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下第5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课件(2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八下第5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课件(2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24 07:0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什么是三大改造?其实质是什么?

1953年,随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实质:就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变革。什么是生产合作社?生产合作社是小生产者为共同发展生产自愿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是生产领域中农业、手工业等各种生产合作社的统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合作社是国家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组织形式。为什么要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走合作化道路?走合作化道路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的进行,改变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也能调动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条件。土改后农民还面临哪些困难?①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②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④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
⑤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
2、时间:
3、形式:
4、目的:1953年-1956年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河北邯郸市郊农民报名入社他们在合作化道路上可能会经历哪几个阶段?农业合作化先后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历史阶段。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的是合作化道路。手工业合作化 手工业的改造也分为三个步骤:生产合作小组、供销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生产合作社。 太原市手工业者举行庆祝合作化的游行相关链接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什么是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政策)赎买政策相关链接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公私合营的两种形式1956年1月,上海市工商界代表荣毅仁(左一)等人,带着《申请书》步入申请上海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申请公私合营大会会场上海市永安百货实现公私合营后的第一个早晨佛山市女工商业者庆祝实现公私合营1956年1月,全国工商界代表为庆祝全国主要城市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献给毛泽东的报喜信(右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广州市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天津市庆祝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2.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一些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三大改造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历来重视农业与农村问题。从新中国成立后到1956年,我国实施了哪些与农业、农村相关的重大政策?如何评价这些举措?(1)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摧毁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2)农业生产合作化: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国家的主体经济成分,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
合作社手工业
合作社公私合营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 课堂小结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课堂小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