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冲刺课件: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冲刺课件: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23 23:1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
伟大转折。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3.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
作用和影响。
4.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考纲要求1.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
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
展的重大意义。
3.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中国坚持科学
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性。课程标准知识结构考点一:中国共产党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1.背景:人们要求纠正长期以来的“左”的错误(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当时党中央主要领导人仍
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两个“凡是”方针);思想
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得出结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时间、地点: 年底、北京。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考点突破3.主要内容:
(1)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的思想路线。
(2)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
来(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实行
的伟大决策。
(3)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实事求是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4.历史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
具有深远意义的 。
(2)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
乱反正。
(3)标志着 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改革开放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伟大转折改革开放考点二:对内改革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1)开始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内改革,始于农村
(2)形式: (在公有制基础上,
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农民使用,把农民的责、
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即:“ ,自负盈
亏”。)
(3)形成:安徽 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
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逐步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凤阳小岗(4)发展:随后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
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作用: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
村开始富裕起来。附:新中国土地政策的变化
2.改革的深化:
(1)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
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都是经济手段。再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改革开
放的第二个春天。
(2)1992年,中共十四大宣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 体制。
(3)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 制
度,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考点三:对外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1.对外开放的过程:
(1)开始:1980年,设四个 :广东的 、
珠海、汕头,福建的 (它们是对外开放的
“窗口”)。其中, 最早,是80年代对外开
放的代表,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2)扩大: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经
济开放区(珠三角、闽东南、长三角、环渤海等4个);
增设海南经济特区(最大);1990年设立了上海 开
发区,它成为90年代对外开放的代表。经济特区深圳厦门深圳浦东(3)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西部大开发,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
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经济特区的作用:(1)利于引进外资、先进 和
经验;(2)利于中国融入世界、让世界了解中
国;(3)利于培养人才,利于中国现代化。技术管理考点四: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旗帜)1.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
的社会主义”。
2.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 理
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
心,两个基本点”。
3.1992年邓小平 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特色初级阶段南巡4.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 地位。
5.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 ,
并写入党章。
6.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
附:中共党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两次会议指导指导思想邓小平附:中共党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两次会议图片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基础训练1.(2017·山东)《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某一次重
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
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
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C中考突破2.(2017·湖南)如图是展示近现代中国奋斗历程的
历史年代尺,在方框②④内应该填写的是( )
A.开天辟地 中美建交
B.转危为安 恢复合法席位
C.焕然一新 港澳回归
D.洗刷耻辱 十一届三中全会D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的含义包括( )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④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五项基本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B5.(2017·广东)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
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
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
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
农村( )
A.土地所有权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革
C.乡镇企业的出现 D.农民积极性提高B6.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
本质含义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A7.(2017·湖南)对联折射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
色。下列对联中反映改革开放之后情况的是( )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
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D8.《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
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 )
A.农村实行政社合一
B.农业合作化的完成
C.封建土地制度废除
D.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 D9.(2017·山东)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
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
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
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C10.(2017·鄂州)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
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
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
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
和“都散伙了”分别指(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11.(2016·四川)“沐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
徐叔华成为了农业专业户,他还带领全村走上了致富之
路。”材料所述不能说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受农民欢迎
B.徐叔华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发展道路
C.农村改革后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D.农村改革是农民的致富之路C12.(2016·广东)读题表:《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
及比率(1971~1991年)》。表中中国内地
“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改革开放的实施
C.“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中国重返联合国B13.(2015·江西)在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
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说:“广东省委提出了一个设
想,利用自身优势,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些地方单独
管理,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和贸易合作区,以吸
引外商前来投资办企业。”这一“设想”不久成为现
实,所“划出的一些地方”就是后来的( )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民族自治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A14.(2017·江苏)“1984年广东的出口额超过1000亿元,
比1978年增长23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动 C15.(2017·湖北)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的描述最吻合
( )
①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③在此发表《中美联合公报》,见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
正常化
④20世纪90年代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厦门A16.(2017·湖北)如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
图”。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推动因素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17.(2015·山东)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民主与法制建设C18.(2015·江苏)1992 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
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
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
摆正了。”(陈伟国《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研究》)
“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C19.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
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
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开
创者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B20.(2016·四川)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
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C.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
导思想
D.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D21.(2017·河南)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
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
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D22.(2017·山东)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
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
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D23.(2017·江苏)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
观察如图柱状图,推动江苏省GDP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南通和连云港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B.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带来的推动作用
C.中国加入WTO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D24.当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如何走好这条道路?中国
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一段艰难的探索历程,期间
有成功、有失误。我们要牢记的历史教训有( )
①要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和要求,切勿再出现如“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之类脱离实际的做法 ②要坚持民
主和法制,依法治国,切勿再出现如“文化大革命”之类的
全国动乱 ③要依据本国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 ④要遵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不再纠结于“计划”或“市场”姓“资”或姓“社”的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D25.(2017·顺德模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20世纪80
年代初期我国在农村推广的一项重要改革。下列四人
对这一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
A.甲说:这一制度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实行农民土地
所有制
B.乙说:在此制度下多设公共食堂,体现了社会主义要
实现共同富裕
C.丙说:我承包的土地,可以自主生产和买卖
D.丁说:此制度有利于顺德区杏坛镇的城市化进程D二、综合题
26.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建国以来重大的历史转折,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彭树智主编《世界史·当代卷》材料二:4月23日上午,袁庚塑像在蛇口海上世界揭幕。袁庚领导招商局蛇口工业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缔造了中国经济特区雏形,是中国改革开放具有标志性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之一。
——摘编自《深圳晚报》2017年4月24日报道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A.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
B.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1)材料一所说的“极为重要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你是如何理解此会议“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的?①十一届三中全会。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2)根据材料二,袁庚被誉为“改革开放具有标志性的先行者和探索者”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①缔造了中国经济特区雏形(或领导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的建设)。②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3)为应对材料三中提到的“西方经济的崩溃”,美国政府有何举措?该举措和苏联的五年计划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①举措:罗斯福新政。②共同点: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4)材料四中的两段材料表明,马克思和邓小平都强调了哪一问题的重要性?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作为时代梦想家的改革家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爱国、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等。(言之成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