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感官感知并描述空气的特点。2、能用实验证明空气与水的异同点。科学知识目标:能具体说出空气具备的基本物理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2、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在学生学会运用感官观察物质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可以观察到不可见物质的科学研究方法。这可以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能用感官感知并描述空气的特点。教学准备:学生:小杯子、塑料袋、扇子、粉笔头、气球、吸管、食醋教师:橡皮、新铅笔盒、一杯奶,一杯醋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创设情境1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几件很重要的礼物,就装在这个神秘的盒子里,到底是什么礼物呢?谁愿意上前来摸摸看。2、请4位学生台前摸物品。第一位学生会摸到新铅笔盒,问同学们形状,颜色,气味。第二学生会摸到橡皮问同学们形状,颜色,气味3、再请两位同学台前摸物品。问同学们形状,颜色,气味。第一位同学会什么也摸不到。第二位同学也会什么都摸不到。真的没有了吗?大家想不想仔细瞧瞧?老师慢慢打开盒子,将盒子内部朝全班同学倾斜,让大家看清楚。然后加重语气追问: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老师说有!抓一把放到学生手心里,抓一把放到学生铅笔盒里,抓一把放到学生书包里,老师给你的是超级神秘的东西,它就在谜语里面藏着呢!??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你们能猜出来吗(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越往高处越稀少。)对,是空气。空气,空气,我找不到你,空气,空气你在哪里?(手偶示范唱)我在手心里,我在书包里,空气,空气,我找不到你,空气,空气你在哪里?我在衣兜里,我在铅笔盒里。空气,空气,空气,我找不到你,空气,空气你在哪里?我在书本里,我在课桌里。··········和学生一问一答唱。(二)、小组合作找空气1、空气都在哪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找一找空气吧!2、个人找空气(教师指导)3、小组内交流4、全班交流展示(1)吹气球,鼓起来的气球里有空气。(2)用塑料袋兜气,塑料袋鼓起来,里面有空气。(3)用吸管往装着半杯水的杯里吹气,会有气泡冒出,证明水里有空气进入。(4)用扇子扇风,会有凉丝丝的感觉,头发也会飘起来,说明空气流动形成了风。(5)把粉笔头放进水里,会有气泡冒出,说明粉笔里有空气。(三)、探究空气的特征1、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到处都是空气,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周围。那么,你们对空气了解多少呢?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同学们对空气的了解还真不少。空气对我们非常重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空气,来认识空气。(板书课题:认识空气)2、活动过程(1)空气有什么特点?1.?认识空气没有颜色教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喝的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教师拿出一个装有牛奶的杯子、一个装有水的杯子,一个装有空气的杯子)教师:同学们仔细看!隔着装有牛奶的杯子能看到老师的手吗?隔着装有空气的杯子能看到老师的手吗?经过对比,想一想空气有没有颜色(板书:空气没有颜色)2.?认识空气没有气味,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闻一闻)怎么闻?先闻一闻奶的气味,再来闻一闻醋的味道,再 来闻一闻空气,(板书:没有气味)3.?认识空气没固定形状,教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空气呢?我们使劲捏气球,它会变形,一松手,它又恢复原来的形状,说明什么,它有没有固定形状。交流总结教师:通过以上活动,你们知道了空气有哪些特点?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3、巩固应用,拓展创新教师: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空气,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在以前的学习中认识了水,它们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那么水和空气有什么不同呢?它们一样吗?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一个里面装满了空气,一个里面装满了水。试一试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操作,教师指导)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猜测是正确的,同样多的水和空气,水更重一些,水可以感觉到,而空气感觉不到,等。(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空气,研究空气,知道了空气的特点。请课下继续探究,找一找生活中空气和水还有哪些不同,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板书:?? 认识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固定形状???? 认识空气的教学反思?? 本课游戏导入新课,为新课打下基础。一个有趣的实验找空气,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在后面对于总结空气性质和比较水和空气的特点的环节中,同学们的兴致很高,对于空气性质的描述恰当。?? ???????在这节课里,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加上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探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科学探究活动首先在猜测的前提下,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我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动脑、亲自实践、体验,在此基础上内化而成。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教师的提问,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再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原来真的是这样的,那么他们就比较容易找到答案的所在,比较出了水与空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总之,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让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有成就感,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有所提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