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回忆鲁迅先生》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5-24 12:3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3 回忆 鲁迅先生萧 红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提起鲁迅,总会想到: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但那却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时候,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1932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
1933年在上海,和宋庆龄、蔡元培等在一起。1936年在全国木刻展览会上和青年在一起。1.了解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进而了解鲁迅的平凡而伟大。
2.学习通过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体会文章自然亲切、平淡朴素的语言特色。
3.理解作者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萧红】原名张迺莹,现代女作家,出生于黑龙江一个地主家庭。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完成长篇《生死场》,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代表作有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和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小城三月》等。 1934年11月萧红和萧军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并常到鲁迅家做客,向鲁迅请教。鲁迅 特意将两人介绍给茅盾、胡风等左 翼作家。这些人后来都成为萧红的 好朋友,对她的创作和生活产生一 定影响。鲁迅和许广平不但在创作上指点他们,还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不久,萧红、萧军、叶紫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
本文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忆鲁迅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咳嗽 舀 调羹 绞肉 瞿秋白
揩 阖 疙瘩 校对 深恶痛绝字词积累ké sougēngkāihéqúgē dɑ 【深恶痛绝】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wùyǎojiǎojiào本文作者选取了哪些生活场景来描写鲁迅先生?1)笑声明朗;2)走路轻捷;3)留客吃饭;
4)调侃玩笑;5)感染快乐;6)阅读来信;
7)随意处理校样;8)许先生忙碌的工作;
9)看电影的路上;10)先生的休息;
11)先生陪客;12)吃鱼丸;13)认真对待包纸;14)对待工作和休息等。
这些生活场景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找出来并赏析。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他刚抓起帽子拉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灵动传神的细节,质朴浅白的语言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敏捷
性急
坚毅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对青年严格要求的同时又深切关爱,宽容待人,工作废寝忘食 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好久不见,好就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幽默风趣可爱可亲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鲁迅先生很有意思的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
坚定乐观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热情待客、平易近人鲁迅先生把海婴……“他说不新鲜……就抹杀是不对的。”严谨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做事认真细心小结语言质朴浅白清新隽永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作者印象中的鲁迅:生活平凡随意、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伟大而平凡写作特色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可敬的长者;
可亲的父亲;
有血有肉的伟人;
幽默风趣的智者。(1)以后我们又做过韭菜合子,又做过荷叶饼,我一提议,鲁迅先生必然赞成,而我做得又不好,可是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者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 ”文中还有很多语句含义深刻,请认真分析这些语句的含义。 言辞间自然流露出对妻子的敬重与依赖,还有对小辈的体恤。(2)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萧红深受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学会用好心情回报鲁迅,这句话充满着温馨和谐与其乐融融。(3)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他严格约束自己,却能宽容对待别人,对青年人的爱体现无遗。小结:通过描写有灵性的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比刻意叙事更真实、更感染人。 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 作用:侧面烘托出一个真诚热情, 工作认真,爱护青年人,热爱亲人,可亲可敬的鲁迅形象。 ①写“我”的亲见亲闻,更让人觉得可亲可敬。
②写海婴,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
③写许广平,她对鲁迅先生工作的支持,能让鲁迅先生有更多的时间工作。她的坚强侧面反映了鲁迅的坚强。 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饮食起居、休闲娱乐、读书写作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形象,表现了鲁迅先生伟大而平凡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附推荐作品:
唐弢《琐忆》 林语堂《悼鲁迅》
郑振铎《永在的温情》 孙伏园《忆鲁迅先生》
许寿裳《鲁迅的游戏文章》
施蛰存《关于鲁迅的一些回忆》
藤野严九郎《谨记周树人君》
周作人《关于鲁迅》 怀鲁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象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时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
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 1.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无私宽广不求报答 2.观察熟悉的一个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表现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