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教材分析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是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不仅有利于回顾已学知识,还有利于今后对金属锈蚀及防护的学习,因此本课题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对实验的评价能力和抽象思维较弱,但是形象思维强,有较强的好奇心
学情
1
2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燃烧的实例,对燃烧现象比较熟悉
燃烧条件的探究及 对着火点的理解
1、掌握物质燃烧的条件及其探究方法
2、学会在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及总结能力,提高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燃烧的条件及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铜片通过热水蒸气传热速度慢,不利于提高课堂效果。
2、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3、铜片上白磷燃烧可能引燃旁边的红磷。
4、热水中白磷通入氧气燃烧时,白磷容易分散甚至吹出水面燃烧造成安全隐患。
存在问题
对教材内容的改进
课本实验
对教材内容的改进
改进实验
设计意图
1、用热水给试管加热,操作简单,节约时间。
2、在密闭试管里做对比实验,,减少白磷燃烧造成的污染。
3、将水下白磷用金属圈固定住,防止白磷吹出水面及飞溅,也有效防止了白烟大量逸出。
4、创新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方法与策略
情景激学法
实验促学法
实验探究法
引导探索
参与体验
合作交流
教学方法与策略
小组实验
直观演示
设疑讨论
情景引入
Title in here
流程
教学过程
创新实验
情景引入
小组实验
【提出问题】我们在生活中见过不少物质的燃烧,那是不是任何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呢?燃烧需要条件吗?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 :
【实验1】在酒精灯火焰点燃粉笔和小木条(探究燃烧是否需要可燃物)
【实验2】点燃两支小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实验3】用火柴点燃纸和煤块(探究燃烧是否需要一定的温度)
实验小结: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直观演示
设疑讨论
【提出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2、实验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针对以上问题,分组讨论,说说你们的设计方案。
交流讨论,总结出此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铜片上白磷燃烧时浓烟滚滚,造成空气污染,且铜片上白磷燃烧所需时间较长。
2、热水中白磷通入氧气燃烧时,白磷溅出水面燃烧,存在安全隐患,且产生的白烟大部分逸散到空气中,环保性较差。
创新实验
交流与讨论
问题点
1、在密闭试管中白磷燃烧所需时间
2、白磷在热水中燃烧时白烟逸出情况
课堂小结
白磷燃烧时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并需要对燃烧产物进行合理的处理。
白磷在水下燃烧时仍有少量白烟逸出
在实验中需要制备或备用氧气,操作较繁琐
综合以上问题,能否设计出更好的实验方案呢?
实验反思及延伸
板书设计
燃烧条件的探究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教学评价
由于本节课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密切,因此学生对知识得理解和掌握比较理想。并且在课上对本节课的兴趣也比较浓厚,能够较好地掌握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在实验探究中的运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我采用的是课后说课形式,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是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回顾已学知识,还有利于以后对金属锈蚀及防护的学习,因此本课题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
1、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很多燃烧的实例,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能很好的理解。
2、学生对实验的评价能力和抽象思维较弱,但是形象思维强,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掌握物质燃烧的条件
2、学会在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3.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及总结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及其探究方法
2、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及对着火点的理解
五、说设计意图
1、课本实验装置:
(1)铜片通过热水蒸气传热,效果较差,铜片上的白磷需两三分钟才能燃烧,不利于提高课堂效果。
(2)白磷在铜片上燃烧生成的白烟(P2O5)逸散到空气中不仅会造
成空气污染,还会损害师生的身体健康
(3)铜片上白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热,有可能会引燃旁边的红磷。
(4)热水中的白磷呈熔融状态,不易固定,当用导管通入气体时白
磷易分散,易造成实验失败,还有可能把白磷吹出水面燃烧,甚至溅
出,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2、改进实验装置:
实验创新和改进之处:
(1)用热水给试管加热,操作简单,节约时间。(只需约5秒)
(2)在密闭试管里做对比实验,,减少白磷燃烧造成的污染
(3)将水下白磷用金属圈固定住,防止白磷吹出水面及飞溅,也有效防止了白烟大量逸出。
3、实验评价:
(1)该设计科学性强,装置简单,安全可靠,节约时间。
(2)现象明显,成功率高。
(3)改进后的实验中,白磷始终在密闭容器和水中燃烧,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4)对燃烧后的产物进行合理处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实施教学过程,我主要采用:情景激学、实验促学、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探索、参与体验、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
七、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实验激学:教师以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引入新课。
(二)小组实验:
【实验1】在酒精灯火焰点燃粉笔和小木条(探究燃烧是否需要可燃物)
【实验2】点燃两支小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探究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实验3】用火柴点燃纸和煤块(探究燃烧是否需要一定的温度)
(三)直观演示:教师就课本实验进行演示,给学生提出问题点, 观察实验。
(四)设疑讨论: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2、实验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针对以上问题,分组讨论,说出你们的设计方案。
(五)创新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提出问题点:
1、白磷在密闭试管中燃烧所需时间
2、当热水中白磷接触到氧气的瞬间的现象,及白烟逸出情况
教师刨根问底,一一引导,学生就以上问题集体讨论,逐一突破。总结出物质燃烧的条件及防止白磷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方法。突破难点,落实学习目标。
课堂小结:1、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将白磷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燃烧。
2、白磷燃烧后要对产物进行合理的处理。
八、说反思
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的不足之处,大致有以下几点:
1、热水中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仍有少量逸出
2、实验过程中需要制备制备或备用氧气,操作较繁琐
九、说板书:
燃烧条件的探究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十、说教学评价
由于本节课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密切,因此学生对知识得理解和掌握比较理想。并且在课上对本节课的兴趣也比较浓厚,能够较好地掌握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在实验探究中的运用。
同时满足,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