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24 09:35:16

文档简介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知道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和推广,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意义。
2.掌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3.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重点难点】
重点:农村、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难点: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自主探究】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时间:________________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2.具体实施:改革先从 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步骤:1978年, 的农民首先实行______________,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________,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逐步在全国推开。_____________,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21cnjy.com
4.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____________,带来农村______________,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村_____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21·cn·jy·com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____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②对国有企业实行 ;③实行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2·1·c·n·j·y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___________;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济利益、职工的经济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相联系,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________,增强了企业的________。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1992年,中共 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________________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________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1·世纪*教育网
2.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www-2-1-cnjy-com
【合作探究】
1.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哪几次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结合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说明生产关系变革应遵循什么规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请阅读下列材料,说一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材料一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 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2-1-c-n-j-y
你能开出什么“药方”让企业摆脱困境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有何作用?
【学后反思】

www.21-cn-jy.com
答案
【自主探究】
一、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农村 3.安徽凤阳小岗村、分田包产到户、自主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 4. 劳动热情、生产力的大解放、乡镇企业21*cnjy*com
二、1.城市、单一的公有制、政企分开、按劳动分配为主
2.增强企业活力、自主权、积极性、活力
三、1.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协调发展、稳定高速增长
【合作探究】
1.
事件
核心内容
意义
土地改革(1950-1952)
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解放生产力开辟农业发展道路
农业合作社
(1953)
私有制
公有制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
(1958)
一大二公
挫伤积极性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1978)
土地公有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从而解放了企业。21教育网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当堂达标题
【基础达标】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
2.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从1959年开始到现在,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亲身体验,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半个世纪农村的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下午分田。”对他日记中所记内容的理解符合当时史实的是( )
A.此次“分田”废除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B.此次“分田”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所有权,可以随意转让或买卖
D.“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有使用权,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右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开展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21·cn·jy·com
①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②农民生产极积极性大大提高 ③农村生产力大解放 ④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www-2-1-cnjy-com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5.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改革成效显著,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在今天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该影响应该是( )
A.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 B.废除旧体制
C.农村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D.使农民收入大大增加
6.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 )
①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关于右图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D.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
8.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到,“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二 1984年,上海电声总厂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后来,这家企业改制为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并向全社会公开发行股票。1994年后,国务院在全国各地先后选择2 70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试点,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www.21-cn-jy.com
材料三 邓小平曾经说过: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种形式的优点。
(2) 材料二反映出哪一改革?这一阶段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评价经济政策是否正确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能力提升】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21教育网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二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 小岗生产队农民签订的保证书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生产存在着怎样的状况?主要原因是什么?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大包干纪念馆”为什么建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小岗生产队的“大包干”政策后来发展为哪一政策?这一政策在全国推行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D 解析: 1950~1952年底的“分田”,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78年开始的“分田”,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从这位农民写日记的时间和“分田”的内容上看,应选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4.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①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影响,排除含①选项,B正确。 2·1·c·n·j·y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农村的改革不断深入,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6.B
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再现史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插图反映国有企业改革,联系所学知识,1985年改革把原来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A项表述正确。改革还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B、C表述错误。1992年改革在大中型企业实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对小型企业实行改组、联合,D表述也不符合史实。21cnjy.com
8.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理解能力。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A发生于1978年,B发生于1980年,C发生于1985年。故选D。
9.答案:(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优点:适合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人民的愿望,以坚持集体经济为前提,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0.答案:(1)状况:生产积极性不高。原因:农村改革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原因: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1·世纪*教育网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的内容。
难点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情景引入
方案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提问:这首歌曲是对哪位历史人物哪项功绩的赞颂?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方案2:播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影像资料的片段导入新课。
方案3:利用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教师进行解说有关历史,由此导入新课
师:播放影音资料,解说有关历史,创设情境。
生:欣赏影音资料,回顾思考知识,思考讨论,展示交流。激发求知欲,
自主探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2、我国是怎样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对我国的发展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师:明确做题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究问题。
生:速读课文,完成自主题,勾画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问题1】
阅读下列材料,谈谈改革前的农村存在哪些弊端?结合教材第39页<相关史事>,总结其原因。
材料一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二 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后家家户户背起花鼓去讨饭。
【问题2】
如果你是当时上述情况的农民,整天混日子、饿肚子,你想一直这样下去吗?你有何想法呢?安徽凤阳的农民又是如何做的呢?效果如何?请阅读教材第38页《相关史事》。
【问题3】
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请阅读教材第39页。
【问题4】
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哪几次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结合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说明生产关系变革应遵循什么规律?
【过渡】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问题1】
请阅读下列材料,说一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材料一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 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问题2】
你能开出什么“药方”让企业摆脱困境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有何作用?
【过渡】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有种声音反映了人民对改革的质疑,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是计划取向,而改革却搞了市场趋向,改革有方向性错误。到底计划还是市场,改革之路如何前行?敢问路在何方?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问题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什么时间?
【问题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什么作用?

师:出示材料和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改革前的农村存在的弊端。
生:阅读材料,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改革前的农村存在的弊端,了解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背景。
师:点拨指出:材料一,农民劳动不积极;材料二,靠救济生存;原因:农村原有的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导致农民越过越穷。
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生:思考问题,结合教材,了解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作用。
师总结: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份文书成为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的宣言书,也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小岗村的成功尝试得到中央的肯定,并逐步在全国推开,并正式定名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教师指出: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结合投影讲解。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生:自主合作交流
师点拨:
事件
核心内容
意义
土地改革(1950-1952)
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解放生产力开辟农业发展道路
农业合作社
(1953)
私有制
公有制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
(1958)
一大二公
挫伤积极性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1978)
土地公有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应遵循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师:创设情境,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师:出示材料和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师点拨: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吃“大锅饭”,职工没有积极性。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
生:阅读教材第40页,踊跃发言。
师点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从而解放了企业。
师:创设情境,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学习。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师点拨: 1992年,中共十四大。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师点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拓展延伸
1.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的巨大变化,通过本课学习,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是什么?和你本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2.我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任重道远,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如何坚实的走下去?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生:思考讨论,小组交流,展示体验。
师:点评、赏识、激励,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师:口述结束语:
走过四十年的沧桑巨变,中华民族实现了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跨越。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站到了一条康庄大道!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让我们不负习总书记的厚望,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而努力学习吧!
师生:齐颂《少年中国说》结束。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