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桥梁远景图》同步练习(语文版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桥梁远景图》同步练习(语文版七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11 20: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桥梁远景图》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本文作者 是我著名桥梁专家、科学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承载(  ) 颠簸(    ) 点缀(  ) 桥墩(  )
3.把下列词语准确无误地书写两遍:
折叠           携带         
缆索           桥墩         
4.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⑴飞机的速度   快,   地球还只是这么大,   人口也在增多,将来人们全都坐飞机上了天,挤来挤去,还能飞得快吗?
⑵桥的构件   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   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   头尾同样粗细,   全身肥瘦相同的。
⑶这种长了“翅膀”的车子,越来越多,将来在大河修桥时,   在水里造几个桥墩,当车子跳上第一个桥墩,   桥墩的反弹,   跳上第二个桥墩,   河面多宽,多跳几跳,   跳过去了,这样的“无梁桥”,该算是最进步的桥吧!
5.读下列几组句子,说说每组中两个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⑴A、将来人们全都坐飞机上了天,挤来挤去,还能飞得快吗?这就不能不发挥陆上交通和水上交通的潜力了……
 B、将来人们全都坐飞机上了天,挤来挤去,还能飞得快吗?这就要发挥陆上交通和水上交通的潜力了……
⑵A、可以设想,这种弯曲的桥身,不靠下面的桥墩支持,而靠空中的缆索悬挂,不就可以自由转弯了吗?
 B、可以设想,这种弯曲的桥身,不靠下面的桥墩支持,而靠空中的缆索悬挂,就可以自由转弯了。
6.“现在就让我们作为幻想家,为将来的桥梁,绘出一幅远景图吧!”一段在文中起 的作用。
7.桥的“三要素”是 、 和 ,作者在说明这个内容时用了 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8.读课文回答:
⑴将来的桥梁会有哪些变化?⑵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
第二部分:
(一)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甲)桥一高,两岸的路面也要高起来,高的路面上又要造桥,这种桥的下面是陆地而不是水,名叫“引桥”,引桥的工程往往比水上“正桥”的工程还大。(乙)现在有一种活动桥,桥面很低,平常走车,等到有船过桥时,就把一个桥孔开开来,等船过去再关上。但是因为桥孔的开关很慢,对于走车过船都不方便,因而这种桥虽然便宜,却用得很少。(丙)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桥孔可以用极轻的材料如玻璃钢制成,开动桥孔的机器,也比现在的灵活得多,因而开桥、关桥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而且桥上有自动远距离控制的设备,有船过桥时,它会自动打开桥孔,并且预先对两岸路上的车辆发出信号,让它们知道桥下正在过船。等船一过去,桥孔立刻自动关好,车辆可以很快地过河,这样对于水陆交通,两不妨碍。(丁)
9.“因为桥下要走船,如果水高船也高,水涨船高,桥就更要高了。”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于(  )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0.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然后自己从文中找出类似的一处加以说明。
⑴现在造桥的费用之所以大,往往不在桥长而在桥高。
⑵将来的桥梁,可就大不同了。

11.文段末的“两不妨碍”是指哪两方面都不妨碍?
12.要想使将来的桥梁造得很低,必须具备三方面的前提,请加以概括:



13.本段的中心句是 。
(二)
芝加哥目前拥世界上三座最高的建筑:西尔斯塔、阿莫科塔和约翰 汉考克。但它们将很快成为“矮子”。去年底,芝加哥一位名叫李 洛林和一位名叫保罗 贝特勒的著名房地产拥有者宣布,他们将在一百零五层高的西尔斯塔附近,建一座一百二十层的摩天大楼,“从而打破西尔斯塔在世界建筑史上的最高建筑艺术的代表,我们要站在我们的建筑上俯视西尔斯塔的塔顶。”
目前,这一高层筑的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已于今年第二季度开工,预计三年完工,整个工程费用预计达三四亿美元。该建筑总高为一千九百一十四英尺,尽管它比西尔斯塔高出十五层,但占地面积为一百五十万平方英尺。西尔斯塔高一千五百五十二英尺,占面积四百二十万平方英尺,每层的建筑面积为五万平方英尺,将要建成的这座摩天大楼每层的建筑面积只有六千五百至八千平方英尺。整个建筑呈火箭形,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层次。
14、“芝加哥目前有三座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中“目前”是不能去掉的,理由是 。
15、“但它们将很成为‘矮子’”。句中“将”说明 。“矮子”是指 。
16、贝特勒的话中两次出现“建筑”。第一个“建筑”是指 ;第二个“建筑”是指 。
17、这段文字使用了 和 两种说明方法。通过西尔斯塔和将要建成的最高摩天大楼两者在 和 方面进行比较,使我们对将要建成的最高摩天大楼有深刻的了解。
(三)
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县马兰峪西。距北京125公里,离天津150公里,与唐山相隔105公里,是我国现存最大,规制比较完整的帝、后陵寝建筑群。
东陵是清王朝定鼎中原开开辟的两大陵区之一。它始建于顺治十八年,经过2000余年的经营,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这里共有帝、后、妃陵寝14座,其中帝陵5座,后陵4座,妃圆寝5座。帝后陵为黄琉璃瓦顶,妃圆寝为绿琉璃瓦顶,各依“前朝后寝”之制而建。东陵的建筑以孝陵为中心,左右排列在昌瑞山下。东为景陵、惠陵,西为裕陵、定陵。整个布局井然有序,气象庄重,肃穆和谐。各后妃陵寝大都按照各墓主生前侍奉关系环绕排列在各帝陵周围,形成以帝陵为中心的相对独立系统。这一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宗法制度的森严等级。
清东陵共有单体建筑585座,建筑占地面积2.24公顷。这些古典建筑中,既有雕梁画栋,色彩绚丽的木结构,也有高大雄伟的石结构。还有不少全国之最,像全国最宽的石牌坊、最长的石道,都在孝陵这中轴线上。
比之清西陵,东陵所葬人物名气要大不少。这里共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和1位阿哥。清朝入关第一帝顺治,在位时间最长的康熙,寿命最长的乾隆都葬在这里,还有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孝庄太皇太后,祸国殃民的慈禧太后,身世扑朔迷离的香妃也葬在这里。
清王朝统治时期,东陵分前圈、后龙两个部分,共占地2500多平方公里。前圈约78平方公里是核心部分,后龙为“风水来龙”之地,从陵后长城开始,北延承德,西接密云,东达遵化,层峦叠嶂,水秀石奇,崇山峻岭,气象万千。
18、文首交代了“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县马兰峪西”,地理位置已经很具体了,为什么还要不厌其烦的交代它“距北京125公里,离天津150公里,与唐山相隔105公里”?
19、清东陵的“最大”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从全文进行总结。
20、清东陵的“体系完整”体现在哪些方面?试简要说明。
21、“这一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宗法制度的森严等级”一句中“这一布局”指代什么?
22、文中有这样两句话:⑴这里共有帝、后、妃陵寝14座,其中帝陵5座,后陵4座,妃圆寝5座。⑵这里共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和1位阿哥。这两句话是否矛盾?为什么?这体现了清陵建制中的什么特点?
23、文中在介绍清陵的规模时有几个不同的数据:⑴清东陵共有单体建筑585座,建筑占地面积2.24公顷。⑵清王朝统治时期,东陵分前圈、后龙两个部分,共占地2500多平方公里。⑶前圈约78平方公里是核心部分。为什么这几个数据不同?说说你的理解。
24、本文主要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试各举一例。
《桥梁远景图》答案
1.茅以升 2.略 3.略 4.⑴虽然、但、而且⑵不再是、而是、也不是、而是⑶只要、由于、再、不论、也就 5.⑴A句用双重否定句强调了陆上交通和水上交通的重要性。⑵A句用反问句式说明设计的巧妙性,有启发思维的作用。 6.过渡(总领下文) 7.桥梁、桥墩、基础;打比方;形象贴切,能起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8.略 9.A 10.⑴说出了通常的情况,而不是绝对的情况。⑵副词,说明不同的程度之大,有强调作用。⑶略(意近即可) 11.指水上交通和陆上交通。 12.⑴桥孔要用极轻的材料制成。⑵开支桥孔的机器比现在的灵活得多。⑶桥上有自动远距离控制的设备。 13.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低。 14.“目前”表示是现在的时间,以后就难说了。 15、不久就会有新的高楼诞生有更高的大楼超过它们,使它们成为矮子;相对于新建成的摩天大楼来说较矮的西尔斯塔。 16、建筑事业;将要建成的摩天大楼。 17、列数字;作比较;建筑物高度;建筑占地面积。 18.这样说明能使说明位置更具体:因为遵化马兰峪不是人人皆知的地方,而北京、天津、唐山是很著名的地方,这样写就更加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19、体现在面积大、陵寝多、建筑多,还有不少全国之最。 20、体现在:各依“前朝后寝”之制而建,以孝陵为中心,左右排列在昌瑞山下,而后妃陵寝则大都按各墓主生前侍奉关系环绕排列在各陵周围,从而形成以帝陵为中心的相对独立系统,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宗法制度的森严等级。 21、答案同前一题。 22、不矛盾,因为皇帝之莫有五座,说明皇帝是独葬的,皇后及妃嫔之墓与实际的人数不相符,说明她们有的是合葬的,这充分反映了清陵建制中宗法制度的森严等级。 23、这三组数据分别说明的是单体建筑的建筑面积总和、清朝时的陵墓面积及前圈核心的面积,它们说明的对象不同,数据自然不同。 24、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例子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