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6届中考预测)2015年9月3日,全国将放假一天。这个“假日”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初中历史考试考前模拟)明治维新时期,为日本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政策是( )
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工业
C.实行征兵制 D.努力发展教育
5.(内蒙古通辽市2016届中考模拟试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是在(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中日甲午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1951年
6. (2017年四川内江卷)(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9月15日,北洋舰队护送4000余名官兵到朝鲜,17日返航,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这是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决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速射炮军舰有12艘,倾其全都精华。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中午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l2年,7年未修,主炮炮塔起火,丁汝昌烧伤,信旗被毁;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号诸舰,但北洋舰队“扬威、超勇”二舰也受重创。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然而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军港内,不准巡海迎敌,北洋舰对最终在威海卫军港全军覆没。21教育网
材料二 1931年9月18日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对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爆炸同时,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其后,不到半年,东三省完全沦丧。
材料三 1987年7月7日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坐落于抗战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1997年7月7 日,纪念馆二期工程竣工,江泽民亲笔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2005年7月7日,在纪念馆举行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幕,开幕式有20OO人参加。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中,60发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3000只和平鸽飞上蓝天。2007年7月7日,抗战馆举行了千人大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同时举办《难忘七七珍爱和平》史料展。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三个重大事件?(6分)
(2)根据材料一、二,从领导者角度分析中国失败的共同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北洋舰队”是在什么运动中建立起来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是在什么事件后基本结束?(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一、二相比较,说说建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依据材料三,分析当今隆重纪念抗日战争有何重大意义?(4分)
专题03 日本问题与中日关系两年真题+模拟练习
?解读考点
知识 点
名师点晴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政治上:废除贵族世袭制度,以才选官,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的封建国家。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奴隶)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标志。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是,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
二战后,由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对日本经济大力扶植,朝鲜、越南战争中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同时,日本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20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80年代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经济持续发展。1964年日本东京举办奥运会,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野心日益膨胀,军国主义势力出现抬头的趋势,这些都让全世界人民,特别是东亚各国人民不敢放松警惕的原因。
中日关系
遣唐使
从唐朝贞观年间,日本曾派13批遣唐使来长安,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遗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模仿唐朝的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戚继光抗倭
元末明初,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中叶,明政府派戚继光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这次战争以黄海战役为开始的标志,在此次战役中,邓世昌及致远舰全舰官兵同仇敌忾,应能作战,直至全部殉国。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等。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抗日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结果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年中考
[2017年题组]
1. (2017年广东卷)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来源:21cnj*y.co*m】
A、舰船数量的劣势 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 D、维新变法的成效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2. (2017年贵州六盘水卷)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请问图3描绘的是什么条约签订后的情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知识。《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版权所有:21教育】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上?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3.(2017年湖南岳阳卷)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下列哪一条约(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马关条约》签订。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4.(2017年浙江金华卷)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告诉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上任的杭州知府林启曾说:“东方蚕业?日本进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国养蚕成法,日人一一仿行,遂以夺我中国蚕利。”
材料二:城头莲蓬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制台湾去……”——黄遵宪《台湾行》
材料三:《开罗宣言》声明。日本攫取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夺我中国蚕利”之原因。
(2)归纳材料二.并简述中国人民是怎样将材料三的声明变成现实的? ..。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日两国的竞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依据材料,谈诫新形势下我国怎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答案】(1)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采取外国养蚕成法”,在竞争中获利。
(2)材料二反映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等给日本。通过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台湾回归祖国,使材料三的声明变成现实。
(3)经济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军事的竞争。学习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防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等。
【解析】
(2)分析材料二的《台湾行》,可以归纳出材料二反映出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在1895年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割台湾等给日本的史实。材料三的《开罗宣言》声明,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为了将材料三的声明变为现实,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抗战,在1945年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也回归祖国。
(3)本题考查的是中日关系。通过对三则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中日两国的竞争具体表现在:科学技术的竞争、军事的竞争、经济的竞争等方面。我国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国防建设,加强与其它国家的合作,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人教版八年级上?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5.(2017年甘肃庆阳卷)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汉政府设置哪一行政机构,使今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哪一朝代?清朝时,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是什么?
(3)台湾地区曾先后被哪两个殖民者侵占?后来分别是怎样回归祖国的?
(4)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民族团结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新时期,为实现祖国统一,我国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案】(1)西域都护.
(2)元朝;驻藏大臣.
(3)荷兰;日本;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归祖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
(2)本题主要考查西藏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1727年,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本题考查台湾的有关知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西海岸。郑成功指挥舰队切断台湾城和赤嵌楼荷军的联系。最后赤嵌楼荷军只好投降。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海峡两岸的交往
6.(2017年广东卷)19世纪未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如题26表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年份
外交大事
1917年
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参与和会
1918年
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
1919年
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利权的要求遭拒绝
材料三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19世纪以来之巅峰……(因)中国日益增加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1分)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2分)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2分)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分)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2分)
【答案】(1)事件:《马关条约》的签订(或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影响:促进民族觉醒,掀起民族救亡运动。
(2)目的: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引起了中国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3)变化:由出卖中国的利益(领土)到维护中国的领土要求。原因: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付出了重大牺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4)因素有: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智慧,勇敢不屈的民族品格等。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材料二的内容,可以看出国际社会出卖中国的利益。分析材料三的“(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可以看出国际社会维护中国的领土要求。
(4)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中国的落后导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国际社会维护中国的领土要求。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扩大。智慧,勇敢不屈的民族品格等。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7.(2017年湖南邵阳卷)(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史话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近年网络上的流行语。有学者认为,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军国主义盛行,对外侵略扩张,导致中日“友谊之船”说翻就翻。
【友谊之船】
【侵略之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及近代史上中日关系的主要特征,并说说导致近代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材料二 新闻纪实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明确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抗战处于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期间,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即“八年抗战”,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就是“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摘编自人民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并列举该时期中国抗战史实两例。(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大意义。(4分)
【答案】(1)唐朝:中日友好交往占主流。(2分)
近代史上:中日关系对抗占主流(侵略与反侵略关系,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或甲午中日战争、 20 世纪 30~40 年代全面侵华)。(2分)
变化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盛行,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3分)因闭关自守而落后的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后更加虚弱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十四年抗战:1931~1945 年,(2分)史实: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等。(任写抗战史实一例得2分,共4分)
(3)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这种说法是对抗战历史本质的真实回归,是更完整、更准确的抗战表述,有利于揭露日军侵华罪行,有利于宣传抗战,对七七事变前的抗战军民更加公平,更加符合历史实际,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弘扬爱国主义,提高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等。(每点 2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1938年,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这次战役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十四年抗战取得胜利。
(3)依据材料二的“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就是“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大意义是: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这种说法是对抗战历史本质的真实回归,是更完整、更准确的抗战表述,有利于揭露日军侵华罪行,有利于宣传抗战,对七七事变前的抗战军民更加公平,更加符合历史实际,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弘扬爱国主义,提高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等。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人教版八年级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2016年题组]
1.(2016年重庆B卷) 历史上艰险的川江是中国西部的天然屏障,近代西方殖民者千方百计开拓川江航运以打开中国西部市场。最早强迫重庆开埠以打开中国西部市场的国家是
A.日本 B.德国 C.英国 D.美国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2.(2016年鄂州卷) “鲁南会战幸我最高领袖德威,将士用命,将日本帝国主义者素以常胜自豪之皇军摧毁于我装备劣势之部队,于世必信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也。愿与我国人共勉之。”李宗仁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下列哪一照片上(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开始了合作抗日,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跟日军展开激战,最后,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C和题干材料有关,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3.(2016年内江卷)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35年,日本加紧侵略华北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
1937年,“七七事变”
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D
1938年,台儿庄战役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4.(2016年德州卷) 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曾指出:“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19世纪60年代,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21*cnjy*com
A.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努力发展近代工业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俄国l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俄国l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关注民生,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俄国l861年改革中颁布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日本明治维新在经济发明提出允许土地买卖。这些措施都和民生有关,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ABC不是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故此题选D。2·1·c·n·j·y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5.(2016年成都卷) 二战后,某国在短短40年间,从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6.(2016年随州卷) 下图中,日本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社会改革 B.美国大力扶持
C.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D.推行非军事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二战后日本等的经济发展,ABD都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C是明治维新的内容,但题目要求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因此排除BD,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答案选C21教育网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7.(2016年重庆B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当隋唐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时期,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归国后,自然会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更易看出日本的差距,要求仿效中国、进行变革的愿望更加强烈,从而加速了大化改新局面的出现。——摘编自田久川《古代中日关系史》
材料二 1872年清政府选派的第一批30名留美幼童从上海登船放洋。由于风气未开,广大北方地区没有一人入选,学生都来自东南沿海的省份,特别是广东南海、新会一带。……他们在国外刻苦求学、勤勉自励,大多学有所成。归国后,在教育、外交、工会、军事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林文《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评析》
材料三 1919年前后,出现了一场在近百年中国史上颇有影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留法学生一面工作,一面求学,同事认真观察和体验法国社会文化,有选择地吸纳和向国内传播西方文明,而且千方百计向法国和欧洲播撒典雅而迷人的中国文化。——摘编自李喜所《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推动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改革对日本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批留美学生来源的区域特点,并说明其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评价。(1分)
(4)综上,指出历史上留学生发挥的相同作用。(1分)
【答案】(1)目的:学习中国隋唐先进的制度,改变日本的落后面貌。(1分)影响: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分)
(2)特点:都来自东南沿海省份。(1分)原因:这些地区社会风气相对开化,观念较为开放。(1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同等得分,但总分不超过1分。)
(3)一场在近百年中国史上颇有影响的留学运动。(1分)
(4)促进文明交流;推动本国社会发展。(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推动改革的目的是;学习中国隋唐先进的制度,改变日本的落后面貌。这场改革对日本的影响是;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批留美学生来源的区域特点是;都来自东南沿海省份。其原因是:这些地区社会最早接触西方的先进思想,因为他们曾经是通商口岸,风气相对开化,观念较为开放。开叉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点。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上留学生发挥的相同作用是;促进文明交流;推动本国社会发展。留学生在外国接受先进的教育之后,学满归国,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带动了本国的思想的解放。考查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考点归纳
归纳 1:日本文化在哪些方面受唐朝的影响?
1.仿效唐朝的制度进行改革(大化改新);
2.日本参考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3.日本建筑、风俗、饮食、服饰等方面受唐朝的影响。
归纳 2: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都改变了日本社会的性质。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明治维新使日本由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变成强盛的资本主义国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归纳3:战后日本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1.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2.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重视发展教育,培养各种人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贡献。21·cn·jy·com
3.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对内改革,适时地调整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2-1-c-n-j-y
归纳 4:战后,日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最重视的是什么?
教育。
由于日本是一个资源非常匮乏的岛国,它把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即通过教育来培养科技人才,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归纳 5:《马关条约》的各个条款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直接危害分别是什么?
1.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助长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野心。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增强了日本的侵略力量,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3.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便利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经济扩张。这个条款是与以往所有不平等条约最大的不同之处。
4.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深入到中国内地。
综上所述,《马关条约》是距《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归纳6:我们从中国抗战胜利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获得哪些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侵略者没有好下场。
3.为了战胜民族敌人,不同的阶级、阶层应该暂时搁置矛盾争议,团结一致,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御侮。
?易错易混
1.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误:大化改新使日本由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析:明治维新使日本由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经济援助。
误: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本国战略利益,对日本实施马歇尔计划,大力扶持日本。
3.近代史上,日本独自发动的侵华战争。
误: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侵华战争。
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日本参与的侵华战争,并非日本独自发动的侵华战争。
?解题技能
单项选择题的解题规律
1.排除法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方法。采用排除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审题——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
(2)排错——排除显然错误的选项(逆向选择除外)。
(3)排无关——题肢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2.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种:
(1)排误法:排除内容本身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
(2)排异法: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不相吻合的题肢。
(3)排重法: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题肢。
(4)排倒法: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5)排混法:排除正误混杂的题肢。
(6)排间法:排除与题干为间接联系的题肢,应选与题干联系最直接的选项。
(7)排不完全法:排除与题干要求不完全一致的题肢。
(8)排正法:逆向选择题应该排除与题干正向联系的题肢。
(9)第一选择不轻动。
典例:
1. (2017年黑龙江龙东卷)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战争爆发于1894年,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B.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威海卫战役中,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答案】B
【解析】
【方法总结】解答选择题时,在答案非常明确的时候,可以采取直接选择法。
2.(2017年浙江杭州卷)牢记历史,不忘过去,如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www-2-1-cnjy-com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方法总结】学习历史要有一定的识图能力。识记条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直接选择法。
3.(2016年临沂卷) 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安对党旗式样作出决定:“中共党旗式样,宽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委托中央办公厅制一批标准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党旗的统一式样形成于( )【出处:21教育名师】
A.中共一大召开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中共八大召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党旗由各级党组织模仿联共(布)党旗的式样自己制作.具体规格式样不尽相同.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中 国共产党的党旗样式作出决定:“中共党旗样式宽阔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斧头镰刀,无五角星,委托中央办公厅制一批标准党旗,分发各主要机关.”这样,中 国共产党第一批制式党旗随即在延安诞生。根据时间是1942年,可见是抗日战争时期。所以答案选Cwww.21-cn-jy.com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方法总结】学习战争史,要牢牢掌握每次事件的相关知识点,考试时才不会混淆。
?1年模拟
1. (2017年吉林卷) 电影《甲午风云》中再现的民族英雄是 (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邓世昌 D、杨靖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邓世昌的事迹。1894年9月,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面对强敌,邓世昌沉着应战,在舰身中弹过多,弹药也将用尽的情况下,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但不幸被敌舰炮火击中,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2.(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6届中考预测)下面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C
【解析】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3.(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6届中考预测)2015年9月3日,全国将放假一天。这个“假日”更多的是一种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1*cnjy*com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相关史实是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洗涮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故此题选择答案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4.(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初中历史考试考前模拟)明治维新时期,为日本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政策是( )
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工业
C.实行征兵制 D.努力发展教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年,其中的改革措施:向欧美学习,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努力发展教育这一改革措施为日本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5.(内蒙古通辽市2016届中考模拟试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是在(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中日甲午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1951年
【答案】B
【解析】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6. (2017年四川内江卷)(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4年9月15日,北洋舰队护送4000余名官兵到朝鲜,17日返航,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这是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决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速射炮军舰有12艘,倾其全都精华。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中午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l2年,7年未修,主炮炮塔起火,丁汝昌烧伤,信旗被毁;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号诸舰,但北洋舰队“扬威、超勇”二舰也受重创。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然而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军港内,不准巡海迎敌,北洋舰对最终在威海卫军港全军覆没。
材料二 1931年9月18日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对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一个小分队以巡视铁路为名,在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00米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爆炸同时,在铁路爆破点以北约四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率兵南下,开始袭击北大营;爆炸后,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其后,不到半年,东三省完全沦丧。
材料三 1987年7月7日抗战爆发50周年之际,坐落于抗战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1997年7月7 日,纪念馆二期工程竣工,江泽民亲笔题词:“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2005年7月7日,在纪念馆举行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开幕,开幕式有20OO人参加。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中,60发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3000只和平鸽飞上蓝天。2007年7月7日,抗战馆举行了千人大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同时举办《难忘七七珍爱和平》史料展。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三个重大事件?(6分)
(2)根据材料一、二,从领导者角度分析中国失败的共同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北洋舰队”是在什么运动中建立起来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是在什么事件后基本结束?(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一、二相比较,说说建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依据材料三,分析当今隆重纪念抗日战争有何重大意义?(4分)
【答案】(1)黄海海战(黄海战役);(2分)九一八事变;(2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2分)
(2)对日本侵略妥协退让(妥协、不抵抗)(表达了相应的意思即可);(2分)洋务运动;(2分)西安事变(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分)
(3)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2分)(表达了相应的意思即可)培养“爱国主义,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以史为鉴,珍爱和平。(4分)(表达了相应的意思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1894年9月。黄海海面。北洋舰队。致远舰”等信息,可以判断此历史事件是黄海海战。依据材料二的“1931年9月18日。炸毁了小段铁路,并将3 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袭击日守备队。驻扎中方北大营和沈阳城的日军兵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进攻。” 可以判断此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依据材料三的“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 可以判断此历史事件是七七事变。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建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起了中流砥柱,是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依据材料三的“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曲声中,60发红色信号弹射向天空,3000只和平鸽飞上蓝天。2007年7月7日,抗战馆举行了千人大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0周年,同时举办《难忘七七珍爱和平》史料展。”可以归纳出当今隆重纪念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是:培养“爱国主义,以史育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兴祖国”;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等。21cnjy.com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