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里的沙 教案 教学目标:1.能对沙、食用油是否溶解在水中做出简单猜想。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沙和食用油不溶解于水的现象。3.能简单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物质在水中不溶解的现象。4.培养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的好习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教学重难点:重点:沙和食用油很难溶解在水里。难点:理解沙不溶于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清水、烧杯、玻璃棒、沙子、铁粉、木屑、小米、食醋、小苏打、茶叶。2.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教材图片创设情境:“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在玩沙子)“沙子能溶解在水中吗?”(......)2.教师利用谈话法,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回忆来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玩过沙子吗?怎么玩的?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呢?”“原来玩沙子这么有意思啊,这节课让我们就一起来玩沙子吧!”3.教师通过提问直接形成探究的问题:“同学们,谁玩过沙与水混合的游戏?沙能溶解在水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沙与水混合的游戏吧。”二、探究与发现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猜想。师:“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沙会在水中溶解吗?”2.小组讨论:借助已学过的溶解方法,探究讨论怎样做沙子能否溶解在水中的实验呢?(教师提示学生:玻璃棒用过后要擦干才能再次使用。既要观察沙、食用油在水中的变化。)3.实验探究:实验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到《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记录时教师问题引导学生分段观察进行。师:“请仔细观察在没有放入水中之前的沙和食用油”师:“放入水中搅拌几下,再观察沙、食用油在水中的样子和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师:“等水静止了,再观察沙、食用油的样子和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4.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会表达实验操作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充分理解溶解的含义。5.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将沙或食用油放入水中的现象与盐或糖放入水中的现象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沙和食用油很难溶解在水里。6.反思评价:以小组为单位,对本节课的活动进行自我反思。三、应用与拓展1.出示食醋、小米、木屑、小苏打四幅图,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会溶解的含义。师:“下面哪些物质在水中不能溶解?”(师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观察进一步体会理解)2.借助活动手册,让学生对物质进行溶解与不溶解进行分类。3.得出结论:溶解于水的:小苏打、苏打、食醋、白糖。不溶解于水的:小米、茶叶、铁粉、木屑。4.拓展延伸,请学生列举生活中能够溶解或是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知识迁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