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同步复习专题04《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同步复习专题04《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24 09:0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臃肿(yōng)  创痕(chuànɡ)  废圮(pǐ)   瘦削(xuē)
B.轻佻(tiāo) 轮廓(kuò) 殷勤(yīn) 睥睨(pì)
C.踌躇(chú) 深邃(suì) 箴言(zhēn) 钳制(qián)
D.筹划(chóu) 浸润(jìn) 凝眸(móu) 怜悯(mǐn)
【答案】A
【解析】A项,“创”应读“chuā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分辨 震慑 忧郁 悲惨   B.严竣 矗立 泛滥 订婚
C.气概 斥责 屹立 渲泄 D.安详 威协 隐遁 痊愈
【答案】A
【解析】B项,“严竣”应为“严峻”;C项,“渲泄”应为“宣泄”;D项,“威协”应为“威胁”。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有关法规对______泛滥的网络语言发出“封杀令”,规定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语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贝多芬的面目,似乎都受着这些历史战争的______。
(3)他经历着一个绝望的苦闷______,只消读他那时写给兄弟卡尔与约翰的遗嘱便可知道。
A.日渐 反应 时代 B.日见 反应 时期
C.日渐 反映 时期 D.日见 反映 时代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21教育网
B.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频发,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多起大学生被诈骗案,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对此类犯罪活动深恶痛绝。www.21-cn-jy.com
C.有关统计调查显示,近几个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环保专家分析认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人民的名义》这一剧作的成功,说明制作出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作品并不难,敢于触碰敏感题材,说真话,说人话,讲能引发当下人感怀的道理,就足以让观众感到甘之若饴。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贝多芬“担当患难”的悲剧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和他的艺术创作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苦难和悲剧反而能成就真正深刻的有震撼力的艺术?这些思考会吸引我们进一步探究艺术与人生的关联。
B.现在,有些教育改革的专家在争论什么“苦读”还是“乐读”的问题,根据我的经验,苦不苦,乐不乐,关键在于爱不爱?2·1·c·n·j·y
C.文字中要见作者的内在心情,而非去伪造他人的心情,写作是为天地立心,而非放心。
D.伯父的精神的伟大,对侄儿非但无益,而且有害,使他恼怒,使他反抗,如他自己所说的:“因为伯父要我上进,所以我变得更下流”。这种可怕的话语,活活显出这个浪子的灵魂。
【答案】A
【解析】B项为陈述语气,句末应改为句号;C项第二个逗号应改为分号;D项“因为伯父要我上进,所以我变得更下流”后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www-2-1-cnjy-com
6.请从杜甫、贝多芬以及文学名著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21·世纪*教育网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答案】示例(1):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21*cnjy*com
示例(2):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21*cnjy*com
【解析】首先要注意题干中提出的续写句子的要求,紧扣首句观点,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其次在组织语言的时候,要写出人物是在怎样的恶劣境遇中保持这种精神力量的,要结合人物的生平事迹来阐述,要言之有物,切忌空洞。同时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7.对联题。
(1)填写下列对联的下联
上联:雨滴菜花黄
下联:
(2)请根据《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联(任选一联)。21cnjy.com
上联:大师遇良机绘成千秋杰作 上联:史铁生写文,佳作荡涤灵魂
下联: 下联:
【答案】(1)风吹嫩草绿 (2)诗圣处乱世写就万世华意 贝多芬作曲,妙乐启迪心智
8.下图是第14次全国成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各类传统与新兴媒介阅读时长对比图,请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写出调查结论。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 ???????????????? ???????
????????????????????????????????????????????????????????????????????????????????????????????????????????????????????????????????????????????????????? ???????????????? ???????
????????????????????????????????????????????????????????????????????????????????????????????????????????????????????????????????????????????????????? ???????????????? ???????
【答案】我国成年国民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传统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时间最长,但纸质报刊阅读时长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二、阅读拓展训练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节选)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头上的乱蛇”。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嗑破核桃。左边的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地不对称。据莫希尔斯说:“他的微笑是很美的,谈话之间有一副往往可爱而令人高兴的神气。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却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难看的,并且为时很短。”——那是一个不惯于欢乐的人的笑。他通常的表情是忧郁的,显示出“一种无可疗治的哀伤”。1825年,雷斯太勃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及其剧烈的痛苦”时,他需要竭尽全力才能止住眼泪。一年以后,勃罗姆·洪·勃隆太在一家酒店里遇见他,坐在一隅抽着一支长烟斗,闭着眼睛,那是他临死以前与日俱增的习惯。一个朋友向他说话,他悲哀地微笑,从袋里掏出一本小小的谈话手册;然后用着聋子惯有的尖锐的声音,教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他的脸色时常变化,或是在钢琴上被人无意中撞见的时候,或是突然有所感应的时候,有时甚至在街上,使路人大为吃惊。“脸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胀,犷野的眼睛变得加倍可怕,嘴巴发抖,仿佛一个魔术家召来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那是莎士比亚式的面目。于里于斯·裴奈狄脱说他无异“李尔王”。
鲁特维克·范·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科隆附近的篷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出身是弗拉芒族。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版权所有:21教育】
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尔德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做神童一般炫耀。4岁时,他就被整天的钉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他的不致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他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日的面包,那是来得过早的重任。11岁,他加入戏院乐队;13岁,他当大风琴手;17岁,他丧失了他热爱的母亲。“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她是肺病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染着同样的病症;他已常常感到痛楚;再加比病魔更残酷的忧郁。17岁,他做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恐怕他浪费,把养老俸交给儿子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创痕。他在篷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傍,便是他终身珍视的勃罗宁一家。可爱的爱莱奥诺·特·勃罗宁比他小两岁。他教她音乐,领她走上诗歌的路。她是他的童年伴侣;也许他们之间曾有相当温柔的情绪。后来爱莱奥诺嫁了韦该勒医生,他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后,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恬静的友谊,那是从韦该勒、爱莱奥诺和贝多芬彼此的书信中可以看到的。当三个人到了老年的时候,情爱格外动人,而心灵的年轻却又不减当年。
贝多芬的童年尽管如是悲惨,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不得不离开篷恩、几乎终身都住在轻佻的都城维也纳及其惨淡的近郊,他却从没忘记莱茵河畔的故乡,庄严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称的“我们的父亲莱茵”;的确,它是那样的生动,几乎富有人性似的,仿佛一颗巨大的灵魂,无数的思想与力量在其中流过;而且莱茵流域中也没有一个地方比细腻的篷恩更美、更雄壮、更温柔的了,它的浓阴密布,鲜花满地的坂坡,受着河流的冲击与抚爱。在此,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20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梦境,——慵懒地拂着水面的草原上,雾气笼罩着的白杨,丛密的矮树、细柳和果树,把根须浸在静寂而湍急的水流里,——还有是村落、教堂、墓园、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视两岸,——远远里,蓝色的七峰在天空画出严峻的侧影,上面矗立着废圮的古堡,显出一些瘦削而古怪的轮廓。他的心对于这个乡土是永久忠诚的,直到生命的终了,他老是想再见故园一面而不能如愿。“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终是那样的美,那样的明亮,和我离开它时毫无两样。”
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用“梅杜头上的乱蛇”比喻贝多芬的形象丑陋,又用“短小臃肿”来描写贝多芬的身材特点。
B.贝多芬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从中看出了贝多芬眼睛与众不同微妙的差别。
C.“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贝多芬灰蓝的眼睛会随着情绪而变化着,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时就大张起来,放射出思想的光芒。
D.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显示出贝多芬狮子的相貌,他也像狮子那样,常常抬起头来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
E.有时,贝多芬的微笑很美,他谈话时让人感到一种可爱而令人高兴的神气。有时,贝多芬也会有不愉快的、粗野的、难看的、短暂的笑。
【答案】CE
10.贝多芬的童年生活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童年给贝多芬带来了凄凉和温柔的记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创痕,而热爱家乡的情感又给他带来温柔美丽的梦境。【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童年生活往往对人生产生影响,贝多芬也一样,贝多芬的童年生活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可谓是伴随着他的一生。要联系文章内容解答本题,“贝多芬的童年尽管如是悲惨,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这是答题的主要依据。
11.选文的肖像描写中,抓住了贝多芬的哪些外貌特点?表现出其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1)描绘了贝多芬那双特别而深邃的眼睛,展现出贝多芬这个富有悲剧色彩的人物性格中坚毅、深邃而又隐蔽的一面;(2)眼下那奇特的鼻子与被作者喻为狮子的相貌,也暗示着贝多芬自身散发出的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敢的王者风范;(3)还有逆立的头发、结实的牙床,这一切都透露出贝多芬那叛逆的艺术家气质及坚强的性格。
【解析】描写贝多芬的外貌时,罗曼·罗兰基本上是透过人物外在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来展示贝多芬的性格和内心。从宽广的额角,狂野的头发,有穿透力的目光,到又短又方的鼻子,结实的牙床,罗曼·罗兰细致地雕刻着贝多芬特异的相貌。这些描写与其说是追求着一种外部的真实,不如说是在着力再现内在的真实,再现贝多芬非凡的个性。贝多芬一生与命运的搏斗在短短几百字的精妙独特的相貌描写中体现了出来。
12.传记标题“扼住命运的咽喉”与“决不向命运低头”相比,为什么更加适合贝多芬的人生?谈谈你的见解。


【答案】标题“扼住命运的咽喉”与“决不向命运低头”相比,有更强的主动性和新颖性,从中可以看出贝多芬一生的苦难与奋斗,都是主动与命运挑战,不是被动地让命运来安排。命运不过是消极者拿来自我安慰、自我麻醉的借口而已,一个坚强的人是不会接受命运的安排的。贝多芬一生忍受了如此多的痛苦,他顽强地生活着,持之以恒地创作着,创造了一曲又一曲享誉世界的乐曲。这些乐曲或雄壮或欢快或静逸或优美,这就是他主动把握命运最有力的表现。(探究题,符合要求即可)【来源:21cnj*y.co*m】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高贵的灵魂
①贝多芬——世界上无数的人被他的音乐所感动,所震撼,不仅仅是他的音乐,还有他的高贵的灵魂。
②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即是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狂野的性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合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贝多芬1810年5月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
③罗曼·罗兰曾这样赞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波那帕脱的哪一次战争,奥斯丹列兹哪一天的阳光,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就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言壮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④一心向善,自由高于一切,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贝多芬说:“君王们和亲王们完全可以造就一些教授和机要参议,他们可以给后者以各种各样的头衔和勋章。但是他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这帮大人先生们应该感觉到我们的伟大。”歌德,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思想家,也是受人们爱戴的。但是他比贝多芬高贵的灵魂却显得逊色。贝多芬曾讲述他与歌德一起散步的情景:“在归来的路上,我们遇见全体贵族。我们老远就看见他们了。歌德便撒开我的手臂,立于大路旁。我白费口舌地对他说了我想说的所有的话。但我就是未让他多走一步。于是,我把帽子压得很低,扣上外套上的纽扣,倒背着手,钻进密集的人群中去。我觉很好玩地看着皇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他立于路边,低低地弯着腰,帽子拿在手里。”事后,贝多芬毫不留情地把歌德狠狠地训斥了一通。对此歌德耿耿于怀,永远不原谅贝多芬了。
⑤18世纪末的维也纳是音乐气氛最浓的城市,当时在显赫贵族的客厅里,音乐表演成了一件高尚和时髦的事,所以贝多芬也就经常处在贵族及头面人物的包围之中。可他总是高高昂起他那狮子般的大头颅,从不献媚于任何人,显得比贵族还要高贵。21·cn·jy·com
⑥有一次,在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庄园里,来了几位“尊贵”的客人,正是侵占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当时贝多芬正住在公爵的庄园里,公爵便请求贝多芬为他们演奏一曲。贝多芬绝不愿为侵略者演奏,断然拒绝,猛地推开客厅大门,在倾盆大雨中愤然回到住处,他把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给他的胸像摔个粉碎,并写了封信:“公爵,你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出生,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完全是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
⑦是的,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诚如贝多芬所言,由于偶然的出身,世界上有无数的公爵,而历史无情,这些曾显赫一时的公爵一个个都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贝多芬没有高贵的出身,却有不朽的作品、高贵的灵魂,在人们心中铸起一座丰碑。
(本文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第②段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告诉我们贝多芬战胜苦难并创作《第九交响乐》的过程,第③段告诉我们这一过程就像波拿巴的战役、奥斯特利茨娜的阳光那样,让人心灵获得了辉煌的胜利。
B.贝多芬之所以训斥歌德一通,是因为他认为歌德就像君王们和亲王们一样,只是拥有地位和头衔,没有超脱庸俗社会的心灵。
C.贝多芬拒绝利西诺夫斯基公爵的请求,是因为贝多芬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对公爵向入侵者阿谀奉承的行径感到愤怒。
D.“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只有一个。”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贝多芬对权贵的不屑,对自我独特个性的肯定。
E.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兼有描写、抒情、说明,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思想深刻的贝多芬形象。
【答案】CD
14.文章第④段有两处引用了贝多芬的话,请简要分析这两处引用的作用。


【答案】(1)第一处引用贝多芬对权贵们只能造就头衔和勋章却不能造就伟大人物的看法, 直接表明了贝多芬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己的伟大的认识;(2)第二处引用贝多芬叙述他与歌德面对贵族的不同表现的事实,通过对比更形象地表现了贝多芬面对权贵不卑恭的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引用的内容是为表现人物和主旨服务的。答题时,先概述引用句子的内容——前者是贝多芬对权贵们只能造就头衔和勋章却不能造就伟大人物的看法;后者是贝多芬叙述他与歌德面对贵族的不同表现的事实;而后表述其目的和作用——前者直接表明了贝多芬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己的伟大的认识;后者过对比更形象地表现了贝多芬面对权贵不卑恭的品质。
15.请从表达方式方面简析本文的写作技巧。


【答案】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兼有描写、抒情、议论,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思想深刻的贝多芬形象。2-1-c-n-j-y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技巧,结合传记的特征以及文本内容概括即可。
16.“一个人是出身贵族还是平民,不是自己决定的。但是,一个人是选择高贵还是低贱,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这段文字可谓思想深邃,让人深思,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1)一个人出身的高贵是无法由自己决定的,但一个人灵魂高贵却可以由自己决定。(2)贝多芬出身于平民,但他凭借对音乐的喜爱与执着,克服命运的不公与生的不幸,创作出感动、震撼世人的交响乐曲,用苦痛换来了欢乐,而且他心向自由,蔑视权贵,热爱祖国。(3)贝多芬没有高贵的出身,却有不朽的作品、高贵的灵魂,在人们心中铸起一座丰碑。(4)生活中的我们出身可能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不要计较出身的高低,更应注意在意志、修养等方面提升自己,也使自己的灵魂高贵起来,从而成为对有益的人。(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