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24 07:25:36

文档简介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列举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意义,知道海协会、海基会,了解“九二共识”及其意义,认识胡锦涛会见连战,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等史实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作用;了解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情况。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分析文字、图片等资料,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运用列表等方法梳理历史知识,掌握运用不同类型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实际,联系港澳回归,认识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祖国统一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政策和努力,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
重点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难点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多媒体播放诗朗诵 《乡愁》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设问: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师:播放诗朗诵,出示问题,
生:欣赏诗朗诵,体会思乡之情,思考回答问题。
师总结:哀叹两岸相隔,期盼统一团圆。
自主
探究
1.回顾以前学习的内容思考台湾问题的形成?
2.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对台湾政策方针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P70
3.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P70第二段---P73
4.海峡两岸日益密切交往的原因和表现?P73
学生自读教材,在课本上标注出相关的内容,解答问题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问题1】
完成下表,想一想,这个表格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国时期
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到达①
(今台湾)。
元朝
设立② 管辖台湾。
1662年
③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政府在台湾设④ ,隶属福建省。
《马关条约》
签订后
台湾被 ⑤ 占领。
⑥ 战争
胜利后
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问题2】
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海峡两岸的分离?由此可知,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澳门问题有什么不同?
【问题3】
阅读教材,完成下表,了解大陆对台政策的变化。
时间
领导人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毛泽东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

【问题4】
随着大陆对台政策的变化,台湾对大陆的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这一调整有何意义?
【问题5】
阅读教材第71—73页,完成下表,了解两岸关系发展概况。
时间
事件
内容或意义
1990年
① 成立
民间团体;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1991年
② 成立
1992年
两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5年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2005年
④ 访问大陆
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15年
⑤ 和 新加坡会面
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问题1】
想一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
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表现有哪些?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两岸哪个方面交往?你还能举出海峡两岸交往的例子吗?
师:出示表格和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回忆、展示交流。
生:思考、回忆、展示交流。
师总结:①夷洲;②澎湖巡检司;③郑成功;④台湾府;⑤日本;⑥抗日;说明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师:出示图片和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回忆、展示交流。
生:思考、回忆、展示交流。
师总结: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国民党败退台湾;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导致台湾与大陆的分离。所以说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不同:(1)形成的原因不同:港澳问题是由于西方国家利用武力或欺骗的手段侵占中国领土,并将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而台湾问题是由于国共内战而导致暂时性的两岸分离,完全是中国的内政。(2)解决途径不同:香港、澳门回归是在中英、中葡之间进行谈判,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而解决台湾问题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平等协商,属国家内部事务问题。此外,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什么问题均可讨论,在解决港澳问题时,并没有这一提法。
师:出示表格和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生:自主探究,了解大陆对台政策的变化。
师总结:①明确提出解放台湾;②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师:出示问题,布置任务,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生:自主探究,了解台湾当局的政策调整情况。
师总结:调整: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意义: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师:出示表格和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生:自主探究,了解两岸关系发展概况。
师总结:①海基会;②海协会;③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④连战;⑤习近平、马英九。
师:出示问题,布置任务,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生:思考讨论,展示交流,了解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
师总结: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②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师:出示问题和图片,布置任务,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生:思考讨论,展示交流。
师总结:表现: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师总结: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
拓展延伸
1.阅读下列材料,你认为当前影响两岸关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依据材料,结合你的认识,谈谈为发展两岸关系我们应该做哪些努力?
材料一 2016年至今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从未承认“九二共识”。2018年4月21日“台独工作者”赖清德“台独”言论公然挑衅台海和平稳定。
材料二 特朗普签署“台湾旅行法”,台当局领导人、行政部门负责人、外事部门负责人、军事部门负责人访美成为可能。而且美国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等高层访问台湾也将被合法化。
2. 海峡两岸和则两利,分则无益,这让我们更加坚信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让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充满期待。下面请同学们设计一条呼吁台湾回归的宣传语,来表达对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
师:出示材料和问题,组织学生探究思考讨论。
生:思考探究讨论。
师总结:原因:①台独分子的猖獗;②国外反华势力的干涉等。
努力:①坚决反对和谴责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敢于同不利于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②坚决拥护祖国的统一,大力宣传“一国两制”的政策。
③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等。
标语:①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②本是同根,赤子情深等。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了解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
2.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
重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自主探究】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蒋介石集团败退到台湾,形成了今天台湾与大陆的分离。21教育网
2、对台方针政策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确立了争取用 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形成了“ 、 ”的对台基本方针。
3、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 和 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 、 、 。海峡两岸局势 。21cnjy.com
4、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 ”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近 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 。21·cn·jy·com
5、 年,台湾成立 ; 年,大陆成立 。1992年,两会达成 的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 。
6、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 、 的八项主张。
7、2005年,胡锦涛会见连战的“和平之旅”访问团,双方重申坚持 ,反对 ,主张 。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www.21-cn-jy.com
8、2015年11月, 同台湾方面领导人 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 交换了意见。这次会议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 ,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2·1·c·n·j·y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在“ 、 ”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 、 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2008年11月,两岸达成 、海运直航、 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 ”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合作探究】
1. 阅读教材第71—73页,完成下表,了解两岸关系发展概况。
时间
事件
内容或意义
1990年
① 成立
民间团体;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1991年
② 成立
1992年
两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5年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2005年
④ 访问大陆
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15年
⑤ 和 新加坡会面
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一.2、和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金门 马祖 通邮 通商 通航 逐步走向缓和
4、三不 40 历史性的变化
5、1990 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7、“九二共识” “台独” 台海和平稳定
8、习近平 马英九 和平发展 首次会面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经济、文化 空运直航、邮政合作 三通
【合作探究】
①海基会;②海协会;③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④连战;⑤习近平、马英九。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当堂达标题
【基础达标】
1.右图是一幅宣传画,它反映的是中国政府在哪一时期的对台政策( )
A.新中国成立后
B.20世纪50年代中期
C.改革开放后
D.21世纪初
2.“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我国实行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坚持立场,排除阻力
3.“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30年前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被打破。这一年是( )21cnjy.com
A.1949年 B.1976年 C.1978年 D.1987年
4.右图《台湾同胞返乡探亲团团员穿的夹克衫》充分反映了( )
A.海峡两岸开始了高层互访
B.海峡两岸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C.台湾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D.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5.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举行对话,达成海峡两岸“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21·世纪*教育网
A.经济领域密切合作 B.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
C.两岸直接“三通”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6.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出处:21教育名师】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7.2017年6月10日,以“弘扬传统文化共绘两岸亲情”为主题的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在厦门举行。可得出的结论(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从根本上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
C.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8.某旅游公司设计了多条“走进台湾”系列产品线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宝岛;花博之旅——“花”现宝岛;婚纱蜜月之旅——钟爱一生宝岛演艺等。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B.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始被打破
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们根据时局和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台政策,两岸关系经历了敌对——缓和——和平发展的艰难历程,也与新中国一道同呼吸共命运经受了历史的考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二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习近平指出:“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共同巩固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www-2-1-cnjy-com
(2)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并授权哪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这两个团体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1教育网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一点可行性建议即可)
【能力提升】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15年8月25日,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在福州举行会谈,商签两岸民航飞行安全与适航合作协议以及两岸避免双重课税及加强税务合作协议,并就大陆居民经台中转及进一步便利两岸同胞往来事宜等交换意见。【来源:21cnj*y.co*m】
材料二 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会”分别是何时成立的?第一任会长或董事长分别是谁?第一次“两会”会谈在何时何地签署协议?产生了什么影响?【版权所有:21教育】
(2)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图片人物全副武装再结合文字信息“一定要解放台湾”,可看出对台政策是“武装解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对台政策。
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21·cn·jy·com
3.D 解析: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2·1·c·n·j·y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中“想家”两字的理解,不仅考查学生识图能力,还考查学生语文理解能力。通过题干中的“台湾同胞返乡探亲团”我们不难得出本题是有关祖国统一方面的问题,因为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所以C项正确。21*cnjy*com
5.D 解析:1992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所以D正确。www.21-cn-jy.com
6.B
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是两岸人民在文化领域的合作,它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21*cnjy*com
8.B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某旅游公司设计”“美食”、赏花、婚礼等信息,从而分析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两岸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这一旅游项目的实现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由此判断A、C、D项符合材料信息;B体现的是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后的结果,与题干信息矛盾,故选B。
9.答案:(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如: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友好往来等。(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10.答案:(1)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于1990年,第一任董事长是辜振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于1991年,第一任会长是汪道涵;1993年;新加坡;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海峡两岸贸易额不断增加,人员往来日益频繁。(3)必然趋势:中国必将实现统一大业。2-1-c-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