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考点
知识点
名师点晴
第一次工业革命
1.开始: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棉纺织部门
2.含义:指生产领域里革命性的变化。
3.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2)直接原因:18世纪,英国的海外市场迅速扩大,手工工场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改进。
4.简要过程:
(1)开始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最主要标志)。
①时间:1785年。作为动力带动机器,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②意义: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扩展: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①火车: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机器;1825年,“旅行者号”火车机车在英国的第一条铁路上试车成功。(影响:火车的发明和使用,促使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②轮船(汽船):1807年,由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法国、美国随后也完成工业革命。
5.历史意义:
(1)最大的后果: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②对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2.标志
(1)开始的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作为相对清洁的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取代蒸汽机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领先的国家:美国和德国。
3.特点:
(1)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电力和石油);
(2)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内燃机);
(3)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汽车、飞机);
(4)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电报、电话)等。
4.主要成就及作用:
(1)电器的发明:耐用电灯泡、留声机等电器产品。
①代表: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其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1000多种,被称为“发明大王”。电灯是最突出的代表。
②影响:电、电灯及其他电器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电力的广泛应用:
①表现:从家庭照明到家用电器,从工厂动力到运输方式,电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各种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西方国家率先进入“电气时代”。
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3)新交通工具的出现:
①新动力机器内燃机的出现: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
A.作用:推动了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引发了交通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导致石油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应用。
B.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
②汽车: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
A.作用:汽车的普及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B.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
③飞机: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
A.作用:飞机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极大地缩短了全球各地区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和交流。
B.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
5.影响: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开始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6.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又是一柄“双仞剑”,它给人们带来福利的同时,又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7.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侵略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至今仍在进行。 起源国:美国。
2.主要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3.成就:
(1)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它与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在数据和信息的交流中进入信息化社会。
(2)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出现重大突破,核心是基因工程,目前克隆技术引人注目。
4.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5.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提高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进程。
6.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7.评价:“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新的技术在给人类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
?2年中考
[2017年题组]
1.(2017年广东卷) 1801—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手工工场的普及 B、人们向往城市生活
C、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便捷 D、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
2.(2017年贵州安顺卷) 科技改变了社会,催生了新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轮船驾驶员——汽车司机——网络管理员——飞行员
B.汽车司机——轮船驾驶员——飞行员——网络管理员
C.汽车司机——轮船驾驶员——网络管理员——飞行员
D.轮船驾驶员——汽车司机——飞行员——网络管理员
3.(2017年贵州六盘水卷)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到:“当这些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已领先的英国继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超越其他各国”请问这些革命指的是( )
①光荣革命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 ④科技革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 (2017年湖北随州卷) 如表反映出( )
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科学成果项目
基础研究年份(A)
应用研究年份(B)
生产推广年份(C)
B﹣A年差
C﹣B年差
C﹣A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85
24
74
98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激光
1958
1960
1961
2
1
3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B.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5. (2017年甘肃省武威市、白银市、定西市、平凉市、酒泉市、临夏州、张掖市卷)科技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崛起后的大国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1cnjy.com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而不是更多。”英国是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健几秒钟。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www-2-1-cnjy-com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庚申之变”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来源:21cnj*y.co*m】
——郑家馨《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
(l)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3分)根据材料一,概括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2分)
(2)材料二中的“5分钟事件”指什么?(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5分钟事件”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的“自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6. (2017年广东深圳卷) 在科技进步、文化交流、政治互信、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促进下,人类社会递渐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www.21-cn-jy.com
【互联互通】
材料一:图1、图2
【相学相鉴】
材料二:法国启蒙思想家……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2·1·c·n·j·y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村
【群策群力】
材料三: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如下宣言: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21·世纪*教育网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
【共建共享】
材料四: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变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21·cn·jy·com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问题一:
①材料一中,图1是哪一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成果?这一次工业(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②图2是哪一次工业(科技) 革命的成果?
③这一次工业(科技)革命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哪一次发展趋势。
问题二:
①试列举出一位材料二中提到的“启蒙思想家”。
②“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推动中国在20世纪初掀起哪一思想解放运动?
③指出材料二和图3反映的价值理念有哪些相通点?
问题三:
①写出材料三中“宣言”的名称。
②该宣言的签署,有何标志性意义?
③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宣言签署国协同作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
问题四:
①材料四中,人类社会的“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
②“中国方案”体现了我我国的什么外交政策?
③从材料中国际社会要作出努力的五个方面任选一个,谈谈你对“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议。
[2016年题组]
1.(2016年雅安卷) 英国依仗工业革命所形成的技术基础, 在 19 世纪中期一跃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 占据了工业霸主的地位, 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这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 )
A.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 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
C.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2.(2016年盐城卷)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被誉为“一脚踏出的灵感”.这项发明( )
A.直接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B.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C.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D.为交通运输带来极大地便利
3.(2016年永州卷) 英国曼彻斯特的人口由1750年的1.8万人增加到了1851年时的30万人,成为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1-c-n-j-y
A.殖民贸易的扩展 B.外来移民的涌入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汽车的普遍使用
4.(2016年河南卷) 右图反映的情景主要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生产效率
B.拉大了贫富差距
C.改变了生活方式
D加速了战争爆发
5.(2016年龙东卷) 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结合以下材料,探究如下问题.21*cnjy*com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回答:
(1)请按顺序写出图①中的火车和图②中的飞机分别是谁发明的?
(2)请分别写出A、B两个时代的名称.
A时代: B时代:
(3)图③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诺,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的…而且无疑将是对人类的一大恩惠.”
(4)材料二体现了爱因斯坦对人类命运的担忧.他的哪一理论的提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1964年10月,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什么?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谁?【版权所有:21教育】
(6)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全球变暖等很多负面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考点归纳
归纳 1: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一些重大的发明创造主要产生于哪个国家?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一些重大的发明创造主要产生于英国,如珍妮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火车机车等。21*cnjy*com
归纳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1785年以后,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受到广泛欢迎,后来,在其他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归纳3: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的是什么?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其中内燃机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因此,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的是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易错易混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珍妮机的使用。
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而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蒸汽机使用的燃料。
误: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水。
析:蒸汽机是用煤作燃料来烧水,水沸腾时,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以此转动机器。
?解题技能
单项选择题的解题规律
1.排除法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方法。采用排除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审题——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
(2)排错——排除显然错误的选项(逆向选择除外)。
(3)排无关——题肢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2.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种:
(1)排误法:排除内容本身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
(2)排异法: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不相吻合的题肢。
(3)排重法: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题肢。
(4)排倒法: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5)排混法:排除正误混杂的题肢。
(6)排间法:排除与题干为间接联系的题肢,应选与题干联系最直接的选项。
(7)排不完全法:排除与题干要求不完全一致的题肢。
(8)排正法:逆向选择题应该排除与题干正向联系的题肢。
(9)第一选择不轻动。
典例:
4.(2017年湖南邵阳卷) 国家发改委于2017年3月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称,截至2016 年底,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回顾人类铁路发展历史,世界第一条铁路及火车机车出现在( )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2017年江苏盐城卷) “这次技术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是( )
A.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B.交通工具的革新
C.内燃机的发明 D.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1年模拟
1. (2017年江苏苏州卷) 以下是近代英国城乡入口变迁表,导致出现这种变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城市人口(%)
21.0%
27.5%
52.0%
农村人口(%)
79.0%
72.5%
18.0%
A. “光荣革命”的发动 B.殖民扩张的开展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自由贸易的拓展
2.(2017年山东临沂卷) 图中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采用了当时最新科技成果,造价45亿美元,连续航行25年才需要更换一次燃料,被誉为“海上钢城”。它是20世纪美国最后一艘水上“巨无霸”,用美国第33位总统的名字命名颇具深意。该舰的建造体现了美国( )【出处:21教育名师】
①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②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 ④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3.(山东省临邑县第五中学2016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检测)早在100多年前环境污染就开始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密切关系( )21教育网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完成 C.文艺复兴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
4. (2017年吉林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力学的科学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的结果。但是,基础理论与生产技术的结合还不够紧密,蒸汽机的发明主要是工人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果。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爱迪生建立了第一个科学技术研究所……在这里,知识同工业技术结合比以前更加密切,更加直接了。
材料三: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驶向太空,两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⑴材料一中的“力学”理论是哪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写出一例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2分)
⑵根据材料二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爱迪生在电器领域有什么发明?写出一例。 (2分)
⑶材料三反映出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领域取得的成就?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2分)
⑷上述材料给你什么启示?(1分)
?解读考点
知识点
名师点晴
第一次工业革命
1.开始: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棉纺织部门
2.含义:指生产领域里革命性的变化。
3.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2)直接原因:18世纪,英国的海外市场迅速扩大,手工工场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推动了生产技术的改进。
4.简要过程:
(1)开始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最主要标志)。
①时间:1785年。作为动力带动机器,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②意义: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扩展: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
①火车: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机器;1825年,“旅行者号”火车机车在英国的第一条铁路上试车成功。(影响:火车的发明和使用,促使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②轮船(汽船):1807年,由美国人富尔顿制造。
(4)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法国、美国随后也完成工业革命。
5.历史意义:
(1)最大的后果: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②对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2.标志
(1)开始的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作为相对清洁的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取代蒸汽机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领先的国家:美国和德国。
3.特点:
(1)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电力和石油);
(2)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内燃机);
(3)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汽车、飞机);
(4)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电报、电话)等。
4.主要成就及作用:
(1)电器的发明:耐用电灯泡、留声机等电器产品。
①代表: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其正式注册的发明就有1000多种,被称为“发明大王”。电灯是最突出的代表。学#科网
②影响:电、电灯及其他电器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电力的广泛应用:
①表现:从家庭照明到家用电器,从工厂动力到运输方式,电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各种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西方国家率先进入“电气时代”。
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3)新交通工具的出现:
①新动力机器内燃机的出现: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
A.作用:推动了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引发了交通领域的一场大变革,导致石油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应用。
B.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
②汽车: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
A.作用:汽车的普及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B.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
③飞机: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
A.作用:飞机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极大地缩短了全球各地区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和交流。
B.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学%科网
5.影响: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开始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6.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又是一柄“双仞剑”,它给人们带来福利的同时,又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7.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侵略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第三次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至今仍在进行。 起源国:美国。
2.主要标志: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3.成就:
(1)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它与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在数据和信息的交流中进入信息化社会。
(2)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出现重大突破,核心是基因工程,目前克隆技术引人注目。
4.特点: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5.影响: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提高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进程。
6.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7.评价:“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新的技术在给人类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
?2年中考
[2017年题组]
1.(2017年广东卷) 1801—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1cnjy.com
A、手工工场的普及 B、人们向往城市生活
C、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便捷 D、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
2.(2017年贵州安顺卷) 科技改变了社会,催生了新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轮船驾驶员——汽车司机——网络管理员——飞行员
B.汽车司机——轮船驾驶员——飞行员——网络管理员
C.汽车司机——轮船驾驶员——网络管理员——飞行员
D.轮船驾驶员——汽车司机——飞行员——网络管理员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21教育网
3.(2017年贵州六盘水卷)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到:“当这些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已领先的英国继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超越其他各国”请问这些革命指的是( )
①光荣革命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 ④科技革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政治上,光荣革命结束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科技上,英国最早开始并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英国率先变成工业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领先的是美国和德国。科技革命的范围太广。①②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学&科网
【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21*cnjy*com
4. (2017年湖北随州卷) 如表反映出( )
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科学成果项目
基础研究年份(A)
应用研究年份(B)
生产推广年份(C)
B﹣A年差
C﹣B年差
C﹣A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85
24
74
98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激光
1958
1960
1961
2
1
3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B.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5. (2017年甘肃省武威市、白银市、定西市、平凉市、酒泉市、临夏州、张掖市卷)科技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崛起后的大国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而不是更多。”英国是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健几秒钟。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来源:21cnj*y.co*m】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庚申之变”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郑家馨《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
(l)材料一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3分)根据材料一,概括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2分)
(2)材料二中的“5分钟事件”指什么?(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5分钟事件”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的“自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答案】(1)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3分);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分)。
(2)工业革命(1分);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进入工业时代。(2分)
(3)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4分)
【解析】
(2)依据材料二的“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英国是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健几秒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5分钟事件”指工业革命。依据材料二的“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可以概括出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进入工业时代。学*科网
(3)依据材料三的“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自强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6. (2017年广东深圳卷) 在科技进步、文化交流、政治互信、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促进下,人类社会递渐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互联互通】
材料一:图1、图2
【相学相鉴】
材料二:法国启蒙思想家……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村
【群策群力】
材料三: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如下宣言: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
【共建共享】
材料四: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构建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变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问题一:
①材料一中,图1是哪一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成果?这一次工业(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②图2是哪一次工业(科技) 革命的成果?
③这一次工业(科技)革命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哪一次发展趋势。
问题二:
①试列举出一位材料二中提到的“启蒙思想家”。
②“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推动中国在20世纪初掀起哪一思想解放运动?
③指出材料二和图3反映的价值理念有哪些相通点?
问题三:
①写出材料三中“宣言”的名称。
②该宣言的签署,有何标志性意义?
③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宣言签署国协同作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
问题四:
①材料四中,人类社会的“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
②“中国方案”体现了我我国的什么外交政策?
③从材料中国际社会要作出努力的五个方面任选一个,谈谈你对“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议。
【答案】问题一:
①图1: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电力(或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②图2:第三次科技革命.
③趋势:经济全球化.
问题二:
①伏尔泰.(或卢梭、孟德斯鸠等)
②新文化运动.
③自由、平等(或民主、法治等,任写两个)
问题三:
①《联合国家宣言》.
②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③诺曼底登陆.
问题四:
①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答案示例如下:
伙伴关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坚持睦邻友好、推进务实合作等.
安全格局: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核扩散、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等.
经济发展: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
文明交流:相互尊重、开放包容、加强文化交流、建立互信机制等.
生态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核污染等.
(站在国家、社会角度言之成理、内容积极向上即可.从个人角度提出做法的.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一律不给分)【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
试题分析:问题一:①图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或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促进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的发明。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②图2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因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③趋势: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版权所有:21教育】
问题三:①日本在1941年12月偷袭美国的太平洋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②日本在1941年12月偷袭美国的太平洋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③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东西两面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覆灭。学@科网
问题四:①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②分析材料的“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方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为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做到: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坚持睦邻友好、推进务实合作等;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核扩散、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等;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相互尊重、开放包容、加强文化交流、建立互信机制等;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核污染等。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人教版九年级上?璀璨的近代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力量;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人教版八年级下?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21*cnjy*com
[2016年题组]
1.(2016年雅安卷) 英国依仗工业革命所形成的技术基础, 在 19 世纪中期一跃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 占据了工业霸主的地位, 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这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 )
A.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 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
C.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
2.(2016年盐城卷)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被誉为“一脚踏出的灵感”.这项发明( )
A.直接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B.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C.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D.为交通运输带来极大地便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工业革命开始。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学.科网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
3.(2016年永州卷) 英国曼彻斯特的人口由1750年的1.8万人增加到了1851年时的30万人,成为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贸易的扩展 B.外来移民的涌入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汽车的普遍使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蒸汽代替了人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1750年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机器大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城市工业化加速发展,出现了题干情景。ABD不符合题意,选择答案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
4.(2016年河南卷) 右图反映的情景主要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生产效率 B.拉大了贫富差距
C.改变了生活方式 D加速了战争爆发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5.(2016年龙东卷) 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结合以下材料,探究如下问题.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回答:
(1)请按顺序写出图①中的火车和图②中的飞机分别是谁发明的?
(2)请分别写出A、B两个时代的名称.
A时代: B时代:
(3)图③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诺,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的…而且无疑将是对人类的一大恩惠.”
(4)材料二体现了爱因斯坦对人类命运的担忧.他的哪一理论的提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1964年10月,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什么?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谁?
(6)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全球变暖等很多负面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史蒂芬孙.莱特兄弟.
(2)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4)相对论.
(5)第一个原子弹成功爆炸.邓稼先.
(6)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大力发展科技,正确利用科技成果.
【解析】
(2)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21·cn·jy·com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太空遨游运用的是计算机网络。学.科网2-1-c-n-j-y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爱因斯坦贡献的准确把握。依据所学知识,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6)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科技也带来了全球变暖等很多负面影响。我们在科技发展的同时要主义趋利避害,尽量减少科技的负面影响。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版九年级下·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璀璨的近代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力量;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考点归纳
归纳 1: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一些重大的发明创造主要产生于哪个国家?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一些重大的发明创造主要产生于英国,如珍妮机、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火车机车等。
归纳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1785年以后,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受到广泛欢迎,后来,在其他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归纳3: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的是什么?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其中内燃机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因此,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的是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易错易混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珍妮机的使用。
2.蒸汽机使用的燃料。
误: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水。
析:蒸汽机是用煤作燃料来烧水,水沸腾时,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以此转动机器。
?解题技能
单项选择题的解题规律
1.排除法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方法。采用排除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审题——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
(2)排错——排除显然错误的选项(逆向选择除外)。
(3)排无关——题肢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2.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种:
(1)排误法:排除内容本身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
(2)排异法: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不相吻合的题肢。
(3)排重法: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题肢。
(4)排倒法: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5)排混法:排除正误混杂的题肢。
(6)排间法:排除与题干为间接联系的题肢,应选与题干联系最直接的选项。
(7)排不完全法:排除与题干要求不完全一致的题肢。
(8)排正法:逆向选择题应该排除与题干正向联系的题肢。
(9)第一选择不轻动。
典例:
4.(2017年湖南邵阳卷) 国家发改委于2017年3月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称,截至2016 年底,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回顾人类铁路发展历史,世界第一条铁路及火车机车出现在( )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棉纺织业。英国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在交通运输领域,以蒸汽机为动力,1825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学科#网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
【方法总结】解答选择题时,关键词是解题的切入点。本题的“世界第一条铁路及火车机车出现”是关键信息,可以根据事件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2. (2017年江苏盐城卷) “这次技术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是( )
A.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B.交通工具的革新
C.内燃机的发明 D.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方法总结】分析材料选择法是解答选择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分析题干材料,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1年模拟
1. (2017年江苏苏州卷) 以下是近代英国城乡入口变迁表,导致出现这种变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50年
城市人口(%)
21.0%
27.5%
52.0%
农村人口(%)
79.0%
72.5%
18.0%
A. “光荣革命”的发动 B.殖民扩张的开展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自由贸易的拓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中,1785年以后,瓦特改良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的生产,因此,人们进入“蒸汽时代”。因此,导致近代英国城乡入口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www.21-cn-jy.com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
2.(2017年山东临沂卷) 图中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采用了当时最新科技成果,造价45亿美元,连续航行25年才需要更换一次燃料,被誉为“海上钢城”。它是20世纪美国最后一艘水上“巨无霸”,用美国第33位总统的名字命名颇具深意。该舰的建造体现了美国( )
①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②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 ④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3.(山东省临邑县第五中学2016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检测)早在100多年前环境污染就开始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密切关系(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完成 C.文艺复兴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蒸汽代替了人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工业革命促进了煤的开采,造成了环境污染让人,所以答案是B。学科%网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蒸汽时代”的到来
4. (2017年吉林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力学的科学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的结果。但是,基础理论与生产技术的结合还不够紧密,蒸汽机的发明主要是工人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果。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爱迪生建立了第一个科学技术研究所……在这里,知识同工业技术结合比以前更加密切,更加直接了。
材料三: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驶向太空,两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⑴材料一中的“力学”理论是哪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写出一例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2分)
⑵根据材料二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爱迪生在电器领域有什么发明?写出一例。 (2分)
⑶材料三反映出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领域取得的成就?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2分)
⑷上述材料给你什么启示?(1分)
【答案】⑴牛顿。(1分)火车、轮船。(一例即可,1分)
⑵知识同工业技术结合比以前更加密切,更加直接了。(1分)
耐用的碳丝灯泡。(1分)
⑶航天技术。(1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1分)
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符合题意即可,1分)
【解析】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分析材料二的“在这里,知识同工业技术结合比以前更加密切,更加直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知识同工业技术结合比以前更加密切,更加直接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3)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材料三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驶向太空,两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属于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www-2-1-cnjy-com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版九年级上?璀璨的近代文化?科学和思想的力量;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2·1·c·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