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
分析与教学启示一、试题特点分析二、答卷分析及教学启示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与教学启示2、考点分布试题内容比例与考纲内容比例基本一致 3、试题特点 (1)考查知识点覆盖面广,注重基础,重点突出。 06年全卷涉及力学的部分有8题占34分,电学部分8小题占29分,07年力学部分有11题占42分,电学部分8小题占33分,突出以力学和电学为重点。试题覆盖了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内容,知识点题量和占分比例适宜。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对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贯穿于各类题型中。(06年)4.夏天的清晨,河面上常会出现一些雾气,这个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水蒸气升华 B.水蒸气液化
C.水蒸气凝固 D.水蒸气凝毕(07年)7.下列说法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推力
B.人推墙的力和墙受到的推力
C.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
地面的压力
D.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人受到的重力和地面
对人的支持力(07年)4.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射入球门时才具有惯性
B.赛车能很快停下来,说明赛车没有惯性
C.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
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注重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考查,试题融入生产、生活情景,考查方式灵活多样,目的是引导教学,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学习。(2)突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A、重视对实验操作能力考查 物理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也包含对实验的理解能力,方案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评估等方面的能力(06年填空)10.图4甲中螺线管的长度是___cm;图4乙中停表的读数是____s;图4丙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N· 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时间),弹簧秤(测力)的读数考查(06年实验)16.(6分)(1)如图11所示是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的实验,图中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________(填“甲电阻”、“乙电阻”或”干路”)的电流.为了测量乙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正确地接入电路中
(2) 图12甲为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由于操作错误,他发现温度计读数大于100℃,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如图12乙,则水的沸点是______℃.
(3)如图13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使用天平时发现横粱有点向右倾斜,要将它调到平衡状态,请写出必须进行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电路识别,电压表接入电路方法,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考查(07年实验)16.(6分)(1)略
(2)图10所示测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读数是______。图11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
(3)图12是“伏安法”测电阻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图中电流表的示数是______A。这时待测电阻的阻值是______Ω。 考查了刻度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近两年物理基本实验仪器操作、使用考查内容统计 B、突出实验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数据分析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实验科学思维方法的考查(06年实验)18.(7分)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吗?请你利用下列实验器材进行探究:量程足够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重为2N、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带钩)两个,长木板一块.
写出实验步骤: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面实验记录表格的横线上填上所缺的内容。 “探究”层次,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考查了学生科学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能力。(06年综合)23.(7分)小刘在帮爸爸用水枪喷水洗车时,发现当水枪朝向角度不同或水喷出速度不同时,水射出的水平距离是不同的.由此,他进行了以下探究(如图16所示),相应的数据记录如表一 、表二:
表二 对以上探究,分析如下:
(1)离开喷咀的水仍能在空中继续向前,这是_________的缘故.
(2)进行探究一时,应保持________________不变, 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
(3)进行探究二时,应保持________________不变, 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
(4)根据探究一的结论,举出—个实际应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一 答案分析:
(1)离开喷咀的水仍能在空中继续向前,这是__水具有惯性____的缘故.
(2)进行探究一时,应保持_水喷出的速度_不变,
得到结论:_在水喷出的速度一定时,水枪与水平线的夹角增大,水
射出的水平距离先增大后减少,当夹角为45度时,射出的水平距离最大。
(3)进行探究二时,应保持_水枪与水平线的夹角_不变,
得到结论:在水枪与水平线夹角一定时,喷出的水速度增大,水射出的
水平距离逐渐增大。
(4)根据探究一的结论,举出—个实际应用的例子:体育课上投标枪(或
掷实心球)要沿特定角度投出,才能投得较远。 “探究”层次,以学生生活体验为基础,看似超纲。其实不超纲,较好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推理能力,考查了学生科学实验方法的应用能力。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下面的实验方案。
(1)实验器材除上述金属丝、干电池、开关、导线外,还必须选用的器材有:____________。
(2)实验中应选取的金属丝分别是:____________(只需填字母代号)。
(3)请在下面空白处画出实验电路图(用“ ”表示金属丝)
(4)在本实验中,你是如何判断哪种金属材料更容易导电的? “探究”层次,考查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实验方法的应用能力。近两年物理实验探究过程,探究能力考查内容统计 实验能力考查占分比例:06年38%,07年为39%近两年物理公式应用,计算能力考查内容统计 (3)注重学生运用物理规律,物理公式进行简单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 涉及运用物理规律,公式进行简单分析,计算内容的占分比例:06年为24%, 07年为25%(3)注重学生运用物理规律,物理公式进行简单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4)注重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能力的考查 综合题21题,涉及内能的信息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提起有用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的考查。 填空题13题,学生通过阅读时刻-里程数表格,提取表格信息计算汽车速度等问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填空题14题学生通过阅读温度-时间图像,获取信息进行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比热容等计算,对学生读图的能力,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能力进行考查。07年中考省卷突出21.(6分)阅读下面短文
内 能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即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动能)、分子的势能(即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分子内的能量、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等。在热学中,由于在热运动中上述后三项能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内能一般指前两项。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体积都有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慢慢压缩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块在受热膨胀时,金属块内能中哪些部分发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 涉及内能的信息阅读题,看似超纲,其实不超纲,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5)命题贴近生产、生活,联系实际,体现新的课程
理念 命题贴近生产、生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如06年省卷有1,3 ,9,21,23等题,涉及环境保护,噪声控制,高空摄影,节约能源(垃圾发电),喷水洗车等。07年省卷有3,4,6,8,9,19,20,22等题。涉及加油站的安全问题(石油汽化),生活中的惯性,安全用电,生活中的相对运动,生活中的声现象,超载问题,太阳能汽车,法拉第发电机等等 。 命题符合新的课改理念,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的考查,考查内容较为全面,难度控制适当,较好达到命题意图,能对初中的物理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对命题的一些思考:(1)关于拓展科学探究能力考查的思考(2)关于对创新、开放性试题的思考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 4 例 5 考试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外显的行为来衡量能力水平。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就是要通过对具有一定情景的问题解决,使其心理产生的“反映与领悟”来达到考查的目标,因此该类试题设计必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经历一定的情感过程体验,在体验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2)关于在试题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目标的思考1、 07年东莞市中考物理各题难度系数分布图:三、答卷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重点分析07年东莞市中考物理答卷情况)2、各题分值、难度系数、考点分布细目表:3、答题归类分析(1)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方面 (2)学生运用规律、公式进行分析、计算能力方面(4)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能力方面(3)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能力方面Ⅰ、 物理基本实验仪器的操作、使用(1)学生实验能力方面 出错分析:(1)滑动变阻器的接线错误:较多考生没有把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上,而是连接在了滑动变阻器的脚上;部分考生没有按题目要求选择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接线。(2)选错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评分标准:本小题满分3分,接线有一处出错,扣2分,有两处出错该题得零分。参考答案: 根据电路图(伏安法测电阻)进行实物连线,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仪器(电流、电压表,变阻器)的使用,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7.(6分)实验:测量某种食用油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
使天平横梁平衡。(2分)
(2)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食用油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食用油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现已测出m1是110g,根据图13中的示数,算出这种食用油的密度是____________。(2分)图13在实验情景中考查天平的使用操作和读数。出错分析:
第(1)主要错误:(1)答案不完整。如“螺母” (2)写错别字。主要是“平衡”写成“平行”,“平恒”;“螺母” 写成“骡母”等。(3)错记成“游码”等天平其它部分。
第(3)小题:主要错误:(1)数据正确,但无单位或者单位错误。单位错误情况有:一是组合错误单位。如:“cm/g”、“m/kg”等。二是没有使用标准单位。如“g/ml”、“g/m3”、“kg/cm3”等。
三是数据和单位不统一,没有换算。如写成“0.9kg/m3”“900g/cm3”。(2)数据错误。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小数点或科学计数法中指数不对。如9、9000、0.09、9X103等。二是计算不准确,本题答案计算结果正好是0.9或900,而不少学生却算出了9.1、8.97等答案。评分标准:(1)小题满分2分,错写成等天平其它部件不得分,关键字拼音对,写错别字扣1分,如“平衡”错写成“平行”,“平恒” 。(3)小题满分2分,数据出错扣完2分。Ⅱ、学生对实验探究过程的理解能力,设计能力和实验的分析、综合等方面能力 该题的命题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中出现多种解法,合理都给予评分。试题考查学生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分析、推理能力。 主要问题:第1小问:(1)不理解实验意图,不会设计,部分同学将元件名称统统写成“用电器”(2)填写的元件名称与(3)小题设计的电路图中的不相符,如:在这里填的是电流表,而电路图中画的是小灯泡。
第2小问考生做得相对较好。
第3小问存在的主要问题。(1)实验设计能力弱,设计错误。 (2)电路图画图不规范,如滑动变阻器滑动端不带箭头、部分电路连接有断开的地方、开关电源的画法不规范。(3)做图时用铅笔,笔迹较谈,导致扫描图不够清楚。第4小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薄弱,题目是“本实验中,你是如何判断哪种金属材料更容易导电的?”有部分同学错误认为是分析题中所给的数据就可以得出结论,都说成“我是根据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等有关,所以B的电阻小…”侧面反映部分学生对影响导体电阻因素的掌握不理想”
(2)语言表达不严谨,只写结论,不交代操作的方法,如写到“观察什么什么,得到什么什么结论”。绝大多数同学都不交代“连好电路,将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等过程。
(3)相当一部分同学只写到“比较电流
表示数大小就可以判断出哪种金属材
料更容易导电”而没有说明更具体如何
判断。
(4)如右面的错例最多结果表明:学生理解能力,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较薄弱,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较薄弱图17 存在问题:
(1)小问:表达不准确。准确表述应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或“物体浸入在液体中的体积”,部分考生答为“液体的体积”、“浸入的体积”、“物体浸入的多少”等。错别字多,部分学生把“浸没”写成“浸末”或“侵没”等。
(2)小问:没有正确理解运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探究方法,认为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而错填B、C。
(3)小问: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中,错把弹簧测力计的拉力7.6N当成浮力,学生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较薄弱。
(4)小问:不能正确具体运用控制变量研究方法。题目要求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需选取“体积相同,形状不同”的两个能在水中沉没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但是相当部分的学生答“形状不同”的两个“木块”;或者“形状不同,质量相同的金属块”,没有说明是“同种金属块”;有部分学生答只要改变物体的放置方法,如原来是“竖放”然后改为“横放”等错误方法。其次,在写实验步骤时,表述不清楚,学生物理语言表达能力薄弱。(2)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公式进行简单分析,计算能力方面20.(6分)某太阳能汽车是用太阳能电池将所接收到的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给电动机来驱动的。已知车上太阳能电池接收太阳光能的面板面积为8m2,正对太阳时能产生120V的电压,并对车上的电动机提供10A的电流,而太阳光照射到面板时每平方米的辐射功率为1000W。求:
(1)车上太阳能电池面板接收的辐射功率;
(2)若通电10min,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通过电动机所做的电功。
解:(1)太阳能电池面板接收的辐射功率为P1
P1=1000w/m2×8m2 (1分)
=8000W (1分)
(2)W=Pt (1分)
=UIt (1分)
=120W×10A×(10×60s) (1分)
=7.2×105J (1分)
答:(1) 车上太阳能电池面板接收的辐射功率是8000W.(2) 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通过电动机所做的电功是7.2×105J( 没有写答扣1分 )参考答案典型错误
错误一:解题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解题没有写基本公式,或公式的字母表达错误、没有计算过程或过程不完整、漏写或错写单位,没写解和答。
典型错误实例:
第一小问:
1、P=8000w (没计算过程)
2、P=1000×8=8000(没有单位);
第二小问:
1、120×10×600=7.2×105J(没公式,没单位)
2、W=Pt=120V×10A×600s=7.2×105J
(缺一步UIt)
错误二:审题不清,理解错误,错误使用公式。
典型错误实例:
第一问:1、P=UI=120V×10A=1200w(审题错误)
2、η=P2/P1×100%=1200w/8000w ×100%=15%
(把效率和功率混淆,对效率的理解也有问题)
第二问:
1、P=Wt=UIt=120V×10A×600s=7.2×105J
(公式应用错误)
2、W=Pt=8000W×600s=4.8×106J(审题错误)(3)学生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面2.4×103J/(Kg.Oc)1.2×10550 阅读(温度-时间)图像,获取信息,进行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比热容等计算。21.(6分)阅读下面短文
内 能
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即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动能)、分子的势能(即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分子内的能量、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等。在热学中,由于在热运动中上述后三项能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内能一般指前两项。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体积都有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慢慢压缩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块在受热膨胀时,金属块内能中哪些部分发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 21题:本题6分,全部考生的平均得分2.77分,得分率为46.17%。
错误分析:第(1)(2)问学生易错地方:1、没有注意把分之动能和分之势能与宏观机械能的动能和势能作出区分,答题中不写“分子”二字,只写动能、势能、或重力势能、机械能等等。2、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提取有用信息,每一问都把“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写上去,但题目只是问内能中的哪一部分。答非所问,答了与题目毫无关系的内容。或者直接从短文中错误摘录回答:如“物体的内能跟温度、体积都有关系”等。 反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分析,提炼能力有待加强(4)学生运用物理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 表达能力薄弱,突出表现在解作图题,解计算题,需文字表达的题目上,表达不清晰,不科学,不规范。 平时的教学对这方面的要求不能忽视,要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注意做好课堂笔记,要求学生对课本中核心物理概念,专门术语或关键词要在理解基础上加以记忆,平时教学注意加强学生运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的训练。(小结)教学启示1、重视学生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
加强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2、充分认识实验的地位与作用,加强实验教
学,重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突出过程、
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学。3、重视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公式进行简单分
析,计算能力的提高5、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注重学生解题
规范化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物理语言表达
能力。6、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蕴涵的物
理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4、重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
能力的提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