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季高考研讨会”会议资料
2008年高考物理备考策略
陈 伟 平
E-mail: 83cwp @sina.com
一.“三轮”复习时间的安排及功能定位
1.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复习(2007.8.1~2008.3.6)
力学部分 2007年8月1日---2007年11月17日
热学部分 2007年11月19日---2007年11月28日
电磁学部分 2007年11月29日---2008年1月20日
光学、原子和原子核部分 2008年1月20日---2008年3月6日
(1)逐章、全面系统复习.
(2)强调物理概念、规律、并逐步形成物理结构体系.
(3)渗透物理思想方法.
(4)系统训练∶双周一次课堂训练题.
(5)本轮特点:讲练结合,以讲为主.
2.第二阶段∶小综合(2008.3.10.~2008.4.12)
(1)安排5套专题训练题,课堂完成.
(2)结合"知识内容表"查缺补漏
(3)集中复习实验.
(4)本轮特点: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3.第三阶段∶模拟训练(2008.4.14.~2008.5.31)
(1)安排6+1套模拟训练题,按高考时间考试.
(2)答疑
(3)本轮特点: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二.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重点。
1.探讨考试大纲
物理部分题量
选择题8T(15-21),实验题1T(22),计算题3T(23-25)
2.2007年考纲示例知识点分析
(1)选择题(45T~66T,共22T)
(2)实验题(36T~42T,共7个)
(3)计算、论述题(43T~59T,共17个)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1.怎样研究全国卷的命题特点?
横向研究——同一命题班子所命制的试卷
纵向研究——04、05 、06与07年试卷比较研究
2. 200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二份《理科综合》试卷
(全国卷Ⅰ)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江、安徽、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广西、等省、自治区用
(全国卷Ⅱ) 黑龙江、吉林、云南、贵州、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用
200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二份《理科综合》试卷
(全国卷Ⅰ)福建、江西、河南、山西、辽宁、安徽、湖南、山东、浙江、河北、广西、海南、湖北、陕西等省、自治区用
(全国卷Ⅱ) 黑龙江、吉林、广西、甘肃、内蒙古、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省、自治区用
3.通过对历年高考题的归类统计,可以看出命题时试题数量在各章节中的分布情况,从而感知各章在高考中的地位,加深对教材体系、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
4.高考改革8年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经历了由理论探索、模式构思、定点试验、面上推广、调整改进到稳定成熟等阶段,慨括地说经历了三个阶段:
理科综合的高考命题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改革试验期 (2000年―2001年)
第二阶段 调整改进期 (2002年―2003年)
第三阶段 稳定成熟期 (2004年―2007年)
高考命题的总体趋势:稳中有进
5.透视选择题
选择题分布:(共8题,48分,不定项,难度分布一般为:简单,中等题占3个,稍难题占4个,难题1个)
力学中选择题3题. 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结合)、万有引力定律(与圆周运动结合)、振动和波.
电学选择题2题.电磁感应、另有一题在电场(匀强或非匀强(点电荷)及磁场中的带电粒子。
热学选择题1题.涉及的知识点多为气体状态变化,对应的热和功(热力学第一定律)问题及分子运动论
光学选择题1题.涉及的知识点多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及光速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光电效应等。
原子物理选择题1题.通常是氢原子的能级,与能量跃迁有关的问题及粒子的结构等,相对来说,比较散一些。(另有核反应方程及质能方程)
6.透视实验题
高考物理试题主要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2)电阻测量一直是高考中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知识的综合考查的最佳切入点,也是电学实验考查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以伏安法测电阻、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为代表的此部分的知识综合程度高,涉及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电路设计、实物图连线等多方面知识、考查方式多种多样。目前的设计型实验也以设计测量电阻的电路为主。
(3)实验操作过程的分析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现在的实验题越来越重视通过笔试的手段体现对学生的操作能力的考查,这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对于实验步骤的理解、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与相应的对策以及对仪器进行连线的题目越来越多了.
(4)实物连线 笔试虽不能考实验的实际操作,但可以通过考查学生电路实物连线来弥补.
(5)作图法处理数据
(6)2005、2006、2007年考试中心命制的七套理综试题·物理实验题特点 命题方式与往年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实验题的题型丰富,设问方式灵活.实验题的取材广泛,重点突出.
(7)实验试题常考常新
实验试题既体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又不脱离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它仅涉及课本中基本仪器的使用,进行高层次的设计性实验,真正体现了基本仪器反复考、电路设计、电阻测量连年考,从不同角度考查电阻的测定.问题角度的变换,使许多能力不强、理解不深的考生无从下手。
虽然试题面目年年新,但都源于课本的加工和深化,这是一种能更好体现综合能力的高层次考核。这些试题有利于指导中学物理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进而达到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7.透视计算题
命题思想: 强调过程的理解和分析、强调研究对象的选取
命题平台:(1)以牛顿力学和典型运动为考查主干、适当增加能量问题的分析 (2)多个物体、多个过程
解题思路:顺藤摸瓜.常规方法.解题方法:注意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8.理科综合试题分布分析
从04~07年高考试题分析,送分题已经没有,中等题起步,一般也会出现多个物理,多个过程。难题共3个,太难题一般不会出现,难题也只要体现在对学生过程,受力分析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力学计算题2题.通常为多个物体(中间常有绳子或弹簧),多过程问题,涉及的物理规律有牛顿运动定律,胡克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平抛运动规律。
电学计算题1题。通常为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另有与安培力有关的力电综合题)
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
1.准确把握内容要求
学科的主干和核心知识反映了各科在中学阶段人类对自然最重要、最本质的认识,体现了人们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是今后进入大学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
2.关注非主干知识中的核心概念与规律
一些与近代科技密切相关的新的重要的知识进入命题视野,需要重视。
3.正确领会能力要求
4.明确题型功能定位
5.二轮复习专题安排
6.搞好实验复习
高考情况.全国卷的实验题难度有所下降,而且设置相互独立、难度不同的两问
①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
②规定学生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③灵活的应用所学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问题
(2)高中物理学生实验的分类
(3)2008年实验备考策略
关于电路实验(1)控制电路设计(2)测量电路设计.电表的理解,当作测量工具,当作被测对象,电表功能转换
7.复习时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五.近几年高考给我们的启示
1.坚信高考会尊重并按大纲、教材要求命题。
2.物理教学必须尊重并按大纲、教材进行,不能扩军备战。
3.重点知识重点考,常考常新。
4.要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5.这几年对运算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大。平时教学中要逐步让学生养成“一遍算对”的良好运算习惯。
6.近年来的理科综合物理试卷部分的难度不大,考生成绩并不见大幅度提高。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主要物理思想方法,熟练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细节决定成败。”
7解题要求规范化书写。规范化要求包括:学科用语规范和解题格式规范。
课件128张PPT。2008年高考物理备考策略南昌二中 陈伟平E-mail: 83cwp @sina.com一.“三轮”复习时间的安排及功能定位
二.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重点。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
五.结束语主要内容南昌二中高三物理复习安排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复习(2007.8.1~2008.3.6)1.逐章、全面系统复习.2.强调物理概念、规律、并逐步形成物理结构体系.3.渗透物理思想方法.4.系统训练∶双周一次课堂训练题.本轮特点:讲练结合,以讲为主.一.“三轮”复习时间的安排及功能定位力学部分 2007年8月1日---2007年11月17日
热学部分 2007年11月19日---2007年11月28日
电磁学部分 2007年11月29日---2008年1月20日
光学、原子和原子核部分 2008年1月20日---2008年3月6日第二阶段∶小综合(2008.3.10.~2008.4.12)1.安排5套专题训练题,课堂完成.3.集中复习实验.第三阶段∶模拟训练(2008.4.14.~2008.5.31)1.安排6+1套模拟训练题,按高考时间考试.2.答疑2. 结合"知识内容表"查缺补漏本轮特点:讲练结合,以练为主.本轮特点:讲练结合,以练为主.一.“三轮”复习时间的安排及功能定位南昌二中高三物理复习安排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二.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重点。2007年Ⅲ.命题要求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2005年 Ⅲ.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004年 Ⅲ.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重点。科学素养:
基本科学知识与技能
科学的认知方法(探究过程)
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06年北京理综17T]某同学看到一只鸟落在树枝上的P处,树枝在10s内上下振动了6次.鸟飞走后,他把50g的砝码挂在P处,发现树枝在10s内上下振动了12次.将50g的砝码换成500g的砝码后,他发现树枝在15s内上下振动了6次.你估计鸟的质量最接近 B
A.50g B.200g
C.500g D.550g 二.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重点。T鸟=10s/6次=1.66sT50=10s/12次=0.83sT500=15s/6次=2.5s由于有鸟时的周期在两者之间,所以鸟的质量也在两者之间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三、题型
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简答题等题型。
四、内容比例
物理、化学、生物3科的内容比例约为40%、36%、24%。
五、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六、组卷原则
试题主要按题型、内容和难度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二.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重点。 1.理、化、生三科的内容比例分别为40%∶36%∶24%,即三科分值分别为120分∶108分∶72分。理、化、生各自编题组合。 2.试题的学科内容排列顺序不变,即第一卷生物、化学、物理;第二卷物理、化学、生物。3.物理部分
选择题8T(15~21),实验题1T(22),计算题3T(23~25)2008年试卷结构命题趋势展望:稳定二.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重点。二.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重点。1.不要求会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v2/R
2.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
3.动量定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
4.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只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于场强的情况
5.安培力的计算限于直导线跟B平行或垂直的两种情况
6.洛伦兹力的计算限于v跟B平行或垂直的两种情况
7.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只限于L垂直于B、v的情况
8.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要求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
9.只要求讨论单相理想变压器 1.试卷综述二.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重点。2007年考纲示例知识点分析一、选择题(45T~66T,共22T)
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45T)
弹簧类问题(50T、55T)
牛顿三大定律(53T、59T、61T、62T)
振动和波(64T)
分子动理论、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理想气体(49T、51T、52T)
动量守恒(66T)
动量与能量综合(60T)
欧姆定律(48T)
洛仑兹力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运动(56T、63T)
复合场(58T)
电磁感应定律(57T)
反射定律、折射定律、折射率(47T、65T)
光电效应核能、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核反应方程(46T、54T )单选14T,多选8T(2选7T,3选1T)计算型7T图象分析3T二.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重点。二、实验题(7个)
36、游标卡尺的读数;
37、利用双缝干涉测定光的波长;
38、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转盘角速度;
39、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结合图象进行误差分析;
40、利用U-R法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41、测定电流表的内阻,并实物连线;
42、用双伏法测定电阻,画电路图并实物连线;2007年考纲示例知识点分析二.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重点。三、计算、论述题(17个)
43、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联结体问题
44、追击相遇问题
45、利用库仑定律求夸克间的库仑力
46、平抛运动、动量定理的综合分析
47、利用牛顿定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论述、证明题)
48、万有引力定律、竖直上抛运动综合
49、万有引力定律、匀速直线运动综合
50、带电粒子先在电场中后在磁场中的偏转
51、结合F-t 图象分析金属杆平动切割磁感线
52、带电粒子先在电场中做类平抛,后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53、几何光学,画光路图,折射全反射
54、电磁感应现象双金属杆平动切割磁感线
55、与弹簧弹性势能相关连的动量、能量综合
56、与碰撞相关的动量、能量综合
57、带电体在电场中作直线运动
58、利用阴极射线管测定粒子的比核;
59、圆周运动、轻核聚变等综合分析星球演化问题;2007年考纲示例知识点分析二.研究《考试大纲》,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重点。您做过近4年来高考的所有物理试题吗?①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如果没有做过当年的高考题,就无法感受高考试题的魅力,很难对高考试题作出客观的评价,也就无法谈高考试题对教学的导向功能。 ②通过对历年高考题的归类统计,可以看出命题时试题数量在各章节中的分布情况,从而感知各章在高考中的地位,加深对教材体系、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把握、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 ③通过对同一知识点考题的分析和归纳,可以感知高考命题中如何从不同的侧面,推陈出新、创设情景、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受到启发,辩证地看待教学指导用书上的习题,提高日常教学测试时选题和命题的水平。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1.试卷综述怎样研究全国卷的命题特点?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横向研究——同一命题班子所命制的试卷 纵向研究——04、05 、06与07年试卷比较研究 200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二份《理科综合》试卷
(全国卷Ⅰ)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江、安徽、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广西、等省、自治区用
(全国卷Ⅱ) 黑龙江、吉林、云南、贵州、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用 近几年各省纷纷自主命题,但理综却基本上是全国统一命题.1.试卷综述2005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三份《理科综合》试卷
(全国卷Ⅰ):江西、河南、河北、安徽、山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山东等省采用
(全国卷Ⅱ):黑龙江、吉林、广西等省区采用
(全国卷Ⅲ):陕西、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省区采用200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四份《理科综合》试卷
(全国卷Ⅰ):江西、浙江、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福建等省采用
(全国卷Ⅱ):吉林、四川、黑龙江、贵州、云南、重庆、湖南、湖北等省采用
(全国卷Ⅲ):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等地区采用
(全国卷Ⅳ):甘肃、宁夏、贵州、青海、新疆等地区采用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1.试卷综述200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二份《理科综合》试卷
(全国卷Ⅰ)江西、福建、河南、山西、辽宁、安徽、湖南、山东、浙江、河北、 广西、海南、湖北、陕西等省、自治区用
(全国卷Ⅱ) 黑龙江、吉林、广西、甘肃、内蒙古、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省、自治区用针对我省的实际,我们重点研究的应该是哪些试卷?如何研究?2008年我省理综继续使用全国Ⅰ卷,我们重点研究的应该是全国卷的命题特点(其它省、市试卷特点只需要了解)。在全国及各省市的试卷中,“规定”最具体,风格最稳定的试卷是哪一种?全国卷是最规范,最稳定的,最易研究的。“带着枷锁跳舞”的特征最明显。限定多,自由度小。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1.试卷综述2000年~2007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命题概况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007
年
高
考
题
分
类
细
目
表 “改进”表现在:
2004年实验题改为1+1模式
2005年选择题改为混选“稳定”表现在:
2004年-2007年理综物理考查总分均为120分,题量都为12题,选择题均为8道,非选择题均为4道。高考命题的总体趋势:稳中有进 高考改革8年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经历了由理论探索、模式构思、定点试验、面上推广、调整改进到稳定成熟等阶段,慨括地说经历了三个阶段: 理科综合的高考命题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改革试验期 (2000年―2001年)第二阶段 调整改进期 (2002年―2003年)第三阶段 稳定成熟期 (2004年―2007年)有苦难言喜中有忧基本满意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004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第Ⅰ卷统计(江西省理综样本量31275人)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005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第Ⅰ卷统计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006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Ⅰ卷统计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横向研究——难易的理解[2007年全国Ⅱ卷 15T]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在x=0与x=1cm的两点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中实线与虚线所示。由此可以得出BC
A .波长一定是4cm
B.波的周期一定是4s
C.波的振幅一定是2cm
D.波的传播速度一定是1cm/s[2007年全国Ⅰ卷 15T]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v=4m/s.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a),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A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横向研究——难易的理解[2007年全国Ⅱ卷 14T]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在体积缓慢地不断增大的过程中,气体一定对外界做功
B.在压强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一定做功
C.在体积不断被压缩的过程中,内能一定增加
D.在与外界没有发生热量交换的过程中,内能一定不变[2007年全国Ⅰ卷 16T]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之间无摩擦,a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
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
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
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横向研究——难易的理解[2007年全国Ⅱ卷 18T]氢原子在某三个相邻能级之间跃迁时,可发生三种不同波长的辐射光.已知其中的两个波长分别为λ1和λ2,且λ1>λ2,则另一个波长可能是CD
λ1+λ2 B. λ1-λ2 C. λ1λ2/(λ1+λ2) D. λ1λ2/(λ1-λ2) [2007年全国Ⅰ卷 19T]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用n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n和E的可能值为AD
A. △n=1,13.22eV<E<13.32eV
B. △n=2,13.22eV<E<13.32eV
C. △n=1,12.75eV<E<13.06eV
D. △n=2,12.75eV<E<13.06eV[2007年全国Ⅰ卷 24T1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球与质量为M=19m的金属球并排悬挂.现将绝缘球拉至与竖直方向成θ=60°的位置自由释放,下摆后在最低点处与金属球发生弹性碰撞.在平衡位置附近存在垂直于纸面的磁场.已知由于磁场的阻尼作用,金属球将于再次碰撞前停在最低点处.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45°.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横向研究——难易的理解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横向研究——难易的理解[2007年全国Ⅱ卷 24T (19分)]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氮(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态).测得照射后沿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之比为7.0.查德威克假设铍“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从而通过上述实验在历史上首次发现了中子.假设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核或氮核发生弹性正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条件下计算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1u等于1个12C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取氢核和氮核的质量分别为1.0u和14u.)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纵向研究——命题的选材[2006年24T19分]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2007年全国Ⅰ卷 23T15分] 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纵向研究——命题的选材[2006年全国Ⅰ卷 25T20分] 有个演示实验,在上下面都是金属板的玻璃盒内,放了许多锡箔纸揉成的小球,当上下板间加上电压后,小球就上下不停地跳动.现取以下简化模型进行定量研究.
如图所示,电容量为C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和B水平放置,相距为d,与电动势为ε、内阻可不计的电源相连.设两板之间只有一个质量为m的导电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已知:若小球与极板发生碰撞,则碰撞后小球的速度立即变为零,带电状态也立即改变,改变后,小球所带电荷符号与该极板相同,电量为极板电量的α倍(α<<1).不计带电小球对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为g.
(1)欲使小球能够不断地在两板间上下往返运动,电动势ε至少应大于多少?
(2)设上述条件已满足,在较长的时间间隔T内小球做了很多次往返运动.求在T时间内小球往返运动的次数以及通过电源的总电量.
[2005年全国1卷25T20分] 图1 中B 为电源,电动势ε=27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R1=500Ω, R2为光敏电阻.C为平行板电容器, 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 极板长l1=8.0 ×10-2m ,两极板的间距d = 1.0 ×10-2m .S为屏,与极板垂直,到极板的距离l2=0.16m .P为一圆盘,由形状相同、透光率不同的三个扇形a 、b和c构成,它可绕AA' 轴转动.当细光束通过扇形a 、b 、c照射光敏电阻R2时,R2的阻值分别为1000Ω、2000Ω、4500Ω.有一细电子束沿图中虚线以速度v0=8.0×106m/s 连续不断地射入C.已知电子电量e=1.6×10-19C,电子质量m=9 ×10-31 kg。忽略细光束的宽度、电容器的充电放电时间及电子所受的重力。假设照在R2上的光强发生变化时R2阻值立即有相应的改变.
(1)设圆盘不转动,细光束通过b照射到R2上,求电子到达屏S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 .(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设转盘按图1 中箭头方向匀速转动,每3 s转一圈.取光束照在a 、b分界处时t=0, 试在图2 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电子到达屏S 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 随时间t 的变化图线(0~6s 间)。要求在y 轴上标出图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值。(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按画出的图线评分。)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005全国1卷23T16分] 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 , “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 , “竖直高度”h2=0.10m .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 ,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纵向研究——命题的选材[2004年全国1卷25T20分]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2004年全国1卷25T20分]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答案:a≥(μ1+μ2) μ1g /μ2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纵向研究——命题的选材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纵向研究——命题的选材[2004年全国Ⅰ卷 24T18分] 图中a1b1c1d1和a2b2c2d2为在同一竖直面内的金属导轨,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所在的平面(纸面)向里。导轨的a1b1段与a2b2段是竖直的,距离为l1;c1d1段与c2d2段也是竖直的,距离为l2。x1y1与x2y2为两根用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线相连的金属细杆,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都垂直于导轨并与导轨保持光滑接触。两杆与导轨构成的回路的总电阻为R。F为作用于金属杆x1y1上的竖直向上的恒力。已知两杆运动到图示位置时,已匀速向上运动,求此时作用于两杆的重力的功率的大小和回路电阻上的热功率。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纵向研究——命题的选材[2003年全国Ⅰ卷 25T18分] 两根平行的金属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磁感B=0.50T的匀强磁场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导轨的电阻很小,可不计。导轨间的距离l=0.20m。两根质量均为m=0.10kg的平行杆甲、乙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滑动过程中与导轨保持垂直,每根金属杆的为电阻R=0.50Ω,在t=0时刻,两杆都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与导轨平行,大小为0.20N的作用于金属杆甲上,使金属杆在导轨上滑动。经过t=0.5s,金属杆甲的加速度a=1.37m/s2,问此时两金属杆的速度各为多少?2004年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四份《理科综合》试卷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2005年全国高考选择题命题概况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2006年全国高考选择题命题概况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2007年全国高考选择题命题概况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 [2005年全国Ⅰ卷 15T]已知π+介子、π-介子都是由一个夸克(夸克u 或夸克d )和一个反夸克(反夸克u 或反夸克d )组成的,它们的带电量如下表所示,表中e为元电荷。
u
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π+由u 和d组成 B.π+由d 和u组成
C.π-由u 和d组成 D.π-由d 和u组成2005年全国Ⅰ卷考题分析[2005年全国Ⅰ卷 14T]一质重为m的人站在电梯上,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g,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D
A.mg B.2mg C.mg D.mg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 [2005年全国Ⅰ卷 17T]图示为一直角棱镜的横截面,∠bac=900, ∠abc =600.一平行细光束从O点沿垂直于bc面的方向射入棱镜。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n= ,若不考虑原入射光在bc 面上的反射光,则有光线BD
A.从ab面射出
B.从ac面射出
C.从bc面射出,且与bc 面斜交
D.从bc面射出,且与bc面垂直[2005年全国Ⅰ卷 16T]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可求得CD
A.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
B.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
C.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
D.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2005年全国Ⅰ卷 19T]图中两条平行虚线之间存在匀强磁场,虚线间的距离为l ,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abcd 是位于纸面内的梯形线圈,ad 与bc 间的距离也为l 。t =0 时刻,bc边与磁场区域边界重合(如图)。现令线圈以恒定的速度v沿垂直于磁场区域边界的方向穿过磁场区域。取沿a→b→c→d→a 的感应电流为正,则在线圈穿越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感应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的图线可能是(B)[2005年全国Ⅰ卷 18T]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周期为0.50s。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都相等的各质元依次为P1、P2、P3……。已知P1和P2之间的距离为20cm,P2和P3之间的距离为80cm ,则Pl的振动传到P2所需的时间为C
A . 0.50s B . 0.13s
C . 0.10s D. 0.20s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2005年全国Ⅰ卷 20T]如图,在一水平放置的平板MN的上方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许多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粒子,以相同的速率,沿位于纸面内的各个方向,由小孔口射入磁场区域。不计重力,不计粒子间的相互影响。下列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带电粒子可能经过的区域,其中R=mv/qB。哪个图是正确的?A[2005年全国Ⅰ卷 21T]如图所示,绝热隔板K把绝热的气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K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a和b 。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能可忽略。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a 加热一段时间后,a 、b 各自达到新的平衡,则BCD
A. a 的体积增大了,压强变小了
B.b的温度升高了
C.加热后a 的分子热运动比b 的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D.a 增加的内能大于b 增加的内能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 [2006年全国Ⅰ卷 16T]我国将要发射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1号”。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km/s,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 B
A.0.4km/s B.1.8km/s C.11km/s D.36km/s[2006年全国Ⅰ卷 14T]某原子核ZAX吸收一个中子后,放出一个电子,分裂为两个α粒子.由此可知A
A.A=7, Z=3 B.A=7, Z=4 C.A=8, Z=3 D.A=8, Z=4[2006年全国Ⅰ卷 15T] 红光和紫光相比, B
A.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B.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
C.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D.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2006年全国Ⅰ卷 17T]图中为一“滤速器”装置示意图.a、b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一束具有各种不同速率的电子沿水平方向经小孔O进入a、b两板之间.为了选取具有某种特定速率的电子,可在a、b间加上电压,并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加一匀强磁场,使所选 电子仍能够沿水平直线OO'运动,由O'射出.不计重力作用.可能达到上述目的的办法是AD
A.使a板电势高于b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B.使a板电势低于b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C.使a板电势高于b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D.使a板电势低于b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2006年全国Ⅰ卷 18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B.气体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C.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分子a从远外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b,当a到达受b的作用力为零处时,a的动能一定最大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2006年全国Ⅰ卷 19T]一砝码和一轻弹簧构成弹簧振子,图甲所示的装置可用于研究该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匀速转动把手时,曲杆给弹簧振子以驱动力,使振子做受迫振动.把手匀速转动的周期就是驱动力的周期,改变把手匀速转动的速度就可以改变驱动力的周期.若保持把手不动,给砝码一向下的初速度,砝码便做简谐运动,振动图线如图乙所示.当把手以某一速度匀速转动,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砝码的振动图线如图丙所示.
若用T0表示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T表示驱动力的周期,Y表示受迫振动达到稳定后砝码振动的振幅,则AC
A.由图线可知T0=4s
B.由图线可知T0=8s
C.当T在4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4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D.当T在8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8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2006年全国Ⅰ卷 20T]一位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 B
A.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2
B.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地面对他做的功为mv2/2
D.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Δt,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2006年全国Ⅰ卷 27T]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固定放置一根串接一电阻R的直角形金属导轨aob(在纸面内),磁场方向垂直纸面朝里,另有两根金属导轨c、d分别平行于oa、ob放置.保持导轨之间接触良好,金属导轨的电阻不计.现经历以下四个过程:①以速率v移动d,使它与ob的距离增大一倍;②再以速率v移动c,使它与oa的距离减小一半;③然后,再以速率2v移动c,使它回到原处;④最后以速率2v移动d,使它也回到原处.设上述四个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量的大小依次为Q1、Q2、Q3和Q4,则A
A. Q1=Q2=Q3=Q4
B. Q1=Q2=2Q3=2Q4
C. 2Q1=2Q2=Q3=Q4
D. Q1≠Q2=Q3≠Q4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2007年全国Ⅰ卷 14T]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 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 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B
A.0.5 B2. C.3.2 D.4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2007年全国Ⅰ卷 15T]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v=4m/s.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a),在下列4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A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2007年全国Ⅰ卷 16T]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之间无摩擦,a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a态变化到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
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
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
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
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
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2007年全国Ⅰ卷 17T]在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r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C
A.r B.1.5r C.2r D.2.5r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2007年全国Ⅰ卷 18T]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已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v3、v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C
A. v1 B. v2 C. v3 D. v4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2007年全国Ⅰ卷 19T]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用n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n和E的可能值为AD
A. △n=1,13.22eV<E<13.32eV
B. △n=2,13.22eV<E<13.32eV
C. △n=1,12.75eV<E<13.06eV
D. △n=2,12.75eV<E<13.06eV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 [2007年全国Ⅰ卷 20T] 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点的电势为20 V,b点的电势为24 V,d点的电势为4 V,如图.由此可知c点的电势为B
A.4 V B.8 V C.12 V D.24 V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 [2007年全国Ⅰ卷 21T]如图所示,LOO′L/为一折线,它所形成的两个角∠LOO′和∠OO′L′均为45°.折线的右边有一匀强磁场.其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沿垂直于OO′的方向以速度v作匀速直线运动,在t=0的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位置.以逆时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在下面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电流~时间(I~t)关系的是(时间以I/v为单位)D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理科综合试题分布分析
选择题分布:(共8题,48分,不定项,难度分布一般为:简单,中等题占3个,稍难题占4个,难题1个)原子物理选择题1题.通常是氢原子的能级,与能量跃迁有关的问题及粒子的结构等,相对来说,比较散一些。(另有核反应方程及质能方程)光学选择题1题.涉及的知识点多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及光速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光电效应等。热学选择题1题.涉及的知识点多为气体状态变化,对应的热和功(热力学第一定律)问题及分子运动论电学选择题2题.电磁感应 ,另有一题在电场(匀强或非匀强(点电荷))及磁场中的带电粒子。力学中选择题3题. 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结合) 万有引力定律(与圆周运动结合) 振动和波.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①振动和波、热学、光学、原子物理中,必出且只出一个选择题。 选择题的题型规律 ②选择题的难度不大,涉及的知识点没有偏的、怪的和不熟悉的,题目的原形都是考生所熟悉的,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基本的观念和规律,每个试题涉及的知识点都可以在物理课本上找到出处。④力学中选择题必考的内容为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结合)。 ③有少数相同的考题重复出现,主要在分子运动论、电容器、玻尔理论、核反应方程等知识点中,有些高考题看起来不一样,但物理模型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是一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考过的试题并非就不考了。 ⑤电学选择题必考的内容为电磁感应,另有一题在电场及磁场中的带电粒子。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满分,选不全的得一半分数,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近三年全国卷选择题单选和多选的情况A-32 B-28 C-19 D-33 112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透视选择题[2007年江西22T17分]
(1)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Hz的正弦电压信号.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
①当屏幕上出现如图1所示的波形时, 应调节______钮. 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____钮或____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
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____钮置于____位置,然后调节______钮①竖直位移或↑↓ , 衰减或衰减调节, Y增益
② 扫描范围 ,1k档位 ,扫描微调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3.透视实验题(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e = ,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 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他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计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在上述实验中,
①P点是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
M点是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
N点是_____________的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____
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_____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近几年物理实验高考考查情况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3.透视实验题近几年物理实验高考考查情况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3.透视实验题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3.透视实验题近五年物理实验高考考查情况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3.透视实验题高考物理试题主要考查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传统的重要实验器材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示波器、多用电表读数仍是高考实验试题的主角。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3.透视实验题 (2)电阻测量一直是高考中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知识的综合考查的最佳切入点,也是电学实验考查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以伏安法测电阻、滑动变阻器的选择为代表的此部分的知识综合程度高,涉及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电路设计、实物图连线等多方面知识、考查方式多种多样。目前的设计型实验也以设计测量电阻的电路为主。 (3)实验操作过程的分析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现在的实验题越来越重视通过笔试的手段体现对学生的操作能力的考查,这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对于实验步骤的理解、对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与相应的对策以及对仪器进行连线的题目越来越多了,近两年光是考实验步骤的高考卷就有2004年广东卷、江苏卷、2003年全国理综卷,而考实物连线的题目更多。 近几年 来这方面的题目出现次数较多,有测电阻的电路实物连线,如2004年、2005年全国理综卷Ⅱ和北京理综卷、2002年全国春季商考卷、2001年全国高考卷、1999年全国高考卷;有测电源的内电阻和电动势的实物连线。如2004年和1999年的上海高考卷,2004年全国理综卷4考的虽是测等势面知识点,但也用到了分压接法的实物连线。另外在2004年和1999年高考卷中都出现过连接单刀双掷开关这一学生较少接触过的仪器的题目,说明高考题并不总是循规蹈矩。 (4)实物连线
笔试虽不能考实验的实际操作,但可以通过考商学生电路实物连线和插针法的连线来弥补,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3.透视实验题如2004年江苏物理卷画的实际上是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2004年上海卷画的是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2003年上海卷通过I—U关系曲线图求热敏电阻的阻值,这些都是曲线。2003年全国高考理综卷则通过I—U图求待测电阻的阻值。(5)作图法处理数据
作为数据处理的方法之一,作图法处理数据已成为最重要的手段了。这与它直观、误差小、易于发现错误数据、可以求平均值和求某些物理量有很大关系。目前此类题目正在从画直线向画曲线方面发展,要引起重视。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3.透视实验题05、06 、07年考试中心命制的七套理综试题·物理实验题特点 2004年以前的理综卷物理实验题只有一道,所考查的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一般是一道电学题,如伏安法测电阻,然后试题从不同的角度和能力要求设计不同的小问进行考查。而各个小问也基本上是围绕着这道实验题的主干来设计的,而近两年的全国I卷、 II卷均是采用一个实验大题包含了两个小题。这两小题所考查的内容不同,分别是选自两个部分的内容。其中第l小题相对较易而第2小题相对较难,是实验题的核心。这种方式扩大了对实验知识的考查范围,降低了单个实验题的分值,提高了试题的信度和区分度。(1)命题方式与往年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各套试卷的实验题均推陈出新,不仅考查了器材的选择,电路原理图的绘制、电学实验图的连接、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图象的绘制、电路故障的判断及误差分析,更考查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这样实验知识去设计或解决较新的实验情境即常说的开放性探究型实验题,如2005年北京卷22题的“电学黑箱子”问题便是很好的一例。(2)实验题的题型丰富,设问方式灵活.实验题取材关广泛,从力学到电学、光学,均有涉及,且以电学实验为主。这些实验题有的是课本上经典学生实验。而更多的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创新题,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利用基本原理、方法进行创新的能力,力求达到“只有动手做过实验才能得高分”的实验命题思想.对今后的实验教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实验题的取材广泛,重点突出.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3.透视实验题实验试题常考常新
实验试题既体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又不脱离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它仅涉及课本中基本仪器的使用,进行高层次的设计性实验,真正体现了基本仪器反复考、电路设计、电阻测量连年考,从不同角度考查电阻的测定.问题角度的变换,使许多能力不强、理解不深的考生无从下手。
虽然试题面目年年新,但都源于课本的加工和深化,这是一种能更好体现综合能力的高层次考核。这些试题有利于指导中学物理实验教学,重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进而达到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3.透视实验题理科综合试题分布分析
二.实验题:实验考题分值一般为17分左右.
分为基础题[通常是常用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和力学实验]和电学实验题(电阻测量,电表的改装)命题思想: 强调过程的理解和分析
强调研究对象的选取解题方法:注意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并
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命题平台:以牛顿力学和典型运动为考查主干
适当增加能量问题的分析
多个物体、多个过程解题思路:顺藤摸瓜.常规方法.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4.透视计算题[2007全国I卷23T15分]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解:(1)设经过时间t,甲追上乙,则根据题意有vt-t=13.5
将v=9代入得到:t=3s,
再有 v= at 解得:a=3m/s2
(2)在追上乙的时候,乙走的距离为s,
则:s=at2/2
代入数据得到 s=13.5m
所以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s=20-13.5=6.5m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4.透视计算题[2007全国I卷24T1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球与质量为M=19m的金属球并排悬挂.现将绝缘球拉至与竖直方向成θ=60°的位置自由释放,下摆后在最低点处与金属球发生弹性碰撞.在平衡位置附近存在垂直于纸面的磁场.已知由于磁场的阻尼作用,金属球将于再次碰撞前停在最低点处.求经过几次碰撞后绝缘球偏离竖直方向的最大角度将小于45°.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4.透视计算题[2007全国I卷25T22分] 两平面荧光屏互相垂直放置,在两屏内分别取垂直于两屏交线的直线为x轴和y轴,交点O为原点,如图所示,在y>0,00,x>a的区域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两区域内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在O点处有一小孔,一束质量为m、带电量为q(q>0)的粒子沿x轴经小孔射入磁场,最后打在竖直和水平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亮.入射粒子的速度可取从零到某一最大值之间的各种数值.已知速度最大的粒子在0a的区域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5,在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为7T/12,其中T为该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周期.试求两个荧光屏上亮线的范围(不计重力的影响).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4.透视计算题[2006全国I卷23T16分]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3.0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t=6.0s.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1/3km/s. 2.0km[2006全国I卷24T19分]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l=v02(a0- μg)/2 μa0g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4.透视计算题[2006全国2卷23T16分] 如图所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ABC,其半径R=5.0m,轨道在C处与水平地面相切.在C处放一小物块,给它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5m/s,结果它沿CBA运动,通过A点,最后落在水平面上的D点,求C、D间的距离s.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设小物体的质量为m,经A处时的速度为v,由A到D经历的时间为t,有 Mv02/2=mv2/2+2mgR
2R=gt2/2
s=vt 并代入数据得 s=1 m[2006全国2卷24T19分] 一质量为m=40kg的小孩子站在电梯内的体重计上.电梯从t=0时刻由静止开始上升,在0到6s内体重计示数F的变化如图所示.试问: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4.透视计算题[2005全国1卷23T16分] 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 , “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 , “竖直高度”h2=0.10m .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 ,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解:用a 表示跳蚤起跳的加速度,v表示离地时的速度,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v2=2ad2 v2=2gh2
若假想人具有和跳蚤相同的加速度a ,令V表示在这种假想下人离地时的速度,H 表示与此相应的竖直高度,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
V2=2ad1 V2=2gH
由以上各式可得H = h2d1/d2 =62.5m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4.透视计算题[2005年全国1卷24T19分] 如图,质量为m1的物体A 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 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A 、B 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 ,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 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 m3)的物体D ,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 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点评:(1)经典的力学综合题——多个物体运动(看上去三个,真正参与的是二个)、多个过程。涉及机械能中的多种能量转化及涉及弹簧弹性势能这个大纲的“边缘知识点”,因学生这方面训练的题目较少,从而使考试结果更能体现学生的能力。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4.透视计算题[2006年全国1卷25T20分]有个演示实验,在上下面都是金属板的玻璃盒内,放了许多锡箔纸揉成的小球,当上下板间加上电压后,小球就上下不停地跳动.现取以下简化模型进行定量研究.
如图所示,电容量为C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和B水平放置,相距为d,与电动势为ε、内阻可不计的电源相连.设两板之间只有一个质量为m的导电小球,小球可视为质点.已知:若小球与极板发生碰撞,则碰撞后小球的速度立即变为零,带电状态也立即改变,改变后,小球所带电荷符号与该极板相同,电量为极板电量的α倍(α<<1).不计带电小球对极板间匀强电场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为g.
(1)欲使小球能够不断地在两板间上下往返运动,电动势ε至少应大于多少?
(2)设上述条件已满足,在较长的时间间隔T内小球做了很多次往返运动.求在T时间内小球往返运动的次数以及通过电源的总电量.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006年全国2卷25T20分]如图所示,在x<0与x>0的区域中,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1与B2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里,且B1>B2.一个带负电荷的粒子从坐标原点O以速度v沿x轴负方向射出,要使该粒子经过一段时间后又经过O点,B1与B2的比值应满足什么条件?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4.透视计算题[2005年全国1卷25T20分] 图1 中B 为电源,电动势ε=27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R1=500Ω, R2为光敏电阻.C为平行板电容器, 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 极板长l1=8.0 ×10-2m ,两极板的间距d = 1.0 ×10-2m .S为屏,与极板垂直,到极板的距离l2=0.16m .P为一圆盘,由形状相同、透光率不同的三个扇形a 、b和c构成,它可绕AA' 轴转动.当细光束通过扇形a 、b 、c照射光敏电阻R2时,R2的阻值分别为1000Ω、2000Ω、4500Ω.有一细电子束沿图中虚线以速度v0=8.0×106m/s 连续不断地射入C.已知电子电量e=1.6×10-19C,电子质量m=9 ×10-31 kg。忽略细光束的宽度、电容器的充电放电时间及电子所受的重力。假设照在R2上的光强发生变化时R2阻值立即有相应的改变.
(1)设圆盘不转动,细光束通过b照射到R2上,求电子到达屏S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 .(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设转盘按图1 中箭头方向匀速转动,每3 s转一圈.取光束照在a 、b分界处时t=0, 试在图2 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电子到达屏S 上时,它离O点的距离y 随时间t 的变化图线(0~6s 间)。要求在y 轴上标出图线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值。(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按画出的图线评分。)点评(1)本题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一道题目,它将匀速圆周运动、光敏电阻特性、电路分析和带电粒子运动综合在一起,教师觉得题目难度不大,但得分为什么并没有教师预想那么高?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2004年全国1卷25T20分]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桌布的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现突然以恒定加速度a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是水平的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a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答案:a≥(μ1+μ2) μ1g /μ2 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4.透视计算题三.计算题:(从04,05年高考试题分析,送分题已经没有,中等题起步(一般也会出现多个物理,多个过程,其他稍难题,难题共3个,太难题一般不会出现,难题也只要体现在对学生过程,受力分析的综合能力的考查。计算题在高考中的分值为55分左右)电学计算题1题.
通常为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运动。(另有与安培力有关的力电综合题)力学计算题2题.
通常为多个物体(中间常有绳子或弹簧),多过程问题.
涉及的物理规律有牛顿运动定律,胡克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平抛运动规律。理科综合试题分布分析三.研究历年高考,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4.透视计算题1.准确把握内容要求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 高中物理课应该强调加强基础,把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干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应当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要处理好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关系,适当增加近代物理的内容,并在经典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注意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
物理知识有广泛的应用,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与基础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要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学生不仅要学到物理知识的结论,而且应该了解知识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深入与拓宽的。在展开教学内容时要介绍一些历史背景和物理思想的演化。摘自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学科的主干和核心知识反映了各科在中学阶段人类对自然最重要、最本质的认识,体现了人们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是今后进入大学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1.准确把握内容要求中学物理中的主干和核心知识力和运动
波动
功能关系与守恒定律
场、电磁感应
微观认识重要观点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2.加强基础,讲清讲透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2007四川16T]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
B.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中,α粒子动能很大,因此贯穿物质的本领很强
C.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β哀变
D.放射性的原子核发生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γ射线 2.加强基础,讲清讲透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2007全国II卷17T]如图,P是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ABD
A.太阳光
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2006全国 Ⅰ卷22T(1)17 分] 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条纹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ABD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2.加强基础,讲清讲透3.关注非主干知识中的核心概念与规律一些与近代科技密切相关的新的重要的知识进入命题视野,需要重视。[2006全国 Ⅱ卷16T]频率一定的声源在空气中向着静止的接收器匀速运动。以u表示声源的速度,V表示声波的速度(u A.ν增大,V增大
B.ν增大,V不变
C.ν不变,V增大
D.ν减小,V不变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 [2005天津20T]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d/n,其中n>1。已知普朗克常量h、电子质量m和电子电荷量e,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 3.关注非主干知识中的核心概念与规律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抓死”4个选择题24分 (1)将近5年的这四个部分的所有高考题集中到一份试卷上让学生练习。 (2)将这四个部分的考纲要求列出,并指明学生必须记住和阅读教材上的那些内容。 (3)编出这四个部分的专题讲座讲稿,每个内容作一次专题讲座。 (4)每个部分出一套过关练习题。 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振动和波、热学、光学光学、原子物理中,必出且只出一个选择题3.关注非主干知识中的核心概念与规律4.正确领会能力要求05年开始大纲分科列出能力要求,表明高考理科综合考试回归学科,有利于突出学科特点、明确学科能力的具体要求 04年理综能力要求
⑴理解能力
⑵推理能力
⑶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
⑷获取知识能力
⑸分析综合能力05年-07年物理要求
⑴理解能力
⑵推理能力
⑶分析综合能力
⑷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⑸实验能力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4.正确领会能力要求⑷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物理和数学是紧密联系的,数学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都是通过量化的方法用数学公式进行描述.从一些最基本的物理规律出发,运用数学推导,又可以导出在具体的情境中的富有新意的结果,使我们能对具体的物理过程作出预测,从而为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开通了道路.因此,数学对于物理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一个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好,要学好物理是很困难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进入高校深造的考生应具有的能力,即使数学基础不错,但还有一个怎样把数学应用于物理的问题.因此,高考物理试题一直注重考查考生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
《高考物理能力考查与题型设计》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Ⅰ卷:
选择题侧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查,能力方面则侧重理解能力、较基本的推理能力与数学运用能力考查。5.明确题型功能定位Ⅱ卷:
实验题侧重考查实验能力。05年起调整为两小题,第一小题侧重基本实验技能,第二小题侧重灵活运用 推理计算及论证表述题着重深入考查对主干知识理解、推理、分析运用能力与运用数学能力。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普通高等学校希望选拔能力比较强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的新生。因此,高考应始终贯彻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能力考查的原则。它要求考生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各科,要尽可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一般不要求单纯地记忆;综合科(包括文理综合、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要求在学好本学科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科内的内容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并能适当联系实际,解决高中毕业生所能达到的跨学科综合问题。要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教育部高考考试大纲前言》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6.复习专题目的和要求:第二阶段复习着重于居高临下、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内在联系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7.搞好实验复习(1)实验能力
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高考情况
全国卷的实验题难度有所下降,而且设置相互独立、难度不同的两问
①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
②规定学生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③灵活的应用所学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问题 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2006全国 Ⅰ卷22T17分]⑴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条纹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___。ABD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⑵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V的内阻。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V(量程2V,内阻约4kΩ);电流表 mA(量程1.2mA,内阻约500Ω);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2.4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3个:R1=4000Ω,R2=10000Ω,R3=15000Ω;电键S及导线若干。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Ⅰ.试从3个固定电阻中选用1个,与其
它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在虚线
框内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要求电
路中各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Ⅱ.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读数为U,电流表读数为I,则电压表内阻RV=_____________ 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Ⅱ .UR1/(R1I-U)【分析】(1)①从配置看,由题给参数估算允许通过待测电压表的最大电流 Im=Um/RV=2/4×103=0.5mA②实验测量中,当待测电压表示数接近2V时,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应接近1.2mA,所以,并联的分流电阻R应满足 Um=E Rv/(R并 +RA) , 解得R1≈6kΩ.
③若并联的分流电阻过大,其分流作用太小,两表配置不好,读数引起的偶然误差较大,且电压表读数可能超量程,所以,应选择阻值接近6kΩ的固定电阻,即选择R1较合理. (2)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I=(U/RV)+(U/R1)
解得:RV= R1U/(IR1-U) (2005年全国理综Ⅰ卷)测量电源B的电动势E及内阻r(E约为4.5V,r约为1.5Ω).
器材: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V.量程0.5A的电流表A(具有一定内阻),固定电阻R=4Ω,滑线变阻器R′,开关S,导线若干.
(1)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图中各元件需用题目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
(2)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压表读数为U1;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则可以求出E=_________. r =________.(用I1,I2,U1,U2及R表示)【解析】本题提供的器材比较规范,电压表量程为3V ,是理想电表,意味着电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的分流作用很小;电流表量程为0.5A ,加上滑动变阻器R′、定值电阻R .要求用以上器材,设计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原理图,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接入阻值,能得到电压表、电流表的测量读数,一般有两组数据便可算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题目设计的关键是电压表的量程小于电源的电动势。
①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
② 由电路图和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可得,E=U1+I1R ① E=U2+I2R ② 由①②得
E=(U2-U1)/(I1-I2)-R r =(I1U2-I2U1)/(I1-I2) 评析: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需要知道路端电压和电路中的总电流,以建立E、r的方程从而求解。在设计电路原理图时,要把握准确性和安全性原则,要充分注意各电表的量程。
本题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基本上还是教材上学生实验所采用的原理和方法,在器材选择、思维创新和转换方面作了小的变动,使本题显得灵活。因此掌握大纲所要求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是解决设计性实验的关键。画实验原理图:
在审题时,要充分注意到本实验题与教材中的学生分组实验相比,多出了一个固定值电阻R,还要充分利用题目中给出的条件:E约为4.5V,r约为1.5Ω和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V,量程为0.5A的电流表A(具有一定内阻);要明确理想电压表V不分流,有一定内电阻的电流表A要分压.
本实验的基本原理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其中U为电源两端的电压,I为流过电源的电流,U和I可以直接测量也可以间接测量.
在设计实验电路原理图时,既要考虑测量的准确性又要考虑电路的安全性.准确性要求U和I符合实验原理的要求,即不论是直接测量或者是间接测量U和I必须是电源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源的电流;安全性要求在测量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不能超过其量程.
依照本题所给出的器材,可能的电路原理图有如下几种形式,现逐一分析. 1.验证性实验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研究性实验
(1)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3.观察也描绘类实验
(1)描述小电球的伏安特性曲线
(2)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4.测定物理量的实验
(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3)测金属电阻率
(4)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5)测玻璃砖的折射率
(6)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7)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5.仪器使用、组装类实验
(1)长度的测量
(2)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3)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4)练习使用示波器
(5)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2)高中物理学生实验的分类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2008年实验备考策略实验题是物理考试中赋分量高也是失分最多的题,也是制约着理科考生的一个“瓶颈”。从历年高考的实验题得分率不到30%来看、实验能力是考生较为薄弱的。教师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上绝不能再依靠纸上谈兵,实验的复习应注意:(1)注意迁移变化要求考生能运用所学过的实验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必须在迁移变化上狠下功夫,而迁移变化的基础是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真正理解,同时注意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进行“发散”和“求异”思维的训练。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将这一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运用到相同或相似的实验中去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2007年实验备考策略05年理综卷实验题的比较(表一) 2007年实验备考策略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04年理综卷实验题的比较(表二) 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2)关注误差 实验题的一个重点而且较难的问题是误差分析,新考纲对误差的要求是“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知道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结果,间接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运算不做要求。”这就要求考生:直接测量读数时要按照误差理论进行,该估读的一定要估读,选择器材、设计方案时要注意减小误差;实际操作过程和数据处理时注意减小误差。2008年实验备考策略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3)开放实验室 做一做,高考时实验题虽是“纸上谈兵”,但在命题时总希望把“做过实验的”和“没有做过实验的” 有所区分,同时,不亲自做一做,很难发现问题。很难达到对问题的真正理解,老师应当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做一做”。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008年实验备考策略(4)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搞好实验总复习 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2008年实验备考策略(5)重视力、热、光实验 前几年的实验题几乎全是电学实验和基本仪器的读数,但这两年的特点已向我们发出了信号:“一电一力”或“一电一光”或“一电一热”式的实验命题方向已明显,要求 我们在把电学实验放在重点位置的同时,应不忽视其他部分的实验。 电流表半偏法测内阻RA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3)2008年实验备考策略恒流半偏法测内阻实验的标准模式电压表半偏法测内阻RV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半偏法测电阻讲清讲透一些特殊的方法分压电路限流电路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例1.[2004全国1卷]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x的阻值(900~1000Ω):
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1=750Ω;
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2500Ω;
电源E,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
滑线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Ω;
(1)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试画出测量电阻Rx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
(2)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原理图在题给的实物图上画出连线。
(3)若电压表V1的读数用U1表示,电压表V2的读数用U2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Rx的公式为Rx=______ 电压表的串联接法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电压表的串联接法 例2(1997年高考题)某电压表的内阻在20 k Ω一50 k Ω之间,现要测量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可选用的器材:
A.待测电压表V(量程3 V) B.电流表A1(量程200A)
C.电流表A2(量程0.6 mA) D,电流表A3(量程0.6 A)
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 kΩ) F.电源(电动势4V)
G.开关S,导线若干
(1)所提供的电流表中,应选用 (填写字母代号);
(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要求测量多组数据,试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
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 例3.一只电压表,量程已知,内阻为RV,另有一电源(电动势未知,但不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内阻可忽略不计),请用这只电压表、电源、1个开关和若干连接用导线设计测量某—高值电阻Rx的实验方法.(已知R x 的值与Rv相差不大)电压表的串联接法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例4[2004年江西]有一电压表,量程为150mV,内阻约为150Ω。现要将其改装成量程为10mA的电流表,并进行校准。现提供:干电池E (电动势为1.5V),电阻箱R,滑线变阻器,电流表 (有1.5mA,15mA与150mA三个量程)。(a)对电表改装时必须知道电压表的内阻。可用图示的电路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在既不损坏仪器又能使精确度尽可能高的条件下,电路中电流表应选用的量程是 。若合上K,调节滑线变阻器后测得电压表的读数为150mV,电流表的读数为1.05mA,则电压表的内阻为 。(取三位有效数字)电压表的串联接法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电流表的并联接法例1.(2000年高考题) 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1)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为 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 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例2.(2004北京理综)为了测定电流表A1的内阻,采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其中:A1是待测电流表,量程为300μA内阻约为100Ω;A2是标准电流表,量程是200μA;R1是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Ω;R2是滑动变阻器;R3是保护电阻;E是电池组,电动势为4V,内阻不计;S1是单刀单掷开关,S2是单刀双掷开关。电流表的并联接法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5.纸带的计算6.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7.关于电路实验(1)控制电路设计
(2)测量电路设计
电表的理解:
当作测量工具
当作被测对象
电表功能转换7.复习时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1.围绕核心规律,加深理解领悟才能融会贯通2.注重解题反思,体会过程方法才能举一反三3.学会推理表述,严谨科学思维才能学有所得4.注意讨论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完善认知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1)四评评错误解答,防止重蹈覆辙
评优秀解法,培养创新能力
评新题生题,增强应变能力
评陈题新作,提高优患意识四.第二轮复习思路与方法9.试卷讲评(2)四讲讲共性和个性
讲思路和规律讲题型和技巧讲发散和变化(3)四为主1. 以激励为主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教师为主导,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4. 以分析为主线,培养考生的应变能力近几年高考给我们的启示(1)坚信高考会尊重并按大纲、教材要求命题。六、结束语(2)物理教学必须尊重并按大纲、教材进行,不能扩军备战。(3)重点知识重点考,常考常新。(4)要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5)这几年对运算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大。平时教学中要逐步让学生养成“一遍算对”的良好运算习惯。(6)近年来的理科综合物理试卷部分的难度不大,考生成绩并不见大幅度提高。要让学生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主要物理思想方法,熟练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细节决定成败。”(7) 解题要求规范化书写。规范化要求包括:学科用语规范和解题格式规范。预祝全省各兄弟学校
2008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