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说课(课件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平面镜成像说课(课件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5-24 15:33:13

文档简介

《平面镜成像》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镜成像》。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它是前两节课知识的应用;另外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概念,本节课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21cnjy.com
根据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我将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2、技能目标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情感目标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平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其中重点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是:平面镜成像原理以及虚像的初步概念。
二、学情分析
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备好学生,平面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已具备这方面的感性知识,但缺乏理性认识和科学的探究,另一方面他们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容易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就越大,这是在授课时要注意的。21·cn·jy·com
三、教学教法分析
为了更好的落实重点,有效的突破难点,稳步向教学目标推进,我采用“统放结合”的半开放处理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学生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对比法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得出结论。2·1·c·n·j·y
四、教学程序设计
我将一课时的教学活动依次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故事引入—激发兴趣、自主探究—难点突破、拓展延伸—环保节能、游戏互动——寓教于乐。
首先我将通过“猴子捞月”的视频故事引入新课。学生看到视频后好像又回到了童年,在美好中激发学生上好这节课的兴趣。通过观察水中的“月”初步认识“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出了本节课的任务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接下来,学生分组合作,依据导学案进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21·世纪*教育网
我先要求学生观察平面镜中的自己,通过眨眼,走动和微笑等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猜想并总结出来。 21教育网
在猜想之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这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我用一个镜子,将一只棋子放到前面,让同学观察比较。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比较像和的大小(选用两个物体)。让同学亲自尝试不能拿到像,也不能看到像的位置,从而引导学生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等效替代法应用)。这样搭建了一个学生思考的方向平台,激发学生想象的能力,为自主设计实验奠定了基础。www-2-1-cnjy-com
学生按照探究目的、设计思路、仪器选择、表格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设计。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确立正确的探究目的,整理基本探究思路,从而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真正做到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根据探究内容,完成绘制实验表格。2-1-c-n-j-y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将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围绕正确的目的选择仪器,培养学生带着任务去讨论的习惯。设计实验完成后,则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我将巡回指导,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醒学生,并进行多次实验,总结归纳,整理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设置综合开放的实验,学生通过尝试进行实验,感知实验现象,寻求证据。21*cnjy*com
我将利用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等教学手段把抽象化为形象,突破“虚像”这一学习难点。借助多媒体课件,根据光的反射作图,进行动态分析,使学生从理论上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并非实际光线形成。【来源:21cnj*y.co*m】
多媒体展示美丽图片,学生从图片中既看到自然美,又看到了对称美。因此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同时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应用并指导其有改变光路的作用,并渗透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通过游戏互动应用于实际。
五、教学交流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的延续,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我采用“统放结合”的半开放处理思路,对于学生理解普遍困难的“虚像”和“虚像的位置”,要“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采取“半放”甚至“全放”的方法。但是在“放”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设计实验经验较少,有一组学生未能完成实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多设计实验项目,同时也会重点关注未完成实验的这组学生。www.21-cn-jy.com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课件25张PPT。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分析四、教学程序设计五、教学交流反思地位和作用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材分析知识目标情感 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技能目标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意志,体验成功,激发热情教学重难点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
如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是虚像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分析四、教学程序设计五、教学交流反思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对平面镜比较了解,也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对它成像的特点并没有认真研究过,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本节是在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学习,降低了研究的难度。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分析四、教学程序设计五、教学交流反思教法教法
学法实验探究对比法
微课直观自主探究任务探究
分组合作
讨论交流学法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分析四、教学程序设计五、教学交流反思教学程序设计一、动画故事---激发兴趣 二、教师引导---实验探究三、应用拓展---环保节能四、 游戏互动---寓教于乐
新课引入----动画故事 播放《猴子捞月》的视频。学生看到视频后好像又回到了童年,在美好中激发学生上好这节课的兴趣。教学程序设计一、动画故事---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究---难点突破三、应用拓展---环保节能四、 游戏互动---寓教于乐
提出问题并猜想假设 学生自己拿起镜子带着疑问观察,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体验大胆
猜想。实验引导并设计实验 实验引导:
教师用一个镜子,将一只棋子放到前面,让同学观察比较。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比较像和的大小(选用两个物体)。让同学亲自尝试不能拿到像,也不能看到像的位置,从而引导学生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等效替代法应用)。设计实验:
学生小组活动实验交流的过程中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2)怎样判断后面的棋子与像已经完全重合?
(3)实验时,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4)找两个小组说出实验设计方案,确定最终方案。
实验装置:如图设计表格实验装置和设计表格实验探究并分析论证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任务型探究,合作交流。前面师生共同探究设计好实验,为了帮助学困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更好的完成实验,播放一段已经录好的教学实验视频。基于课本,视频实验是用蜡烛做的,告诉同学们棋子做实验更安全、方便、简易。学生根据前面的猜想和老师布置的对应任务完成实验。 任务型探究:
(1)像和物大小可能相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
镜的距离可能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可能垂直
(4)可能是虚像
(5)像与物可能左右相反 数据记录与分析结论: 4、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线面垂直)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像等距)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物像等大)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的虚像;(正立虚像)收集数据并归纳总结平面镜成虚像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从理论上分析平面镜成虚像并用电子白板练习反射定律的应用为成像作图。教学程序设计一、动画故事---激发兴趣 二、教师引导---实验探究三、应用拓展---环保节能四、 游戏互动---寓教于乐
应用拓展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应用并指导其有改变光路的作用,并渗透环保意识。 多媒体展示美丽图片学生从图片中既看到自然美,又看到了对称美。因此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教学程序设计一、动画故事---激发兴趣 二、教师引导---实验探究三、应用拓展---环保节能四、 游戏互动---寓教于乐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学法分析四、教学程序设计五、教学交流反思 1.实验探究过程中反映出个别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不足,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的证据分析处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多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结论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2.由于教学时间有限,限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对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性评价相对少了些,这也是个遗憾,如果能克服上述一些问题,我想效果会更好教 学 反 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朝李世民
愿同学们利用好生活中的各种镜子,每天都有新的进步 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