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我的母亲》练习(冀教版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我的母亲》练习(冀教版七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河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11 20: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我的母亲》学习指导
  同学们,当你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受那深沉无言的父爱时,你一定会想到那高尚无私、纯洁美好的母爱、想到养育我们的母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记者、散文家邹韬奋先生写的叙事散文――《我的母亲》。在这篇文章里, 作者以质朴的文笔,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一、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生词的形、音、义。
  2、把握文章的结构内容,感受文中作者的情感。
  3、感受高尚无私的母爱,培养自己美好的情操。
  二、学习要点
  基础知识
  1、注意红色字的形、音
  浙江  瞥见  人影憧憧  睡眼惺松  蹑手蹑脚  娓娓动听  循循善诱  仔  唏嘘
  呜咽  缝纫  饮泣吞声  勉强  肿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歉疚     邹韬奋 
  2、根据释义填写恰当的课文中所学的词语
  往来不定的样子。                  (   )
  巡行观看。                     (   )
  感到对不起别人,内心痛苦不安。           (   )
  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   )
  健谈而且感人。                   (   )
  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     (   )
  泪流入口,哭不出声。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开发泄。  (   )
  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   )
  形容一点声音也没有。                 (   )
  说不出其中的奥秘,指事情很奇怪,不明白怎么回事。  (   )
  3、辨析
  ┏朦胧   ┏ 憧    ┏ 宵     ┏ 蹑
  ┗蒙眬   ┗ 幢    ┗ 霄     ┗ 摄
   ┏ tí          ┏ méi
  提┫           没┫
   ┗ dī          ┗ mò
  4、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邹韬奋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________》周刊起,毕生从事于新闻出版工作。他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散文作品。
  课文理解
  1、试总结分析本文的内容结构。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母亲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被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开篇文字简洁而朴素,但是在简洁的叙述文字中我们能感觉到其中饱含的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痛惜之情。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这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第三部分(7、8),照应开头,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的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2、本文的第二部分叙述了母亲的哪些片段?各反映了母亲什么性格?用表格的方式概括一下。
事件概括 时间 地点 反映母亲的性格 作者感受
元宵夜的“巡阅” 大约两三岁的时候 大客厅 爱子、温柔 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涌流的泪珠   家中 善良、有文化、富有同情心 感觉到母亲的情感丰富,为母亲才干的埋没而痛惜。
硬着头皮说的话语 我十岁的时候 年底 夜间 家中 慈爱,即希望孩子上进、又疼爱儿子 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说着“打的好”为的是希望儿子的上进
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
劳碌的身影 我八岁的时候
夏天的深夜 卧室 勤劳能干,为了儿女无私地奉献自己 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歉疚,又感到坐着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内心的不安。
  3、前三个个生活片段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从“两三岁”到“十岁”,而第四个片段却又回到“八岁”时,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这样安排有一定的道理。首先,从内容上看,上几段主要写母亲对子女的爱和她的才干,这一段则主要是写“我”看到母亲深夜劳作不休时的歉疚和激动之情,意思上更进了一层;从写作角度来看,这一段在塑造母亲形象上看侧重侧面描写,作者通过写写自己的感受来衬托母亲的形象。因此,和前面分开来写更好。
  4、文章最后一段中除了对母亲的早逝感到无限的痛惜之情外,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最后一段作者除了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痛惜之情外,还表达了对旧社会的谴责和憎恶之情。可以说在旧社会,象“母亲”一样的千千万万个女性之所以被无情地埋没、吞噬的根本原因,就是旧的社会制度的存在。因此在文末作者揭露出旧中国妇女悲惨命运的根源,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5、总结文中“母亲”的形象。
  这是一个即平凡又感人的母亲形象。她有一定的文化和才干,温柔善良、富有感情,但是被闭锁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没有踏上社会施展才干的机会,只能把全部的爱和希望倾注在子女的身上。她时刻不忘子女,要让孩子享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欢乐;她以自己的情感熏陶、教化子女,使子女形成正确的爱憎观;她为子女的受责而痛苦,却有竭力克制自己的感情而赞同封建式的教育以督促子女上进;她日夜劳作,为家人无私的奉献。但是,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去早早的去世了,因此学过此文让读者在欣赏、赞美、尊敬母亲的同时,又为其不幸的命运而痛惜,进一步思索造成她悲剧的社会原因。
  6、从本文中你学到哪些写人物的方法?
  参考:
  ①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②采取夹叙夹议的写法,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可以分析人物的言行和内心世界,可以评价叙写的内容,可以扩展文章的主题,使文章的主旨升华。
  三、研究性学习
  1、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有关自己母亲的文章,要求情感真实,语言简洁、流畅。
  2、组织同学(或开家庭会议)讨论今天我们国家妇女的命运和旧社会有何改变。
  3、思考:你理想中的母亲形象是什么?
课 外 拓 展
  一、邹韬奋简介
  邹韬奋(1895、11、5—1944、7、24)原名思润,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1921年大学毕业后至1931年,负责《生活》周刊和《时事新报》副刊编务。1932年7月,建立生活书店。次年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委员。这期间,他写了《小言论》和《韬奋漫笔》等杂文集。1933年7月因受迫害流亡国外,先后写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4本游记随笔,这是30年代新闻性散文中少有的佳作。
  1935年8月,由美归国,创办《大众生活》周刊,不久被封。1936年奔走于港沪之间,积极鼓动抗日,年底遭逮捕。出狱后,上海沦陷,前往武汉继续参加救国活动。国民党政府聘他为国民参议员。他把《抗战》和《全民周刊》合并改为《全民抗战》三日刊。1941年2月,辞去国民参议员职务,出走香港,并恢复《大众生活》周刊。
  香港沦陷后,曾到苏北解放区参观访问。1943年写下《对国事的呼吁》一文,表达了他对蒋介石实行反动政策的愤慨。不久患耳癌去世。
  二、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丝丝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唱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来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____(nèn)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的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
(选文有改动)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轻______(yíng)  ②娇______(nèn)
  2.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_____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阅读记叙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本题不仅考查了对汉语拼音的认读, 而且同时考查了对汉字的识字及书写能力。 正确的词语是:轻盈、娇嫩。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法的分析。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是为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或平凡)。
  3.本题考查对文章行文线索的分析。文章中最能体现蒲公英性格特点的一句话是: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妈妈为“我”做的事都和蒲公英有关。妈妈这样做的用意是: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5.本题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语,感受“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努力进取的情景。文章中三次运用了“飞来飞去”这个词语,这样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努力进取的情景。
  6.本题通过分析文题,深层次的考查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是因为“会飞的蒲公英”既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又包含了母亲对“我”的殷切希望。
  7.本题主要考查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文中“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是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