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24 09:46:42

文档简介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案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知道“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探讨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分析地图、图片、文字材料,学习运用多种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加深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认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重点
“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难点
“一国两制”的构想。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播放歌曲《东方之珠》,设问:
1.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
2.东方之珠是一个城市的美称,猜一猜,是哪座城市?
3.在你的心目中,香港是什么样的?
师:播放音乐,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回忆回答。
生:回忆旧知识,回答问题。
师小结:和你们想象得一样,香港是个经济发达、繁华美丽的城市。有美食天堂、购物天堂、东方之珠等美誉,还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但是如此繁华的香港却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饱含着中华民族的血泪,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耻辱。今天,我们就一起重温历史,走近香港和澳门。




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时间、提出者、含义。
2.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1)香港回归祖国: 年7月1日;
(2)澳门回归祖国: 年12月20日;
(3)港澳回归的依据①理论依据: ;
②法律依据:中英、中葡签署的 。
3.港澳回归的原因有哪些?
4.港澳回归的意义是什么?
师:出示问题,布置任务,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巡视。
生:自主探究,在课本上标注出相关的内容,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国之痛 —— 港澳问题的由来
【问题1】
香港是怎样离开祖国怀抱的?
【问题2】
澳门是怎样离开祖国怀抱的?
【问题3】
近代中国相继丧权失地,原因有哪些?
【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如何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就多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英国和葡萄牙长期统治下,香港、澳门实行的社会制度与中国内地实行的社会制度是否相同?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二、国之策 —— 一国两制的构想
【问题1】
“一国两制”是由谁在什么时候提出的?提出该构想的出发点是什么?
【问题2】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实施的前提是什么?地位如何?
【过渡】
“一国两制”的提出,受到了港澳各界人士的欢迎,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三、国之庆 ——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问题1】
用和平方式回收香港和澳门,是经过坚持不懈的外交努力得以实现的。结合教材第66页第一自然段指出中英、中葡就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签署联合声明的时间和内容。
【问题2】
假如你处于港澳回归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讲述香港、澳门回归盛况的强烈欲望,请你来讲一讲吧。
【问题3】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终于洗雪了百年国耻,想一想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有哪些?意义是什么?
四、国之愿 —— 祖国统一
想一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后,还有哪个地方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你如何看待祖国统一前景?说出你的理由。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回答。
生:思考回忆香港问题的由来。
师总结:(PPT展示)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回答。
生:思考回忆澳门问题的由来。
师总结:(PPT展示)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回答。
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①中国封建制度十分落后;②清政府腐朽无能;③列强的侵略等。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探究回答。
生:阅读教材第65页,第二自然段,明确“一国两制”提出的时期和提出人。
师总结:时期:改革开放后;提出人:邓小平;出发点: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探究回答。
生:阅读教材第65页,第二自然段,明确“一国两制”含义和实施前提、地位。
师总结(如下图):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探究回答。
生:阅读教材,找出中英、中葡就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签署联合声明的时间和内容。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探究讲述香港、澳门回归的概况。
生:自读教材,分组讲述香港、澳门回归的概况。
师:点评。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探究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和意义。
生:自读教材,合作探究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和意义。
师总结:原因:①香港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②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③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指引;④全国人民的支持。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生:思考讨论、展示交流。
师总结:台湾;我对祖国的统一大业充满信心。理由:(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2)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承认只有一个中国;(3)祖国大陆经过改革开放后实力大增,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4)“一国两制”为祖国统一提供了较好的途径。(5)香港、澳门的回归为和平统一台湾提供了成功范例。(6)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
拓展延伸
百年前,我们的领土被列强强占,今天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了,今昔对比,你有何感想或启示?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探究感悟。
生:探究感悟。
师总结:①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弱国无外交;②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强大,才能自信,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反思完善
教后反思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一国两制”的含义;掌握中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历史意义。
2.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
3.认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创造性;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自主探究】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1)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想法由来已久;(2)_____________,是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3)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4)邓小平从 出发,提出了“ ”的伟大构想。
2.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 前提下,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 、 、 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意义:“ 、 ”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1984年底,中英签署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21教育网
2.1987年4月,中葡两国也签署声明,宣布中国将于 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 年 月 日,香港回归; 年 月 日,澳门回归。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 ,在完成祖国 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1·cn·jy·com
【合作探究】
1.“一国两制”是由谁在什么时候提出的?提出该构想的出发点是什么?
2.“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实施的前提是什么?地位如何?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终于洗雪了百年国耻,想一想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有哪些?意义是什么?
【拓展延伸】
百年前,我们的领土被列强强占,今天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了,今昔对比,你有何感想或启示?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一、1.实现祖国统一 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一国两制
2.祖国统一的 国家的主体 台湾、香港、澳门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二、1.1997年7月1日
2.1999年12月20日
3.1997 7 1 1999 12 20
4.百年国耻 统一
【合作探究】
1.时期:改革开放后;提出人:邓小平;出发点: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
2.

3. 原因:①香港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②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③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指引;④全国人民的支持。意义:香港澳门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拓展延伸】
①国力强盛是外交的后盾,弱国无外交;②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强大,才能自信,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21cnjy.com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当堂达标题
【基础达标】
1.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贯彻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其中,“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者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2.英国前首相撤切尔夫人尽管不愿看到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21·世纪*教育网
A.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3.邓小平曾在不同场合说,香港回归后,香港居民“股照炒,舞照跳,马照跑”。这是说香港回归以后,香港原有的 不变 ( )www-2-1-cnjy-com
A.政治制度 B.法律 C.生活方式 D.金融中心的地位
4.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 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C.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D.是新时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5.“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21cnjy.com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6.右图是中国邮政为纪念香港回归发行的纪念邮票(小型张)。
下列对香港回归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
①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1997年7月1日 ②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③香港回归标志着我国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④香港回归开创了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2-1-c-n-j-y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下图横幅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984年12月 B.1987年4月 C.1997年7月 D.1999年12月
8.“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是指( )21教育网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新中国成立 C.川藏、新藏公路通车
B.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香港、澳门回归
9.右边图表《数字澳门》反映出( )
①“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具有高度自治权
③实行“一国两制”方针有利于澳门经济
的繁荣与发展 ④澳门经济的发展主要
得益于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二

图A 图B
(1)材料一中所说的“理论”是“ ”科学构想。这一构想的基本内涵是在______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等地区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材料二中图A是我国_________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区成立于_________年;图B是我国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的区旗,该特别行政区成立于_________年。
(3)请说明材料一所述理论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
【能力提升】
11.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歌词中的“妈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指谁?
(2)歌词中的“他们”指哪个国家?母亲是根据什么方针接“妈港”回家的?
(3)根据这一方针,“母亲”还有哪一个孩子也回到了自己的怀抱?“孩子们”的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D
2.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入历史新时期,针对港澳台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由题干材料“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香港的回归”等信息可判断C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分析能力。通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股照炒,舞照跳,马照跑”说明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不会发生变化。21·cn·jy·com
4.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邓小平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所以A、B、C表述错误。
5.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拓展能力。“皇家警察”指的是英国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时香港警察的称呼,“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说明香港已经实现“港人治港”,此事应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后。www.21-cn-jy.com
6. C 解析:香港、澳门回归后,台湾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③叙述错误,排除含③选项,C正确。
7.D
8.D 解析: 分析诗中“紫荆绽后白莲开”“一国两制谱新篇”,可知紫荆花代表香港,莲花代表澳门,1997年香港回归,1999澳门回归,“一国两制”是香港澳门回归的理论依据。
9.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归纳能力。分析图表数据可以看出:澳门回归后经济持续增长。分析其原因主要得益于中国“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所以D正确。
10.答案:(1)一国两制 一个中国。
(2)香港 1997年 澳门 1999年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能够正确表达出二者之间关系即可)
11.答案:(1)澳门 中国。
(2)葡萄牙 “一国两制”。
(3)香港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1·c·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