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中考物理复习学案(物态变化)(无答案)(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

文档属性

名称 08中考物理复习学案(物态变化)(无答案)(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8-03-14 19: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08年中考物理复习学案(物态变化)
(一)温度和温度计
一.基础知识:
1、温度的概念。温度是指物体的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
2、摄氏温度。摄氏温度规定: 1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沸水的温度为 ,把这之间的温度均分为 等分,每一等分即是 。摄氏温度的符号是 ,单位是 。热力学温度T:开尔文(K).以绝对零度 为起点的温度
二者的联系:T= K
3、使用温度计前要先看清其量程,再看清其分度值。先要看清楚其量程是为了防止在使用温度计时,因量程过小而造成温度计 。看清楚分度值是为了在读数时能快捷读数。
4、使用温度计时,(1)其玻璃泡应 浸入被测物体(如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
的 或者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之后才能读数。(3)读数时,应让温度计继续留在被测物体中。(4)读数时,眼的视线应与 平齐。
5、体温计。体温计测温范围是 。体温计的玻璃细管的作用是
。体温计在使用前常常要往下用力甩几下,这是为了把
6.其他温度计:红外线;指针式(双金属片);热电偶温度计。
二.能力训练:
1、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放于室外的的铁块和木块,觉得铁块更冷。
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
A、因为铁块比木块温度低 B、因为铁比木块传递热更快
C、这只是人的错觉而已 D、以上回答皆不正确
2、(05年广东汕头)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图7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3、(05年苏州市) 图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我国南极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的最高点“冰穹”,该地的气温达零下80℃以下,用图示的温度计_______ _(选填“能”或”不能”)测量该地的气温.
4.(2005盐城市)下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
5、(07潜江市)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是100℃ 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C.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6、有一支刻度不标准的温度计,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15℃;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开水中,读数为95℃;如果将它插入某液体中,读数为35℃,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7、(韶关市2006年)(1)如下图甲是测量冰的温度,其中正确的图是 ,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冰的温度是 oC.
8、(2007年桂林市)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3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14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
9、有一支温度计,它上面所标的0~100℃之间有100个刻度线,用它测量温度时,多次发觉它和用别的温度计测量的读数不同。 于是,小张同学决定检验一下。结果发现:当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当插在实际为lOO℃的沸水中时,示数96℃。那么,这支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___________;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得教室里的温度为22.4℃(此读数有估计值),则教室里的 实际温度为___________。
10.(山东济宁)下表是1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物质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 水温度计 B. 水银温度计 C. 酒精温度计 D. 乙醚温度计
(二)物态变化
一.基础知识:
1、固体分为 和 两类。晶体在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 。非晶体在熔化时 熔点。晶体在熔化时温度是 的,其内能将 。
2、水结成冰的过程是 过程。在物态变化时,放出热量的有 、 和
;吸收热量的有 、 和 。
3、蒸发是在 都可下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 。在一个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液体沸腾要符合两个条件是 和 。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是 。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 、 。
5、液化有两种方式: 和 。 叫升华,固体升华时要
热。 叫凝华,气体凝华时要 热。
6、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天冷时人们从嘴里呼出“白气”是 现象;
(2)清晨,小草的叶子上有“露水” ;
(3)严冬里,冰冻的衣服晾干了 ;
(4)用久的灯泡的壁变黑,是 现象。(5)霜的形成是 现象。
7、根据“研究水的沸腾”实验,我们发现,在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填“不变”“上升”“下降”);原因是 ;要使水的沸腾温度升高,方法有 。
8、在烧瓶里加入少许的碘,微微加热后,可见到紫色的碘蒸气,这是 造成的。
9、如图2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图像。据图回答:
120 温度(℃) (1)从图中可看出,这种物质应该是
100 D (“晶体”、“非晶体”)。原因是
80 B C E F 。
60 A (2)在线段的AB段,物质是 态;
40 在BC段,物质是 态;在C
20 时间(分) 点,表示物质 。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3)线段CD表示 。
图 2 (4)这种物质的熔点应该是 。
(5)在EF段,表示该物质 。
(6)A至C段的过程叫做 ,需要 热量;D至F段的过程叫做 ,需要 热量。
二.能力训练
1、 (06年安徽)对下列物理现象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的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凝固
B.夏天.刚从冰柜里拿出的冰镇矿泉水的瓶壁 “流汗”——液化
C.秋天的夜晚,小草上出现露珠——升华
D.冬天,人口里呼出“白气”——汽化
2、(06徐州市)在炎热、潮湿的夏季,打开冰箱能看到“白雾”;在寒冷、干燥的冬季人口中能呼出“白雾”。关于上述两例中的“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雾是小冰晶 B.白雾是液化形成的
C.白雾的形成过程一定吸收热量 D.白雾是由于冰形成的
3、(06江苏宿迁)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
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B.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D.早晨,室外大雾迷漫
4、(乐山市2006年)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四个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
5、(2006年河南省)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汽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升华而成的
C.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
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6、(2006年福建省泉州)下列方法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B、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并拧紧
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D、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
7、(江西省2007年)“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8、(江苏省淮安市2006)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
A.雨 B.露 C.霜 D.冰
9、(06广东省肇庆、云浮)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下面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10、(2006年福州市)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
C.秋天清晨,笼罩大地的雾 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
11、(淄博市二○○六)小刚同学所描述的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格外冷
D.冬天的早晨,窗玻璃外面会出现冰花
12、(黑龙江鸡西市2007年)下列四幅图片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
13、(绵阳市2006年)金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原因是( )
A、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C、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D、空气中的水汽化成水蒸气附着在金属块表面
14、(宁波市2006)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
D.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
15、(05镇江市) 仔细观察“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请在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 名称.
16、 (07福州市)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这样做目的之一是减少水果中水份的_____________;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是因为融雪是______________过程,需吸收______________。
3、(05福州市)福州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凋,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 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 我的猜想:呈在______________侧(选填“室内”或“室外”)。
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05年广西柳州市、北海市)图5是某种物质熔化图象,它的熔点是 ℃,该物质从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持续了 min,这一过程是 热过程。18、(05锦州)关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1)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
 (2)请你根据记录数据,在图11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
系的曲线;
(3)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
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19、(2005年庐江县)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
的改变。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
汽车易左右滑摆。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
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汽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5~15cm,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出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了?
猜想与假设: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猜想:
理由:
设计实验方案:针对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
分析与交流;除了在路面上撒盐外,你还有什么常用的办法,可以避免减少交通事故,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方法:
道理:
20、(07福州市罗源、平潭)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
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
方法。在地面挖一水池,往池内灌海水,按图27
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即可收集淡水。则:
(1)阳光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
(2)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
(3)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 的作用滑到最
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得到淡水。
21、(南京市2006)下表是小明和小华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所记录的一组数据。
(1)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2)请根据他们所记录的数据在图19中绘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2、(07黑龙江鸡西)小强与小宏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进行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他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即两个烧瓶完全相同,保持水的初温相同、 相同和环境因素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强与小宏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在了下表中;
时间 0 10 20 30 40 …… 17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80 64 55 50 41 …… 21 20
棉絮组水温 80 56 43 32 28 …… 20 20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 。经过40min后,用泡沫塑料包着的烧瓶水温降低了 ,而是棉絮包着的烧瓶水温降低了 。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你还可以采用 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23.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B
A.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
B.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
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
路基温度降低
C.“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
D.铁轨铺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车对路基的压强
D
C
B
图13
A

40
30
甲  乙

20
30
图14
A B C D
甲 乙
第7题图
第23题图
PAGE
- 3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