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
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祖国统一是历
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考纲要求1.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发展的重要意义。
2.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
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课程标准知识结构考点一: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1.政策的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2.内容:(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
为基础,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
立级别不同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内
部事务。
(2)范围: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内蒙。
3.意义:(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
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也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点突破(2)对 , ,民族团结和地区
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少数
民族地区的发展。
祖国统一民族平等1.“一国两制”的构想:
(1)目的: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新时期),首先针对
台湾问题, 提出了“ ”的伟
大构想。邓小平一国两制考点二: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3)内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 的前
提下,我国大陆实行 制度,台湾、香港、澳
门保留 制度(港澳台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不
变,改变的是主权)。
(4)意义:①“ ”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
②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之一。
③有利于祖国统一,有利于港澳台的稳定、繁荣和发
展。④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一个中国一国两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 增强,
国际地位提高。
(2)途径(方法):“ ”。
(3)进程:①中国于 年7月1日正式收回香港,
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②中国于 年12月
20日正式收回澳门,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4)在港澳驻军,是我国政府对港澳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
的标志。
(5)意义:港澳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
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综合国力一国两制19971999考点三: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大陆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形成了“ ”
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2.海峡两岸的交往:
(1)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
“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关系
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两岸民间团体的建立: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
金会(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协会)。
(3)“ 共识”: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
岸均坚持 原则”达成共识。
(4)“汪辜会谈”: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
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
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九二一个中国(5)2008年,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直接通邮正式启
动,海峡两岸实现了“ 三通 ”。
(6)经过海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3.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海峡两岸统一,是民心所向。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基本方针;港澳回归
为台湾回归提供了成功经验。
图片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基础训练1.(2017·江西)“……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
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
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
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一国两制”方针政策A中考突破2.(2017·重庆)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
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
收入增长了21倍。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 )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C3.(2015·广东)这是1982年9月邓小平在北京接见英
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照片(如图),请你选择
最恰当的语句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配音。( )
A.“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4.(2017·山东)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看
到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
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
A.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C5.“一国两制”的主要出发点是( )
A.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维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C.港澳台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只能用“一国两制”的
方法解决
D.反映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A6.(2017·海南)香港回归前,美国《财富》杂志曾
以“香港之死”为题,“唱衰”香港。然而,从 1997
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
至2.49万亿港元,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经济体之
一,这充分说明了( )
A.“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B.香港是中国的领土
C.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D.西方媒体狼子野心A7.(2016·江苏)1997年6月30日午夜12点,香港回归
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说到:
“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一瞬间标志着
( )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诞生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香港进入“港人治港”新时代
D.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C8.(2017·湖北)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暨香港特
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的日子,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广
大民众已经准备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对香港平稳
过渡、顺利回归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9.“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
她又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
A.香港,1997年7月1日
B.澳门,1997年7月1日
C.澳门,1999年12月20日
D.香港,1999年12月20日C10.(2017·山东)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
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
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A11.(2015·山东)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
提出:“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
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 )
A.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B.两岸民间团体开始政治对话
C.香港澳门回归产生重大影响
D.两岸三通局面已经完全形成A12.(2017·苏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
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
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
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
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
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13.(2016·山东)2016年5月20日,台湾新任领导人蔡
英文就职当天,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
“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这说明
( )
A.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
B.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两岸的隔绝状态仍将持续
D.“九二共识”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
指导思想A14.(2016·湖北)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对话,达成海峡两岸“九
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
A.经济领域密切合作
B.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
C.两岸直接“三通”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15.(2016·江苏)“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
事之必至。”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坚持立场,排除阻力A16.1955年5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的
讲话:“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
争的方式和和平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
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对这一讲话认识
正确的是( )
A.正式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B.“一国两制”的构想已经萌发
C.和平方式成为当时统一的选项
D.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运用C17.(2015?湖北)下表内容充分反映了( )
A.1990年以来,两岸关系才开始松动,民间交往的坚冰
已打破
B.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分裂中国的阴谋注定要失败
C.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建国以来,中共一直主张和平统一台湾C18.(2017·贵州)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
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
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
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B19.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
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
你认为“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
梦、世博梦……”梦想成真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20.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下列关
于港、澳、台回归祖国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 ②澳门回归
③香港回归 ④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B21.(2017·顺德模拟)农历三月三在广西又称“三月
三歌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因“三月三”和清
明节假期的缘故,2017年广西于3月30日至4月4日放
假六天。身处广东工作、只放假三天的谭老师非常
羡慕。广西比广东多三天假期是因为( )
A.广西的条例可以对国家法律和政策作出变通性规定
B.广西作为农业大省,收获籼型杂交水稻的需要
C.因为广西是中国改革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
“窗口”
D.召开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需要A超越自我22.下列关于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②加强两岸经贸往来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③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④祖国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C23.(2016·湖南)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
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
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表明( )
A.大陆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B.海峡两岸实现了“小三通”
C.大陆正式确立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24.(2017·山东)1997年7月1日,江泽民主席庄严宣
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
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
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从此,中华人民共和
国在香港实行( )
A.社会主义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
C.资本主义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A25.(2016·四川)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
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二、综合题
26.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二:材料三: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是件值得全体炎黄子孙热烈庆祝的大事,它是迈向祖国全面统一的重要步骤,又是用新思维以和平方式圆满解决领土问题的一个范例。
——节选自紫荆网材料四:据考证,大陆上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经过沿海地区传到了台湾。三国时期,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南宋时,澎湖已隶属福建省晋江县,成为中国行政区域的一部分。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清朝派水师攻取台湾,设立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材料一中的“封建领主制”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指哪一政权?①分封制。②秦朝。(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什么措施?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香港回归的时间。材料三中“以和平方式圆满解决领土问题”的“新思维”具体指什么政策?香港回归有何意义?①1997年7月1日。②“一国两制”。③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4)材料四中,清政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设置的机构是什么?从材料四的史实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①台湾府。②结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