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两年真题+模拟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8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两年真题+模拟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21 23:00:07

文档简介

专题08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两年真题+模拟练习
?解读考点
知识点
名师点晴
新航路开辟——经济全球化的开始
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2、经过: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实现航行的目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首次实现环球航行。
3、影响: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当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欧洲殖民者开辟殖民掠夺的道路。
列强的殖民扩张——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
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先后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2、方式:
(1)在美洲:强占土地,屠杀印第安人。
(2)在非洲: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
(3)在亚洲:经济渗透与武力征服并举。
3、结果: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4、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破坏了当地原有秩序,但也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思想观念,把殖民地、半殖民地纳入资本主义体系。
三、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经济推动力(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1、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的到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用蒸汽机作动力机器的火车机车,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用蒸汽机作动力机器的轮船。
2、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汽车(德国的卡尔·本茨)、飞机(1903年即20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新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美国贝尔发明电话。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核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20世纪入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都需要加强联系。
2.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最重要表现)。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减少了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企业可以越来越多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对发展中国家是有利又有弊,是一柄“双仞剑”)
?2年中考
[2017年题组]
1.(2017年山东临沂卷) 图中所庆祝的纪念日,最早在1937年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宣布为每年的10月12日。自1971年开始,此纪念日被正式定于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此节日的设立,主要是为了纪念哥伦布(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是伟大的意大利航海家 B.称美洲居民为印第安人
C.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D.第一次发现美洲新大陆
2.(2017年湖北荆州卷) 马克思说:“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材料主要说明了( )
A.血腥的资本积累 B.欧洲商道的转移
C.文艺复兴的影响 D.工业革命的影响
3.(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卷) 关于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斗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范围包括美国以南的全部美洲地区
B.主要参加者和领导者是土生白人
C.斗争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推动
D.拉丁美洲国家基本实现了独立
4. (2017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森工、农垦卷) 20世纪最后十年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与其不相关的事件是( )21cnjy.com
A.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B.欧盟成立
C.中国加入WTO D.苏联解体
5. (2017年江西卷)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玻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的既得利益集团坐立不安,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21·世纪*教育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www-2-1-cnjy-com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l)依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的变革得到支持的原因。(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成为全球主人”的原因。(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日不落帝国”在亚洲殖民侵略的史实。(2分)
[2016年题组]
1.(2016年海南卷) 近期,意大利政府展示了大航海家哥伦布写于 1493年的一封信件的原件,里面详述了发现“新大陆”的细节。“新大陆”指( )【版权所有:21教育】
A.非洲 B.美洲 C.亚洲 D.欧洲
2.(2016年贺州卷)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材料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  )21*cnjy*com
A.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
C.成功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 D.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3.(2016年东营卷) 下列四副示意图中,反应“三角贸易”的是(  )
A. B. C. D.
4.(2016永州卷)马克思语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论述主要体现出的史学观点是(  )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生态史观 D.社会史观
5.(2016年吉林卷)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科技革命与中国”的主题探究活动,请完成相关内容。
⑴工业革命兴起于哪个国家?写出该国与近代中国第一次较量的战争名称。(2分)
⑵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进入这一时代的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写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名称。(2分)
⑶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标志是什么?写出一项中国在这次科技革命涉及的领域中取得的重大成就。(2分)
⑷曾经错失良机的中国已经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感悟。(1分)
?考点归纳
归纳 1: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新航路开辟。因为新航路开辟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世界各地不再是孤立地发展,而是互相影响。
归纳 2: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发明的以内燃机作动力机器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使用的燃料主要是什么?
石油。
内燃机主要以石油为燃料,因此,以内燃机作动力机器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石油。
归纳3:当今国际经济政治形势是怎样的?
经济上出现多极化和全球趋势;政治上出现多极化趋势。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由于中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实力大增,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同时,由于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易错易混
1.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利世界各国经济飞速发展。
析: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发达国家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工业原料价格,因此,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并非能够促进所有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从而拉大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21·cn·jy·com
2.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析: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发展中国家带来风险的同时,使其有机会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从而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2·1·c·n·j·y
?解题技能
单项选择题的解题规律
1.排除法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方法。采用排除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审题——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
(2)排错——排除显然错误的选项(逆向选择除外)。
(3)排无关——题肢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2.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种:
(1)排误法:排除内容本身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
(2)排异法: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不相吻合的题肢。
(3)排重法: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题肢。
(4)排倒法: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5)排混法:排除正误混杂的题肢。
(6)排间法:排除与题干为间接联系的题肢,应选与题干联系最直接的选项。
(7)排不完全法:排除与题干要求不完全一致的题肢。
(8)排正法:逆向选择题应该排除与题干正向联系的题肢。
(9)第一选择不轻动。
典例:
1.(2016年永州卷)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大西洋在当时成为一座桥梁主要得益于(  )
A.迪亚士的探险活动 B.启蒙思想的传播
C.哥伦布的成功远航 D.工业革命的推动
2.(2017年陕西卷)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会标用G20根形似光纤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篆刻隶书印章。该会标的寓意有(  )
①经济全球化下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②中国融入世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③两极对峙使世界局部“热战”此起彼伏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时代互联互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年模拟
1.(2017年湖北荆州卷) 从1965 年至 1996 年,发达国家每创造100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降低了约87%,发展中国家降低了约44%。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1教育网
A.国际分工的形成 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C.两极格局的解体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2.(河南省郑州市2016年初中毕业年级适应性测试)2015年1月18日,我国新型跨境贸易电商平台“万国优品”在郑州正式上线,它为海外商家提供中国海关总署特批的E贸易跨境零售通关渠道,也将为国内消费者网购进口商品提供一个合法、保真、低价、快捷的渠道。这表明当今世界( )www.21-cn-jy.com
①科技成果相互渗透  ②贫富差距拉大  ③贸易全球化  ④各国经济联系紧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湖北省大冶市金湖街办2016届九年级中考考前模拟文综)“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从这段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是( )
A.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B.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
C.奴隶贸易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D.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
4. (2017年辽宁沈阳卷)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过程中,民用客机、超级运输机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极大地减少了旅行和运输的时间,降低了成本,磁悬浮列车等新型高速列车、跨海铁路和海底隧道也相继问世,人和货物可以借助多种快捷便利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之间流动,世界更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上述材料反映出促进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因素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运输技术 B.通讯技术 C.航天技术 D.原子能技术
5.(2017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卷)(10分)三次科技革命中涌现了大量的发明创造,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c-n-j-y
材料一 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妇女大量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她们的经济独立日渐形成。右图为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21*cnjy*com
——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材料二 1891年,白宫装上电灯时,哈里森总统一家因担心触电而不敢触摸开关,芝加哥也曾因电线绝缘较差引起过几次火警。不过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不仅因为工业产品真像广告上说的那么好使,还因为新发明的背后有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推动。【来源:21cnj*y.co*m】
——摘编自[美]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
材料三 1960年,日本政府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计划实施中,通过积极采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到1970年,日本人均个人收入年增长率实现了翻番。消费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电视机、微波炉、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比重加大。【出处:21教育名师】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纺织业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的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机器的广泛使用”得益于什么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良?(1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根据材料二,“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的原因有哪些?(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电灯的发明者是谁?(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1分)消费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电脑”与计算机网络连接成国际互联网,从而推动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
(4)结合以上材料,概括科技的进步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2分)
专题08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两年真题+模拟练习
?解读考点
知识点
名师点晴
新航路开辟——经济全球化的开始
1、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2、经过:迪亚士发现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实现航行的目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首次实现环球航行。
3、影响: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当地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欧洲殖民者开辟殖民掠夺的道路。
列强的殖民扩张——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
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先后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2、方式:
(1)在美洲:强占土地,屠杀印第安人。
(2)在非洲: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
(3)在亚洲:经济渗透与武力征服并举。
3、结果: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4、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破坏了当地原有秩序,但也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思想观念,把殖民地、半殖民地纳入资本主义体系。
三、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经济推动力(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1、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的到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用蒸汽机作动力机器的火车机车,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用蒸汽机作动力机器的轮船。
2、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汽车(德国的卡尔·本茨)、飞机(1903年即20世纪初美国的莱特兄弟)。新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美国贝尔发明电话。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核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原因:20世纪入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都需要加强联系。
2.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最重要表现)。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减少了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企业可以越来越多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对发展中国家是有利又有弊,是一柄“双仞剑”)
?2年中考
[2017年题组]
1.(2017年山东临沂卷) 图中所庆祝的纪念日,最早在1937年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宣布为每年的10月12日。自1971年开始,此纪念日被正式定于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此节日的设立,主要是为了纪念哥伦布(  )2·1·c·n·j·y
A.是伟大的意大利航海家 B.称美洲居民为印第安人
C.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D.第一次发现美洲新大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根据课本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称为新大陆。哥伦布是第一次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来源:21cnj*y.co*m】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上?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2.(2017年湖北荆州卷) 马克思说:“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材料主要说明了( )
A.血腥的资本积累 B.欧洲商道的转移
C.文艺复兴的影响 D.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血腥的资本积累的相关内容。三角贸易是黑奴贸易,充满血腥。最初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英国人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三百多年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给美洲提供了劳动力,为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因此,题文材料主要说明了血腥的资本积累。BCD和题文材料无关,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A。【出处:21教育名师】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血腥的资本积累
3.(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卷) 关于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斗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范围包括美国以南的全部美洲地区
B.主要参加者和领导者是土生白人
C.斗争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推动
D.拉丁美洲国家基本实现了独立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上?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4. (2017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森工、农垦卷) 20世纪最后十年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与其不相关的事件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B.欧盟成立
C.中国加入WTO D.苏联解体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5. (2017年江西卷)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玻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的既得利益集团坐立不安,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63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l)依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的变革得到支持的原因。(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成为全球主人”的原因。(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日不落帝国”在亚洲殖民侵略的史实。(2分)
【答案】(1)原因: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平等,实施著名的法典。(2分)
(2)原因:资产阶级统治确立;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殖民扩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传播。(2分)(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有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参照给分)
(3)史实: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等。(2分)(只要答出其中两例即可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分析材料一的“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可以概括出拿破仑的变革得到支持的原因是: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平等,实施著名的法典。
(3)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日不落帝国”指的是英国。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先后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国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人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血腥的资本积累
[2016年题组]
1.(2016年海南卷) 近期,意大利政府展示了大航海家哥伦布写于 1493年的一封信件的原件,里面详述了发现“新大陆”的细节。“新大陆”指( )
A.非洲 B.美洲 C.亚洲 D.欧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通过“大航海家哥伦布”,我们可判断出“新大陆”是美洲,因为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最终发现了美洲新大陆。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上·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2.(2016年贺州卷)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材料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  )21·cn·jy·com
A.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
C.成功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 D.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题干材料强调了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B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3.(2016年东营卷) 下列四副示意图中,反应“三角贸易”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血腥的资本积累
4.(2016永州卷)马克思语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一论述主要体现出的史学观点是(  )21cnjy.com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生态史观 D.社会史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促进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的发明。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汽车,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题干材料属于社会史观,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www.21-cn-jy.com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5.(2016年吉林卷)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科技革命与中国”的主题探究活动,请完成相关内容。
⑴工业革命兴起于哪个国家?写出该国与近代中国第一次较量的战争名称。(2分)
⑵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进入这一时代的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写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名称。(2分)
⑶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标志是什么?写出一项中国在这次科技革命涉及的领域中取得的重大成就。(2分)
⑷曾经错失良机的中国已经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感悟。(1分)
【答案】
⑴英国。(1分)鸦片战争。(1分)
⑵电气时代。(1分)《辛丑条约》。(1分)
⑶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1分)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神舟一号”。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1分)2-1-c-n-j-y
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进步;中国应该大力发展科技,增强综合国力。(1分)
【解析】
(2)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它们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www-2-1-cnjy-com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原子能方面: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航天领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神舟一号”;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人教版八年级上·侵略与反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人教版九年级下·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考点归纳
归纳 1: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新航路开辟。因为新航路开辟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世界各地不再是孤立地发展,而是互相影响。
归纳 2: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发明的以内燃机作动力机器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使用的燃料主要是什么?
石油。
内燃机主要以石油为燃料,因此,以内燃机作动力机器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石油。
归纳3:当今国际经济政治形势是怎样的?
经济上出现多极化和全球趋势;政治上出现多极化趋势。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由于中国、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实力大增,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同时,由于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易错易混
1.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
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利世界各国经济飞速发展。
析: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发达国家抬高工业品价格,压低工业原料价格,因此,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并非能够促进所有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从而拉大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误: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解题技能
单项选择题的解题规律
1.排除法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方法。采用排除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审题——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
(2)排错——排除显然错误的选项(逆向选择除外)。
(3)排无关——题肢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2.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种:
(1)排误法:排除内容本身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
(2)排异法: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不相吻合的题肢。
(3)排重法: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题肢。
(4)排倒法: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5)排混法:排除正误混杂的题肢。
(6)排间法:排除与题干为间接联系的题肢,应选与题干联系最直接的选项。
(7)排不完全法:排除与题干要求不完全一致的题肢。
(8)排正法:逆向选择题应该排除与题干正向联系的题肢。
(9)第一选择不轻动。
典例:
1.(2016年永州卷)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大西洋在当时成为一座桥梁主要得益于(  )
A.迪亚士的探险活动 B.启蒙思想的传播
C.哥伦布的成功远航 D.工业革命的推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有关知识的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中,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所以大西洋在当时成为一座桥梁主要得益于哥伦布的成功远航。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1*cnjy*com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方法总结】解答此题首先要1500年左右是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才能找出与题意相符的一个选项。
2.(2017年陕西卷)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会标用G20根形似光纤的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篆刻隶书印章。该会标的寓意有(  )
①经济全球化下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②中国融入世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③两极对峙使世界局部“热战”此起彼伏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信息时代互联互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方法总结】学习历史要善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认识重大的史实,在作答时才会避免误判。解答此题需要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21*cnjy*com
?1年模拟
1.(2017年湖北荆州卷) 从1965 年至 1996 年,发达国家每创造100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降低了约87%,发展中国家降低了约44%。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分工的形成 B.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C.两极格局的解体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下?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2.(河南省郑州市2016年初中毕业年级适应性测试)2015年1月18日,我国新型跨境贸易电商平台“万国优品”在郑州正式上线,它为海外商家提供中国海关总署特批的E贸易跨境零售通关渠道,也将为国内消费者网购进口商品提供一个合法、保真、低价、快捷的渠道。这表明当今世界( )
①科技成果相互渗透  ②贫富差距拉大  ③贸易全球化  ④各国经济联系紧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当今世界经济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题文中的现象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也说明科技成果相互渗透。贫富差距拉大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②,①③④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C。21·世纪*教育网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3.(湖北省大冶市金湖街办2016届九年级中考考前模拟文综)“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国内的积累。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从这段史料中得出的结论是( )
A.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B.奴隶贸易给英国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
C.奴隶贸易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D.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奴隶贸易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但是使欧洲积累了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题文材料“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反映了奴隶贸易促进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黑人劳动力是在美洲,B是错误的。奴隶贸易是在新航路的开辟后,C是错误的。奴隶贸易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是错误的,英国资本原始积累还有殖民掠夺等途径。D是错误的。故选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血腥的资本积累
4. (2017年辽宁沈阳卷)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过程中,民用客机、超级运输机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极大地减少了旅行和运输的时间,降低了成本,磁悬浮列车等新型高速列车、跨海铁路和海底隧道也相继问世,人和货物可以借助多种快捷便利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之间流动,世界更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上述材料反映出促进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因素是( )
A.运输技术 B.通讯技术 C.航天技术 D.原子能技术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5.(2017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卷)(10分)三次科技革命中涌现了大量的发明创造,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机器的广泛使用,妇女大量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她们的经济独立日渐形成。右图为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
——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材料二 1891年,白宫装上电灯时,哈里森总统一家因担心触电而不敢触摸开关,芝加哥也曾因电线绝缘较差引起过几次火警。不过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不仅因为工业产品真像广告上说的那么好使,还因为新发明的背后有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推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摘编自[美]雅克·巴尔赞《从黎明到衰落》
材料三 1960年,日本政府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计划实施中,通过积极采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到1970年,日本人均个人收入年增长率实现了翻番。消费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电视机、微波炉、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比重加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纺织业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的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机器的广泛使用”得益于什么动力机械的发明和改良?(1分)
(2)根据材料二,“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的原因有哪些?(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电灯的发明者是谁?(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1分)消费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电脑”与计算机网络连接成国际互联网,从而推动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
(4)结合以上材料,概括科技的进步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2分)
【答案】(1)特点:女工人数所占比例超过男工。(1分)动力机械:蒸汽机。(1分)
(2)原因:工业产品确实像广告说的那么好使;新发明的背后有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推动。(2分)发明 者:爱迪生。(1分)
(3)原因:积极采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或日本政府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分)表现:电视机、微波炉、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比重加大。(1分)时代:信息时代。(1分)
(4)妇女经济地位的独立;更加便利的生活;思想观念的变化;个人收入的增加;消费结构的变化;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任答其中两点即可。2分)21教育网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数据的分析能力。分析材料一的“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可以看出图中纺织业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的特点是女工人数所占比例超过男工。1839年工业革命正在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促进了机器的广泛使用,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2)根据材料二的“不过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不仅因为工业产品真像广告上说的那么好使,还因为新发明的背后有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推动。”可以概括出“新比旧好的观念还是很快传播开来”的原因有:工业产品确实像广告说的那么好使;新发明的背后有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推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4)本题考查学生对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认识。从材料一的“纺织业部门男工与女工人数构成比例的特点”可以看出妇女经济地位的独立。从材料二的信息可以看出科技进步更加便利了社会生活,促使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从材料三的信息可以看出科技进步使个人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获取信息方式发生变化。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