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一、选择题
1.对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 )
A.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
B.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原始地球上复杂的有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
解析:选B。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够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些有机小分子物质是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便于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依据如图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来源:21cnj*y.co*m】
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
D.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
解析:选D。①内气体成分与原始大气相似,模拟了原始大气;高压产生的火花放电模拟了闪电。②为冷凝器,能够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③内为沸水,模拟了原始海洋。④内的物质是经过②冷凝形成的,含有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在该实验装置中无法形成。
3.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 )
A.产生原始单细胞生物
B.产生有机大分子
C.产生有机小分子
D.产生原始细胞
解析:选C。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4.下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
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
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
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
解析:选C。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为原始鱼类→原始两栖动物→原始爬行动物→原始鸟类和哺乳动物。乙类是两栖动物,其成体能生活在陆地上;丙类是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丁类是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类群,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5.如图表示几类植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C.丁的结构比丙复杂
D.戊最有可能是水生的
解析:选D。据图分析,甲为藻类植物,乙为苔藓植物,丙为蕨类植物,丁和戊是种子植物。植物的进化历程中,最先出现的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由藻类植物进化而来的,种子植物是陆生植物,生殖脱离了水的限制,结构比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更复杂,进化水平上也更高等,所以戊作为种子植物,水生的较少。21*cnjy*com
6.“进化树”(如图)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A代表原始生命,它生活在原始海洋中
B.A由于营养方式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其分类单位是界
C.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B古代爬行类进化来的,C与蕨类植物的区别是用种子繁殖
D.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小体型到大体型,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解析:选D。A代表原始生命,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A由于营养方式(或能否制造有机物)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为含有叶绿体的藻类植物,在分类上,该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植物界和动物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C为裸子植物用种子繁殖,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www-2-1-cnjy-com
7.“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从该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
A.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B.在地层中出现化石最早的生物是c
C.较a和b而言,a和e的亲缘关系更近
D.a一定比c高等
解析:选A。分析进化树可以得出,f是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它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最早;a和b在同一分支上,a和e不在同一分支上,所以较a和e而言,a和b的亲缘关系更近;a、b、c、d、e都比f高等,但不能确定a、b、c、d、e之间谁高等谁低等。
8.下表为某国家两个品种松鼠的具体信息。分析表中信息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种类/特征
红松鼠
灰松鼠
体重
通常较轻
通常较重
在这个国家生存的时间
数千年
仅100多年
分布情况
国家北部常绿森林
国家大部分森林
种群的大小
小,还在减小
大,还在增大
食物
松果
很多植物
每年产仔最大数目
8
12
A.灰松鼠的体重通常比红松鼠重,是因为灰松鼠的食物种类多
B.灰松鼠种群增大,可能是因为灰松鼠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C.灰松鼠种群增大,可能是因为灰松鼠的生殖能力强、食物种类多
D.灰松鼠种群增大,红松鼠种群减小,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选A。由图表可知,灰松鼠种群增大,可能与其生殖能力强,食物种类多,适应环境的能力强有关,这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体重可能与食量有关,与食物种类多没关系,故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21cnjy.com
9.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 )2·1·c·n·j·y
①自然发生 ②物种不变 ③过度繁殖 ④环境污染 ⑤生存斗争 ⑥遗传、变异 ⑦适者生存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 D.③⑤⑥⑦
解析:选D。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10.某地区某种蛾的体色有棕色、灰白色、白色三种,它们的数量如图。后来,由于该地区长期环境污染,树木及植被被熏成黑褐色。理论上,下图能正确反映三种蛾数量变化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选A。当树木及植被颜色被熏成黑褐色时,体色为棕色的蛾类因体色与树木及植被的颜色相近,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体色为白色的蛾类因体色与树木及植被颜色存在巨大反差,容易被敌害发现而被淘汰,这是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多年以后,白色蛾类的数量相对较少,棕色蛾类的数量相对较多。【版权所有:21教育】
11.古代长颈鹿的颈有长有短,今天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长颈鹿的进化是由于( )
A.新陈代谢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选D。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普遍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但这种变异是不定向的,即长颈鹿有颈长的也有颈短的,当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适应环境的颈长的变异就成为有利变异,利于生物生存,通过长期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12.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错误的是( )
A.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生物进化
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
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并繁衍后代
D.生物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解析:选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容易生存并繁衍后代;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出处:21教育名师】
13.近年来,一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呈增强的现象。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论,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抗生素质量与前几年相比有所下降
B.细菌接触了抗生素后,逐渐产生了抗药性
C.细菌为适应这种药物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细菌原就有一些适应抗生素的个体继续生存并繁衍
解析:选D。抗生素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抗药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可见,细菌原就有一些适应抗生素的个体继续生存并繁延,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21·cn·jy·com
故选:D.
14.对于地球上的生命的起源,米勒和其他科学家的实验说明( )
A.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
B.原始地球上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原始地球上复杂的有机物能形成原始生命
D.原始生命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祖先
解析:选B。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物质能够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些有机小分子物质是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2-1-c-n-j-y
15.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水蒸气、氢气、氨气、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C.氮气和氧气 D.氮气和二氧化碳
解析:选B。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16.按照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 )
A.原始大气 B.原始森林 C.原始陆地 D.原始海洋
解析:选D。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17.根据达尔文进化学说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极狐体色为白色,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B.野兔的保护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枯叶蝶体形酷似枯叶,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D.有翅昆虫中出现无翅的变异,都不利于适应环境
解析:选B。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野兔的保护色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形成的;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是一种拟态现象,这是枯叶蝶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适应环境的变异就是有利变异,不适应环境的变异是不利变异;如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出现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就是有利变异;而在正常情况下出现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就是不利变异。
18.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化石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B.陆生生物一定比水生生物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解析:选B。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但是陆生生物不一定比水生生物结构更复杂,如陆生的蛇属于爬行动物,而水生的鲸鱼属于哺乳动物,鲸鱼比蛇的结构复杂高等;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进化。
19.如图所示,是研究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曲线图,下列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变异
B.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
C.该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
D.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大量繁殖
解析:选C。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变异,A正确;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被抗生素杀死,因此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病菌的变异有具有抗药性变异和不具有抗药性变异,病菌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病菌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错误;达尔文指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由图知,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大量繁殖,D正确。
二、非选择题
20. 下图为长颈鹿的长颈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一般是___________,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21教育网
(2)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_________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3)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这就是____________。而颈和前肢短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
(4)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___________。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的典型实例。
(5)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较为科学地解释了_________的原因,其主要内容包括过度繁殖、___________、遗传变异和___________。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一般是可以遗传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2)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选择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3)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这就是适者生存。而颈和前肢短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21*cnjy*com
(4)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5)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较为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其主要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www.21-cn-jy.com
故答案为:(1)变异;可以遗传的 (2)选择;方向 (3)适者生存 (4)自然选择
(5)生物进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