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说“一”不“二”——避免歧义请品读下面两幅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屋安能久居
主人好不悲伤
《法制日报》报道,小李与小张经协商:小张要付小李现金2.7万元,小张当时付了现金1.2万元,余下1.5万元小张出具了欠条。后来,小张又付了部分现金给小李,小张在原写的欠条上注明:
还欠款壹万叁仟元整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歧义指表达的意思不确定,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不好断定。 歧义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什么叫歧义句?一.多音多义词引起。
①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
a指颜色
b指色情
②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
a回忆
b打算、希望
③这真是好球!
好:
a精彩的
b合规则的质量优良的完好无损的二.结构层次划分不同引起。①我要炒肉丝。炒肉丝:a动宾短语:炒肉丝b名词:菜名②咬死了猎人的狗。 猎人的狗: a动宾短语:咬死了( 猎人)的狗。 b偏正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三、“和”字或“顿号”连接的前后分界限不清引起。例: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a身长=头 长+ 1/2尾长。
b身长= 1/2头长+ 1/2尾长。四.语义模糊不明引起。①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章太炎的书: a章太炎所著的书(他自己的) b章太炎所收藏的书(别人的,他捐 献给图书馆的)②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a可指医生。b也可指病人。③他的笑话说不完。他的笑话:a他讲的笑话。b他闹的笑话。五.主语承前者略,指代不明引起。①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十分高兴的主语:a指孩子们b指李大伯②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的主语:a张原B那位老人六.定语修饰对象不明引起。例:桌子上放着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a许多朋友(好几个朋友)。
b许多礼物(礼物有好多)。小结:歧义产生的原因 1、多音多义词或短语引起。
2.结构层次划分不同引起。
3.“和”字或“顿号”连接的前后部分界限不清引起。
4 .语义模糊不明引起。
5、主语承前者略,指代不明引起。
6、定语修饰对象不明引起。消除歧义的方法1.利用停顿、标点来消除。(停顿用“/”;标点一般用逗号。此法适用于“结构层次划分不同引起的歧义”)。例:① a我看见/老陈很高兴。
b我看见老陈/很高兴。
② a最贵的邮票,一枚售价800美元
b最贵的那一枚,售价800美元。2.增删、改换个别词语来消除。(此法适合于语义不明,指代不明引起的歧义)例: ①他踢了三十个毽。
改为:a他踢了三十次毽。 (指踢毽的次数)
b他踢坏了三十个毽。(指将毽踢坏)
②他渡过河没有?
改为:a 他渡过河(去了)没有?(指他从河上过去了没有)
b他(以前)渡过河没有?(指从前有无渡过河)3.调换词序。(此法适用于定语修饰对象不明引起的歧义、和[或顿号]连接的前后部分界限不清引起的歧义)如:(1)照片上是爸爸和妈妈的同事。
a照片上是妈妈的同事和爸爸两个人。(2个人)
b照片上是妈妈和爸爸两人的同事。(1个人)
再如:(2)学校采纳了两个学生的意见。
改为:a学校采纳了学生的两个意见。(词序调换法)
b学校采纳了两位学生的意见。(增删改换法)4.情境创设法。将歧义句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意就确定了。此法适用对象较广。创设的语句可在歧义句前,可在后,也可前后均有。如:鸡吃过没有?
消除歧义:
①天快黑了,鸡吃过没有?快点去喂食。
②鸡吃过没有?那味道真是好极了。
③明天请客用鸡已烧好,不能偷吃。鸡吃过没有?4.情境创设法。再如:这个人连领导都不理。
消除歧义:
①这个人领导都不理,我们大家也别理他。
②这个人态度傲慢,自以为是,连领导都不
理,更瞧不起我们了。小结:消除歧义的方法1.利用停顿、标点来消除。
2.增删、改换个别词语来消除。
3.调换词序。
4.情境创设法。拓展延伸高考语文歧义诊断的十个切入点一看相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
1、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二看重音是否可以落在不同的字眼上
1、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对本句来说,如果读时重音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太少了。如果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真不少。三看是否可以在不同位置停顿
1、教师节中都是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在“礼品”?后停顿,可理解为教师希望学生送祝福,别送礼品;在“别”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礼品祝福都不要送。
四看同一成分是否能够修饰不同词语
1、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
“身体瘦弱”可以修饰“水生”,也可以修饰“祖父”,这样,这个句子有歧义。
2、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数百位”可修饰“死难者”,也可修饰“亲属”,从而造成句子有歧义。五看是否因为标点的关系产生歧义
1、会计未按经理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会计将钱汇给了对方,一种是没将钱汇给对方。把“将”前的逗号去掉,歧义也就消除了。
六看相关字眼在句子中是否存在多音现象
1、?头发长得怪2、?这个人好说话七看量词的使用是否恰当
1、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可以理解为领导是几个学校的,也可理解为是一个学校的。如果将量词“个”改作“位”,句子的歧义就自然消除了。如果不这样改,也可将“个”改成“所”。
2、四个饭店的厨师都来了八看成分指向是否不同
如: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了起来。
九看相关短语结构关系是否可以作不同理解
如: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禁止取缔”可以理解为动宾关系,其只是不允许取缔;可以理解为关列关系,其意思就是禁止和取缔。十看“和”字是否造成歧义天津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
可以理解为天津的部分地区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也可理解为北京的部分地区和整个的天津地区都下了雨。这都是“和”字在作怪。
歧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积极作用?举例说明。 一日,吏部尚书和绅与工部侍郎纪晓岚同行,见一狗从面前经过,和绅想戏弄一下纪晓岚,便问:“此为何物,是狼是狗?”纪晓岚面有难色的回答: “是狗。”和绅很高兴耍到纪晓岚,接着又问: “何以见得是狗?” 。纪晓岚答到:“欲辨此为何物,观尾即可知,下垂是狼, 。”是狼是狗?上竖是狗歧义也往往给生活带来尴尬、误会、遗憾、惋惜,甚至是悲痛、灾难!古时,一个性急的王员外有次宴请四个客人。可是过了约定时间了,客人只到了三个,而另一个却迟迟不露面。王员外不由得说了一句:“该来的怎么还不来?”一客人听了心里不是味:“难道我是不该来的?!”乃拂袖而去。王员外着急了:“不该走的走了。”另一客人暗忖:“原来我是该走的。”也扭头离去。王员外不由地喊了声:“我又没说你!”最后一位客人待不下去了:“讲了半天,却是指我。”拔脚就走。只剩下王员外一人呆在那里。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八口,就是因为话语的歧义。曹操刺杀董卓未成,便与陈宫一道投奔曹父的一兄弟吕伯奢家求宿。吕伯奢热情接待,上村西沽酒去了。曹操坐了一阵,忽然听到后院有磨刀的声音。于是,与陈宫蹑手蹑脚到后院查看,只听到有人在说,“捆起来再杀!”曹操对陈宫说:“不先下手,咱们就要死了!”于是,两人拔剑冲入后院,见一人杀一人。一直杀到厨房,才见那里有一支捆绑起来等待宰杀的猪。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德军经常空袭伦敦,所以英国空军总是保持高度的警觉。一天,浓雾弥漫,伦敦上空出现了一架来路不明的飞机,英国歼击机立刻升空迎战,飞近了,才发现是一架中立国的民航飞机。歼击机立刻向地面指挥部报告了这一情况,地面指挥部回答“别管它”。于是,歼击机猛然开火,击落了民航机。为此,英国支付了巨额的赔款才算了结。 别管他!小结:歧义产生的原因 1、多音多义词或短语引起。
2.结构层次划分不同引起。
3.“和”字或“顿号”连接的前后部分界限不清引起。
4 .语义模糊不明引起。
5、主语承前者略,指代不明引起。
6、定语修饰对象不明引起。消除歧义的方法1.利用停顿、标点来消除。
2.增删、改换个别词语来消除。
3.调换词序。
4.情境创设法。教师寄语: 只要我们熟练地掌握有关歧义的知识,弄清歧义产生的原因,在阅读中能识别歧义句,在自己的写作中避免出现歧义现象,做到逻辑思维严密,用语科学准确,就必定能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灵活地解决有关歧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