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科技教育与文化(甲卷)-历史八年级单元测试
建议用时: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一档名为《中国正在说》的节目上,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先生的一句“老外漫天要价成就中国超级工程”一时成为网络热搜。20世纪60年代,类似这种“被逼出来的超级工程”——“原子弹工程”的成功实施说明当时中国21·cn·jy·com
A. 建立起全方位国防体系
B. 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
C. 科技可以威胁世界
D. 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成就
2.《天工开物》记录了中国古代某项手工技术的制作流程。如下图,该项手工技术是
A. 制作火药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D. 活字印刷术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
A.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D.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4.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其中能够直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是
①造纸术
②印制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5.《历史辨析》栏目中看到了下面四句话,请你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A. 秦朝,文学家用小篆在纸上写文章
B. 西汉,活字排版印刷的《伤寒杂病论》面世
C. 宋朝,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D. 明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6.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7.《历史辨析》栏目中看到了下面四句话,请你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A. 秦朝,文学家用小篆在纸上写文章
B. 西汉,活字排版印刷的《伤寒杂病论》面世
C. 宋朝,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D. 明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8.2018年3月31日,高分一号02、03、04卫星,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搭载长征四号丙火箭,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一系列火箭运载的国产第一颗人造卫星是21教育网
A. 东方红一号 B. 嫦娥一号 C. 天宫一号 D. 神舟一号
9.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稻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B.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 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10.《后汉书》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史料中的“纸”最早出现于www.21-cn-jy.com
A. 东周时期 B. 秦朝时期 C. 西汉时期 D. 东汉时期
11.2018年1月13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勘查卫星三号发射升空。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2·1·c·n·j·y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 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D.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2.在“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一些成就。下列成就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三条入藏公路建成通车 B.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3.“刮骨疗伤”源于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华佗和关公的故事,可历史上的华佗并未给关公治过箭伤,因为华佗死于公元208年,而关羽中毒箭则是公元219年。假如华佗当时在世,在给关公实施“刮骨疗伤”的外科手术时必然要用到21·世纪*教育网
A. 针灸 B. 麻沸散 C. 五禽戏 D. 《伤寒杂病论》一书
14.《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年)奏上之,帝善岂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则史料能够说明www-2-1-cnjy-com
A. 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B. 蔡侯纸原料易找,易于推广
C. 蔡侯纸分量很重、价格昂贵 D. 世界各国造纸术大都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15.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日子,它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21cnjy.com
A. “东方红一号” B. “神州一号” C. “天宫一号” D. “天河一号”
16.16.《后汉书》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使材料中涉及的书写材料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是2-1-c-n-j-y
A. 张仲景 B. 蔡伦 C. 李春 D. 司马光
17.“刮骨疗伤”源于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华佗和关公的故事,可历史上的华佗并未给关公治过箭伤,因为华佗死于公元208年,而关羽中毒箭则是公元219年。假如华佗当时在世,在给关公实施“刮骨疗伤”的外科手术时必然要用到21*cnjy*com
A. 针灸 B. 麻沸散 C. 五禽戏 D. 《伤寒杂病论》一书
18.《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年)奏上之,帝善岂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则史料能够说明【来源:21cnj*y.co*m】
A. 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B. 蔡侯纸原料易找,易于推广
C. 蔡侯纸分量很重、价格昂贵 D. 世界各国造纸术大都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19.被国外媒体誉为“自长城以来最宏伟的工程”,这项工程是
A. 三峡工程
B. 南水北调工程
C. 四川二滩水电站
D. 青龙峡水电站
20.我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快速发展。2008年,建成通车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干线是
A. 北京至上海
B. 哈尔滨至大连
C. 北京至广州
D. 北京至天津
二、非选择题
21.农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请回答:
(1)农村是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阵地,建国初期的哪一运动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该运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为了实现土地公有制,我国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农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从此,农民告别了什么制度? 【出处:21教育名师】
(3)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谁?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版权所有:21教育】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材料二
材料三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全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的两张图片反映了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专题06 科技教育与文化(甲卷)-历史八年级单元测试
建议用时: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一档名为《中国正在说》的节目上,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先生的一句“老外漫天要价成就中国超级工程”一时成为网络热搜。20世纪60年代,类似这种“被逼出来的超级工程”——“原子弹工程”的成功实施说明当时中国21教育网
A. 建立起全方位国防体系
B. 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
C. 科技可以威胁世界
D. 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成就
【答案】B
2.《天工开物》记录了中国古代某项手工技术的制作流程。如下图,该项手工技术是
A. 制作火药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D. 活字印刷术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斩竹漂塘是斩竹嫩竹, 放入池塘,裁泡;图2煮徨足火将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图3荡料入帘是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图4覆帘压纸是将帘反复过去,使湿纸落于板上,即成张纸;图5透火焙干是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综上可知应为造纸业。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www.21-cn-jy.com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
A.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D.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答案】A
4.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其中能够直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是
①造纸术
②印制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项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故①项符合题意;②项印制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故②符合题意;③项火药药和火器帮助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确立资产阶级统治、④项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故③④项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③或④的ACD项,故本题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最典型的代表,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其中能够直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是造纸术和印制术。2·1·c·n·j·y
5.《历史辨析》栏目中看到了下面四句话,请你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A. 秦朝,文学家用小篆在纸上写文章
B. 西汉,活字排版印刷的《伤寒杂病论》面世
C. 宋朝,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D. 明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朝以小篆作为统一字体颁行全国,A项符合题意;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21·世纪*教育网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与历史事实相符”是解题的关键,秦朝以小篆作为统一字体颁行全国,逐一分析各选项。21*cnjy*com
6.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以下科技发明属于宋代的是(?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 ②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7.《历史辨析》栏目中看到了下面四句话,请你找出与历史事实相符的是
A. 秦朝,文学家用小篆在纸上写文章
B. 西汉,活字排版印刷的《伤寒杂病论》面世
C. 宋朝,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D. 明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秦朝以小篆作为统一字体颁行全国,A项符合题意;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司马光主持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来源:21cnj*y.co*m】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与历史事实相符”是解题的关键,秦朝以小篆作为统一字体颁行全国,逐一分析各选项。【出处:21教育名师】
8.2018年3月31日,高分一号02、03、04卫星,以一箭三星的方式,搭载长征四号丙火箭,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一系列火箭运载的国产第一颗人造卫星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 东方红一号 B. 嫦娥一号 C. 天宫一号 D. 神舟一号
【答案】A
9.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稻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B.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 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的籼型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后汉书》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史料中的“纸”最早出现于21cnjy.com
A. 东周时期 B. 秦朝时期 C. 西汉时期 D. 东汉时期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D项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21·cn·jy·com
11.2018年1月13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勘查卫星三号发射升空。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 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D.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卫星三号发射”可知是航空航天方面的成就。“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即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根据所学知识,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B项符合题意;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1964年,A项不合题意;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是1964年6月,C项不合题意;“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2003年,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版权所有:21教育】
点睛:“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卫星三号发射”“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解题的关键,即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由此结合所学可确定答案。21*cnjy*com
12.在“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一些成就。下列成就中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 三条入藏公路建成通车 B.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答案】A
13.“刮骨疗伤”源于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华佗和关公的故事,可历史上的华佗并未给关公治过箭伤,因为华佗死于公元208年,而关羽中毒箭则是公元219年。假如华佗当时在世,在给关公实施“刮骨疗伤”的外科手术时必然要用到
A. 针灸 B. 麻沸散 C. 五禽戏 D. 《伤寒杂病论》一书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给关公实施“刮骨疗伤”的外科手术”,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研制了麻沸散,适用于外科手术,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华佗、外科手术”是解题的关键,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研制了麻沸散,适用于外科手术。
14.《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年)奏上之,帝善岂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则史料能够说明
A. 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B. 蔡侯纸原料易找,易于推广
C. 蔡侯纸分量很重、价格昂贵 D. 世界各国造纸术大都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可知,蔡伦造纸的原料易找,易于推广,B项符合题意;我国西汉出现了纸;蔡侯纸分量很重、价格昂贵与题意不符;题干没有涉及纸的传播。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5.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因为这一天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的日子,它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 “东方红一号” B. “神州一号” C. “天宫一号” D. “天河一号”
【答案】A
16.16.《后汉书》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使材料中涉及的书写材料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是
A. 张仲景 B. 蔡伦 C. 李春 D. 司马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代替了之前的竹简和缣帛,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A项张仲景是医学家;C项李春是赵州桥的设计者;D项是司马光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B项符合材料内容,故选B。
17.“刮骨疗伤”源于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华佗和关公的故事,可历史上的华佗并未给关公治过箭伤,因为华佗死于公元208年,而关羽中毒箭则是公元219年。假如华佗当时在世,在给关公实施“刮骨疗伤”的外科手术时必然要用到
A. 针灸 B. 麻沸散 C. 五禽戏 D. 《伤寒杂病论》一书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给关公实施“刮骨疗伤”的外科手术”,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研制了麻沸散,适用于外科手术,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华佗、外科手术”是解题的关键,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研制了麻沸散,适用于外科手术。
18.《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年)奏上之,帝善岂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这则史料能够说明
A. 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B. 蔡侯纸原料易找,易于推广
C. 蔡侯纸分量很重、价格昂贵 D. 世界各国造纸术大都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可知,蔡伦造纸的原料易找,易于推广,B项符合题意;我国西汉出现了纸;蔡侯纸分量很重、价格昂贵与题意不符;题干没有涉及纸的传播。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9.被国外媒体誉为“自长城以来最宏伟的工程”,这项工程是
A. 三峡工程
B. 南水北调工程
C. 四川二滩水电站
D. 青龙峡水电站
【答案】A
20.我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快速发展。2008年,建成通车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干线是
A. 北京至上海
B. 哈尔滨至大连
C. 北京至广州
D. 北京至天津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中时间限制“2008年”,结合所学,在世界科举的影响下,我国高速铁路从无到有,快速发展。2016年底,我国已投入运营高速铁路里程突破 2.2万公里,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在全国铁路总里程占比超 17%,高铁已成我国居民铁路出行首选项。2008年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www-2-1-cnjy-com
二、非选择题
21.农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请回答:
(1)农村是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阵地,建国初期的哪一运动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该运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为了实现土地公有制,我国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农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从此,农民告别了什么制度?
(3)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谁?
【答案】(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化)。2-1-c-n-j-y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制度。
(3)袁隆平
(3)依据课本所学,1958年,党中央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免费吃饭;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从此,农民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
(3)依据课本所学,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材料二
材料三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全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的两张图片反映了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答案】(1)由单一到多元化
(2)变化: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3)原因: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