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九中学 祁海宾
【教材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从教材编排看: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另外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因此《平面镜成像》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旧教材中,本节要求知道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平面镜的应用,初步了解虚象的概念。从知识和技能方面看,新教材和原来差异不大,增加了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旧教材这部分选学)。但是,新教材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和信息的记录,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所以,必须把握好这个学习环节,使学生懂得替代法,懂得根据自己的设想去设计和进行实验,从而了解物理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学生现状】( 认知基础、认知特点、认知规律)
学生刚刚学习过光的反射定律,对光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些了解。但是学生对光的了解大部分都只是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高度。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立足在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的思路上。在复习上节课基本概念(如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等)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首先从学生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出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兴奋状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物理。
【学法】
质疑、探究、观察、讨论、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②.了解平面镜成虚象,了解虚象时怎样形成的
③.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④.初步认识凸面镜与凹面镜作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②.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象的含义
③.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 对虚像的理解
【教学准备】
演示用: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原理图 多媒体课件 球面镜 平行光源
学生用:薄平板玻璃 大小相同的物体 方格纸 刻度尺
【教学过程】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说 明
复习导入新课新课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人眼为什么能看到物体?用我国古代应用平面镜的事例引入,请几名学生上前来悄悄地照镜子,进行心理暗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踢——平面镜成像。多媒体展示几幅平面镜成像图片,利用图片介绍物和像,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有类似的成像现象吗?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实验:【准备】在方格纸上中间画一条线,把平板玻璃竖立在中线上。【实验步骤】①.在纸上一方任意放置一物体,用笔记下物体位置,观察玻璃后面的像。②.用手在玻璃后面摸一摸是否有物体存在,再拿一张白纸在像的位置附近移动,观察纸上是否有像。③.拿另一个物体放在玻璃后像的位置处,直到看上去跟像完全重合,记下此时这个物体的位置。④.改变物体的位置,再做一次这个实验。⑤.取下实验用纸,沿交界线对折,研究物体与像的关系。教师巡视、启发、指导。根据实验数据总结:蜡烛像的大小与物相等。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归纳实验结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和发言,师生一起归纳小结:虚象、等大、等距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纸条模拟演示,突破难点——虚象的概念。平面镜的应用:介绍我国平面镜应用的悠久历史平面镜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讨论:请位同学上来,让视线与讲台平齐,你能看到讲台下放的什么东西吗?提供一面镜子,谁能帮这位同学看到?STS 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的作用:发散光线演示凸面镜对光的发散凹面镜的作用:会聚光线演示凹面镜对光的会聚课堂测评与小结:课堂5分钟测评测评反馈,师生共同评讲矫正。请学生小结。 思考、回答获得心理满足,提高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观察,自由举例回答明了方法步骤,两人一组,动手做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讨论,举手发言,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观察、直觉思维,理解虚象的概念。讨论: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发言:举各种例子,越多越好。思维发散,学以致用。讨论归纳出本节的知识构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学生对平面镜司空见惯,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本课在导入新课时采用了心理暗示的方法,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受到精神鼓励。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及现象的实用性和普遍性,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像”的了解,这样既避免了解释“像”是什么的困难,又对什么是“像”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采用纸条模拟光束的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象的概念。与此同时,用折模拟的方法既直观、形象、快捷、准确又充分运用了直觉思维。在STS部分,主要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凸、凹面镜的作用。其成像特点和各类用途主要通过课后探究和资料搜集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