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质的密度多媒体资源(安徽省安庆市)

文档属性

名称 探究物质的密度多媒体资源(安徽省安庆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8-03-12 08:41:00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物 理 组
1700元血汗钱换得废铁一块 ,市民提防寻宝骗局
近日,家住望城格塘乡柏叶村高林组邓正荣老人和老伴被两
个上门的骗子骗走1700元血汗钱,换到手的只有一块一钱不值的
破铁块!据邓老汉介绍,几天前来了两个中年人,自称是上海来
的地质队员,判断这里肯定埋藏了稀世宝物。两个人随即掏出了
工作证、身份证等证件给邓老汉“检查”,之后又神神秘秘地拿出
了一个据说是探测器的黑盒子,在邓老汉的陪同下上了老汉后院
的小山坡上,果然挖出了一块亮闪闪的“金块”,说这是清朝的文
物,价值15万元,不如大家各自分5万元算了。最后两人哄得老两
口拿出了1700元钱。临走时,两人留下一张欠条,一再表示他们
会尽快赶回来拿钱赎宝,并叮嘱老两口“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以防
坏人来偷”。到了晚上,邓老汉两口子越想越不对劲,拿着金块上
乡里的派出所报案,据民警介绍,这坨宝贝应该是铁一类的金属,
仅仅镀了一层铜粉而已。
是 金 条 还 是 镀金铜 条 ?
是银制品还是不锈钢?
科学探究:
㈠提出问题:怎样鉴别物质?
这里的物质有水、盐水、铁块、铜块 。
1、请你从中挑出盐水,并说出你的鉴别方法。
2、 请你从中挑出铜块,并说出你的鉴别方法。
思考一:
我们刚才用了什么方法来
鉴别各种物质?
通常我们可以用气味、软硬度和
外观的颜色等来区分常见物质。
思考二:
如何鉴别两个貌似相同而实质不同的物质呢?
这里有两个外观一样,体积相同
的物块,分别是铁块和铝块。你能区
分出它们吗?
请说出你的鉴别方法。
㈡猜想与假设
方法:
比较相同体积物体的质量。
探究目的:
对于一种物质,它的质量
和体积有什么关系?
㈢制定计划: 
(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
(2)用量筒测出金属块的体积(V)。
(3)分别计算出金属块的质量与
体积的比值(M/V)。
㈣收集数据
质量m
(g)
体积V
(cm3) 比值
(m/V)
铜柱
铜块
铝柱
铝块
铁柱
交流与讨论: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是否相同?
2、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
(五)分析和论证
实验证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
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不同物
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不同
的。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
一种特性。
在物理学中,把某种
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
这种物质的密度。
判断一下:
1、大铝块的质量为4㎏,小铝块的
质量为1㎏,则大铝块的密度大于
小铝块的密度。 ( )
2、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
酒精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
加油站: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
是相同的。
通常我们用字母ρ
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
用V表示体积。则
密度=质量/体积
即 ρ=m / V
密度的单位是复合单位。当质量
的单位取千克(Kg)、体积的单位取
立方米(m3)时,密度的单位为千克
每立方米(Kg/m3)。当质量的单位取克
(g)、体积的单位取立方厘米(cm3)
时,密度的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
密度的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
克每立方厘米(g/cm3)。
单位转换:
(1)7.9×103㎏/m3= g/cm3
(2)2.7 g/cm3 = ㎏/m3
7.9
2.7×103
想一想:
你能解释出它们的
物理意义吗?
7.9×103㎏/m3
2.7 g/cm3
铅是既软又重的银白色金属,略带浅蓝色。
加油站
铁制品多是灰黑色的。纯净的
铁是具有光泽的银白色金属,质地
比铅硬,有延展性。教案《5.2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作者:吴昊
联系地址:安徽省宿松县破凉镇鹅颈湾花凉初中
邮编:246513
E-mail: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物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这一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的属性有进一步新的认识;(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密度的概念及应用,难点是用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教材说明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测量和比较,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二是建立密度概念,学习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从知识的角度说,密度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后面学习液体压强、浮力时,都要用到密度概念。从过程和方法的角度看,本节课是典型的全程科学探究,在此过程中运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利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是后面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所以,不管从知识方面,还是从方法方面说,本节课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的编写思路是,开头用一段文安和运动会上自行车赛车的图片,引出问题——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评估等科学探究过程,发现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进而得出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本节教学难点:经历建立密度概念的实验探究过程,领会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本节教学重点:学生对物质的比较直观的特性容易认识,如颜色、味道、气味、硬度等,但对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表示物质的一种特性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根据以往经验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了密度的公式以后,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有关,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这种认识甚至在学过密度知识很长时间后在一些学生脑海里仍然根深蒂固,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物理公式往往只从数学角度分析,而忽视了其中的物理意义;二是学生没有真正经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忽视了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这一建立密度概念的基础。因此做好实验,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并经历比较分析数据的过程,是从根本上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途径。
三、课堂教学与模型
复习:天平的使用【仿真天平FLASH版】 .swf ( 【仿真天平FLASH版】%20.swf )
物理与生活
探究物质的密度.ppt ( 探究物质的密度.ppt )
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比较,铁块比木块重,如图所示。
测定相同体积的物质的密度.swf ( 测定相同体积的物质的密度.swf )
[思考讨论]上述情景蕴含着怎样的物理知识?如何可用科学的语言描述
知识详解
知识模型1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ppt (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ppt )
测定密度.ppt ( 测定密度.ppt )
密度的定义
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是表示“相同体积”(或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不相等”的特性。
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它:
(1)同一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物体的体积增大到原来的几倍,质量也随之等倍数地增加,但是该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保持不变,所以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对于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①当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密度大,质量小的物体密度小。
②当质量相等时,体积小的物体密度大,体积大的物体密度小。
③通常情况下,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大的物体密度大,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小的物体密度小,密度反映的是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的多少。
物体的密度有时也会发生一定范围的变化。
一般来说,物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即温度变化时体积改变,而质量不变,因此物质的密度在温度升高时会变小,在温度降低时会变大(水例外,它在4℃时的密度最大),另外,物体发生物态变化时体积会发生改变,物体的密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通常情况下,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在固态时密度最大,液态时次之,气态时密度最小(水例外,固态比液态时密度小)。
释疑解难
在理解密度概念时,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
点拨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体的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与物质的种类、状态等有关,但是在比较两种未知种类的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大小关系时,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质量使质量一定时比体积,体积越大,密度越小,控制质量体积使体积一定时比质量,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提出问题
甲同学说:“铁块的质量一定比木块大”。乙同学认为这种说法不科学,说:“一小块铁的质量应该比一大块木头的质量小”。丙同学不认为,比较两个物体质量的大小,不能只看是什么材料,还要考虑它们体积的大小,你认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存在怎样的关系?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取一些边长不同的木块和一些边长不同的铁块,分别用托盘天平测量出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棱长,算出它们的体积或用量筒测出它们的体积。
实验器材:三块体积不同的木块、三块体积不同的铁块、托盘天平、刻度尺等。
实验过程:
(1)分别用刻度尺测出各木块、各铁块的棱长,测算它们的体积。
(2)分别用天平测量出木块、铁块的质量。
(3)计算出每个木块、每个铁块自身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实验记录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研究对象 m/(g) V/(cm3) m/v(g/cm3)
木x块 0.5 1 0.5
4 8
13.5 27
铁块 7.9 1 7.9
63.2 8
94.8 12
交流论证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1)单位体积的木块的质量是一定的。
(2)单位体积的铁块的质量是一定的。
(3)单位体积的木块和铁块的质量是不同的。
结论: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上述特性,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4)如果实验中所选铁块的形状不规则,可以用量筒测出其体积,实验过程如下(如图所示):
测量固体的密度.swf ( 测量固体的密度.swf )
测量液体的密度.swf ( 测量液体的密度.swf )
①取量程为100mL的量筒,并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②用细线拴住已经测量完质量的铁块,缓慢放入量筒中时,此时水面上升,读出水与铁块的总体积V2。
③计算出铁块的体积V铁=V2—V1。
注意事项 用量筒测铁块体积的方法叫“排水法”。用“排水法”同样能够测量其他固体的体积,测量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用适量的水。“适量”是指水不能太少,要以能浸没被测物体为准;也不能太多,不要在物体浸入时,液面上升到没有刻度处。
(2)对于在水中会溶化的固体(如糖、盐等)。可以用薄塑料膜将其包紧后浸入水中,还可以采用饱和溶液法,实验时间不能太长,否则误差过大。
(3)有些固体会吸水,应在表面进行防水处理后再实验(例如上防水漆、涂蜡等)。
(4)有些固体(如木块等)会漂在水面上,欲测其体积可用“压入法”,即用细铁丝、大头针之类的物体把被测物体压入水面以下;还可用“助沉法”,即用细线系住助沉物(如铁块、石块等密度较大的物体)和被测物,浸入水中,测出体积V1,再单独测出助沉物的体积V2,二者之差即为被测体的体积V物=V1—V2。
(5)mL是常用液体体积的单位,读作“毫升”,1mL=1cm3,比mL大的单位还有L,读作“升”,1L=1dm3,mL与L的换算关系为1L=103mL=1000ml。
(6)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m3(立方米)。
知识模型2 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
密度的定义式: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 公式:,读作(rou),表示物体的密度,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
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是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复合而成的,质量的单位是kg,体积的单位是m3,则密度的单位为kg/m3,又可以写作kg·m—3,常用的密度单位还有g/cm3(g·cm—3),它们的换算关系为:1kg/m3=10—3g/cm或1g/cm3=103kg/m3 。
密度单位的读法
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或克/厘米3,分别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和“克每立方厘米”,记作kg/m3(kg·m—3)和g/cm3(g·cm—3)。
释疑解难:下列说法正确吗?
(1)由可知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
(2)密度单位kg/m3比g/cm3 大。
点拨 (1)这种说法完全错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这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体积和质量的变化而改变,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一滴水与一桶水的密度相同,一桶水的体积与质量要比一滴水大很多,可是水的密度,并没有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2)很多同学认为质量单位kg比g大,体积单位m3比cm3大,则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复合而成的密度单位kg/m3一定比g/cm3大,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来进行换算。可见单位大于单位。
很多物理公式,不能只从数学角度去认识它,而应从物理量本身所表示的含义出发,去理解它,判断同一物理量的两个单位的大小应从换算的角度出发,如果是复合单位,更应严密推导,不应主观臆断,以偏概全。
知识模型3 密度知识的应用
物质密度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应用。
根据密度的大小可以鉴别物质( )
要想知道一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只要测出它的密度,再查密度表,就可以判断出物体是由什么物质制成的,例如,我们测出某金属的密度是2.7×103kg/m3,可知该金属是铝,由于实验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误差崮此在鉴别物质时要考虑到实验误差的影响。还能通过测定密度的方法发现某些新的物质。
测算物体的质量( )
可以根据产品制造的需要,选用不同密度的材料,一个物体的体积一定时,所选用的材料密度越小,质量越小,密度越大,质量越大。
对于不便直接测量质量的物体,只要知道这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通过密度表查出这种物质的密度再想办法测算出它的体积,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该物体的质量,例如,要想知道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质量,先弄清碑心石是由大理石制成的,它的密度可以由密度表查得,碑心石的长、宽、高可以用刻度尺测量,然后计算出碑心石的体积,进而用公式求出碑心石的质量。
测算物体的体积( )
对于不便于直接测体积的物体,如形状不规则的螺丝钉,我们可以用天平测量出螺丝钉的质量,由密度表查出螺丝钉的材料密度,由公式可以计算出螺丝钉的体积。
释疑解难:密度知识的应用与密度公式有哪些关系?应用公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点拨 由密度定义式可得和两个变形公式,这三个公式代表密度知识三个方面的应用。
应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时应注意:
(1),m,V关系的同一性:,m,V是针对同一个物体的三个物理量。
(2),m,V单位的统一性:m用kg作单位时,V用m3, 用kg/m3 ,或者m用g,V用cm3,用g/cm3计算时,V,m一定要先统一单位,kg—m3—kg/m3或者g—cm3—g/cm3。
(3)的不变性:在温度状态等不变时,的大小固定不变,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四、课堂小结理论模型
1、知识结构及要点小结
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中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概念 定义式:
单位:kg/m3 g/cm3 1g/cm3=103kg/m3
工具:天平、量筒
密度 测定 原理:
方法:间接测量法——测质量、测体积,由求出
已知密度、体积求质量
应用 已知密度、质量求体积
已知质量、体积求密度——用于鉴别物质
2、知识规律、思想方法、易错疑难小结
类型 名称 相关例题
知识规律 对密度公式的应用 例4
有天平、无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例12
用天平、水测不规则金属的密度 例13
盐水选种 例16
排水法 例11
等量替代法 例12
思想方法 图像法 例9、例10
易错疑难 对密度公式不理解及对密度单位的物理意义的理解 例20
课堂教学过程策划
教学模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分析
1、资源准入开源制。2、知识技能检索制。3、知识系统架构制。4、课堂教学咨询制。5、教学方式自主制。6、教学平台网络制。7、教案课件版权制。8、成绩指数分析制。 多媒体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首先需要寻找相关素材资源、音视流媒体资源、构件资源、教学资源库,加入自己创作的图片图像音视频素材,然后运用制作课件的软件进行课件制作,最后在网络多媒体教室进行实时演播。其过程是:1、选择windows、Mac、Linux平台。2、购买杀毒软件并安装运行,如卡巴斯基Kaspersky7.0、PC—cillin2007杀毒软件、Symantec Norton360、诺顿网络安全特警。3、下载网际快车Flashget加速器、WinRAR解压包并注册使用。4、下载并注册运用播放器,如豪杰超级解霸V10、火狐播放器FoxFlashplayer4.0、网络播放器FlashPlay11、kmplayer。5、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并进行杀毒。6、在网络上寻找相关课件资源、构件资源并下载至D盘、E盘,如缴费注册下载。7、运行杀毒软件进行杀毒,如卡巴斯基Kaspersky7.0杀毒软件、PC—cillin2007杀毒软件、诺顿网络安全特警。8、检索并归类存入相关教学课件资源文件夹,如复制粘贴、另存入、或发送至USB Driver Flash优盘。9、将USB优盘插入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多媒体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及备课软件,将自己的影视素材、构件资源、课件资源与教材内容体系和教学目的融合成为统一整体,制作自己的课堂教学课件。10、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演播课堂教学课件,使学生在与影音动画多媒体交互协同的过程中感受领悟科学知识理论技术,鉴别分析评估相关理论观点,研究发展理论技术。11、填写《吴昊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报告表》。12、刻录DVD教学光盘并存档。13、接受评估并领取教学资源补助费、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课件开发风险费。教师的知识成果不是无偿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只有在取得产权人的书面授权书并缴付规定的许可使用费后方可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权使用。www. ( http: / / www. )、www. ( http: / / www. )、 ( http: / / )、www. ( http: / / www. )、http://www.eku.cc ( http: / / www.eku.cc )、www. ( http: / / www. / )、www. ( http: / / www. )、www. ( http: / / www. )、www.hengqian.com ( http: / / www.hengqian.com、 )、www.eku.cc ( http: / / www.eku.cc )、http://www.kepu. ( http: / / www.kepu. )、http://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 1、提前分析教材、教学辅导资料和光盘,完成《吴昊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报告表》,明白学什么,策划怎么学,检索是什么,探究为什么,进行知识转化,经验贮备。2、参与多媒体互动教学,即时检索、分析、鉴别、归类、评价、结论、实验,自动生成知识模型、理论模型、理论架构,技能架构。3、进行课堂咨询、讨论、评价、纠错、题型训练,培养品德,建立个体思维品质,协作沟通,树立团结、协作、和谐、自主、团队精神。4、检索信息数据,进行理性分析,找出逻辑规律,扩展理论研究能力,评价正误真伪性,撰写经验报告论文,巩固理论技能架构,促成我能我行我会我强的目标实现,提高能力素质。5、课后兴趣活动,检索、体验、转化知识理论技术到社会生活中去,提升自主学习、独立生活能力。 1、依据《吴昊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与指数分析系统》进行评价分析,评估课堂教学业绩。2、依据《吴昊学校教师评价机制与指数分析系统》进行评价分析,评估教师工作业绩。
吴昊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报告表
学员: 班级: 授课人: 指导人: 督导组:
年 月 日 科目: 课 题:
一、明白学什么:
1、现象背景资料:
(1)背景资料:
(2)研究范围:
(3)基本内容及主题:
(4)包含知识内容:
2、方案、现象、数据、观点、技术等信息的收集检索:
探究课题
历史活动记载
技术方法
实验装备
方案
现象
历史资料数据
相关理论观点
历史评价及正误真伪性
3、方案与观点理论检索:
方案 现象 理论观点 正误真伪性
文字描述:
4、理论趋势:
5、科技动态:
6、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
(2)、
(3)、
(二)过程与方法:
(1)、
(2)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二、策划怎样学:
解决的中心课题:
1、阐述问题:
(1)重要信息知识点
(2)现象
(3)观点
2、猜想假设:
(1)形成原因:
(2)探索方向:
(3)可能结果:
(4)影响因素: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1)探究方法:
(2)器材装置:
(3)控制变量、定性定量分析:
(4)原理及方程式:
(5)实验方案:①②③④⑤⑥
(6)装置图: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1)实验原理:
(2)操作规则:
(3)实践活动记录表:
5、分析论证:
信息描述
鉴别分析
逻辑推理
结论观点
6、鉴别检验真伪性:
7、可行性检索分析:
8、规律方法观点小结:
(1)知识模型:
(2)文字描述:
三、检索是什么:
(1)信息检索途径及方式:
(2)归类鉴别分析方式:
(4)理论模型:表格、架构、流程和文字描述
(5)构建知识架构体系:
(6)理论发展探索:
(7)精典题型技能体验:
四、探究为什么:
(1)撰写理论结果:
(2)评估结论可行性正误性:
(3)评估科学合理性:
(4)撰写探究报告论文:
(5)理论成果(模型、技术方案、作品论文):
五、社会转化效应:
(1)团队协作探究项目及结果:
(2)检索纠错、案例分析、督导证明、激励方式:
检索纠错
案例分析:
督导证明:
激励方式:
(3)理论研究论文篇目:
(4)成果发表鉴证:
六、总体评价:
- 15 -(共28张PPT)
八年级第七章第二节
福建省泉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肖永琴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yqxiao999@ 362000
课标要求: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要求学生能用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去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这里的测量工具可以是“托盘天平”、“物理天平”或其他可以称量质量的工具。
该点是关于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属于独立操作水平,即学生必须学会正确操作与读数,能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操作。该要求还有一定的灵活度,可以让有兴趣或有潜力的学生学习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巧妙测量轻质物体质量的方法,如测量一张邮票的质量等。
【教学目标】
1、会读产品说明书,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并养成读用产品说明书的习惯。
2、能区分量筒和量杯,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3、通过对不同状态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测量,达到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验能力的目的,同时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天平的调节与使用
2、量筒的使用
难点:
多种方法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一、引入:接骨龙游戏,比一比,谁更快?
提出问题:你会用天平测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吗?
二、阅读、使用说明书
三、纠错竞赛:错在哪,怎么改?
1、天平的调试
2、天平的使用
教学过程设计(案例一):
接骨龙游戏:比一比,谁更快?(请每桌同学只填一个图中所指部件的正确名称,依此传递下去)
纠错竞赛:错在哪?怎么改?
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何疑惑?
一、天平的调试:
1、演示错误操作:天平放在一个倾斜的台面上,然后调节横梁平衡。
演示“亡羊补牢”:天平已经不平衡了
强调:底座水平与横梁平衡两个步骤不可倒置。
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何疑惑?
2、思考1:在调节横梁平衡时,若不将游码放在称量标尺的0刻度处,只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标尺的中央行吗?这么做,会造成什么后果?
体会:天平设计原理,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调节天平的游码就相当于在天平的右盘加了一个等示数的砝码。
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何疑惑?
思考2:若指针向分度标尺左侧偏转,应当怎样调节平衡螺母?
体验技巧:若指针向分度标尺左侧偏转,两端平衡螺母都向右调节;若指针向分度标尺右侧偏转,两端平衡螺母都向左调节。
3、动手实验:调节天平横梁的平衡。
二、天平的使用:
1、演示错误操作:用天平测一支笔的质量
将一支笔放在天平的右盘,然后很凌乱地从砝码盒里取出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发现天平不平衡,用手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标尺的中央,天平重新平衡。
纠错竞赛:错在哪?怎么改?
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何疑惑?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疑惑:
问题1:“左物右码”与“左码右物”有何不同?(学生讨论后,进行分组实验体验)
问题2:称量时事先为何应进行估测,加减砝码的顺序应怎样更合理?
问题3:称量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教师演示:将两盘中的物品取走,发现横梁已不平衡。)
3、读数方法:
读数:物体质量= 砝码的总质量 + 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注意事项
(1)讨论巧妙测量轻质物体质量的方法
累积法(一枚邮票、一张纸等)
(2)分组实验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1、如何用天平称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2、如何用天平测出100ml水的质量呢?
五、量筒和量杯
1、学生阅读课本,对照实物观察并对比,引导讨论,弄清:1)量筒和量杯的区别;2)量筒和量杯的最大量程、分度值的意义;3)读数时,视线的正确位置。
2、动手实验:用量筒量出100ml的水
实验发现两种做法:(肯定、分析、比较)
方案一:
A.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用量筒量出100ml的水
C.将量筒的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D.则100ml水的质量m水=m杯+水-m杯
方案二:
A.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B.然后往量筒中倒入100ml的水
C.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水的质量
D.则100ml水的质量m水=m杯+水-m杯+剩水
六、动手动脑学物理:
拓展思维训练(排水法、溢水法、沉锤法测物体体积)
1、你能用量筒测出一块小石块(或铁块、铝块)的体积吗?请问你要怎么操作?
2、如果这块石块较大,无法放入量筒中,你又怎么测出它的体积呢?
3、石块能沉于水,但木块却不沉于水,你能想出办法利用量筒测出木块的体积吗?
七、课后作业
1. 课本117 1、2 2. 预习§2 3. 小制作:自制量筒、小天平
说明: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培养学生阅读、使用产品说明书进行正确操作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以及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少讲、精讲,尽量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观察、思考和实验。通过创设游戏情景,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阅读说明书到纠错竞赛,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错误到纠正错误,直至用多种方法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学会天平和量筒的正确操作,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课后的小制作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很有帮助。但由于信息量较多,思维强度较大,灵活度较高,探究能力适当要求较高,学生基础较好些较为适用。上好本节内容,将为密度概念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引入:抢答游戏,找一找,错在哪?
二、阅读、交流、尝试
让学生阅读后,对照说明书尝试用天平测出自己用的笔的质量。
三、评估、示范和正确使用
学生上台汇报操作,互相交流,老师要给予肯定并作适当的讲解和说明,强调使用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正确测出一铝块的质量。
教学设计(案例二):
抢答竞赛:找一找,错在哪?
称量标尺
指针
横梁
托盘
螺母
分度标尺
砝码
底座
铭牌
托盘
一、引入:抢答游戏,找一找,错在哪?
二、阅读、交流、尝试
让学生阅读后,对照说明书尝试用天平测出自己用的笔的质量。
三、评估、示范和正确使用
学生上台汇报操作,互相交流,老师要给予肯定并作适当的讲解和说明,强调使用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正确测出一铝块的质量。
教学设计(案例二):
四、问题思考
1、物体一定要放在左盘吗?如果将物体放在右盘,能否测出物体的质量,测出的结果与放在左盘一样吗?为什么?
讨论:通过对天平平衡原理的分析,得出如果将物体放在右盘,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实验验证:
2、有同学认为,在测质量时,若天平不平衡,可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当指针指在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上时,天平就重新平衡了,你的看法怎样?
演示:将两盘中的物品取走,发现横梁已不平衡。
强调:天平调节好后,在称量时,不可再调节平衡螺母。
提出问题:如何用天平测出100ml水的质量呢?
五、量筒和量杯
1、学生阅读课本,对照实物观察,引导讨论,弄清:1)量筒和量杯的区别;2)量筒和量杯的最大量程、分度值的意义;3)读数时,视线的正确位置。
2、教师示范用量筒量出100ml的水,然后学生分组实验竞赛。
六、分组实验竞赛:
全班分四个大组,分别量出30ml 、50ml 、 80ml 、100ml的水,并测出他们的质量。
测不同体积水的质量是为密度概念的建立作个铺垫,打下基础。
七、动手动脑学物理:拓展思维训练
1、如何用天平测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2、你能用量筒测出一块小石块(或铁块、铝块)的体积吗?请问你要怎么操作?
3、如果这块石块较大,无法放入量筒中,你又怎么测出它的体积呢?
4、石块能沉于水,但木块却不沉于水,你能想出办法利用量筒测出木块的体积吗?
说明:
与方案一比较,找错游戏,难度有所降低,但同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阅读说明书到尝试使用,从示范操作到实验竞赛,学生学会了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由于要求较为基本,思考的信息量和强度有所降低,又有老师的适当说明和示范引导,较适用于基础较差些的学生。最后的拓展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实验要求测出不同体积的水的质量,以及拓展思维的后三个问题的解决,为密度概念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后的小制作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很有帮助。
谢谢!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2006年3月18日(共15张PPT)
第七章 质量和密度
第四节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密度的定义内容是什么?
2、密度的公式中各个字母代表的是什么物理量?密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如何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认识量筒和量杯
  要测出物体的密度,需要测出它的质量和体积.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目的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器材
天平
砝码
量筒
石块
玻璃杯、水、盐水
细线
用天平测定石块的密度
步骤
1.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2.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
  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
石块的体积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把步骤1、2中测得的数据记在表1中,求出石块的密度.
石块的质量m(g)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
3.在玻璃杯中盛盐水,称出它们的质量.
4.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5.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
把步骤3、4、5中测得的数据填入表2中,求出盐水的密度.
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
(g)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盐水的密度
点击动画“测量固体的密度”,看看如何测量固体的密度.
点击动画“测量液体的密度”,看看如何测量液体的密度.
例题
给你一个托盘天平,一只墨水瓶和足量
的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
并写出牛奶的计算表达式.
根据 ,只要测出质量m和其对应的体积V就
行.可以分别用水和牛奶将瓶装满,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
求出水的体积,即是瓶的容积和牛奶的体积.
提示
多种多样的密度计
气体密度计
数字式密度计
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除了动画中介绍的方法,想想看,还有什么好办法?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制作
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