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52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52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5-24 15:2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这套邮票的主题是什么? (书P70)
看邮票猜一猜,郑和航海曾经到达哪些地方?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一、面向海洋:“交往篇”二、拒绝海洋:“冲突篇”三、接纳海洋:“共建篇”一、面向海洋:“交往篇”——郑和下西洋1.西洋的概念明代的西洋:
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文莱
2.为什么要下西洋?(目的,P70)
说法之一:军事原因,向海外各国炫耀明朝强盛、宣扬国威。 说法之二:经济原因,为了发展海外贸易,换取海外珍宝; 说法之三:政治原因,为了寻找逃亡海外的建文帝,以消除政治隐患。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郑和传》 3.明成祖为什么派郑和作为航海的领导人?
郑和(1371——1435年)
云南昆阳人,回族,
本姓马,小名三宝。
个人能力精神品质想一想,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对浩大船队的指挥调度与相互联系1405-1433年先后七次最大:长44丈(151.8米)
宽18丈(61.6米)大小船只200多艘(大型宝船62艘)每次:2.7-2.8万人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盛况填一填刘家港刘家港占
城今加里曼丹岛北部南亚国家
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今印度
科泽科德榜葛剌今孟加拉国和印度孟加拉邦一带暹 罗今泰国今越南中南部今斯里兰卡天方刘家港刘家港红
海红
海占城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阿拉伯地区国家
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伊朗东南米纳布附近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刘家港红
海红
海占城非洲国家
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今肯尼亚
蒙巴萨今索马里
摩加迪沙一带 郑和为什么能够成功完成这么大规模的航海?(条件)思考讨论明朝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明朝造船业发达,为航海创造条件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条件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统治者的支持 规模大 规模大 时间早 时间长 次数多 航程远 (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材料一: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通过对比发现了什么?规模大,货物多 装载物品: 物品用途: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范,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
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材料二: 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如第6次远航返回时,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使团共1200余人随船队来到中国。还有几个国家的国王到中国访问。(书P75) 郑和下西洋时到达过榜葛剌,后来榜葛剌国王两次来到中国进献长颈鹿。当时的国人将其视为瑞兽麒麟。《榜葛剌进麒麟图》 (2)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天方木骨都束慢八撒刘家港红
海红
海木骨都束慢八撒占城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材料三:印尼三宝庙马六甲三宝庙三宝井马六甲宝山庙南京各界人士祭奠郑和新加坡纪念郑和宣传画郑和航海油画600周年纪念邮票 2012.9.21,中国海军“郑和”舰完成环球航行,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
资料:

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世界航海
名人,郑和是东方唯一的一名。
2000年,美国《生活周刊》将郑和列为千年全
球百位名人之一。
今天,世界各地纷纷以郑和下西洋为主题发行
邮票拍摄电影、举办纪念大会……

回望历史,郑和船队给世界带来的是美好的礼
物,而不是征服者的剑。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一、面向海洋:“交往篇”二、拒绝海洋:“冲突篇”三、接纳海洋:“共建篇”二、拒绝海洋:“冲突篇”什么是倭寇?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
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明朝倭寇铠甲
(现藏于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二、拒绝海洋:“冲突篇”倭寇有哪些危害呢? 嘉靖三十二年,倭寇在大地主、大商人汪直等的勾引下,“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
——《明史·日本传》 倭寇骚扰浙江湖州,“大肆毁掠,东自江口至西兴坝,西自楼下至北新关,一望赭然(空尽无物),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倭寇抢劫的财物)满千船。”
——采九德《倭变事略》 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相关史事 明中期统治腐败,海防松弛,浙闽沿海卫所,“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士卒也只剩4/10。”
——《明史·朱纨传》
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
——《中国历史· 七下》为什么倭患愈演愈烈? 二、拒绝海洋:“冲突篇” 明中期统治腐败,海防松弛,浙闽沿海卫所,“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士卒也只剩4/10。”
——《明史·朱纨传》
当时明朝的不少官僚、富豪也下海经商,其中一些官僚、奸商以及沿海海盗与倭寇相勾结,为虎作伥,趁火打劫,使倭寇更为嚣张。
——《中国历史· 七下》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二、拒绝海洋:“冲突篇”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谁到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明朝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商品贸易兴盛,在地理上又靠近日本,因此成为倭寇侵扰的对象。 戚继光(1528—1588年),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二、拒绝海洋:“冲突篇”
——戚继光抗倭“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为抗击倭寇,戚继光做了哪些准备?二、拒绝海洋:“冲突篇”——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解散了毫无战斗力的旧军(卫所军队),从义乌严格选兵,只收农村老实之人,不收城市油滑之徒,组织了一支由农民和矿工组成的军队,并严格教育,教导士兵“正心术,立志向”“以保民为职”。
这支队伍就是威风八面、能征善战的“戚家军”。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少保年谱耆[qí]编》戚继光像 答:它彰显万众一心、忠肝义胆的精神,宣示戚继光的治军原则:主将爱兵、军法森严、号令分明、赏罚必信等,表达了保国救民、建功立业、杀尽倭寇的坚定决心。材料研读纪律严明二、拒绝海洋:“冲突篇”——戚继光抗倭 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相关史事鸳鸯阵 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二、拒绝海洋:“冲突篇”——戚继光抗倭方法正确二、拒绝海洋:“冲突篇”——戚继光抗倭 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区,有一种圆形中间带孔的饼,叫光饼,也叫继光饼。人民支持 戚继光作战时,士兵们都用绳子将带孔的饼串起来背在身上,饿了就拿饼吃,不停下来休息,往往出其不意地消灭敌人。后来,老百姓家家烙制这种饼,送给戚家军,支援他们的抗倭斗争。0天皇皇,地皇皇, 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 我有戚爷会抵挡。连环画《抗倭英雄戚继光》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1.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
2.戚继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治军严明(方法正确)。
3.得到沿海一带广大人民的支持,并且战争的性质是正义反侵略的。二、拒绝海洋:“冲突篇”——戚继光抗倭二、拒绝海洋:“冲突篇”
——戚继光抗倭明代绘画《抗倭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明水军与倭寇交战的情景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牺牲陈文清等3人。
白水洋战斗:我敌对比:1500对2000余,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我方牺牲陈四等3人。
长沙之战:消灭倭寇3000名。
福建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29名.牺牲陈文彪等13人。
牛田之战,击溃数上万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斩首688颗,我方无一人牺牲。
林墩之战,烧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斩首960颗,俘虏26人。自己阵亡90人。
王仓坪战斗,击溃倭寇近万名,斩首177颗,我方无一人阵亡。台州登州福建广东1561年,台州九战九捷;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
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知识整合】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明朝中后期——国势衰落冲突交往——戚继光抗倭——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西方哥伦布之后,继起无数之哥伦布……中国自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向海而兴,背海而衰! 欲国家富强,
决不可置海洋于不顾!一、面向海洋:“交往篇”二、拒绝海洋:“冲突篇”三、接纳海洋:“共建篇”共建和平之海、和谐之海、合作之海!“一带一路”想一想: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和当今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什么相似之处?
想一想(提示:航线、到达的范围、主要活动、意义等。)材料一:
2015年7月,在由中国郑和研究会主办的“和平、交流、发展——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海,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和平友好、彼此尊重”的和谐理念、“互联互通、互利互惠”的合作理念、“重视海洋、经略海洋”的海洋理念,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提供了重要基础。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把沿线国家和地区串联起来,搭建一个全面合作的战略平台,携手重现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保证了中国的国际战略安全,并能让沿线国家和中国互惠互利共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各国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更开放,更广泛,更持续……
更能促进各国的和平友好交流与共同发展! 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较郑和下西洋有哪些重大发展?郑和下西洋积极开放的精神,
互相包容的态度,
合作双赢的理念,
……
互惠互利,
合作共赢! 开放交流 向海而兴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基础巩固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
A.蔡伦 B.毕升 C.郑和 D.郑成功
2.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BCCC 1.有人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你是否认同?为什么?课后活动 2.郑和七下西洋,为什么没有一次是往东航行?谢谢指导!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郑和最大的宝船 哥伦布最大的旗舰
约150╳ 60米 约 25╳ 6米>一个标准足球场 <半个篮球场相关史事
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仅首次下西洋时,就有27 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术人员、财物人员、宗教人士、翻译、医生、厨师、工匠等。相关史事
郑和的船队为保证航行时的协调一致,采用了多种通讯手段。白天升旗为号,夜间悬灯为号,遇到天气恶劣视野不良时,则用吹喇叭、敲锣鼓的方式。整个船队的进退、集合、升帆、抛泊等行动,都在统一号令下进行。 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行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相关史事明《武备志》载郑和航海图局部 明代罗盘2005年7月11日,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世纪性纪念活动中,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
2012年9月25日,国防部宣布,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5日正式交接入列。
2017年,首艘完全意义上的国产航母“山东号”有望在4月23日海军建军节那天下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