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年历史总复习精品课件 世界现代史第四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科学技术和文化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2018年历史总复习精品课件 世界现代史第四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科学技术和文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23 15:1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四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科学技术和文化
考情研判
考点 广东省中考试题考查记录
考查要点
2015 2016 2017
1. 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综合题
27(3) 综合题27
(1)(2)(3) 苏美关系的变化、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影响
2.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3.“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选择题25 苏联解体后的国际关系
4.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选择题25 选择题25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科技创新
知识网络
美国
武装进攻
1947
北约
华约
1991
多极化
四五十
电子计算机
空间技术
电子计算机
第三次科技
跨国公司
全球化
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分析
考点1 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阶段 概况
揭开序幕 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开始 1947年,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出台
重要步骤 1947年,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最终形成 成立两大军事集团,即1949年成立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1955年成立的以苏联为首的华约。这使“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
1.“冷战”:
(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方式,以“遏制”共产主义(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2)过程:
考点1 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3)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大规模扩军备战,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但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际秩序,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2.霸权主义:霸权主义威胁着人类的进步和安全。因此,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应积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政策,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不懈努力。
考点2 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1.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概念 指商品、劳务、技术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趋势
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和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
(2)二战后出现的民族独立国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4)科学技术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
表现 (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
(2)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3)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4)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
续表:
考点2 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影响
利(机遇) 有利于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扩散和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各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追赶或超越
弊(挑战) 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2.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措施:
(1)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潮流的同时,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国际合作;注重科技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自主创新等。
(2)中国分别于1991年和2001年加入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浪潮中去。
考点2 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1.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表现:
3.相互关系:“一超”与“多强”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制约和防范。
4.应对策略:坚持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相互合作,共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考点3 “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超” “多强”
(1)“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
(2)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务
(3)美国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考点4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2.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3.主要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
4.主要成果:
领域 措施
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空间技术 (1)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是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2)1961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代表人类第一次叩开了宇宙之门
(3)20世纪60年代,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了月球
(4)2003年10月,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
5.特点:
(1)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6.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提高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考点4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7. 我们应如何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
重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考点4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易错点归总
易错点1 正确书写:杜鲁门主义、两极对峙
易错点2 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两极格局;“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   世界多极化趋势
广东中考
1.(2014广东)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不同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应该如何组织人类社会?”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课题。而美苏两国作出的反应是(  )
A. 发动战争以解决争端    B. 寻求世界和平与发展
C. 采取全方位的对峙与竞争  D. 加强国际谅解与互信
2.(2014广东)右图是小米手机的零部件世界采购图。此图反映出(   )
A. 中国的零部件质量最好
B. 世界各地科技水平一致
C.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D. 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紧密

D 
广东中考
3.(2016广东)苏联解体后,国际关系中“敌、我、友”界限变得比较模糊,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冷战”逻辑逐渐失效。下列表述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 超级大国美国独霸世界
B. 各国之间的政治分歧已经消失
C. 竞争合作、妥协共处趋势增强
D. 多极化国际格局形成
4.(2017广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美国17家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上市公司,几乎都来自生物制药、计算机软件、芯片制造等行业。促成这些企业高回报率的关键因素是(   )
A. 廉价劳动力 B. 技术共享 C.能源的开发 D. 科技创新

D 
广东中考
5.(2015广东)“互联网+”是近年来大热的概念。它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和颠覆,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催生新兴产业。“互联网+”最能反映的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A. 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B. 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革命
C. 新技术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D. 科学成果不断涌现
B 
1.(2017潍坊)《走向全球主义》一书的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了(  )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建立北约       D. 成立联合国
2.(2017临沂)下图所反映的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在世界史上,人类从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场核战争的边缘。这个事件是(   )
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
A. 中东战争  B. 古巴导弹危机
C. 科索沃战争 D. 苏联占领阿富汗
考点1 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A 
B 
3.(2017聊城)右图是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的时政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漫画中袋子上的俄文意思为“财政贷款”。该漫画创作的背景应是美国(  )
A. 出台马歇尔计划
B. 制造慕尼黑阴谋
C. 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组织“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考点1 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4.(2017淄博)“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要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一评论直接针对美国的(   )
A. “军事结盟”政策    B. “冷战”政策
C. “科技立国”政策    D. “门户开放”政策
5.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二战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主要表明(   )
A. “冷战”局面已经形成  
B. 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确立
C. 美图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D. 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确立
考点1 杜鲁门主义,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6.(2017河北)有学者指出:“反□□□在发达国家有,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前者主要是因为产业转移和外来移民的增加;后者则是因为外国大公司的垄断和大量污染的排放等。”空格内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工业化  B. 城市化
C. 多极化  D. 全球化
考点2 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D 
7.(2017河南)下面是1992年统计的部分跨国公司和部分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表。据此可知,跨国公司(  )
A. 是垄断国际贸易的主要经济体
B. 是国际资本输出的主要来源
C.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扮演重要角色
D. 阻碍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
考点2 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公司名称 全球年销售额/亿美元
通用汽车公司 1 324
艾克森石油公司 1 157
壳牌公司 966
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亿美元
丹麦 1 235
挪威 1 129
波兰 838

8.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其中的“破坏”主要是指(  )
A. 美国利用优势干涉他国内政
B.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挑战
C. 恐怖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D.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考点2 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B 
9. 下图是中国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宣传画。据统计,截至2017年5月13日,它已有77个成员。亚投行已经成为中国外交史上一次巨大的成功。这反映了(  )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②世界经济发展趋向全球化③中国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④中国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考点2 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10.(2017长沙)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其他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描述反映的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两极格局
C. “一超多强”的局面   D. 多极格局
11.(2017淮安)下列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 巴黎和会的召开,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C.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D. “冷战”结束后,中国、欧盟、俄罗斯及日本实力增强,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考点3 “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2.(2017菏泽)2017年5月22日,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个体育馆发生恐怖袭击,造成80多人伤亡;5月20日,伊拉克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100多人伤亡;4月7日,美国用60余枚战斧导弹空袭叙利亚一处军用机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等。仅发生在2017年上半年的这些事件说明了当今世界(  )
A.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C. 局部地区动荡不安
D. 联合国的作用日益加强
考点3 “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3.(2017临沂)右图所示的核动力航空母舰是CVN75“杜鲁门号”航母。它采用了20世纪90年代最新科技成果,造价45亿美元,被誉为“海上钢城”。它是20世纪美国最后一艘水上“巨无霸”,用美国第33任总统的名字命名而颇具深意。CVN75“杜鲁门号”航母的建造,体现了美国(  )
①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②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③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④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考点3 “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4.(2017连云港)下列成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技术基础的是(  )
A. 空间技术    B. 计算机技术
C. 生物工程技术  D. 原子能技术
15.(2017盐城)“这次技术革命最突出的特点是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是(  )
A. 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B. 交通工具的革新
C. 内燃机的发明
D.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考点4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D 
16.(2017潍坊)1964—1965年,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展览会上,出现了华特·迪士尼公司的一句广告语——“世界太小了”。导致“世界太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两极格局的结束   B.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 技术和通信的进步  D. 工业革命的影响
17.(2017黄石)2017年6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发展经济,宣布美国将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吴国盛曾在《科学的历程》中写道:“……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他的主要现点是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  )
A. 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   B. 世界经济的发展
C. 国家之间的关系     D. 人类生活的舒适度
考点4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能力提升
1.在“‘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华沙条约组织”这三个词中共同隐含的历史线索是(  )
A. 二战后东西方国家合作的强化
B. 资本主义阵营相互支持
C. 东西方阵营的“冷战”思维
D. 欧洲在美国支持下实现经济复兴

2.赫鲁晓夫曾对美国人演说:“我们只不过存在了42年,再过7年,我们将达到美国同等水平。当我们赶上你们,从你们身边经过时,我们将向你们挥手。”该演说表达了赫鲁晓夫(  )
A. 为苏联的落后寻找原因,祈望美国放弃霸权政策
B. 阐释苏联内政外交趋向,应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C. 描绘苏联发展愿景,表达取得与美国平等地位的愿望
D. 自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敌视美国的资本主义
能力提升

3.2017年是美国对苏联提出“冷战”政策的第70周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铁幕”演说    B. 北约成立
C. 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D.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1949年初,苏联外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材料中所说的“渗透”主要指的是(   )
A.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成立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C.推行杜鲁门主义   D.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能力提升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其形成的标志是(  )
A. 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B. 马歇尔计划实施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6.美国雀巢公司在全球有500多家工厂,产品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据2008年统计,每一秒钟就有4 500杯雀巢咖啡被世界各地的人所享用。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   )
A. 美国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
B. 政治多元化特征十分明显
C. 经济全球化趋势十分明显
D. 金融危机的风暴已经平息
能力提升


7.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海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一条船上。”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世界经济走向衰退
B. 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C. 当今世界经济联系密切,各国经贸往来频繁
D.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巨大影响
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
8. 下表反映的是1999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的分布情况。从表格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
A. 高新科技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B. 经济全球化中强国处于主导地位
C. 世界经济格局实现了多极化
D. 广大发展中国家失去了发展机会
国家或国家联盟 美国 欧盟 日本 加拿大 韩国 中国 巴西 其他
总部数量 179 148 107 12 12 10 3 39
B 
9. 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这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以来世界格局的第三次变化。导致每次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大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B.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 大国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D. 地区冲突激烈
10.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企图实现由其主宰国际秩序的称霸战争。这场战争(  )
A. 促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B. 强化了联合国的主导作用
C. 使中东的和平受到威胁  D. 是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能力提升
B 
D 
11.观察下面的示意图,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的内容是( )
A. 凡尔赛会议、单极格局  B. 慕尼黑会议、全球化趋势
C. 巴黎和会、多极化趋势  D. 凡尔赛会议、多极化趋势
12. 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后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这却是巨大的一跃。”这“巨大的一跃”发生的背景是(  )
A. 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能力提升


13.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的突出贡献是提取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角度看,她研究的领域应属于(  )
A. 原子能技术    B. 航天技术
C. 生物工程技术   D. 电子计算机技术
14. 近年来,杭州正在加速打造新型的智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在体会用一部智能手机走遍杭州,用一部手机“划一下、叮一下”,衣、食、住、行全搞定的便捷生活。产生上述变化的关键性技术是(  )
A. 生物工程技术   B. 计算机网络技术
C. 航空技术     D. 原子能技术
能力提升


15.爱因斯坦曾在美国对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后说:“……原子能绝对不能用来杀害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②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标志着二战结束
③原子能的广泛应用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④科技发展要为人类的和平、进步服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能力提升

16.回看历史,昭示未来。历史最终证明,“冷战”没有真正的赢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的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组织
比较项
成立时间 性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 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华沙条约组织
1955年 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材料三 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四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改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战时同盟关系到战后同盟关系的破裂。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北约和华约的成立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对立阵营。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战略核力量的均势,使双方不敢先挑起战争;世界人民反对战争等。大规模的扩充军备,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使苏联经济负担沉重,面临停滞局面。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给美国的霸权主义以沉重打击,使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落空。“冷战”只能加剧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抗既不利于双方利益,也不利于世界和平。
17.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 二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除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关于“世界历史”何时开始的问题,材料一、二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材料一认为世界历史开始于1500年(或新航路的开辟);材料二认为是工业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
材料三 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公司)的庞蒂克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下近4000美元是给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美国前劳工部部长罗伯特·赖克
(2)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领域怎样的发展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各国相继建立了哪些国际和地区性经济组织?
 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或WTO)、欧洲联盟(或EU)、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材料四 以下是一幅关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漫画。
(3)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经济全球化趋势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获利不均衡。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从中获得市场、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