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认识小数对学生的生活将有很大的帮助。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些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见到过小数甚至用到过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旨在将日常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的意义,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地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加减法计算。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比较出小数的大小。
3.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收集信息,掌握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其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感受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掌握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利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2.学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3.能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4.学会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学会自己主动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5课时
课题: 认识小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页及第92页例1
执教班级
302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小数的基本概念,学会读、写小数。
2.学会小数和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观察和收集数据的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和构建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与指导学习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小数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或二次修改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教师:同学们,大家都逛过超市或去过商店吗?超市(或商店)里摆满了各样各样的商品,每一种商品都有它的价格,你们知道哪些商品的价格?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各种商品的价格。
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
从上面图画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看到称重器上显示的质量是3.45千克,小朋友的体温是36.6℃,两种笔的单价分别是0.85元和2.60元,小女孩的身高在1.2-1.5米之间)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叫小数。
请大家观察这些小数,它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呢?
(在数中有一个小圆点)
这个小圆点就叫小数点。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
(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小数的读法
1.教师板书刚才学生说出的小数。
3.45 36.6 0.85 2.60
像这样的数叫小数。
黑板上这些小数你会读吗?应该怎样读小数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互相说一说生活中我们是怎样读这些小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法板书:
3.45 读法:三点四五 36.6 读作:三十六点六
0.85 读作:零点八五 2.60 读作:二点六零
教师讲解小数点前后不同的读法,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要依次读出来。提醒学生以后要能正确地读小数。
教师出示小数卡片,让学生依次开火车来读。
0.23 1.6 7.4 12.8 590.63
68.30 247.90 475.6 0.36 3.67
3.想一想,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议一议,互相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生活中的小数。
如:自动铅笔芯的规格是0.5毫米。
练习本的价钱是1.5元。
1瓶饮料有1.25升。
一个家庭一个月水量为8.6吨。
小数的意义,写法
1.教学教材第92页例1
(教师出示米尺)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呢?
1分米是10份中一份,也就是米,米还可以写成0.1米。
1分米是米,写成0.1米。
3分米是10份中的几份,也就是十分之几米,可以怎样写?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分米是米,写成0.3米。
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明确小数的意义和写法。
王东身高1米3分米,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
教师强调:整米数写在小数点的前面。
测量同学的身高
(1)各小组成员合作测量其中一位同学的身高。
(2)要求以米作单位,填写在老师准备的图表上,比一比,哪个小组测得又快又准确。
(3)分别请被测同学说出自己的实际身高。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92页“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检查。
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第1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读一读这些小数,并且了解这些动物的特征。教师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作业
1.口算
2.闯关100分相关练习
3.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3.45 读法:三点四五 36.6 读作:三十六点六
0.85 读作:零点八五 2.60 读作:二点六零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3分米是米,写成0.3米。
课题: 小数的大小比较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页例2
执教班级
302班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
2.让学生认识到比较小数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学会迁移和转化。
过程与方法:
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学交流的过程,学会比较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比较小数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与引导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学习法与发现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卷尺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或
二次修改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填一填
7米3分米=( )米 4米7分米=( )米
3角6分=( )角 6元8角=( )元
先让学生思考,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填一填。
教师报以下小数,指两名学生上讲台写,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写。
九点五 十点三二 零点五七
六百六十点八 三十六点七 零点零八
写完后,全班集体订正。
教师用卡片出示以下小数,开火车读一读。
6.59 0.48 7.2 100.6 13.27
2.48 12.4 6.09 7.20 51.00
谈话引入,教学新知
教学教材第93页例2.
在一次跳远比赛中,小刚的成绩是1.9米,小明的成绩是1.8米,两人都说自己比对方跳的远些,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同学们想知道他们俩到底谁跳得远些吗?(学生思考)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知道答案。
(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在今年的田径运动会上,有四名男生参加跳高比赛,成绩如下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给他们排出名次。
姓名
小明
小刚
小强
小林
成绩/米
0.8
1.2
1.1
0.9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比较这四名同学的成绩呢?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发表意见,互相交流,然后分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0.8米=8分米 1.2米=12分米
1.1米=11分米 0.9米=9分米
教师出示卷尺,并在卷尺上标出四名同学跳高成绩的刻度位置,让学生观察,并比较这四名同学的成绩。
根据学生汇报的结果板书: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1.2米 > 1.1米 > 0.9米 > 0.8米
上面比较的结果显示:1.2米> 1.1>0.9> 0.8
师生共同小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通过刚才的比较过程,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比较小数大小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互相发表意见,说一说。
(采用换算单位的方法,把较大的单位换算成较小的单位,转化为整数的大小比较,然后再比较)
我们给它取个名就叫换算单位法。(板书:换算单位法)
(也可以运用直观实物来比一比,像用卷尺上面的刻度直接比较)
我们给它取名叫直观比较法。
(板书:直观比较法)
巩固练习
1.教材第93页“做一做”
先组织学生观察表示小数的这些图,再在小组中议一议,这些图是什么意思?怎样比较这些小数的大小呢?像这种看图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也是一种直观比较法。
(板书:直观比较法——图形比较法)
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订正时注意说明比较方法。
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第7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检查。
总结提升,兴趣延伸
学习本课时,你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了吗?你觉得与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本课作业
口算
闯关100分相关练习
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小数的大小比较
0.8米=8分米 方法:
1.2米=12分米 换算单位法
1.1米=11分米 直观比较法——图形比较法
0.9米=9分米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1.2米 > 1.1米 > 0.9米 > 0.8米
课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6页例3
执教班级
302班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理解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从而将其牢固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与引导学习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或
二次修改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佳佳文具店”赶在“六一”前夕开业了,听说那里的文具还挺便宜的,咱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的文具店情境图)
瞧!东西还真不少呢!你了解到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法
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降价销售,但是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你最想买什么?(指名说)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买哪两样?(学生汇报)
有一位同学要买1个卷笔刀和1支不带橡皮的铅笔,你能帮他算一算需要多少钱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计算呢?并动手算一算,相互交流。
教师巡视,再根据学生计算的情况指名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8 角 0.8
+ 6 角 + 0.6
1元4 角 1.4 (小数点对齐)
1元4角等于1.4元吗?(等于)
教师强调:运用小数直接计算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计算时满十也要向前一位进一。
教学减法。
看来同学们的消费各不相同,和旁边的同学比比看,谁花的钱多?多多少?学生尝试计算。
我要知道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该怎样算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0.6=______(元)
怎样算呢?你能帮我算一算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算一算,并互相交流计算的方法。然后指名汇报。
为什么要把2同6对齐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板书:
1.2
- 0.6
0.6 (小数点要移下来)
补充算式板书:1.2-0.6=0.6(元)
归纳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题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从右边算起,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再把小数点移下来。
数学活动
组织学生每两人一个小组轮流当售货员,另一位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让售货员算一算,再共同检查,算对的同学得10分。活动中,教师注意巡视,帮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指导计算方法。活动结束时,教师统计得分情况,给得分前三名的颁奖。
巩固练习
1.快到“六一”了,老师今天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可我这份礼物只送给聪明的孩子,你们想要吗?(想)赶快完成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做完后汇报答案
2.教师出示礼物:两本童话书
礼物你们都看到了,可我想知道你们是不是真的很聪明。继续完成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吧!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书
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祝贺你们,班里的图书角又增加了两本新书。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能说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吗?
本课作业
1.口算
2.闯关100分相关练习
3.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0.8+0.6=1.4(元) 1.2-0.6=0.6(元)
8角 0.8 1.2
+ 6角 + 0.6 - 0.6
1元4角 1.4 0.6
课题: 解决问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7页例4
执教班级
302班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并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和巩固训练实现对知识的熟练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利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多样化,学会自己主动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讲解,引导思考
学法: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练习巩固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或
二次修改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前面几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那就是“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试着将小数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探索一下如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探索新知
1.教学教材第97页例4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明确所求的问题,获取题中的已知条件。
在本题中需要了解文具盒、笔记本、圆珠笔和铅笔四种文具的单价,然后依次进行计算。
通过观察教材第96页的情境图可知1个文具盒6.8元,1个笔记本2.5元,1支带橡皮的铅笔1.2元,1支不带橡皮的铅笔0.6元。通过例题题干得知小丽现在有10元钱。
交流讨论问题:小丽买了1个文具盒后,还想买1个笔记本和1支不带橡皮的铅笔,她的钱够吗?
要求小丽的钱够不够,就要先求出什么呢?
需要先求出小丽买完1个文具盒后还剩下多少钱。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呢?
组织学生用小数减法进行计算。
板书:10-6.8=3.2(元)
还剩下3.2元钱,用这些钱买1个笔记本和1支不带橡皮的铅笔,钱够吗?
组织学生独立算一算,然后同桌间讨论交流。
现在我们有两种解法,一种是将商品的价格之和算出来,与3.2比较大小;另一种是先算买了1个笔记本后还剩多少钱,用剩下的钱与1支不带橡皮的铅笔的价格进行大小比较。
板书:方法1:
2.5+0.6=3.1(元)
3.1<3.2 够
把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
2.5+1.2=3.7(元)
3.7>3.2 不够
让学生自己探究一下解决此问是否有其他方法,教师进行引导。
是否能够先算出购买笔记本后还剩多少钱?
列出算式:3.2-2.5=0.7(元)
板书:方法2:
3.2-2.5=0.7(元)
0.7>0.6 买不带橡皮的铅笔够。
0.7<1.2 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比较不带橡皮的铅笔和带橡皮的铅笔哪个的单价小于0.7,就可以购买哪一个。
提醒学生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多样性。
回顾反思
如果将所有花费加起来,花费有多少?与10相比谁大谁小?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互相检验,思考有无其他检验方法。
巩固练习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注意与教材第96页例3中各个文具单价的联系,抓住的要点就是谁的单价或者哪几者的和小于2元均可。
本题的答案不唯一。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选择多答案回答,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选择一种。
教师引导学生用排除法,小于2,大于2的都排除,即去掉书包、笔记本、文具盒。剩下卷笔刀、橡皮、不带橡皮的铅笔、带橡皮的铅笔、练习本5种,进行选择。
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互相提问,说一说。
课后小结
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作业
口算
闯关100分相关练习
基础训练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 6.8 = 3.2 (元)
方法1: 方法2:
2.5+0.6=3.1(元) 3.2-2.5=0.7(元)
3.1<3.2 够 0.7>0.6买不带橡皮的铅笔够
把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 0.7<1.2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2.5+1.2=3.7(元)
3.7>3.2 不够
课题: 练习课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100页练习二十一第2,4-11题
执教班级
302班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小数概念,小数的大小比较,简单小数的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简单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和教师指导完成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充分掌握小数计算的基本规则和运用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计算的相关规则和算理。
教学难点
学会小数简单的计算、大小比较和应用。
教学方法
教法:课件演示
学法:自主解决、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或
二次修改
教学过程
基础练习
(小黑板出示)
在○里填上“>”“<”或“=”
0.8○0.7 1.2○1.1 4.5○3.5
2.4○2.8 0.8○1.8 2.5○5.2
算一算
1.1+2.9= 3.4+2.9= 12.4+2.9=
5.2+3.3= 2.7+3.4= 1.3+2.4=
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订正。
教师小结: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比较小数部分。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然后进行计算,不要忘记进位或退位。
指导练习
1.教材第98页 练习二十一第5题
本题考查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2,4题
先组织学生看图,了解图中信息。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共同议一议,算一算,再集体订正。
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
引导学生看清题目,分步骤解决问题,此题可以联系第96页例3、第97页例4,类比分析,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注意:本题有多个问题,学生需要着重解决。
教材第99-100页练习二十一第7,8题
第7题的关键在于读题,从标牌中寻找有用信息,然后进行解答,将多余条件剔除。
第8题需要进行分步骤解答。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说一说,算一算。然后指名汇报,重点说说怎样计算。
提高练习
1.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一第9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并记录下提出的问题解答的过程,再组织学生汇报。
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一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一第11题
可以利用线段图解决问题。从原点走了0.3千米返回,返回时又需要走0.3千米才能回到原点,然后走1.2米到终点。
线段图: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说一说,在解决问题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本课作业
口算
闯关100分相关练习
基础训练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