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研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教研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22 22:4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回顾旧知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先进的知识分子先进技术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没有成功第12课 新文化运动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光导学提纲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新文化运动的概况?(时间、兴起标志、领导人物、口号和重要阵地)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4.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5.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议一议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切入点1.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2.他们的这种做法对不对?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1915年时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标志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人人物民主与科学口号《新青年》和北京大学阵地《新青年》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镜头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专制思想仍旧根深蒂固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愚昧 迷信  华老栓是市镇市民,夫妻辛勤操持着一个小茶馆,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华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相信别人说的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他千方百计去找人血,他拼命积攒铜钱,只想着尽快把人血馒头取到手,好医治他儿子的痨病。至于流血的是谁?为什么被杀以及人血馒头到底能不能治病?他不用也根本没有去想过这些问题。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镜头三: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旧道德草菅人命男人也要有三从四德
“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讲错要盲从。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胡适
新道德:是男女平等、自由、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三从四德
“三从”是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四德是旧时束缚和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
旧道德:是指以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传统道德学说。什么是旧道德和新道德?抨击(2)但是在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从这个角度看,新文化运动又有历史的局限性。(1)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构成了中国封建统治的理论和思想基础。要在思想领域反封建,就不得不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达到摧毁封建统治思想基石的目的。因此,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和后世的进步影响上看,是正确的。今天我们对祖国传统文化,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体现时代性。 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议一议专制迷信愚昧旧道德用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同胞? 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献计献策故事一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故事二胡 适文言文:“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白话文:“不干了,谢谢。”《文学改良刍议》文体形式文体内容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1917年2月发表《文学革命论》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主张陈独秀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鲁迅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新文化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思想革命文学革命归纳与总结旧道德旧文化民主科学旧文学新文学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材料一: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省成为全国离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件。在一些小城镇,离婚事件也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进步性: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材料三:“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②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材料二: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美国学者莫里斯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本课重点: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刊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新青年》和北京大学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①进步性
②局限性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敬告青年》 B.《每周评论》
C.《新青年》 D.《民报》
2.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达标检测(选择4分,材料6分,共10分)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的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 ( )
A.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 B.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4.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5.材料分析: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此文首先发表在什么刊物上?(1分)
(2)文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实际指什么?(2分)
(3)此口号是谁最先提出的?当时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3分)
答案:
选择题:CDCD
材料分析题:
①《新青年》
②“民主”“科学”
③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鲁迅、胡适
青春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李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