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08届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备考会材料汇编 完全版 [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黄冈市2008届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备考会材料汇编 完全版 [全国通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8-03-16 21: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冈市2008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备考会材料汇编
目 录
1.团结协作 集体攻坚、精心备考、科学训练 黄梅一中 商胜平
2.2008届高考物理备考方案及探究案例 黄冈中学 丁汝辉
3.2007年湖北省高考理综物理阅卷体会 浠水一中 陈 智
4.2007届高三物理备考总结 武穴中学 郑锦彪 梅先锋
5.自信·努力·成功 蕲春一中 张春芳
6.07届高三物理备考教学体会 黄梅三中 邹美满
7. 07届高三备考经验08届复习计划措施安排 蕲春三中 高三物理组
8.《曲线运动》备考计划和具体实施安排 黄梅三中 王恩新
9.《万有引力定律》复习设计 李时珍中学 吴保生 廖大勇
陈源涛 胡 刚 王健勇
10.《机械能》复习方案 武穴中学 涂冰俊
11.关于《动量》的分析 蕲春一中  叶禾生
12.《机械振动 机械波》备考计划及具体实施安排 浠水一中高三备课组冯爱国执笔
13.找共同规律 分版块复习――热学复习构想 英山一中 佘运建
14.电场部分复习课教学设计 罗田一中 郭智鹏
15.《电场》第一轮复习方案 罗田一中 高开贵 汤俊明
16.电场的力的性质《教案》 罗田一中 高开贵 彭金泉
17.浅谈类比法在电场学习中的渗透 罗田一中 郭智鹏 翟华义
18.《恒定电流》一轮复习实施纲要 黄州中学 殷银华 陈 军
19.《磁场》复习计划 麻城一中高三物理组 刘立初
20.2008届高三《电磁感应》复习教学设计 红安一中高三物理组
21.交变电流电功的求法探索 罗田一中 胡烈霞 翟华义 阎云鹏
22.2008届高考物理《光学》备考计划及具体实施安排 团风中学高三备课组
23.2008届《原子物理》复习备考方案 黄州区一中 汪 斌
24.高考物理复习重在落实考纲中五种能力的培养 红安一中 李绍宝
25.高中物理能力培养教学探讨 胜利中学 晏家启
26.例析安培力做功的三种情况 罗田一中 周志文 晏佳宜
27.谈高考物理实验的考查 罗田一中 李 勇
28.07年压轴题有备而来 麻城二中 吴树文
29.提升学生能力,迎接高考挑战 胜利中学 金 程
30.物理习题教学中的思维变通性训练 胜利中学 陶爱民
31.相对运动思维在运动学中应用 李时珍中学 胡 刚
32.有关简谐运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蕲春四中 方贵林
33.中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尝试 英山县理工中专 汪美玲
34.中学物理教学中使用模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蕲春四中 王明星
35.用v—t图象巧解高考题 浠水团陂高中 王文亮
36. 巧解两物体间分离临界问题 麻城二中  王值锋
37. 一道物理问题的多种解法 麻城二中   王值锋
38. 从问题解决看提高学生思维起点的教学 总路咀中学  包建明
39.《力 物体的平衡》第一论复习方案 红安一中 金子庆
40.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命题特点及2008年实验备考思想
罗田一中 肖新洲 周志文
41.《物理极值问题》求解的规律 团风中学 陈晓兵
42.深入学习大纲 认真分析考题 优化教学方法 全面规划复习
市教科院 黄干生
团结协作 集体攻坚 精心备考 科学训练
黄梅一中物理教研组 商胜平
2007年高考揭晓,黄梅一中理科综合夺得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这已成为过去,而2008年的高考备考工作已经开始,下面就我校2008年的高考管理工作和物理教学工作做三个方面的简单汇报。
一.坚持科学管理 注重以人为本
2008年高考的管理工作可用这几句话概括:突出重点、强化过程、教抓“两层”、学抓“两头”、研究“两纲”、上好“两课”。
“突出重点,强化过程”是我们备考的总体思路。“突出重点”包括教师群体的重点、学生群体的重点、课型的重点等方面;“强化过程”就是正确认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着力抓好过程管理。
(一)教抓“两层”,即在教学管理中着力抓好两个群体——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抓住了班主任就等于抓住了班级教学管理的关键点。我们要求班主任切实做到“二勤二问三做”。“二勤”是勤下班、勤坐班;“二问”是问学生思想、学习状况,问教师学科状况;“三做”是要求班主任做学科带头人、做学科联系人、做学生知心人,特别是要求班主任做学生知心人,因为高三学习紧张,部分学生心理压力大,而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要求班主任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波动,并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备课组长是学科教学的带头人,无论是常规教学教研,还是备课组的管理、青年教师的业务培养,备课组着力完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讨论内容。为加强对备课组的领导、督促和检查,在高三年级任课的所有干部全部蹲点各备课组,对每一次的集体备课作详细的记载并提出指导意见,从而确保集体备课的实效。
(二)学抓“两头”,即分层教学、培尖补差。到了高三,有少数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又“吃不了”,必须分层教学,培优补差。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优秀学生重在服务、教学瞄准中层学生、辅导着眼下层学生”。对于尖子生,各备课组专门成立了“培尖命题组”,每科每周精选一套试题(约十个题目),额外给这些学生“开小灶”;在分管年级校长的主持下,召开了“培尖命题组”会议,着重强调培尖题的质量;召开尖子生会议,鼓励他们急流勇进,冲击名校。另外,本届高三对“补差”工作也很重视。每次班科联系会,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要认真分析,落实补差学科、补差对象、补差时间。尤其强调补差对象落实到人,科任老师利用晚读报时间对个别学生单独补课,但明确规定老师在课余时间不能到班上课。
(三)研究“两纲”,明确复习方向。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弄清楚高考到底考什么、怎么考。这就要求备考者须将《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研究透彻。考纲中有哪些细微变化、哪些是新增考点、哪些考点要求有变化、试卷的结构与模式发生怎样的改变,高三年级组织备课组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我们还多次派出老师参加省市备考会,聆听高考专家讲座,收集外面的高考信息;外出的老师回来后,再给本组教师传达会议内容,领会讲座精神。再者,要求所有高三任课老师将近几年来各省市的高考题重做一遍,找准感觉。通过研究“两纲”、收集信息,熟悉近几年高考试题,我们更加明确了高考要求,克服了复习备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四)上好“两课”,提高训练效益。复习课和试卷评讲课是复习备考的两个主要课型。高三年级对“两课”十分重视,组织骨干教师研究两课的教法,把复习课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整合知识、构造知识网络上;试卷评讲课则定位于拓宽加深、培养能力、查漏补缺,我们的做法是:骨干老师先上示范课,再逐步在全组推广。
训练是提高质量的主渠道,我们要求各科训练既到位又适度,严格控制检测次数, 不搞题海战术。各备课组均成立了常规命题组,每个命题组由2—3人组成,其中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把关教师专门负责审题。每份试卷均打印出命题人的姓名,让师生共同监督,确保命题质量。每一次训练均全批全改,评讲前认真做好试卷分析,特别强调定量、定性分析,评讲时有的放矢,充分发挥了考试的诊断、矫正功能,确保了效益。
我校2008年除参加市期末调研考试外,还将在10月20-21日和12月8-9日各组织一次考试,各班在这次考试中检验自己的教学情况,学校将对各班总分、各科分数进行排名,以便找出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科学制订计划 合理选择方法
物理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物理学科成绩的好坏基本上决定了高考中理综成绩的好坏。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要搞好复习备考工作,就要采用科学、周密、完整和符合本校实际的高考物理复习计划,我校在2008年将采取“三轮复习法”。“三轮复习法”即是将高三的复习时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段也各不相同。
(一)三轮复习的时间安排
第一轮复习: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训练,时间大约从高三上学期到高三下学期的前一段时间,即07年9月到08年3月初(含暑假补课一个月),大约为6个月,具体安排如下:
7月8日到8月6日暑假补课
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
第二章:直线运动
9月1日至10月20日高三第一次考试前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第五章:机械能
10月24日至12月8日高三第二次考试前
第六章:动量
第七章:机械振动、机械波
第八章:分子运动论、能量守恒、气体性质
第九章:电场
12月12日到期末考试前
第十章:恒定电流
第十一章:磁场
明春开学至3月中旬第一轮结束前
第十三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第十四章:光学
第十五章:原子和原子核
第十六章:专题实验
第二轮复习:按知识块进行小综合训练,时间为第二年3月初到5月中旬,复习的重点是在各知识块内进行基本要领及其相关知识内容的分析与理解和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安排为:
力和运动
动量和能量
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
电场、磁场、电磁感应
交流电、恒定电流及电学实验专题
每个单元知识复习时间大约为一周时间。
第三轮复习:冲刺阶段复习。时间为08年5月中旬到6月初,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随着高考的日益接近,应当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卸下心理包袱作为重要任务。
(二)复习的策略及措施
结合2007年高考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2008年高考复习中应注重基础知识,重视物理过程分析,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复习时应做到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吃透高考 重视基础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大纲中对考察的知识范围、各种能力、试卷题型和难易程度的控制等均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吃透考试大纲才能掌握考试的知识范围,知识考查的深浅程度。
物理教材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课本,能力是在知识传授和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的。纵观这几年的高考试题,很多的基础题是来源于教材的。即使是学科内的综合题和与实际相联系的综合题也是在基础知识的组合、加工和发展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所以教材应是我们的立足之本,一定要读透,切忌只是走马观花地翻一遍,也不要对知识死记硬背,注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领会,明确各个概念、规律的内涵及外延,要重视各相关的概念的比较,知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知其相互联系和前因后果等。
在综合考试中,物理题数减少了,各题的分数值增加了,但高考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还是很广,这就要求我们应考虑到,如果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考试时失分也大,特别是对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这些非重点内容,更不能留下知识死角。因此,我们应该对全部考试内容进行认真复习,不能心存侥幸,猜题押宝,不要认为不是重点内容就不会考,生疏、冷僻的知识就不会考,应该扎扎实实全面复习。我们采取的方法是由备课组长分析近三年高考试题中各部分试题分数分布情况,然后分章节到各位教师具体研究本章节试题特点,在每周一次的备课组会中,由这位老师给全组老师讲述考纲内容,教材上知识的外延,本章高考试题特点、难点,指明重点知识和热点知识,学生应注意的知识,每章节中有两名教师负责,期中至少有一位把关教师,这样可避免教师分析不准确。
2、保证时间 促进反思
在复习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但学习效率低的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忙于应付,没有时间反思、消化、总结。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建构过程,教师的讲解只是为学生提供信息、思路,知识的建构、方法的形成和总结,最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反思是深刻理解知识、形成方法技能的重要途径,是高水平思维的主要特征;反思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促进学生反思,培养学生主动反思的学习习惯,增强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复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要促进学生反思,基本条件是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消化、反思的时间。从教学方法角度讲,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想法和看法,找准机会,引导学生重新检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提出新的思路和产生新的认识。
从反思问题的性质来看,反思可分为错误性反思和概括性反思。
(1)错误性反思,形成正确的方法和策略
所谓错误性反思,是指对解答问题的错误、失误或失败,自己对物理要领和规律的理解,审视解题的方法和策略,找到产生错误和失败的原因,纠正对要领和规律的不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
每一章后的练习题是我们检查学生情况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求每位老师认真批阅学生作业,掌握学生作业做错的原因,评讲时能做到有的放矢,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每节课应留下5—10分钟时间给学生思考,消化知识,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2)概括性反思,建立物理模型
在高考复习中,学生都会做大量的练习题,每个题都有不同的物理情景,但往往一些不同的物理情景却具有相同的物理模型。例如,速度选择器、等离子发电机、电磁流量计和霍尔效应,它们都是近几年的高考题,表面上看不同的问题,但是从本质上都是同一个物理模型,即达到稳定状态时,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相平衡。在解了一定量的有本质联系的题目后,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这类问题的模型,能使得知识得到简化、结构化,具有更大的概括性迁移性。
为了给学生反思的时间,我们严格控制考试次数,重点章节在一轮复习只只考一次,非重点章节穿插在各章中考,且学校规定任何老师不能在读报时间进班上课,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做题和思考,有利于能力提高。
(3)针对错误 提高效率
所谓“针对错误,提高效率”,指的是复习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学生在知识理解和运用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研究学生的错误和问题,从学生的错误和问题出发进行复习教学,以提高复习效率。
尽管复习教学的内容在高一、高二阶段都已学习过,但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存在问题和错误是普遍的。我认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成绩较差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层次低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层次高些。有学生明显感觉到的问题,更有学生自己没有感觉到但是实际存在的问题。有个别性问题,更有由于教学的原因产生的普遍性问题。
很多教师的思想中存在着一个基本假设:自己对知识有独到的理解,积累有系统的、丰富的解题经验,把这经验和理解传授学生,学生就能迅速地获取知识,避免错误和走弯路。基于这个假设,在复习教学中,教师经常根据知识的系统性,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总结题目类型、解题方法进行地毯式的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解的东西教师仍花很多时间进行复习,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却没有涉及到,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并不吻合,教学效率自然低下的。事实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和犯错误是难免的,并且只有经过产生错误,克服错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我们能够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只能通过纠正我们的错误而增长。”
在学习中发现错误和问题,是进步和提高的起点。通过思索找到了错误的根源,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我们对要领、规律理解上的提高。常有这样的情况,某种错误会在多道题目中一犯再犯,这一定存在着与这一类题目有关的概念性错误的根源,而这种根源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找到这个根源并给予纠正,就会获得一个实质性的提高。所以,提高复习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要了解学生的错误和疑难,采取有效措施纠正错误,释疑解难。
要了解学生的错误和困难所在,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展开思维过程创造机会,让学生暴露错误;另一方面,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讨论,通过研究学生的作业、试卷等途径,了解学生的错误和问题所在。我们要求教师认真批阅作业,就是要教师们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3、广联细究 发展能力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其能力考查自然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高考命题改革一直强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2007年考试大纲物理学科的能力要求部分,明确指出“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
《辞海》中对能力的解释是:“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能力是在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见,能力总是与某种活动相联系的,个体的能力只有在相应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
《考试大纲》指出,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这些能力可以概括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在复习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分析解决问题,而不能让学生只听教师讲解怎样分析解决问题。听讲这种活动只能培养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听讲的能力,记忆能力,使学生只能解决已见到过的问题。而培养不起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学生没有能力就解决不了没有见过的问题。
因而在复习中,我们要做到在更广泛的知识背景上,从整体的高度,相互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知识,发展能力,倒如理解电场强度时可以和磁感应强度相对比理解,在探究物体从斜面滑下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时,可以将平衡状态和加速运动状态联系在一起讨论。这样,学生的理解加深了,能力提高了。
三、发挥集体智慧 完善章节教学
黄梅一中能够连续多年考出优异的成绩,是因为有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物理教研组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下面我就我校高三物理备课组如何完成这一工作向各位专家作如下汇报,请各位指导。
(一)精心准备 集体备课
高三年级物理备课组每章每节均指派2名或2名以上的老师为中心发言人,一般为一青年老师和一有经验的老师共同担任,他们的任务是:①认真学习考纲,全面掌握对本章各知识点的要求;②分析近五年本章高考试题特点,例如选择题每年大致有多少分,计算题大致占多少分,是什么样题型,难度系数多少;③各节要用多少课时讲解,哪些知识点要重点讲,哪些方面问题是应该注意问题。这些认识在备课组会上都要向老师们讲述,大家形成共同意见后遵照执行。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例,分析如下:
近5年考题:选择题(变力作用,运动情况分析);
选择题(球内斜面上物体下滑时间比较);
选择题(超、失重)
选择题(人对电梯的压力);
计算题(运动员在嘣床上运动);
计算题(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
计算题(拉桌布);
计算题(煤块在传送带上运动);
计算题(导电球在电容器中运动)。
命题倾向:命题频度高,题型全面,有难度。
复习对策:重点复习。要求深刻理解牛顿三大定律,会综合运用牛顿定律与运动学知识解决物体受力运动的问题。
我们所用的资料为《课堂新坐标》和《黄冈练习》,本章共分4节,用两周时间完成。第一节2课时,要注意牛顿第三定律的矢量性,第二节3课时,要加深牛顿第二定律的五个特性(同体性、同向性、同时性、相对性、独立性)的正确理解,第三节4课时,要注意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掌握动力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运动情况、受力情况)间的关系,第4节4课时,掌握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坐标系问题的选取问题。
(二)相互研讨 共同提高
备好课后,每章书中的重点知识将由两位教师认真准备,由高三年级物理老师到班听课,然后进行评述,本章中安排青年教师项艳桥和中年教师徐应龙教师讲述牛顿第三定律在拔河比赛中的应用事例,二位教师具体分析了找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法,绳两端拉力相等的条件,各队胜负原因等,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在讲述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时,可以用类比法。例如,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加速度a向上做匀减速运动,a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求人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电梯斜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30°。)
本题求解中可以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分解列方程。斜面方向为物体合力方向大小为ma,方向沿斜面向下,垂直于斜面方向上合力为零;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和垂直于水平方向分解列方程,应特别注意的是,水平方向合力为ma cos30°,竖直方向合力为ma sin30°。这样通过比较说明了建立不同坐标系可列出不同的方程,采用这种方法可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列方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要与物体所受的合力方向相同,做到了难点突出,事半功倍。
(三)适度训练 归纳提高
在总复习中,除要认真复习知识外,还要形成和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高一、高二时,主要是学习知识,高三阶段主要是解题。从这个角度讲,在高三复习中,形成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物理学习中用到的各种物理方法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能适用于整个物理的研究和学习的方法,问题是物理思想方法,如假说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效法等。对于各个具体问题,又有适用于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如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运动情况分析和受力情况分析,选用规律列出方程,解方程等。
我们学生一要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方法,二是要能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要能达到这一目的,一是教师的讲解要到位,二是学生的训练要到位,本章知识的求解时关键的两点是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我认为难点往往出现在运动情况的分析,例一小球从高处落到一直立的弹簧上,在小球将弹簧压到最低点前小球的运动情况这一问题。受力分析到位,重力不变,弹力增大,但同运动相连的是合力,所以合力的变化是分析运动情况的关键点。由此才能得出运动情况是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学生要难于分析出运动特点,学生要掌握这些,应不停地应用和练习。学生要加强训练,但受时间限制不可能无限加码,如何才能让学生尽快掌握呢?鉴于此,我们的共识是让老师走进题海,让学生跳出题海,老师们进行大量的归纳总结,学生们有效接受老师经验,就能做到少训练而达到好的效果。
(四)适时检测 科学评判
检测是我们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老师教学好坏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搞好检测应完成这几个环节工作:
1、制卷工作:每次制卷,有三名成员完成一次制卷,然后一人做卷,还有一个人审卷,力争做到知识覆盖到位、难度适中,有一定的新题型,保证每次对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阅卷工作:每次阅卷必须是以年级组为单位集体阅卷,流水作业,这样阅卷时标准统一,各班的成绩有可比性,阅卷结束后,由备考组长登记好各班分数段人数,各班老师对照找差距,分析原因。考试效果不好的老师,利用读报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试卷分析:每次考试中,选择题均是用机读卡试卷,然后由计算题阅卷,这样每题中各班学生中选择各选项的学生数一目了然。计算题的试卷分析,供各位老师参考,评卷时答题命中率在80%以上的不作评讲,学生答错较多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评讲,实践证明,完成上述各项工作,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成绩不断进步,保证学生取得好成绩。
以上是我校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仅供各位参考。
2008届高考物理备考方案及探究案例
黄冈中学 丁汝辉
高考复习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有相对不变的模式和套路,又有常备常新的变式和创新。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近些年,以考查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物理试题屡屡出现在高考试卷中.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学科复习的内在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备考方案;另一方面要积极关注高考命题的特点和变化,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一、备考方案
1、落实双基,培养能力(一轮)
目标:以落实“双基”为主,并注重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形成。
操作:
(1)加强集体备课和考纲研究,形成协作合力。
(2)注意讲练结合,重视教学测评和反馈。
①怎样讲:讲物理概念的理解及其确切含义,侧重似是而非的概念间的辨析;讲物理规律的理解及其适用条件,相关规律间的内在联系,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把握其本质;讲基本方法并注重归纳、总结和强化。
②如何学: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环节,加强学法指导,促成知识和能力内化。
③练什么:以中档题为主,突出基础性、层次性、典型性和针对性。(基础训练、提高训练、诊断训练)
(3)立足课本学生实验,重视原理方法和实验操作。
黄冈中学2008届学生实验一轮复习单
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原理和测量方法】【实验器材和仪器使用】【操作步骤和条件控制】【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实验结论和误差分析】
2、加强主干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建立完整的知能体系(二轮)
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操作:
(1)编写:研究学科内知识综合点,归纳物理思想方法,编写专题。
①专题内容:运动和力、动量和能量、电场和磁场、电磁感应和电路、物理实验。
②专题结构:每个专题分为三块编写,分别是【方法归纳】【例题精讲】【反馈训练】
③专题编写:力求贴近高考,选材贴近课本,同时关注应用。
(2)使用:阅读、归纳、练习,聚焦主干、融合思路、举一反三。
(3)讲解:注重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以点带线、以点带面,不要以练代讲。
(5)训练:根据知识综合点配置一对二练习(一大一小),增强针对性,提高训练效率。
3、重视非重点知识,回归课本;重视综合模拟训练,回归试卷(三轮)
目标:查漏补缺、适应练习。
操作:
(1)研究高考对非重点知识的命题特点,将热、光、原、波(包括振动)的命题点布散覆盖在各套模拟试卷中(五套模拟、一套适应)。便于学生对热、光、原、波等知识点进行梳理,强化记忆和理解,通过分析试卷列出相关知识点的出错清单、查漏补缺,逐一解决。
(2)结合各地模拟试卷,精选精练,突出主干知识,强化解题思路和方法。列出综合模拟试卷中典型错题清单(方法),查找错误率高的知识点出错原因,并有意识地加强同类问题的练习,掌握解题方法,力求举一反三。
(3)重视解题的规范性,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4)自由复习阶段,整理复习目录,列出复习清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黄冈中学2008届物理高考复习清单(一)
主干知识
一、复习方法
1、提纲式复习
(1)主干知识:运动和力、曲线运动和万有引力、动量、能量、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电路等。
(2)强化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弄清其适用条件极确切含义,重视似是而非的概念辨析。如:速度和加速度、动量和能量、冲量和功、场强和电势、磁通量和感应电动势、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和平均值等。
(3)加强知识梳理和整合,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如: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综合、动量和能量综合、电偏和磁偏综合、电磁感应与力学、与电路综合等。
2、回归式复习
(1)强化非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热、光、原、波),回归课本。
(2)重视解题中的易错点(如:完全非弹性碰撞中有机械能损失、动力学三大规律与参考系、磁偏中圆心的确定、电磁感应中的等效电路等),同化解题方法,回归试卷。
(3)注重解题的规范性(四要素:研究对象、物理过程或状态、依据的物理规律、解题结果的表达式、代数式、数值和单位),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2、 复习要点
1、运动和力
(1)受力分析(尤其注意摩擦力、洛伦兹力、安培力的特点)
(2)整体隔离法的应用
(3)五种基本运动模型及受力特点,结合初始条件和受力情况判断运动情况(运动过程和状态)
(4)圆周运动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5)天体运动(可能轨道、轨道参数与轨道半径的对应关系、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变轨问题、宇宙速度)
(6)单体多过程问题中的过程分析及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2、动量和能量
(1)冲量和功及计算
(2)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综合
(3)守恒定律的条件及判断
(4)过程中功能关系的建立
(5)碰撞、爆炸、反冲中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子弹打木块类的完全非弹性碰撞、滑块与长木板或传送带之间的相对滑动等)。
3、电场和磁场
(1)场强和电势、电场线和等势面(包括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轨迹与受力的关系,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轨迹→电场力→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的改变→动能的改变)。
(3)电加速和磁偏转
(4)电偏转和磁偏转(类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圆心的确定方法、偏转角和运动时间、临界问题)
(5)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示波器)
(6)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速度选择器、回旋加速器、磁流体发电机)
4、电磁感应和电路
(1)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及方向判断(动生和感生、平动和转动、平均值和瞬时值)
(2)电路分析(动态分析、含容电路分析、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导体的伏安特性、传感器及其应用)。
(3)交流的产生(瞬时值、有效值、最大值、平均值),变压器的原理、电压比电流比公式的简单应用,远距离输电中的电能损失。
(4)电磁感应的图像
(5)电磁感应与电路综合(电源的确定、电动势和内阻、等效电路)
(6)电磁感应和力学综合(导体杆的运动和力的关系、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黄冈中学2008届物理高考复习清单(二)
非重点知识、物理实验
一、复习要点
1、热学
(1)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观点(微观量与宏观量的对应关系、阿伏加德罗常数、油膜法,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分子力的短程性及它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2)温度、热量和内能(判断内能增减的方法)
(3)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类永动机)
(4)气体的压强和状态变化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综合(微观解释、宏观过程的能量转化)
2、光学
(1)光的反射及平面镜成像光路(借助物象关系完成光路)
(2)光的折射、色散和全反射综合(双面折射:平行玻璃砖、棱镜、透明球体的光路特点)。
(3)光的波长、频率、光速的决定因素及关系(区别于机械波)
(4)光的干涉和衍射(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及应用)
(5)光电效应(现象解释、光子说与光子数的计算)
3、原子核原子核
(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α粒子的散射(散射中α粒子的轨迹与受力)
(2)氢原子的能级、光子的发射和吸收(区别一个和一群)
(3)核反应方程(天然核衰变、人工核反应、裂变和聚变)
(4)核反应中的动量和能量,核力和核能及计算(三种射线的分离、云室磁场中α、β衰变的径迹、核力的短程性及特点、质能方程与核能)
4、振动和波动
(1)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中的各物理量变化规律、振动图像
(2)单摆的周期公式及等时性的应用
(3)波动图像(波形平移法和质点振动分析法)
(4)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的综合(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周期性、两图像的区别和联系、多解问题的讨论——传播方向的不确定性、周期的不确定性、波长的不确定性)
二、物理实验
1、完成实验(四个重点)
(1)基本仪器的使用及读数
(2)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
(3)实验步骤的编排和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平均值法和图像法)
(4)实验误差及原因分析(打点计时器的系统误差分析,伏安法、半偏法测电阻的系统误差分析,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系统误差分析,电表改装的系统误差分析等)
2、实验设计
(1)
(2)
(3)应重点复习的实验
a、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包括多用电表)
b、用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测玻璃砖的折射率
c、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测速度、测加速度、测力、测功)
d、利用平抛测速(平抛运动、验证动量守恒等)
e、电阻的测量(伏安法、半偏法、替代法、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计算法)
f、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及各种变式(两不同表、两同种表、一表一箱)
g、电表改装和导体的伏安特性
三、物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与物理思想方法
等效、类比、转化、科学假设、理想实验、物理建模、控制变量、整体隔离、概率统计、合理近似等。
二、探究案例(知识点、重难点、基本方法)
课堂案例:一、功的概念及恒力做功的计算(一课时)
1、功的定义及公式
(1)定义:力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大小的乘积。
(2)公式:
(3)理解:
①功是过程标量、合力的功
②功的正负、物理意义、决定因素
2、功的计算
(1)恒力做功可直接由功的公式计算,也可根据动能定理求解;
(2)多个的总功或;
(3)变力做功可根据功能关系(如动能定理),把求功转化为求能量的变化。
【例1】(恒力功的计算)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一质量为M的带有圆弧槽的物体,槽内放置一质量为m的滑块。现有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M,使m和M一起由静止开始运动时间t,整个过程中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此过程中圆弧槽对滑块所做的功为
A. B.
C. D.
【例2】(功的正负及计算)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先对物体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经时间t后撤去F1,立即再对它施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2,又经时间t后物体回到出发点,在这一过程中,F1、F2分别对物体做的功W1、W2间的关系是
A.W1=W2 B.W2=2W1
C.W2=3W1 D.W2=5W1
3、容易出错的两个问题
(1)功与参考系
【例3】(功与参考系)小物块位于光滑的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从地面上看,在小物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
A.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B.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C.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D.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2)一对相互作用力做功之和一定为零吗?(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冲量比较)
如:
小结:
①一对相互作用力做功之和可能为零,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不为零的原因是物体间发生了相对运动。
②一对相互作用力做功的符号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为零。
4、系统内力做功与能量转化
某同学从一楼走到二楼,楼梯对人做功吗?
【例4】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大小为v.在此过程中,
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
B.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
D.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变式】(系统内力做功与能量转化)一架自动扶梯以恒定的速率v1运送乘客上同一层楼,某人第一次站在扶梯上不动,第二次以相对于扶梯的速率v0匀速上走,两次扶梯运客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牵引力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方法指引: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去理解功。这是一种思维的升华。
【练习】
1.关于摩擦力做功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总是做负功
B.静摩擦力总是不做功
C.无论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都可能对物体做正功,也可能对物体做负功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质点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冲量一定相同
B.一质点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功或者都为零,或者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C.在同样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正负号一定相反
D.在同样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正负号也不一定相反
3.如图所示,木板的质量为M,长为L,木板的质量为m,大小忽略不计。水平面是光滑的,绳子通过定滑轮分别与M和m连接,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木块静止在木板的左端,现用水平向右的力拉木块,使它从木板左端移动到右端,拉力对木块做的功至少为
A. B.
C. D.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始终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斜面向右匀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没有做功
B.若斜面向上匀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做功为mgs
C.若斜面向左以加速度a匀加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做功为mas
D.若斜面向下加速度a匀加速移动距离s,斜面对物块做功为m(g+a)s
5.在加速运动的车厢中,一个人用力向前推车厢,如图所示,人相对车厢未移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对车不做功
B.人对车做负功
C.推力对车做正功
D.车对人做正功
6.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斜面AD与BD自顶点静止开始下滑,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在滑行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别为WA和WB,则
A.WA>WB B.WA=WB
C.WA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与转台之间能出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物体重力的K倍,它与转轴OO′相距R,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物体即将在转台上滑动,在物块由静止到开始滑动前的这一过程中,转台对物体做的功为
A.0 B.
C. D.
课堂案例:二、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两课时)
1、动能定理的内容及理解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①动能是状态标量(总动能与合速度、动能增量与速度增量)
②动能与动量大小的关系
(2)动能定理
①内容: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
②理解:
1°对象是单一物体或可以看成单一物体的整体(不介绍系统的动能定理);
2°表达式是一过程标量式,当所研究的过程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时,应优先选用动能定理;
3°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
【例1】(动能增量与速度增量)一个质量为0.3kg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m/s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Δv和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功的大小W为
A.Δv=0 B.Δv=12m/s C.W=0 D.W=10.8J
2、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
(1)特殊变力的功可由功的公式直接求解(微元思想)
①力的方向不变,大小随位移呈线性变化(如弹簧弹力)
②力的大小不变,方向变化(如圆周运动或往复直线运动中的滑动摩擦力)
③机车恒功率运动,牵引力的功
(2)一般变力的功根据动能定理间接求解
【例2】(微元思想)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竖直杆上套着一个滑块,用轻绳系着滑块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以大小恒定的拉力F拉绳,使滑块从A点起由静止开始上升.若从A点上升至B点和从B点上升至C点的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分别为W1、W2,滑块经B、C两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KB、EKc,图中AB=BC,则一定有
A.Wl>W2 B.W1C.EKB>EKC D.EKB【例3】(变力与恒力)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从P点平衡位置很缓慢Q点,如图所示,则力F所做的功为
A. B.
C. D.
【引伸】若水平拉力F为恒力,结果如何?
【例4】(变力做功)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的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
A. B. C. D.mgR
3、应用动能定理处理多过程问题(与牛顿第二定律比较)
【例5】(动能定理与牛顿第二定律)如图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度为v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动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
A.大于v0 B.等于v0
C.小于v0 D.取决于斜面的倾角
解法一: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求解
解法二:应用动能定理求解
小结:牛顿第二定律解多过程问题必须分过程,因此要了解过程细节,通过中间状态量——速度建立前后两过程之间的联系;动能定理可全过程使用,往往只涉及初末状态而不关心中间状态。
【例6】(多过程问题)如图所示,AB是倾角为θ的粗糙直轨道,BCD是光滑的圆弧轨道,AB恰好在B点与圆弧相切,圆弧的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从直轨道上的P点由静止释放,结果它能在两轨道间做往返运动.已知P点与圆弧的圆心O等高,物体与轨道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物体做往返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在AB轨道上通过的总路程;
(2)最终当物体通过圆弧轨道最低点E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答案】(1);(2)mg(3-2cosθ)
【例7】(过程选择)如图所示,轻质长绳水平地跨在相距2L的两个小定滑轮A、B上,质量为m的物块悬在绳上O点,O与A、B两滑轮距离相等,在轻绳的C、D两端分别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F=mg,先托住物块,使绳子处于水平拉直状态,无初速地释放物块,在它下落过程中保持C、D两端的拉力F不变,不计滑轮处摩擦,求:
(1)当物块下落距离h为多大时,物块的加速度为零?
(2)在上述过程中,克服C端恒力F做的功W为多少?
(3)求物块下落的最大速度vm和最大距离H.
小结:过程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寻找解题所需的中间状态或末状态。
【练习】
1.在离地面高为A处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的物块,抛出时的速度为v0,当它落到地面时速度为v,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则在此过程中物块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等于
A. B.
C. D.
2.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为水平的,其距离d=0.50m盆边缘的高度为h=0.30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出发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
A.0.50m B.0.25m C.0.10m D.0
3.图中ABCD是一条长轨道,其中AB段是倾角为θ的斜面,CD段是水平的,BC是与AB和CD都相切的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以略去不计.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A点从静止状态释放沿轨道滑下,最后停在D点.A点和D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现用一沿着轨道方向的力推滑块,使它缓慢地由D点推回到A点时停下.设滑块与轨道间的摩擦系数为μ,则推力对滑块做的功等于
A. B.
C. D.
4.如图,木板可绕固定的水平轴O转动。木板从水平位置OA缓慢转到OB位置,木板上的物块始终相对于木板静止。在这一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增加了2J。用N表示物块受到的支持力,用f表示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在这一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N和f对物块都不做功
B.N对物块做功2J,f对物块不做功
C.N对物块不做功,f对物块做功2J
D.N和f对物块所做功的代数和为0
5.喷水池喷出的竖直向上的水柱高h=5m,空中有水20dm2,空气阻力不计,则喷水机做功的功率约为
A.100W B.250W C.500W D.1000W
6.一辆汽车质量为4×103kg,以恒定的功率从静止开始启动,经20s到达最大行驶速度15m/s,设汽车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05倍,求:
(1)汽车的牵引功率;
(2)汽车从静止到开始匀速运动时所通过的路程.
【答案】(1)3.0×104W;(2)75m
7.滑雪者从A点由静止沿斜面滑下,经一平台后水平飞离B点,地面上紧靠平台有一个水平台阶,空间几何尺度如图所示.斜面、平台与滑雪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假设滑雪者由斜面底端进入平台后立即沿水平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不变.求:
(1)滑雪者离开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滑雪者从B点开始时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s.
8.质量为m的飞机以速度v0飞离跑道后逐渐上升,若飞机在此过程中水平速度保持不变,同时受到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恒定升力(该升力由其它力的合力提供,不含重力),今测得当飞机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为l时,它的上升高度为h.如图所示,求:
(1)飞机受到的升力大小.
(2)从起飞到上升到h高度的过程中升力所做的功及在高度h处飞机的动能.
9.如图所示,质量m=0.5kg的小球从距地面高H=5m处自由下落,到达地面恰能沿凹陷于地面的半圆形槽壁运动,半圆槽半径R=0.4m。小球到达槽的最低点时速率为10m/s,并继续沿槽壁运动直至从槽左端边缘飞出,竖直上升,下落后恰好又沿槽壁运动直到从槽右端边缘飞出,竖直上升,落下,如此反复几次。设摩擦力大小不变。求:
(1)小球第一次飞离槽上升的高度;
(2)小球最多能飞出槽外几次?(g=10m/s2)
【答案】(1)4.2m;(2)6
10.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放一直角杆AOB,杆的水平部分粗糙,动摩擦因数μ=0.20,杆的竖直部分光滑.两部分各套有质量分别为2.0kg和1.0kg的小球A和B,A、B间用细绳相连,初始位置OA=1.5m,OB=2.0m.g取10m/s2,问:
(1)若用水平拉力F1沿杆向右缓慢拉A,使之移动0.5m,该过程中A受到的摩擦力多大?拉力F1做功多少?
(2)若小球A、B都有一定的初速度,A在水平拉力F2的作用下,使B由初始位置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0.5m,此过程中拉力F2做功多少?
【答案】(1)8.0J;(2)6.8J
探究案例:三、高考物理实验的创新探究
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课本实验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基本实验原理和物理量的常用测量方法,会编排实验步骤,会控制实验条件,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会分析实验误差,从而培养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和归纳,使学生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方案,采集数据,科学评价等,灵活运用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提高综合创新能力.
1、立足课本实验原理,注重测量方法创新
高考实验试题所涉及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都来源于课本.课本学生实验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蕴含着科学创新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石和源泉.因此,在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和着力挖掘课本中的创新点,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测量常见力学量和电学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熟练掌握,融会贯通,从而实现迁移.如:力学实验中的转化法、放大法、留迹法;电学实验中的伏安法、替代法、半偏法等.
【探究1】(2007年·上海物理卷第15题)为了测量一个阻值较大的末知电阻,某同学使用了干电池(1.5V),毫安表(1mA),电阻箱(0-9999),电键,导线等器材.该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a)所示,实验时,将电阻箱阻值置于最大,断开K2,闭合K1,减小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1=1.00mA,记录电流强度值;然后保持电阻箱阻值不变,断开K1,闭合K2,此时电流表示数为I2=0.80mA,记录电流强度值.由此可得被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____.
经分析,该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中电源电动势的值可能与标称值不一致,因此会造成误差.为避免电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又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实验电路,实验过程如下:
断开K1,闭合K2,此时电流表指针处于某一位置,记录相应的电流值,其大小为I;断开K2,闭合K1,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__,记录此时电阻箱的阻值,其大小为R0.由此可测出Rx=___________.
【试题设计思想】本题考查电阻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测试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和实验迁移能力.试题设置两个对比的实验方案,要求学生理解所用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并从实验误差的角度对实验方案作出科学的评价,进而得出合理实验结论.
【命题趋势与思维拓展】纵观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不难发现:把难点设置在原理理解(或设计)和方法选择上是实验试题的一种最常见的命题方式.这类试题的条件设置和设问角度具有鲜明的特点:①给定实验电路和操作步骤,要求领悟和解读实验过程,理解实验原理和测量方法,得出实验结论并作出评价;②给出实验目的和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要求在特定实验条件下选择器材并设计一种符合要求的简单实验方案.
实验原理和方法是完成和设计实验的核心,也是进行实验的依据和起点.它决定了应选用(或还需)哪些实验器材,应测量哪些物理量,应如何编排实验步骤;而实验原理的设计和实验方法的选择又往往依赖于所提供的实验条件(如器材)和实验要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进行实验设计,要根据实验条件及要求,遵循精确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合理设计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案.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应对高考实验设计,首先要瞄准试题的命题点,然后通过改变条件设置和设问角度进行典型例题的剖析,组织针对性对比训练,使学生领会并掌握实验条件和实验要求与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之间的依存关系,从中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
【探究2】(2007年·山东理综卷第8题)检测一个标称值为5Ω的滑动变阻器.可供使用的器材如下:
A.待测滑动变阻器Rx,全电阻约为5Ω(电阻丝绕制紧密,匝数清晰可数)
B.电流表A1,量程0.6A,内阻约为0.6Ω
C.电流表A2,量程3A,内阻约为0.12Ω
D.电压表V1,量程15V,内阻约为15kΩ
E.电压表V2,量程3V,内阻约为3kΩ
F.滑动变阻器R,全电阻约为20Ω
G.直流电源E,电动势3V,内阻不计
H.游标卡尺
I.毫米刻度尺
J.电键S、导线若干
(1)用伏安法测定Rx的全电阻,所选电流表为__________(填A1或A2),所选电压表为__________(填V1或V2).
(2)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并根据所画原理图将下图中实物连接成测量电路.
(3)为了进一步测量待测滑动变阻器电阻丝的电阻率,需要测量电阻丝的直径和总长度,在不破坏变阻器的前提下,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所需器材和实验步骤,并给出直径和总长度的表达式.
【试题设计思想】本题以课本学生实验为原型,考查伏安法测量电阻实验中的器材选择、电路设计和实物连线,测试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试题设问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能有效地检测学生运用和迁移知识的能力;试题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和开放性,给学生预留一定的创新空间,解答过程和答案多样化,能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思维拓展】
电学实验的器材选择和电路设计,一般从测量电路入手,按照先测量电路后控制电路的程序进行分析,其基本思路可用以下框图表示:
在高考实验复习和训练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所给仪表的参数和实验要求.
(1)电表选择:①电表精度:选择电表时应先估算待测电流或电压的最大值,为了使测量有尽可能高的精度,根据估算结果选取符合要求且量程较小(精度较高)的电表;②电表配置:为了减小电表读数引起的偶然误差,要考虑电表间、电表与电源间(保护电阻)的配置是否合理,测量时各电表的最大偏转量都应接近量程.
(2)滑动变阻器的选取与分压、限流电路控制:控制电路的设计应能保证电路安全,并通过调节能方便地测量多组实验数据,它取决于滑动变阻器的全电阻与待测电阻的关系.①实验要求待测电阻两端电压从零开始连续变化时,应分压;②当变阻器全电阻远小于待测电阻时,限流不能保证安全(即限流电路中的最小电流超过电表量程或用电器的额定电流)或限流能保证安全,但变阻器调节过程中,电表读数变化不明显,不满足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要求,应选用分压;③当变阻器全电阻远大于待测电阻时,无论限流还是分压都无法进行有效调节,不宜选用;两者较接近时,才可考虑限流.
2、倡导实验自主探究,注重信息处理创新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注重探究能力培养,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在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加大了考查力度,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提出创新观点(或问题)、掌握创新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探究3】(2007年·江苏物理卷第13题)如图(a),质量为M的滑块A放在气垫导轨B上,C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到传感器C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滑块A的位移-时间(s-t)图象和速率-时间(v-t)图象.整个装置置于高度可调节的斜面上,斜面的长度为l、高度为h.(取重力加速度g=9.8m/s2,结果可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现给滑块A一沿气垫导轨向上的初速度,A的v-t图线如图(b)所示.从图线可得滑块A下滑时的加速度a=______m/s2,摩擦力对滑块A运动的影响________.(填“明显,不可忽略”或“不明显,可忽略”)
(2)此装置还可用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时通过改变_________,可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实验时通过改变_________,可验证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3)将气垫导轨换成滑板,滑块A换成滑块A',给滑块A'一沿滑板向上的初速度,A'的s-t图线如图(c).图线不对称是由于_______________造成的,通过图线可求得滑板的倾角θ=___________(用反三角函数表示),滑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__.
【试题设计思想】本题情景设置新颖,体现现代科技在物理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侧重考查实验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等知识,测试完成实验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试题通过图象给出实验数据,要求学生能提取和运用有效信息解答相关问题,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并作出科学评价.
【命题趋势与思维拓展】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数据采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方法等要素,图象和图表是给予信息的常用途径.以此为命题点的实验试题能有效鉴别学生探究技能的高低,因此经常出现在高考试题中,近些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这类试题更受到广泛的关注,它必将成为高考命题的一种新趋势.
应对这类试题,首先要挖掘课本中有关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题材,如:纸带的数据处理——逐差法(平均值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图象法;用图象法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等.通过典型题材的剖析,使学生领会数据处理的全过程,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典型题材的辐射作用,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与此同时,要精心编排适量的同步训练题,检查发现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力求落实到位.
3、感悟题设背景材料,注重实验情景创新
选取全新的背景材料,创设全新的实验情景,是近年来实验命题的一个新的生长点.这类试题信息阅读量大,综合性强,设问角度灵活多变,能力要求高,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好地考查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
【探究4】(2007年·全国理综第22题第(2)小题)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2和v1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
(1)P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
M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
N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
(2)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设计思想】本题以新材料弹性碰撞为背景,以信息给予的方式入题,要求学生获取并运用新知识,迁移课本学生实验方法,解答实验新问题。测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探究5】(原创题)如图(甲)表示某电阻R随摄氏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中R0表示0℃时的电阻,k表示图线的斜率.若用该电阻与电池(E、r)、电流表Rg、滑动变阻器R′串连起来,连接成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用该电阻做测温探头,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于是就得到了一个简单的“电阻测温计”.
(1)使用“电阻测温计”前,先要把电流表的刻度值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值,若温度t1<t2,则t1的刻度应在t2的________侧(填“左”、“右”);
(2)在标识“电阻测温计”的温度刻度时,需要弄清所测温度和电流的对应关系.请用E、R0、k等物理量表示所测温度t与电流I的关系式t=____________;
(3)利用温度和电流的对应关系计算温度,需要知道电流表的内阻Rg.现要精确测量电流表的内阻Rg(约为200Ω),实验室备有下列可供选用的器材:
A.电阻箱R1(0~99.99Ω);
B.电阻箱R2(0~999.9Ω);
C.滑线变阻器R3(0~20Ω);
D.滑线变阻器R4(0~20kΩ);
此外,还有电动势合适的电源、开关、导线等.
①请在方框内设计一个用“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Rg的电路;
②在这个实验电路中,电阻箱应选________;滑线变阻器应选_________.(用器材前的字母表示)
【试题设计思想】本题选材于新课程标准物理实验示例,属自行开发和探究的实验项目。要求通过解读题意、读图识图,理解测温电阻的特性和电阻测温计的测温原理,能用半偏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测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电阻测温计实质上是一种热电传感器,它能把热学量(温度)转化为电学量(电流),理解这种测温仪器的工作原理,筛选、提取并运用解题所需的有效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命题趋势与思维拓展】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高考实验试题正逐渐向课题化方向延伸,这种延伸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在探究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情景创新类实验试题应适当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情景创新类实验试题的选材应贴近课本、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而不能盲目拔高.实验复习过程中可重点关注教材中探究性实验和课题研究.
创新是高考永恒不变的主题,它为命题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注入了不竭的活力.探究高考实验命题特点和命题规律,充分挖掘教材实验和课题研究中的创新素材,必将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高考实验复习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2007年湖北省高考理综物理阅卷体会
浠水县第一中学 陈 智
本人有幸参加了2007年湖北省高考理综物理部分的阅卷工作。这次的阅卷经历让我切身体验了高考阅卷过程,直接看到了考生答卷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也让我明确了今后教学改进的方向。
一、阅卷过程科学严密,评分结果客观公正。
2007年高考湖北省所有上阅卷。其中物理主观题由省考试院组织武大和武汉理工大的教师、部分中学教师及在读研究生在网上阅卷。阅卷前阅卷组确定答题卷上的试题切割方案,本次的切割模式是4个主观题每题切割成1个评分块,每块由一个评分组(故又称题组)评分。题组组长、副组长都由大学教授担任。组长在调阅部分答卷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考试中心提供的评分标准(国标)初步制定出细化的评分细则、给分点(一般每题有三个给分点),并确定评分允许误差。在正式阅卷前,题组组长先带领本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国标和细化的评分细则,再开始试评,试评时的评分不会记录,该过程是让阅卷人员熟悉评分细则、掌握评分尺度,发现新的情况。在试评后题组组长会结合试评过程中出现的情况确定最终的评分细则(省标)。
在正式阅卷过程中实行的是“四评”模式,即每份试卷由两位阅卷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独立地按评分细则评出分数(2评);若两位阅卷人员所评分数差值在事先制定的评分误差内,则取二者分数平均值作为该卷实际得分;若二者分差超过了评分误差则该试卷由计算机随机发送到第三位阅卷人员(3审);若第三位评出的分数和前两者中某位评出的分数差在评分误差内,则取这两位的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该卷实际得分;若三人的评分找不到两个分数在评分误差内的,则该卷由计算机自动传送到题组组长那里(4仲裁);由题组组长直接判定该卷最终得分。
除了上述科学的阅卷流程对阅卷质量有根本保证外,在阅卷过程中电脑软件对阅卷质量的全面统计又能进一步保证评分的客观公正。
在阅卷过程中电脑软件会统计每位阅卷人员的阅卷数量、阅卷速度、吻合指数(自己的评分和别人评分的一致性)、有效度(自己所评分数作为最终得分的比例)、自评指数(同一份试卷自己两次评分的吻合情况),所评出的分数中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这些指标完全公开,能很好地控制阅卷速度、和以致性。
二、部分答卷凌乱随便,卷面失分惨痛可惜。
在阅卷过程中感觉失分较多的试卷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是思维凌乱。考生答卷上的答题情况是考生思维过程的记录。从失分严重的答卷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类考生在答题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路,就匆忙作答,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这样一方面搅乱了考生自己解题的思路,致使一些重要的解题条件和关系遗漏,导致不能将题目完整解答出来;另一方面也极易使阅卷老师评分时找不全得分点出现评分遗漏。如:不少同学解答24题时,先写出“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小于45 ”的判断条件,再写绝缘球和金属球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和能量关系,而习惯的写法是依据物理情景按物理过程发生的时间先后写出物理过程中的物理量间的关系。本题的三个评分点依次是“碰撞后两球的速度”、“释放前和n次碰撞后绝缘球的势能(高度、系统损失的能量)比”、“符合题目要求的的判断条件”。
二是表述不准确。有两种形式的表述不准确,其一是考生在解答填空题和问答题时,对问题的要求不敏感,答案不能紧扣问题,甚至答非所问。如22题第二问中填充“P、M、N各是什么位置”时没有指出是哪一步骤中哪一个球的落点,或只是说明其中一项;对实验原理的解答考生没有详细地写出利用平抛运动测速度的公式,只是提到平抛运动测速度;对小球落点和抛出点的水平位移与小球质量的关系不会分类说明,而是直接给出“有关”或“无关”的定性答案,再分述。其二是解答中所写物理量和公式与题目中的已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混乱,或毫无关联,这种情况失分最为惨痛。
三是书写不规范。主要是物理量的符号、物理量的单位没有按题目或教材要求书写,不习惯写公式,直接用数字运算式代替公式,或字母数字混杂在一起,看不出式子的物理意义。
四是潦草无格式。有部分试卷字迹过于潦草,以致阅卷老师要几个人共同猜测书写内容,在辨别不清的情况下失分可想而知。较为普遍的是考生在解答物理问题时,不知道物理题的格式。有的答卷通篇下来几乎没有汉字,更不用说所写公式是针对哪个研究对象、哪段物理过程,所用字母指的什么量,这样的解答如何让评卷老师看得懂,那又怎么谈得分?!
三、教学过程应规范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恒常。
反思失分考生的答卷,感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提供给学生的练习和试题应该力求严谨,不能出现模糊语言和不清晰的物理情景,以免搅乱学生的并不牢固的物理思维;在讲解物理问题时应注意讲清分析思路和答题思路,不能相互取代,或缺失,以便让学生既能分析,又会表达。二是提供给学生的答案必须规范(一般说来,规范的答案应该包括必要的语言叙述、与题目已未知量相关的公式、简约的结果和正确的单位;其中语言叙述是说明公式针对哪个研究对象在哪个过程中遵循的规律,以及公式中应用的符号的含义,必要时要画出受力图和运动示意图辅助说明。)使得学生有范例可效仿;同时要在课中以身作则,规范板书,规范解答过程,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三是严格训练,自始至终不弃。平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要从严要求,真正做到有错必纠,并指出原因。而且要摈弃平时随便,到考前强化,其实这种短期训练得到的规范意识在高考的压力中会被学生抛到九霄云外,动笔就回到了平时最习惯的“随心所欲”的状态。所以规范应该应成为由长期不懈的练习而形成的习惯,而不应该是靠几次的说教而留下的一点意识。
以上就是本人在2007年高考阅卷中的一点体会,说与同行,以供参考。
题号 22 题 (17分) 23 题 (15分) 24题 (18分) 25题 (22分) 主观题(72分)
平均分 5.78 10.28 3.89 3.17 23.12
平均难度 0.34 0.69 0.22 0.14 0.32
2007届高三物理备考总结
湖北省武穴中学 郑锦彪 梅先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06-2007学年,我们高三物理组十名同志在学校、年级组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务处,教科所和兄弟组的大力协作下,发扬团结、实干的优良传统。经过一年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07年高考,学科总评在黄冈市各县一中名列第一,回顾一年来的工作,特总结如下:
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06年高考,我校成绩有所滑坡。面对社会压力,全校上下痛定思痛,认真总结了得与失,认为应注重备考细节,加强理综备考力度。而理综中的物理部分,大部分学生感到畏惧,因此学校、年级领导极为重视,陈校长、许校长和年级陈主任多次深入集体备课会,共同探讨问题、寻求思路,并给老师们鼓气,使我们在感受压力的同时,也深受鼓舞。可以说,07年高考的胜利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鼓励。
二、顽强的作风和强烈的团队意思
回顾这艰难的一年,我们深深体会到“团结、奉献、拼搏、求实”的武中精神。06年高考的失利,使我们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本届学生基础较弱,差生多。但我们毅然选择了面对。一年来,我们始终在努力赶超,一点点的缩小与兄弟一中的差距并最终实现了超越。在这期间,我们也体会到失利的痛苦和工作的艰辛,个中滋味,只有我们最清楚,但是任何困难都没有击跨我们。事实也证明,武中物理组是一支作风过硬的队伍。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点在我们组得到了很好的体现。07届高三物理组共十人,老中青结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坦诚相待,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彼此取长补短。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柯冬牛、陈定尧毫无保留的把多年经验传给青年教师,起到了良好的传帮带作用。中年教师张冉、伍卫东、贺永生、曾秋风、何奇等人是组里的骨干,承担了大量的任务,却从不叫苦叫累。年轻老师也如初生牛犊,干劲十足。全组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气氛融洽、和谐。可以说精诚团结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保证。
三、科学的方法和得力的措施
回顾06-07学年,我们深深体会到科学的方法和得力的措施对最终的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们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备课组作用,群策群力
每周一,全组在一起备课。备课会上,大家集思广益,一起认真分析考点、重点、难点,确保不留盲点。发现什么问题,还是忽有灵感,都会提出来,大家讨论,大家共享。我们可以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但问题由此而得到解决,我们的心情是愉快的。同时,我们做到教学进度、内容、重点难点、典型例题、主要习题五统一。对自习的分配、理综试卷的组卷、评卷等工作、都能跳出小组范围,以大局为重。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环境是和谐的,斗志是昂扬的,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了集体的作用。
2.工作具有提前性,时间安排合理
刚进入高三我们就一起制定了工作计划,各项工作提前进行了合理的安排。第一轮复习在07年3月15日结束。然后是持续到4月20日的专题复习。5月20日结束第三轮复习。这期间,为了调节学生的生物钟,让他们提前适应高考模式,经学校协调,特意将理综时间安排在上午,利用这段时间,我们组织了一些适应性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5月20日至高考前,年级组织了一次大型适应性考试。另外,我们组织学生查漏补缺,进行心理调整。高考前几天,又组织全年级学生分批到实验室进行操作,对学生反映较难的实验如示波器,我们进行了重点布置,讲解原理,并手把手地教他们调试使他们在面对实验部分时心里有底。
3.自编复习资料,精讲精练
市场上的教辅资料多如牛毛,鱼目混珠,为了使复习更有争对性,结合本校特点,我们先由老师初步筛选一部分参考书,然后对所复习的知识,从内容到例题到方法,到习题、到检测一一推敲,编辑适合我们学情的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二轮复习资料,针对学生的情况,在把相关专题复习完以后,我们又编辑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弹簧问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三个专题,并进行了强化训练。
第三轮复习,组里组织老师按照高考“8+1+3”模式,精心组编了几套适应性练习,练习中一是关注重点、难点,二是针对学生实际,关注他们的易错点,通过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全批全改与面批面改相结合
06年高考的失利,使我们认识到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要真正地了解他们的难点和易错点。所以,对所有的练习和考试我们做到了全批全改。高三理科共二十个班,每人两个班,一百多名学生,而且不少老师还兼任校、年级领导和班主任,工作量相当大。但是不管多累,老师们坚持到了认真批改每一次练习,每一道题,整整一年,面对高三的大训练量,我们始终做到批改好每一名学生的每一次练习,有时晚自习做了作业,第二天上午要评讲,老师们便熬夜批改完,非常辛苦,但从没一个人叫苦叫累。
同时,为了进一步把工作做细致,我们实行了面批面改,把学生叫到面前,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虽然这样更累,但看到学生有进步,我们心里是快乐的。
5.注重细节,逐步完善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认识到要想让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光熟练掌握知识点和解题规律是不行的,还得注重细节。如答题的规范性和卷面的整洁性等。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注重规范性,我们采取三方面结合,一是由高考阅卷老师举行电视讲座,向全年级学生讲解怎样规范答题;二是由任课教师在班上多强调,对一些答题不规范的学生实行面批面改,不断地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三是年级在组织大型考试时严格要求。
为了使学生都能保持卷面整洁,我们自高三上学期便实行电脑阅卷,并且把学生分批带到机房让他们观察经扫描仪扫描后的试卷效果,使他们意识到卷面整洁的重要性,然后在平时的练习和测试中严格要求。经几个月后,大多数学生的卷面都有了很大改观,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
同时,在平时的备课会上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什么问题便利用自习和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疏通,努力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焦虑和对物理学科的畏难情绪,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紧张备考中。
一系列的对细节的修正终于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令我们很受鼓舞。
四、几点不足
纵观本学年的高考复习工作,我们深感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与兄弟学校的交流不够。
2.后进生的工作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仍在摸索中。
3.理综的答题技巧问题应有突破。
4.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畏惧心理仍然存在,如何调节较难处理。
回顾艰辛的一年,我们感触良多,也意识到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如今面对新的学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发扬物理组的优良传统,肯吃苦、勤钻研、积极努力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自信·努力·成功
蕲春一中:张春芳
回首一年的历程,自觉可总结之处很多很多,但不知从何谈起,又觉皆为平凡小事,不屑一提。然而蕲春2007届毕业生,是上、下领导最担忧的一届,是家长们最牵挂的一届,是老师们压力最大的一届。正因如此,上至市教科院,下至学校领导。各级领导共同关注,共同关心,以及全体同仁呕心沥血,发奋图强,才取得了这样的点滴的成绩,其中的艰辛,让人感慨万千,难以言表。今借此东风,与各位交流,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不到之处,还望各位见谅。
一、明确目标,增强信心,自加压力
这届学生底子薄,优生流失多。学校领导非常着急。在早自习、晚饭后,经常看见董来国校长亲自到各班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情况,分管教学的操春和校长,几乎听完了全体高三老师的“推门课”,听后与老师交流。领导的身体力行,感染了每一位老师。大家深知“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必然不成功。”针对现状,发奋图强,顽强拼搏是必然的出路。
“自信创造奇迹,拼搏续写神话”;“好男儿,踌躇满志,你能如愿,真巾帼,灿烂扬眉,我能成功……”诸如此类,激进的标语,在高三教学楼随处可见,“我行、我能、我一定成功”在师生中已经形成了上、下一致的动力源泉。
在3+X高考模式中,理综犹显得格外重要,可以说,一个学校高考成与败在理综,理综的成与败在物理,物理理所当然是老大哥。而往往学生基础不好的是物理,最难学的是物理,女生成绩的提高还是靠物理。那么我们作为物理教师,应深知肩上责任重大。成绩差,不要紧,就怕没信心,而最可以的是老师失掉了信心。为此,我们在集体备课会上,经常还要探讨针对本届学生,如何改良我们的教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拿好病症,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学有学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生不同。为了更全面了解本届学生心理特征,我们在进入高三复习时设置了20道选择题的问卷调查,诸如,对学物理的态度、看法,对老师的要求,对训练题难易程度的要求等等,抽样分析,90%的同学进入高三,都有想学好而担心学不好。究其原因,有的是方法问题,有的是知识网络不牢靠,部分章节学得不扎实,女生多表现为知识的整合能力差,自信心不足。
病症找到了,该怎么下药?我们通过集体研究决定,尽管各班都存在学生参差不齐现象,但一轮复习目标必须定在中等偏下的学生上,狠抓基础、抓重点、抓薄弱环节,不遗漏一个考点。在高三物理办公室,最醒目的是墙上放大张贴的131个考点。老师有意无意在总在看着考点,想着考点,集体备课时,研究考点曾经怎么考过?还可能会怎样出现?
对于学习方法有问题的同学,大多表现为:“只埋头拉车,不抬着看路”,因为做题而做题,路做完了,事儿就完了,题做不到,也就算了,等老师讲,如果能问老师或同学,也只是问怎么做?而不去想为什么这么做?成绩老是上不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常出一些“形相似而质不同”,“意相近而问相远”,陈题翻新等形式训练题训练。而有意识将这部分学生试卷重点评阅,再个别辅导,指出其应改进的方法问题。
对于那些有部分章节薄弱的同学,老师牺牲休息时间不计报酬,晚饭后对学生个别辅导。高三物理办公室,最常见的一道景观就是经常出现几个老师同时在辅导各自的学生,难免相互干扰,有时不得不借用其它办公室,来进行针对性辅导。
对于女生学习物理困难,我们作为课题来研究讨论,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满意的途径,但我们做了一些具体工作。
学风的好坏决定于班风,而班风的好坏主要因素决定于女生,而班上女生所占比例较以往相比,正在增大。如果女生都在认真埋头学习,班上学习风气、学习环境岂能不好?为此,我们通过召开女生会议,个别谈心方式,帮她们解决问题。比喻,我所带的三(8)班女生王茜,该生生性胆小,还有些娇气,做训练题时,顺手的时候,做得很好,也很规范,不顺手时做得一团糟。这说明有些章节明显有漏洞。通过个别辅导和谈心,物理成绩上升很快。但在四月底,她突然说,老师我学不倒物理,好像什么题都不会做,头脑一片空白。针对这种情况,我仔细分析,我认为是考前焦虑症,但也不全是,因为她只对物理科出现这种现象。经过分析,我认为这是对物理成绩期望值过高,碰到难题时,因焦虑过度而引起的症状。于是,我帮她树立信心,重新回顾知识网络,度过难关。这个当初花钱买进一中的线下生,今年高考以596分成绩考入武汉大学。诸如此类事情,各班均有几类。女生学习物理,最关键可能就是信心不足,思维零碎。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帮她搜理,帮她建立知识网络。树立“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的信心。
三、团结一致,克难奋进,全力备考
我们高三物理组是一个团结有活力,善于创新、富有责任心的集体。老师们认真吃透“两纲”(教学大纲,高考考纲),研究“两题”(近三年高考题和各地模拟题,特别是北京和武汉模拟题),分析重点、难点、分析高考动态。通过对有关高考信息的及时分析和筛选。我们正确地把握了复习的方向,避免了教学时间和其他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复习课针对性、实用性和高效性。为了突出重点、难点、不遗漏考点。我们制定了《考点考查一览表》放大张贴于墙上。内容有:纵向是命题人、审题人;横向为题号从14题至25题;表格内容为考点(即每道题训练了哪些考点)。这样做不仅督促了人人必须参加命题、审题,而且命题质量要求高。还可以发现哪些重点考点训练少了,哪些考点没到位。遗憾的是,今年我们已经意识到了示波器实验复习不够,在5月份时,因为我们认为只能考查面板上旋钮的应用。并要求各位老师将示波器在各班进行了演示,但因深度不够,失之失臂。
在解题规范化上,我们也下了功夫。首先我们要求老师出的试题质量要高,卷面整洁、美观、规范,这样的试卷到了学生的手上,学生才能做得顺心,完成得美满。否则会影响部分学生的情绪,特别是临近高考,还可能诱发考前焦虑症。我们还总结了解题规范要求16条,印发给每一学生。减少了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总之,高考是一个系统工程,哪个环节都疏忽不得。与兄弟学校相比,我们还相差甚远。我们深知,任重道远。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07届高三物理备考教学体会
黄梅三中 邹美满
紧张而充实的07届高考已经成为过去,08届高考复习又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回顾刚刚过去的一个学年,我们高三物理组全体同志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导处、教务处和高三年级组的正确指挥下,团结协作,奋力拼搏,苦干加巧干,针对2007年高考考纲及高三物理的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认真地备课,讲课,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坚持集体备课,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学大纲,做到有的放矢.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终于在07年高考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回首过去的一年,各种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千言万语,概括成下面几方面的体会:
1、 领导的重视、正确的制度是做好工作的有力保障
我们学校从校长到老师对物理学科的教学非常重视。我们认为在理科高考中,“得理综者得天下,得物理者得理综”,因此无论是在师资配备上、课时安排上,还是资料的征订与使用、考试与阅卷等各方面都对理综学科特别是物理学科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师资配备上,我校实行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没有什么照顾与面子可讲;在课时安排上,物理学科的课时是仅次于数学学科的;在资料的征订上,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订一本本学科的报刊杂志,并且年级组基本把市场上出现的复习资料与试卷都买了一套回来供老师参考。所有这些措施,使我校的物理学科的教学有了硬件上的基本保障。
2、 优良的道德品质、崇高的敬业精神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有人说:教师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事业,职业为了谋生,而事业就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献身精神。我们深深体会到这种观点的震撼人心的含义。我们07届高三物理组共有7位物理教师,他们当中既有工作几十年的老同志,也有刚出茅庐的小伙子,他们个个都十分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桃李满园为目标。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是我们的基本要求。有的教师带了三个班的物理课,还兼任班主任工作,整天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说不苦不累是假的,但我们都充满干劲,也充满信心,没有谁打退堂鼓,个个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正因为我们的物理教师有了这种崇高的敬业精神,才使我校的物理教学有了希望。
3、 过硬的业务素质、扎实的工作作风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我校的物理教师都不是名牌大学毕业,我们先天不足后天补,我们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学习,我们有很强的危机感。每个人都在加紧自学,总怕落后于社会,落后于时代。我们有很多物理老师,平时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看书、做题。我们07届高三物理组7位物理教师中,只有一位老师是新手,其余的都是上过多轮高三的有经验的教师。因此,我们的老师,可以说,每个人的业务素质都是过硬的。但是我们并没有搞经验主义,并没有吃老本,而是以冷静的思想分析高考的新形式,分析学生的现状,做出正确的判断,实事求是的搞好复习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在备课、上课、辅导、练习批改等方面一丝不苟。而且,我们虚心学习,认真钻研,深入学生,全方位辅导,以饱满的情绪、青春的活力感染、感召着每一位学生。正是如此的工作作风,深受学生的好评。正因为我们的物理教师有了扎实的工作作风,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团结协作、发挥众人的智慧是做好工作的保证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点我们高三物理组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我们高三物理组,大家都非常团结,君子之交,坦诚相待,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彼此取长补短,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管是备课、上课、还是辅导出现什么问题,还是忽有灵感,都会提出来,大家讨论,大家共享;我们每周有一个单位时间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上,我们可以为一个问题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但问题由此而得到解决,我们的心情是愉快的;在办公室、在路上我们都随时会讨论物理问题。到办公室问问题的学生可以不分彼班此班;自习的分配、理综试卷的组卷、评卷等工作上,都能跳出小组范围,以大局为重。我们高三的物理老师使用同样的教案、做同样的试卷、讲同样的题目,教师之间以老带新,使年轻的教师更快的成长起来挑大梁,使有经验的教师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始终充满斗志。每次考试,我们各班的学生成绩都比较平衡,要说哪个班学生的成绩好点,往往是因为那个班学生的素质强些,我们常常戏言:“高徒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