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小石潭记[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10-26 21: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耿集中学 八(一)风景这边独好小石潭记柳宗元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
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作者简介文言文朗读应特别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语调等。 .读准字音隔篁竹( )
水尤清冽( )
卷石底以出( )
为坻 ( )
台然不动( )

犬牙差互( )


叔尔远逝( )悄怆幽邃( )
( )亻亻........huánglièquánchíyǐchùcīqiǎosuì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读配


读配


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 练一练一 解释下列词语
篁竹:( )
为坻:( )
台然:( )
叔尔:( )
翕忽:( )
悄怆:( )亻亻竹林成为水中高地呆呆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忧伤的样子 > 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 )
为坻,为屿 ( )
如鸣珮环 ( )
四面竹树环合(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明灭可见 ( )
{{{......作为成为玉环,名词环绕大约,副词可以,动词123 水尤清冽( )
以其境过清( )
卷石底以出( )
以其境过清( )
参差披拂( )
犬牙差互( ){{{清澈冷清相当于“而”因为形容词,长短不一动词,交替·﹒..﹒﹒456三> 根据给出的意思判断语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想一想小石潭记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溪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隔、闻、伐
取、见潭水:清澄
游鱼:动静结合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幽深冷寂移步换景特写镜头形象比喻寓情于景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描写自然景物需要注意:
1、抓住景物特征。2、选择合适 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3、从不同侧面或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
(如:形声、动静、虚实、烘托等)
4、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课 后 学 习
探究本文写作手法, 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点,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
感谢同学们的努力和投入!!二零零六年四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