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知识点预习1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成就
①原子弹:_______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
②导弹: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③氢弹:__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成为世界上第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1964原子弹19661967东方红一号五两弹一星
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2年零8个月我国为什么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国家重视
人民支持
科学家们创新精神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继苏、美、法、日后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邓稼先(1924.6.25~1986.7.29)安徽省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12届中共中央委员。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他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还领导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邓稼先被誉为中国的
“两弹元勋”。(2)影响
①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②打破了当时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__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钱学森、邓稼先国防实力想一想:
原子弹研制成功有何意义?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核政策:
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2.航天成就
(1)1999年11月,____________无人飞船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______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往返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______________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______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神舟一号杨利伟三神舟七号翟志刚太空行走漫步太空(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
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神舟一号(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
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
天技术的国家神舟五号杨利伟(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三位航天员是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其中翟志刚顺利完成了出仓活动,刘伯明辅助出仓,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神舟五号
2003年
杨利伟
神舟十号
2013年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知识点2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培育者:____________。
(2)地位: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是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______________,作出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粮食安全 1973年10月,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的籼[xiān]型杂交水稻。这是20世纪90年代末,袁隆平教授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袁隆平在观察水稻生长情况“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2.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中国药学家___________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屠呦呦获得2015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3 文化事业的发展
1.改革开放前
(1)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屠呦呦(you)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青蒿素(1)概况: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
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2)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领奖(2)成果: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2.改革开放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1)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
(2)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启示: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探究: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二: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 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三:优秀的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 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各抒己见: 我们要学习邓稼先、袁隆平的哪些优秀品质?我们又该怎么做?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
所以我们今后要增强学习自觉性、下定决心、充满信心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知识点1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这个100年来屡受欺侮却又不甘沉沦的民族,终于走进核时代的大门。标志着这个民族“走进核时代的大门”的事件是( )
A.导弹部队建成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D.1966年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B2.要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必须查看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
3.右图是我国发射升空的第一颗卫星,它的名称是( )
A.神舟七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舟五号 CB4.下列事件开启我国飞天之旅的是( )
A.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B.2003年神舟五号往返成功
C.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2008年神舟七号往返成功A知识点2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5.右图人物是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的杰出贡献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光辉论断。他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D6.爱国主义需要激情的表达,更需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袁隆平在水稻培育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被人们誉为( )
A.“最可爱的人” B.“铁人”
C.“杂交水稻之父” D.“两弹元勋”
7.下列人物中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袁隆平 B.王进喜
C.屠呦呦 D.焦裕禄CC知识点3 文化事业的发展
8.为了繁荣文艺和科学事业,1956年,党提出的方针是( )
A.“八六三”计划 B.“兼容并蓄”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科教兴国”C9.对于下图“吃饭靠两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好政策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科学技术指籼型杂交水稻
C.“政策”与“技术”都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体现出人们依然受个人崇拜思潮的影响D11.一个国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研水平、教育水平等硬实力。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有( )
①袁隆平 ②莫言 ③屠呦呦 ④邓稼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B12.(2017·山东东营)“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
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长征运载火箭 D.原子弹D13.(2017·湖南怀化)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 )
A.邓稼先 B.华罗庚 C.袁隆平 D.钱学森 C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10月,党中央和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现场发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材料二 世界主要国家研制核武器的有关资料。材料三 邓小平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保卫国家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
(2)材料二说明了我国的核试验具有哪些特点?
起步时间晚,试验总次数少,独立自主地进行核试验。(3)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弹一星”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什么?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4)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一下“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