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2008年江苏物理考纲研读一.08考纲在内容和结构上的显著特征和变化与以往相比,《说明》有以下几个特点和变化,需要特别关注。 1.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占80%高中物理知识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为必修1、必修2、选修3-1和选修3-2四个模块。必修1和必修2的两个模块为力学知识,几乎涵盖了力学的全部知识(除了振动和波,动量两章内容)。选修3-1和选修3-2的两个模块则几乎涵盖了电磁学的全部知识(除了电磁波)。必考知识:
知识体系为力学和电磁学,是基础物理学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 上述的四个模块中囊括了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考查历来都是高考物理中最重要的目标,高考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高考以能力立意,而知识是能力的有效载体,所以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的必然选择。 2.对选考模块的考查占20%选考模块为选修3-3(热学)、选修3-4(光学)和选修3-5(动量,原子物理)。近年来,江苏高考物理试题一直在重视和加强对近现代物理知识的考查,对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部分也是情有独钟。在07年江苏考题中的11道选择题中有7题属于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内容,占24分。在计算题中有一道光学题(14分)。两部分共占38分,占总分比例为25.3%。但是,在新高考中模块“3-3、3-4”和“3-5”的考查地位有所下降,占分比例两部分之和减为20%。由于上述选修内容中包括了力学中的三章内容(振动、波、动量),电磁学中的一章内容(电磁波),所以对光学和原子物理的考查所占比例是远达不到20%的。这是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到的一个重大的变化。3、综合题的格局发生重大改变综合题将会具有以下的特点:
(1)内容上的局限性和交叉性
(2)知识体系上的分割性
(3)试题的可选择性 《说明》中明确规定有必考模块和选考模块之分,而选考内容和必考内容在知识体系上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和错位,这就决定了必做题中内容上可选择的空间将减少,而选做题中内容也具有局限性和选择的多样性。所以,由于必考模块和选考模块之间内容出现的交叉,导致必考的综合题和选考的综合题都会因此而出现内容上的分割,这是一个极为重大的变化。如"动量"在3-5模块中,而"机械能"在必修2中。因为有的考生不选3-5模块,所以传统的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题不会出现。 4、能力考查要求上有新变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变化1:理解能力方面增加内容:理解物理规律的使用条件,并能应用于简单的实际物理问题。
在能力考查的要求中提出:“能够关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初步解决实际问题。”变化2:推理能力方面增加内容:能够从有关物理概念和定律出发,在给定的简化情况下导出物理学的定理或公式。
变化3:
分析综合能力方面增加内容:能够关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初步解决实际问题。变化4:实验与探究能力方面增加内容:(1)对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评价;(2)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3)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在“实验与探究能力”中提出:“能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07年江苏省高考题充分体现了上述的要求,出现了较多的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来源于生产和社会的实验问题。特别是探究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这提供了一个强烈的信号:08年高考中对理论联系实际类的问题,实验题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一定会有所体现的,我们在复习中要足够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5.实验考查有新变化,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想今年没有象往年那样单列出实验目录,而是将实验考查的内容与知识内容合为一体。在必考模块中,一共列出了7个探究性实验。在选考模块中,模块3-3、3-4和3-5中分别列出了1个、2个和1个探究性实验。《说明》中有这样一段话:"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6.试卷的结构与形式发生很大变化时间减少
题量减少
分值减少
增加了简答题(选做题:3选2)二.知识点的分布情况总计I级知识点81个,II级知识点33个,共114个知识点。
1.必考部分
必修1 I级知识点 5个
II级知识点 7个
必修2 I级知识点 7个
II级知识点 10个
选修3-1 I级知识点 16个
II级知识点 10个
选修3-2 I级知识点 9个
II级知识点 2个必考部分(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
I级知识点 37个
II级知识点29个2.选考部分(选修3-3、选修3-4、选修3-5)
组合:
选修3-4和选修3-5中总计
I级知识点30个
II级知识点3个
选修3-3和选修3-5中总计
I级知识点29个
II级知识点2个
选修3-3和选修3-4中总计
I级知识点29个
II级知识点3个3.实验部分
共11个实验
必修1 3个
必修2 2个
选修3-1 2个
选修3-2
选修3-3 1个
选修3-4 2个
选修3-5 1个
仪器的使用部分:共有13种
其中较为重要的高考中反复考查过的有: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多用表等三.新旧考试说明的对比1.新考试说明中增加加速度与质量物体、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探究)
2.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实验、探究)
3.新考试说明中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不要求,但增加周期与摆长的关系探究实验
4.删除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研究平抛物体运动实验、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练习使用示波器5.增加能量和能量耗散(1)
6.增加抛体运动的种类
7.增加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8.示波管的工作原理不作要求,老考试说明需要知道构造和基本原理。
9.增加简单的逻辑电路
10.新考试说明中对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技术细节不作要求。老考试说明中需要了解其工作原理。11.增加涡流内容
12.增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13.竖直方向上的弹簧振子中的能量转化的分析不作要求。老说明中需要对振动中的能量的转化规律做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14.增加波的反射和折射内容15.电磁振荡周期的频率和周期新说明中不需要,但旧说明中周期频率需要了解其关系。
16.增加光的偏振问题
17.新说明中需要知道简谐运动的表达式(2级要求),老说明中不要求知道
18.新说明中删除冲量、动量定理。
19.新说明中增加量子论的建立、黑体和黑体的辐射
20.增加不确定关系,德布罗意波从需要定量计算到不作要求
21.半衰期定量计算不作要求四.08江苏考纲和人教版教材教学内容增删部分对比1.实验增加:
会正确使用仪器:
刻度尺、游标卡尺、天平、秒表、
弹簧秤、电阻箱
删去:2.必修1
没有
3.必修2
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
斜抛运动定量表达
4.选修3-1
示波器工作原理
逻辑电路设计、定量计算
回旋加速器、质谱仪技术细节
5.选修3-2
没有
6.选修3-3
全部内容(我校) 7.选修3-4
弹簧振子周期公式、竖放弹簧振子的能量分析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多普勒效应的计算
电磁振荡电容器板上电量、电路中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周期、频率的计算
激光的产生原理
狭义相对论的定量计算
广义相对论 8.选修3-5
动量定理
德布罗意关系式的定量计算
探测射线的方法
半衰期公式的定量计算
粒子和宇宙五.2008年江苏高考物理命题的方向 1.做到四个有利于:
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
有利于中学实施素材教育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
有利于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原则与实施。2.坚持四个原则:
①科学性。注重能力考查,依据考试大纲和说明,体现知识灵活运用、对研究性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设计有利于阅卷与评价;结构、容量科学适度,避免陈题;有政治性、科学性问题一票否决。
②创新性。以能力素养立意,富有时代气息,贴近现代生活。能力型,应用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对学生关心社会的导向,情景化,联系真实社会实际。③公平性。试题取材、解答要求对所有考生公平。反对出怪题、偏题。体现考生人文素养,对城乡、不同民族的平等,回避要特殊知识、环境的,取大家都有的背景,有利于全体考生发挥聪明才智。试卷的长度适当,引导语不应有误导,要给学生适度的思考时间,防止题量大,很多人来不及做,不要有意设置陷阱。
④选拔性。50多万考生,录取率70%以上,试卷要有良好的区分度。3.以新课标为依据,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
①对高中新课程实施中转变教学方式,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现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②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的考查,加大对近代物理知识的考查;③注重对知识生成过程的考查;
④试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少问题的求解方法和思路较多,可以从多个角度选取自变量和因变量。4.考查基础与考查能力并重。
在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5.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
试卷体现“以稳为主、稳中有变、有所创新”的命题要求。题干设计的情景新颖,与生产、生活科技实际紧密联系。6.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
①重在实验思想方法的考查。实验命题的选题还将坚持分组实验(课内)与开放性、探究性实验并重。以前者为基础,后者作为综合提高。
②新课教学时很多实验是探究性的,复习时因知识结构、认知背景的变化,大多还是以验证性实验形式出现。
③实验命题将主要出在必考模块中。7.注重物理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合成与分解的思想;整体法与隔离法;平均思想;等效与替代法;图解法;微元法等。
8.一题多问、循序渐进、浅入深出,避免误读误判。
9.题型、题量相对稳定,适度变化。
题型、题量会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适度变化。由于考试时间及分值的减少,试卷长度会相对缩短。
10.试题要求原创,体现公平、公正。
设计的题干物理情景力求自然,尽量避免人为的拼凑痕迹。五.高三复习教学策略的调整与对策1、依据新考纲,把握新教材,提高复习效率
2008年高考是江苏省全面实施新课程后的第一次高考,新教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2)在知识结构上更强调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而不在于知识本身的难度;(3)相比旧教材更注重与科学探究以及与生产、社会相结合。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增的内容;
(2)新教材中几个典型的强调科学探究的章节;
(3)新教材中渗透的STS相关内容;
(4)新教材每个模块后面推荐的研究性课题。要紧紧抓住:
一是课本,二是《考试说明》,三是近年高考试题,特别是07年进入新高考的省份的高考题。在每一单元的复习中都要明确和挖掘出这样几个问题:
(1)本单元包含哪几个知识点,等级如何?
(2)本单元有哪些能力点?包括研究问题的方法、解题的技巧等。
(3)本单元有哪些典型的题型?高考出现的频度如何?常考的是哪些题型?
(4)本单元有哪些探究性的问题和探究性的实验?有哪些适合探究的内容?2、研究新高考的新模式,调整复习策略
2008年江苏省高考实行全新的模式,其中物理学科作为理科类考生的必选科目,有其独特的地点,物理成绩只讲等级,不讲分数。在复习中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方面要让考生争取尽可能高的等级,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少占用语、数、外的学习时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关注好各个学生的语、数、外的成绩和物理成绩的相对位置,每次大型的考试都要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然后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适当要求,让他们正确找到自己恰当 的位置,明确自己的努力目标,合理调整各学科的学习时间分配。其次要适当降低学习讲义的难度,因为以往许多难题可以只对试图考“A”、“A+”的同学有用;最后物理复习一定要采取“补偿教育”,要根据2008年的语、数、外的成绩明确需要冲“A+”“A”或保“B”、保“C”的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优、补差工作。3、根据试卷结构,抓住复习重点,咬定主干知识不放松
必修1、必修2、选修3-1和选修3-2四个模块,占分为80%。这说明新高考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主干知识,以此为抓手,做好重点复习和重点训练。选考模块为选修3-3(热学)、选修3-4(光学)和选修3-5(原子物理),我校选择了选修3-4(光学)和选修3-5(原子物理),占分为20%。由于为选考,并且 命题时不会出难题,一般也不会出现选修和必修的综合题,所以原来的经验和做法都必须作出调整,复习的内容和安排也要随之作出相应的变化。对于必考模块,其“含金量”较高,我们在复习内容与讲义编排上,要注意回避必考模块与选修模块3—4~3—5之间的知识交叉,这种问题在以往的复习资料中较多,要加以剔除。选做模块(3-3、3-4、3-5)部分的复习,面要铺开(不能只圈重点!),难度估计为中、低档。例题与习题的量与度要严格控制,不可深挖。压轴题不会出在选做模块。
必做模块与选做模块的综合问题。
注意模块划分对相关知识综合程度的限制,防止不恰当地沿用传统综合题。三个选做模块之间一般不会交叉综合。使用复习资料时教师事先必须筛选试题。4.根据能力要求的新变化,突出培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做法:(1)对每一单元,备课时要先挖掘出本单元中的探究性问题和探究性实验;(2)在每一讲的讲义中,都要有1-2题的例题与习题,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新情境问题,或是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平时能够接受到这方面的熏陶和训练;(3)研究新情境问题和探究性实验的解题方法、解题程序,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提炼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规律,指导学生开拓思路,积极累解题经验,打好坚实的解题基础。5. 适度加强对理论联系实际题型的探索与解题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能够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题型是高考中最为重要的题型.
由于试题往往来源于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立意新颖,不同于学生常见的传统题型,具有陌生感,解题时常需要先提炼出相应的物理模型,学生常会感到无从下手.
复习中应对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适度加以强化和训练.要提炼出解决此关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因为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所以应以方法为主,让学生能够见到一定的量,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方法.教师也不要包办代替,越位思维,总结出解题的一二三四.
以学生的自我总结为主.南京市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关于试卷结构的说明:
根据08江苏省物理学科考试说明精神,在命题时采用了选择题、简答题、计算与论证题的形式。其中选择单选与多选分开,题量、单选与多选比例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而确定。简答题分成了实验与选考内容两部分,选考内容由于教学进度安排的原因,3-3与3-5没有出题,所以两个选考内容都出在了3-4部分,而且基本考虑了2题的等价性,题型、风格与分值是对等的,在“一模”测试中将会体现选择性。
2.能力要求
题号
题型
分值
相关知识点
能力要求
1
单选
3
平衡条件、受力分析
理解分析推理
2
单选
3
万有引力、圆周运动、宇宙速度
推理
3
单选
3
门电路
分析判断
4
单选
3
交流电、变压器
理解识图
5
单选
3
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
理解分析推理
6
多选
4
v — t图象、匀变速直线
理解识图
7
多选
4
受力分析、牛顿定律、功
推理
8
多选
4
电路、电功、电容器、场强
综合
9
多选
4
力与运动关系、功能关系
综合推理
10
简答
3
电表不同档位读数
理解
11
简答
7
实验数据处理与探究
实验与探究
12
简答
8
伏安法、电路设计
实验与综合推理
13
1
简答
4
振动与波
理解
2
简答
3
波动
理解与识图
3
简答
5
单摆周期公式
理解与数学应用
14
1
简答
4
光波的有关知识
理解
2
简答
3
波长、波速、频率与折射率
理解(识记)
3
简答
5
光的折射
理解与数学应用
15
计算
10
力的分解、运动独立性、类平抛运动、运动合成分解
推理
16
证明
12
牛顿定律、开普勒定律
推理
17
计算
12
电磁感应、楞欠定律、焦耳定律、安培力、图象
综合、数学(代数)
18
计算
13
电场力、磁场力、圆周运动、类平抛运动
综合、推理、分析、数学(几何)
二.考试测试抽样数据呈现
1.江宁区:样本数2116人
(1)基础数据分析
全区均分
难度系数
标准差
优分率%
及格率%
低分率%
66.76
0.68
20.44
4.2
47.54
19.42
(2)分数段分析
最高分
120-108
107-96
95-84
83-72
71-60
59-48
48以下
110
5
84
406
511
396
302
412
(3)各题得分率(抽样)
1
2
3
4
5
6
7
8
9
10--12
0.95
0.89
0.75
0.80
0.90
0.82
0.42
0.52
0.67
0.51
13
14
15
16
17
18
0.65
0.61
0.82
0.07
0.49
0.09
样本人数117人(沿江开发区)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均分
2.6
2.4
1.9
2.2
1.6
2.3
1.1
2.1
2.6
得分率
86.6
80.0
63.3
73.3
53.3
57.5
27.5
52.5
65.5
简答题
题号
10
11
12
13
14
(1)
(2)
(3)
(1)
(2)
(3)
均分
2.0
4.8
4.6
2.1
2.3
3.9
2.2
2.3
4.0
得分率
66.7
68.8
57.5
52.5
76.6
78.0
55.0
76.6
80.0
计算与证明
题号
15
16
17
18
均分
7.5
3.2
7.5
4.8
得分率
75.0
26.6
62.5
36.9
三.测试诊断分析
1.学生解答过程中现象的典型问题
第1题:错选B或D
第2题:少数学生把质量的比值,半径的比值弄反了。最后得出D选项
第3题:对两个门电路结合一些认识不足
第4题:对瞬时值、有效值、最大值理解存在偏差
第5题:对电流方向的判断发生错误
第6题:对反向方加速误认为是速度减小,本质上是对矢量正、负的认识不清
第7题:漏选B的较多
第8题:少选D
第9题:学生没能很好看清本题A项中指的是运动员的机械能守恒
第10题
一般得2分,总体得分比较好
错误:第1小题读电压,误读成190V。在多用电表表盘上不知从哪一数据读数。
第2小题是电阻×l0 Ω档读数。学生忘×10,导致读数为9.2左右
第11题
1.对简达题的论述过程不熟悉,也可能审题不清,论证时有的学生只列表不写出结论或只有简单结论但无过程,普遍不写(2)中对假设的论证过程。
2.有相当学生出现t∝
3.不会作图,将图像描绘成折线,或前后不延长,或只画两点就连线;作图不认真,随意性较大,描点不精确,导致图像不过坐标原点;
4.鸟的质量未计算出数值,用表达式表示。
第12题
电流表的内外接的判断存在问题。
电压表选取B(V2)表较多。没有从数据的精确性角度考虑。
3.第3小题的第一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错了;误差分析方法不懂,大部分学生是猜的。
第13题
1.不全少选C、F项的学生较多;多选D项和E项等
2.t 和T不分,把T月当成50次全振动的时间;周期公式写错,计算错误(比值颠倒),写不出单摆周期公式,或错写。
3.也存在一点不懂,乱做现象。
第14题
第1小问
1.有很多学生只错一个,很可惜。
第2小问
1.波长、波速、频率之间的关系有很多学生已记不清了。
第3小问
1.不少学生未将光路图画在答卷上。
2.入射角被误认为是入射光与界面的夹角
3.计算错误较多。
4.有学生公式记错,n =
第15题
1.将a = gsinθ错误写成a = g、a=gcosθ、a=g/sinθ
2.将l=中l写成h =lsinθ
3.v=写成vy=gt
4.运用动能定理时,初末状态动能颠倒,变成是合外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减少了;
5.计算问题不少,没有开根号或合并是算错。对文字题的规范掌握不够,答案中仍有未知量。
第16题
1.大部分学生对开普勒第三定律不清楚
2.推导逻辑思维混乱,有些学生用结论推结论,如直接写出 去得到;也有考生直接写出
3.概念混淆,引力和向心力分不清,不知道向心力用周期表达
4.比较多的考生只得到F =mr(),没有能够用普勒第三定律进行变换
5.大部分学生没有由牛顿定律导出引力与太阳质量关系的思想
6.绝大多数考生在论述中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
7.最终结论只写F与质量关系或只写F与r的关系,表达不完整
第17题
1.没有分0-t0,t0-2t0判断电流方向
2.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错写成E=、E=BLv
3.功,功率不分,审题不清,将Q = I2Rt错写成Q=I2R,分不清计算哪儿产生的热,求了全电路的热量,而不是R上的热量
4.电路分析不清,总电阻该认为是R,
5.对安培力计算过程中,对磁感应强度B是变量认识不清,认为F恒定等
6.作图时,正负方向搞错和坐标值不对,或无坐标值
第18题
1.在分析电场中类平抛时误认为y = d/2;将合速度用分运动速度表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运动受力受力情况分析不明确
2.过程分析不充分,误认为带电微粒从C点飞出;错误认为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在带电微粒第一次到达y轴的点N与P点连线的中心
3.不会寻找几何关系,画图解题能力不够
4.运算能力差,数字计算的准确性差。
2.诊断出的几个问题
(1)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定理定律的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
(2)学生对变换情境后的分析能力较弱,死记教师教学结论现象比较普遍
(3)学生的理解、推理、综合应用能力、表达能力和与解题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4)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薄弱,主要有运算能力、代数表达、几何关系的寻找等几个方面
(5)解题规范性不能够
(6)对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实验用手段掌握不足,机械记忆的痕迹比较明显
(7)学生阅读试题、审题等几个方面也有存在一定的缺陷
(8)对探究问题的解决缺少相应的手段与方法
四.对今后的教学建议
1.仍然需要重视基本概念的复习
a.弄清什么是弄清基础
教学时应注意:(1)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2)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3)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4)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
b.用问题促进理解
如果学生只记住了概念,不一定理解了,所以老师必须精选或精编试题让学生进行针对训练,这样学生才可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c.用精练取代题海
老师讲了例题以后,学生不一定真正掌握了。在课后学生完成同类练习时又会出错的现象。这说明老师讲例题时学生并不是真懂了,这种现象笔者称之为“假懂现象”。如何根除“假懂现象”是许多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d.用拓展来提高能力
2.重视基本规律的复习
第一步:引入规律,了解用途 第二步:导出规律,弄清条件
第三步:理解规律,弄清思路 第四步:应用规律,活学活用
3.重视习题课的教学
精选例题,学生练习 学生讨论,辨析纠错
教师评述,优选解法 变型拓展,能力升华
4.布置练习有技巧,师生轻松效果好
对比练习,提高能力 限时训练,注重落实 专项训练,突破难点
5.重视对思想方法的小结和解题习惯培养
(1)物理方法:守恒法、整体法、隔离法、等效法、割补法、图解法、变换参照系法、小量分析法、叠加法
(2)数学方法:几何法、比例法、三角法、图象法、代数法、估算法、近似法
(3)逻辑思维方法:极端分析法、类比法、逆向法、虚拟法、对称法、移植法
6.加强物理素养的教育
理解科学知识的素养、理解科学过程的素养、理解科学对社会影响的素养。在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复习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落实。08年高考必将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大对创新、探究、实践能力的考查,对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7.规范答题训练,避免无谓失分
a.知识性失分。如概念不清,知识结构不完整等。
b.能力性失分。如推理失误,思维局限,分析不透,方法不当,讨论不全,论断无据等。
c.非智力性失分。如经验不足,策略不当,心理障碍,逻辑混乱等。
8.加强解题习惯的训练
a.“五会”是“会读”、“会记”、“会理解”、“会分析”、“会推理”
“会读”:读题时能从题中的文字部分、图表等找到有用的信息;
“会记”:要能够记录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轨迹;
“会理解”: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要掌握它的内涵,还要注意它的外延;
“会分析”:包括受力分析、运动状态分析、过程分析、相关物理间关系的关联分析等
“会推理”:要能够根据已知的推知未知的,尤其对探索性问题更需要综合分析与推理
b.解题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画图分析的习惯、统一单位的习惯、规范表达、讨论结果的习惯
课件22张PPT。南京市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分析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史献计2008年2月15日联系: njyzzxsxj@163.com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1.关于试卷结构的几点说明 2.知识点分布与能力要求二.考试测试抽样分析 1.江宁区:样本数2116人(1)基础数据分析(2)分数段分析(3)各题得分率(抽样)2. 沿江开发区样本人数117人 三.测试诊断分析1.学生解答过程中现象的典型问题 第1题:错选B或D
第2题:少数学生把质量的比值,半径的比值弄反了。最后
得出D选项
第3题:对两个门电路组合一些认识不足
第4题:对瞬时值、有效值、最大值理解存在偏差
第5题:对电流方向的判断发生错误
第6题:对反向方加速误认为是速度减小,本质上是对矢量
正、负的认识不清
第7题:漏选B的较多
第8题:少选D
第9题:学生没能很好看清本题A项中指的是运动员的机械
能守恒 第10题
一般得2分,总体得分比较好
错误:第1小题读电压,误读成190V。在多用电表表盘上不知从哪一数据读数。
第2小题是电阻×l0 Ω档读数。学生忘×10,导致读数为9.2左右第12题
1. 电流表的内外接的判断存在问题。
2. 电压表选取B(V2)表较多。没有从数据的精确性角度考虑。
3.第3小题的第一空错误率较高;误差分析方法不懂,大部分学生是猜的。第13题
1.不全少选C、F项的学生较多;多选D项和E项等
2.t 和T不分,把T月当成50次全振动的时间;周期公式写错,计算错误(比值颠倒),写不出单摆周期公式,或错写。
3.也存在一点不懂,乱做现象。第13题
1.不全少选C、F项的学生较多;多选D项和E项等
2.t 和T不分,把T月当成50次全振动的时间;周期公式写错,计算错误(比值颠倒),写不出单摆周期公式,或错写。
3.也存在一点不懂,乱做现象。第14题
第1小问
有很多学生只错一个,很可惜。
第2小问
波长、波速、频率之间的关系有很多学生已记不清了。
第3小问
1.不少学生未将光路图画在答卷上。
2.入射角被误认为是入射光与界面的夹角
3.计算错误较多。
4.有学生公式记错,n = tanθ1/tanθ2 3.功,功率不分,审题不清,将Q = I2Rt 错写成Q = I2R,分不清计算哪儿产生的热,求了全电路的热量,而不是R上的热量
4.电路分析不清,总电阻该认为是R,
5.对安培力计算过程中,对磁感应强度B是变量认识不清,认为F恒定等
6.作图时,正负方向搞错和坐标值不对,或无坐标值第18题
1.在分析电场中类平抛时误认为y = d /2;将合速度用分运动速度表示;水平方向,竖直方向运动受力受力情况分析不明确
2.过程分析不充分,误认为带电微粒从C点飞出;错误认为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在带电微粒第一次到达y轴的点N与P点连线的中心
3.不会寻找几何关系,画图解题能力不够
4.运算能力差,数字计算的准确性差。2.诊断出的几个问题(1)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定理定律的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
(2)学生对变换情境后的分析能力较弱,死记教师教学结论现象比较普遍
(3)学生的理解、推理、综合应用能力、表达能力和与解题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4)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薄弱,主要有运算能力、代数表达、几何关系的寻找等几个方面
(5)解题规范性不能够
(6)对重要的物理思想方法、实验用手段掌握不足,机械记忆的痕迹比较明显
(7)学生阅读试题、审题等几个方面也有存在一定的缺陷
(8)对探究问题的解决缺少相应的手段与方法四.对今后的教学建议1.仍然需要重视基本概念的复习a.弄清什么是弄清基础 教学时应注意:(1)明确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和事实依据。只有明确、掌握概念的定义,才可能明确掌握被定义的概念。(2)了解概念的种类(矢量、标量、状态量、过程量、特性量、属性量,某种物理量的变化率等等),以便用比较法教学。若这种概念属首次学习,就必须着重使学生明确抽象概括的方法。(3)理解概念的定义、意义和跟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不同,但数学表达式应该相同。(4)注意从定义式导出被定义的物理量的单位。b.用问题促进理解如果学生只记住了概念,不一定理解了,所以老师必须精选或精编试题让学生进行针对训练,这样学生才可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c.用精练取代题海 老师讲了例题以后,学生不一定真正掌握了。在课后学生完成同类练习时又会出错的现象。这说明老师讲例题时学生并不是真懂了,这种现象笔者称之为“假懂现象”。如何根除“假懂现象”是许多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d.用拓展来提高能力 2.重视基本规律的复习 (1)引入规律,了解用途
(2)导出规律,弄清条件
(3)理解规律,弄清思路
(4)应用规律,活学活用3.重视习题课的教学 精选例题,学生练习
学生讨论,辨析纠错
教师评述,优选解法
变型拓展,能力升华 4.布置练习有技巧,师生轻松效果好对比练习,提高能力
限时训练,注重落实
专项训练,突破难点 5.重视对思想方法的小结和解题习惯培养 (1)物理方法:守恒法、整体法、隔离法、等效法、割补法、图解法、变换参照系法、小量分析法、叠加法
(2)数学方法:几何法、比例法、三角法、图象法、代数法、估算法、近似法
(3)逻辑思维方法:极端分析法、类比法、逆向法、虚拟法、对称法、移植法6.加强物理素养的教育 理解物理知识的素养、理解物理过程的素养、理解物理对社会影响的素养。在理解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复习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落实。08年高考必将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大对创新、探究、实践能力的考查,对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7.规范答题训练,避免无谓失分a.知识性失分。如概念不清,知识结构不完整等。
b.能力性失分。如推理失误,思维局限,分析不透,方法不
当,讨论不全,论断无据等。
c.非智力性失分。如经验不足,策略不当,心理障碍,逻辑
混乱等。8.加强解题习惯的训练a.“五会”是“会读”、“会记”、“会理解”、“会分析”、
“会推理”b.解题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画图分析的习惯、统一单
位的习惯、规范表达、讨论结果的习惯谢谢课件5张PPT。学习体会外攻内逼 时间紧迫 形势严峻 坚定信心 瞄准双B
狠抓双B 苦练双B
考出双B 才能赢得高考 用双B来“枪毙” 城市的孩子狠抓质量 有效教学 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
实实在在抓备课
课堂质量是关键
重视过程评价和全员评价
反馈及时补救措施到位
对二轮复习的思考 学习研究考试说明 重基础重教材重细节 突出能力的培养 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心理的疏导 详实具体的复习计划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