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第八章-《运动和力》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5-22 20:3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3.知道二力平衡,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l.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2.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浯言表达能力.21*cnjy*com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学习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及二力的平衡.
学习难点 惯性现象的解释.
学习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具准备
惯性小车、斜面、光滑木板、毛巾、棉布、棋子、直尺、长方木块、两个定滑轮、钩码若干、细绳、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收集与教材P16图中内容相关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
·自行车比赛中冲过终点的自行车.
·滑冰比赛中到达终点后的运动员.
·被小朋友弹出去的琉璃球.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这些现象,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呢?同学们看书P16左下角内容,先了解古人的思辨.
伽利略和古人到底哪个说法正确呢?光靠思辨不能回答,同学们可以自己探究,通过实验来求证.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分析实验中要注意观察什么?实验的相同条件是什么?不同的条件是什么?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实验中要观察小车从斜面滑下后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都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不同的条件是:平面上三种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说明:三次让小车在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刚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1、观察:(1)毛巾、棉布、玻璃表面粗糙程度。
(2)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的运动的距离。
2、思考:(1)毛巾、棉布、玻璃表面粗糙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2)小车沿毛巾(或棉布或玻璃)表面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小,最后会静止,这是为什么?分析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www-2-1-cnjy-com
(3)小车在三个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4)如果表面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速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5)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力),小车将怎样运动?
3、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并且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设计的表格中,在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1).各小组进行实验,并要求认真细致的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课件展示数据记录表格。
滑行
表面
材料
阻力
大小
滑行
距离
速度变
化快慢
1
毛巾
?
?
?
2
粗布条
?
?
?
3
木板
?
?
?
(2).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实验数据的填写。
?(3).教师演示课本所示的实验
(4).进一步展示实验表格,学生讨论交流完成相关内容。
滑行
表面
材料
阻力
大小
滑行
距离
速度变
化快慢
1
毛巾



2
粗布条
较大
较远
较慢
3
木板



?
玻璃
?
?
?
某材料
?
?
?
理想平面
?
?
?
(5)、分析:毛巾表粗糙,小车受到的阻力(摩擦力)最大,运动距离最短;玻璃表面最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摩擦力)最小,运动距离最长。即摩擦力阻碍了小车的运动。引导学生推理:假如小车不受摩擦力,会怎样运动?
(6)、总结实验结论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速度减小得越? 。
如果水平面是完全光滑的,小车没有受到阻力,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
(二)牛顿第一定律
300多年前,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通过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伽利略敢于纠正前人的理论,用丰富的想象和科学的推理建立了新的力和运动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补充了伽利略的推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21教育网
英国的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力和运动关系的一条重要规律,牛顿第一定律(Newton′sfirstlaw of motion):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1·c·n·j·y
牛顿第一定律说的是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的情况,但我们周围的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因此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亲自用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但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现在是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呢?
牛顿第一定律是对一切物体而言,条件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结论是: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还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1-c-n-j-y
(三)、惯性
同学们已经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实验.
[想想做做]
1.把你的橡皮(或者书本)竖直向上抛出,还会落回手中吗?
2.将一条小纸条放在水平的课桌上,纸条一端悬在桌边.将钢笔(或脱下笔帽)直立在纸条另一端,从桌边的一端迅速抽出纸条,钢笔会怎样?
3、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身体会向前倾;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身体会向后仰。想想看,身体会向前倾、向后仰的原因是什么?【来源:21cnj*y.co*m】
我们坐在地球上和地球在一起运动,为什么抛到空中的橡皮落下来还在你的手上,打飞了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没有一起运动而是落下来?同学们能说说原因吗?
什么是惯性呢?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以原有的速度运动下去,这表明无论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即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21·cn·jy·com
[演示]
小车突然运动和突然停下来时表现出的惯性现象,如下图.
为什么突然拉动小车时,木块向后倒;而小车突然停止时,木块向前倒?根据木块的运动能不能解释汽车在突然启动和急刹车时乘客表现出的状态?
木块向后倒或向前倒,是因为木块上部和下部的运动状态不一样.当小车突然启动时,木块下部随小车一起运动,而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于是木块向后倒,当运动的小车突然停下时,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而下部由于和小车间的摩擦使木块下部随小车静止,于是木块向前倒。 汽车在突然启动和刹车时,车内的乘客会后仰和前倾,其道理和木块的翻倒是完全一样的.【版权所有:21教育】
[科学世界]汽车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刹车时由于惯性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请同学们说说你还知道有哪些生产和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如踢球、用铁锹铲雪、泼水、滑冰等.
1、烧锅炉时用铁锹往炉膛内添煤、跳远运动员起跳前的助跑、还有用手可以拍掉身上的灰尘.
2、跑步的人当脚碰到障碍物时,总是会向前摔倒;撞击锤柄,可以使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骑自行车太快容易发生事故……
从同学们举出的这些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到人们可以利用惯性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的方便,同时也有惯性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因此,我们在利用惯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惯性对我们造成伤害.
三、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伽利略斜面实验: 1、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2、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3、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4、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三、惯性:
1、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
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课堂练习】
1.正在运动的物体,若它所受到的外力同时消失,则物体将( )
A.立即停下来 B.逐渐慢下来,最后停下来
C.运动方向或快慢将改变 D.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中的小车若不受外力作用,那么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B.运动的小车若不受外力作用,它将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小车不受外力作用,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受力就运动,不受力就静止
3.子弹离开枪口后,在空中仍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 )
A.火药对它仍有推力作用 B.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子弹具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4.有一气球以25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后,从气球上脱落一物体,这个物体离开气球后,将( )
A.立即下落 B.以原来的速度继续上升
C.继续上升一段距离后下落 D.静止一段时间后下落
5.高空飞行的飞机要集中地面上的目标,必须提前投弹,这是因为炸弹_________,离开飞机后仍继续__________。若在目标的_________投掷,则会落在目标的___________,所以必须提前投掷。
6.下面是同学们做过的一些物理实验情景图。请你对这些实验现象分别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如图所示迅速击打硬纸板,纸板上的鸡蛋 ,这说明 。
7. 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乘客不发生倾倒,这两种情况是由于( )
A. 前者有惯性,后者没有惯性 B. 前者没有惯性,后者有惯性
C. 两者都没有惯性 D. 前者和后者都有惯性  
【教学反思】
第二节 二力平衡
【学习目标】
1. 认识到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认识平衡力的概念。
3. 在探究实验中要求自己处理实验数据,并从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中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
4. 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5.在讨论与交流中感受在力的平衡状态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用具】惯性小车、钩码、细绳、滑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什么叫惯性?怎样解释惯性现象?
二、学前准备:
1. 在物理学中人们把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 状态。
2. 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称为??????? ,也叫二力平衡。
3.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 、方向?????? 、作用在???????????? 上。
三、新课教学
(一)、力的平衡
1、在物理学中人们把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2、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1)?????? 学生举例:你们见过哪些物体受力并保持静止?
(2)?????? 学生举例:你们见过哪些物体受力并做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指出:3、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有两种情况下:①不受外力(牛顿第一定律)②受到平衡力作用。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演示:P20图8.2-2实验
(1)?????? F1≠F2时,在同一直线,方向相反,这两力不平衡。
(2)?????? F1=F2时,两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这两力也不平衡。
(3)?????? F1=F2时,两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这两力也不平衡。
(4)?????? F1=F2时,两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这两力就平衡了。
总结: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记忆:“一物二力三要点”)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举例并说明:静止的电灯,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在平直道路是做匀速运动的汽车,匀速下降的降落伞。
(四)、二力平衡时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三.小结
四、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二力平衡:
一、力的平衡:
1、在物理学中人们把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2、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3、一个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有两种情况下:①不受外力(牛顿第一定律)②受到平衡力作用。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画图时注意:①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②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21cnjy.com
【课堂练习】
?1. 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是[???? ]
A.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B.汽车在弯道上匀速转弯
C.物体在斜坡上匀速直线滑下 D.向上抛出的石块
??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    B.物体如果有外力作用,不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两个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的    D.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它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
??? 3.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个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    A.一定不是平衡力? ?B.一定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 4. 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B.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C.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D.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21*cnjy*com
??? 5. 某人用力50N的力提起水平地面的重为200N一只箱子,但箱子没有动,箱子受到的合力为 [??? ]
A.200N.??????????? B.250N C.150N    ????? D.0N
6. 汽车在1500牛牵引力作用下,沿水平路面向东做匀速运动,汽车受摩擦力为______牛,方向向_______;若汽车行驶的牵引力减小为1200N,则汽车将做______运动. 汽车所受合力是______N,方向向_______。
??? 7. 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5×103N的重物,当物体以0.5m/s的速度匀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N;当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5×103N;当物体以1.5m/s的初速度加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5×103N;当物体以1.5m/s的初速度减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5×103N,当物体静止在半空中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_5×105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教学反思】
第三节、摩擦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过程,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理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学习重点】
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释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1.理解如何测出摩擦力。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用具:木板、软木块、砝码、玻璃板、百洁布、测力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自学导入:
?演示:用力推,讲桌未推动。
?问题:1.为什么没有推动?
2.没有推讲桌时,它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吗?为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本1、2自然段,并找出摩擦力的概念。
学生齐读摩擦力的概念,并讨论回答以上的问题。(没有摩擦力,因为没有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www.21-cn-jy.com
?通过学生的回答,对课本上的概念加以补充并板书。
?简单向学生介绍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那么能不能从字面意思上对这几种摩擦简单的解释一下?能不能举例说明你见到的摩擦分别属于哪种摩擦?
?向学生说明初中阶段我们重点研究滑动摩擦力。
?3.要认识一个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力的三要素)
?4.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______上,其方向与物体_________的方向相反。(教师板书)
?5.在水平向右的2N拉力作用下,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用力的图示法作出它受到的摩擦力。
二、新课教学
(一)、摩擦力
人能在地上行走而不是一步一滑,是因为人与地面存在摩擦;行驶的自行车要停下来,需要刹车,也是因为闸皮与轮圈之间有摩擦;琴弓在琴弦上拉动,奏出美妙的音乐,也是因为摩擦……在自然界,摩擦无处不在。
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分类:
3、摩擦力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相互接触
②、两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
③、接触面不光滑(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④、两物体之间有压力的作用(正压力)
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滑动摩擦力
1、定义: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的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21·世纪*教育网
2、测量滑动摩擦力: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如P23图8.2-3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解决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再来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问题)【出处:21教育名师】
?猜想与假设: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压力有关?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依据:当你推箱子时,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地面越粗糙, 推起来越费力.
实验原理: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 ,砝码,木块,长木板
问题:1、怎样改变木块的压力大小?(在木块上放砝码)
2、用什么工具测摩擦力?怎样测?(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拉力等于摩擦力)
3、用到什么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实验步骤:
记录数据:
表一:控制 触面的粗糙程度 相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 ?表二:控制 压力大小 相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实验完毕后,教师让各个小组交流实验的情况及结论并组织学生讨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小组交流)
实验结论: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由于学生已经熟悉“控制变量法”的结论模式,结论也就容易得出了)
?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用实验4和5探究这个猜想。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问题:1.摩擦力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学生回答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这时课堂气氛很活跃,有的学生争的面红耳赤,且都有自己的理由。
(三)、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生活中摩擦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摩擦都是有害的吗?(学生举例)
学生通过讨论,举出例子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摩擦都是有害的,生活中也存在有益的摩擦,如:鞋底摩擦大可防滑等。可见,生活中存在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我们要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摩擦。谁能提出增大摩擦或减小摩擦都有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和实例。如:① 轮胎印上花纹,增大摩擦;② 用手握紧瓶子,可以增大手与瓶子间的摩擦; ③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④ 在自行车轮的轴承中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摩擦,等等。
总结: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 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 减小压力; ②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 用滚动代替滑动;④ 使摩擦面分离。分开的方法有两个:a、加润滑油 b、在两个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气垫。
[科学世界] 减小摩擦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1. 滑动摩擦力的概念;2.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 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5。
【板书设计】
第三节、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比较甲、乙图可得: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比较甲、丙图可得: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
【课堂练习】
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
?
?A.4.5牛??? B.3.2 牛 ???C.3.0牛?? ?D.2.1牛
3.在物理考试作图时,小亮画错了一个地方,用橡皮轻轻地擦,没有擦干净,然后他稍使点劲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增大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橡皮与纸之间的_______。
4.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下列各种生物的特征有利于减小摩擦的是(??? )
?A.泥鳅体表面的黏液?B.壁虎脚上的刷状肉垫
?C.人手指上的螺纹?D.蛇体表的粗糙鳞片
?5.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请你发挥想象“假
?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写出两个合理的猜想。
? (1)???????????????????? ; (2)?????????????????????;
6.下面几种情形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  A.写字时笔和纸之间的摩擦?  B.走路是鞋子和地面之间的摩擦
?  C.汽车车轮和地面之间的摩擦?  D.火车奔跑时,车厢的车轮和钢轨之间的摩擦
?  7.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8.关于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钢笔写字时,钢笔与纸之间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  B.在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滚动轴承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  C.在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要站在安全线以外,是防止摩擦力过小带来危害
?  D.鞋底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 9.在以下几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
  10.下面实例中属于滚动摩擦的是(?? ?)
  A.黑板擦和黑板之间的摩擦?  B.皮带和皮带轮之间的摩擦
?  C.转笔刀和铅笔之间的摩擦  D.圆珠笔头和纸之间的摩擦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爬竿时,手与竿间的摩擦力是有益的
  B.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镁粉是为了增大摩擦
?  C.皮带上经常要打皮带蜡,这是为了减小摩擦
?  D.刀切割什物,什物与刀之间便产生了滑动摩擦
 
 参考答案:
?  6.D  7.B  8.A  9.D  10.D  1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